通信041042《卫星通信技术》期末考试a卷(答案)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通信技术》课程试题
课程号:
试
卷
卷查卷卷
(说明:学生答题时,除客观题直接填在试卷上外,主观题统一答在所附白纸上。
)
一、名词解释(10分)
1、S-PCN 卫星通信网络
2、DAB 数字音频广播
3、MMSS 海事移动卫星业务
4、EIRP 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5、HEO 高椭圆倾斜轨道
6、MCPC 多路单载波
7、DBS 卫星电视接收
8、MEO 中轨道
9、BSS 广播卫星业务
10、S-ALOHA 时隙ALOHA
二、判断题——下列指令,对的打“√”,错的打“x ”。
(10分)
1、(x )处于同步轨道上的卫星都属于静止卫星。
2、(√)同步卫星的轨道不一定处于赤道平面上。
3、(√)使用非静止卫星也能实现卫星。
4、(√)在VSAT系统中,通常小站与小站之间通信使用的是双跳方式。
5、(√)在VSAT系统中,通常小站与主站之间通信使用的是单跳方式。
6、(x )所有同步轨道的倾角都有是零度。
7、(√)以一个恒星日为圆形轨道周期的卫星称为同步卫星。
8、(√)从小站通过卫星到主站方向的信道称为内向信道。
9、(√)静止轨道也是同步轨道。
10、(√)从主站通过卫星向小站方向发射的数据称为出向数据。
三、填空题(20分)
GDOU-B-11-302
P-9 一般卫星系统由空间段、控制段和地面段三部分组成。
P-9 目前的卫星系统,主要有固定业务的卫星系统(FSS)、移动业务的卫星系统(MSS)、和广播业务的卫星系统。
P-43 范·阿伦辐射带是由高能质子和电子组成的辐射带,有强电磁辐射,高能粒子穿透会使卫星的寿命大大降低。
其内层辐射带的高度为1500~5000Km,高度为3700 Km时,浓度最大;外层辐射带的高度为12000~19000,高度为18500 Km时,浓度最大。
P-114 用于卫星跟踪的自动跟踪系统主要有三种,即:步进跟踪系统、单脉冲跟踪系统和智能跟踪系统。
P-159 P-159 VSAT网络的小站天线直径最小的为0.55m左右。
由于要考虑邻近卫星系统干扰,使天线的尺寸受到限制。
用在VSAT网络中的主要结构有:星形结构、广播网络、网状或总节点(总线连接)连接。
P-163 VSAT主站又称中心站或枢纽站(Hub),是VSAT网的心脏。
与普通地球站类似,它使用大、中型天线,其直径在Ku波段一般为3.5 ~ 8m,在C波段一般为5 ~ 11m。
四、画图题(共20分)
1、(P-95)如下是地球站设备的一般原理性框图,请标注出其中发送支路各组成部分的名称。
2、(P-155)请画出在数字压缩卫星电视中采用的MPEG-2编码过程基本原理框图。
P-158 VSAT设备框图。
P-380画出卫星通信系统中前向切换控制过程示意图。
五、简答题(20分)
P-35 静止卫星——静止卫星是指位于静止轨道(GEO)的卫星,这种卫星以11068.8Km/h 的速度围绕地球运动。
卫星以此速度围绕地球运动时,正好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相同,且与地球的自转方向也相同,所以,从地球上看,卫星好似完全静止地挂在天空上。
故称之为静止卫星。
P-56日凌中断——每年春分和秋分前后,在静止卫星星下点进入当地中午前后的一段时间里,卫星处于太阳和地球之间,地球站天线在对准卫星的同时也会对准太阳,强大的太阳噪声使通信无法进行,这种现象通常称为日凌中断。
这种中断每年发生两次,每次持续时间约6天,每天约数分钟。
卫星通信中的一般采哪些复用方式?一种理想的多址方案应使哪些参量最佳化?
