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冲刺数学重点强化题及答案含详细解析(精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中考冲刺数学重点强化题及答案含详细解析(精华)
一、单选题
1、下列图形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B.C.D.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
【解答】解:A、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正确;
B、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C、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D、不是轴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
2、甲,乙两个班参加了学校组织的2019年“国学小名士”国学知识竞赛选拔赛,他们成绩的平均数、中位数、
方差如下表所示,规定成绩大于等于95分为优异,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参加人数平均数中位数方差
甲45 94 93 5.3
乙45 94 95 4.8
A.甲、乙两班的平均水平相同
B.甲、乙两班竞赛成绩的众数相同
C.甲班的成绩比乙班的成绩稳定
D.甲班成绩优异的人数比乙班多
【分析】由两个班的平均数相同得出选项A正确;由众数的定义得出选项B不正确;由方差的性质得出选项C 不正确;由两个班的中位数得出选项D不正确;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A、甲、乙两班的平均水平相同;正确;
B、甲、乙两班竞赛成绩的众数相同;不正确;
C、甲班的成绩比乙班的成绩稳定;不正确;
D、甲班成绩优异的人数比乙班多;不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正确的理解题意是解题的关键.
3、若一元二次方程x2﹣2kx+k2=0的一根为x=﹣1,则k的值为()
A.﹣1 B.0 C.1或﹣1 D.2或0
【分析】把x=﹣1代入方程计算即可求出k的值.
【解答】解:把x=﹣1代入方程得:1+2k+k2=0,
解得:k=﹣1,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方程的解即为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4、平面内,⊙O的半径为1,点P到O的距离为2,过点P可作⊙O的切线条数为()
A.0条B.1条C.2条D.无数条
【分析】先确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再根据切线的定义即可直接得出答案.
【解答】解:∵⊙O的半径为1,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2,
∴d>r,
∴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P在⊙O外,
∵过圆外一点可以作圆的2条切线,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切线的定义,切线就是与圆有且只有1个公共点的直线,理解定义是关键.
5、已知林茂的家、体育场、文具店在同一直线上,图中的信息反映的过程是:林茂从家跑步去体育场,在体育
场锻炼了一阵后又走到文具店买笔,然后再走回家.图中x表示时间,y表示林茂离家的距离.依据图中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体育场离林茂家2.5km
B.体育场离文具店1km
C.林茂从体育场出发到文具店的平均速度是50m/min
D.林茂从文具店回家的平均速度是60m/min
【分析】从图中可得信息:体育