P-291 卫星通信中的复用方式有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空分复用和极化复用等。
前两种方式,得到较广泛应用。
P-318 空分多址——对于多波束卫星,当波束分离得足够远,不致出现过高干扰电平时,相同频带就可以在不同波束中重复使用,这就是所谓的利用空间分隔的频率复用,也称之为空分多址(SDMA )。
六、计算题(共20分)
P-50 已知静止卫星轨道半径为42164.2 km ,地球的平均赤道半径取为6378.155 km ,位于北京的地球站的经、纬度为θL =116.45°E ,φL =39.92°N ,亚洲二号卫星的经度为θS =100.5°E ,请求出该地球站的方位角、仰角、极化角以及用户终端到卫星之间的距离。
1、解:北京的地球站
A= 180°+ 24°= 204° E = 40.95° ξ = 18.18° d = 37707.66 Km
方位角、仰角、站星距的计算:P18
1 1 :为地球站经度、纬度。
2、 2:为星下点经度、纬度。
φ=φ2-φ1,为卫星地面站与卫星的经度差。
R ﹦6378.155Km ,为地球平均赤道半径。
h=35786.045Km ,为静止卫星轨道离地面高度。
方位角:
站星距: 延迟时间:T=d/c
⎪⎩⎪⎨⎧+)(180)(18000卫星位于地球站西侧卫星位于地球站东侧-,方位角=当地球站位于北半球时a a
φφ⎪⎩⎪⎨⎧)
(360)(0卫星位于地球站西侧-卫星位于地球站东侧,方位角=当地球站位于南半球时a
a
φφ⎥
⎦⎤⎢⎣
⎡1sin tan arctan θφφ=a
P-185 例4-1 一颗卫星使用4 GHz通过一副18 dB增益的天线,发射25 W功率。
网络中一个地球站,用一副直径为12 m的天线来接收,天线的效率为η=65% ,请确定:(1)地球站的接收天线增益;
(2)传播损耗;
(3)假定从卫星到地球站的距离为40 000 km,求这个地球站的功率通量密度;
(4)在地球站天线输出处收到的功率。
2、解:下行频率为4 GHz时
(a) 52.16 dB
(b) 196.53 dB
(c) – 131.05 dB
(d) –112.39 dB
1)链路计算
自由空间传播损耗L
P
卫星或地球站接收机输入端的载波接收功率:
[C]=[EIRP]+[G R]-[L P](3-1) 其中,[G R]为接收天线的增益(dBi),[L P]为自由空间损耗(dB),[EIRP]为发射机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dBW)。
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EIRP]=[P
T ·G
T
]=[P
T
]+[G
T
]
若考虑发射馈线损耗[L FT](dB),则有效全向辐射功率[EIRP ]为:
[EIRP]=[P T]-[L FT]+[G T] (3-2)
若再考虑接收馈线损耗[L FR](dB)、大气损耗[L a](dB)、其它损耗[L r](dB),则,接收机输入端的实际载波接收功率[C](dBW)为:式(3-3):
[C]=[P T]-[L FT]+[G T]+[G R]-[L P]-[L FR]-[L a]-[L r]
进入接收系统的噪声功率应为:
N = k T t B (3-4)
式中,N为进入接收系统的噪声功率;Tt为天线的等效噪声温度;k=1.38×10-23J/K为波尔兹曼常数;B为接收系统的等效噪声带宽。
接收机输入端的载波噪声功率比为:
(3-5) 以分贝(dB)表示为:
)
)(
/
4
lg(
20
)
/
4
lg(
20
]
[dB
c
df
d
L
P
π
λ
π=
=
B
kT
L
G
G
P
N
C
t
P
R
T
T
1
⋅
=
(3-6)
卫星转发器接收机输入端的载噪比[C/N]S为
(3-7)
式中,[EIRP]
E
为地球站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L PU为上行链路自由空间传输损耗,
G RS为卫星转发器接收天线的增益,
L FRS为卫星转发器接收系统的馈线损耗,
[L a]为大气损耗,
T
S
为卫星转发器输入端的等效噪声温度;
B
S
为卫星转发器接收机的带宽。
若G RS中计入了L FRS,则该G RS称为有效天线增益;若将L a和L PU合并为L U(称为上行链路传输损耗或上行链路传播衰减),则式(3-7)可写为
地球站接收机输入端的[C/N]E
(3-9)
式中,[EIRP]
S
为卫星转发器的有效全向辐射功率,
L D为下行链路自由空间传输损耗,G RE为地球站有效接收天线增益,
L FRS为卫星转发器接收系统的馈线损耗,Tt为地球站接收机输入端等效噪声温度,B为地球站接收机的频带宽度
[][][]()B
kT
G
L
N
C
t
lg
10
EIRP
RE
D
S
E
-
+
-
=
⎥⎦
⎤
⎢⎣
⎡
[][][]()B
kT
G
L
N
C
t
R
P
lg
10
EIRP-
+
-
=
⎥
⎦
⎤
⎢
⎣
⎡
[][][][][]()
S
S
a
FR S
R S
PU
E
S
lg
10
EIRP B
kT
L
L
G
L
N
C
-
-
-
+
-
=
⎥
⎦
⎤
⎢
⎣
⎡
[][][]()
S
S
R S
U
E
S
lg
10
EIRP B
kT
G
L
N
C
-
+
-
=
⎥
⎦
⎤
⎢
⎣
⎡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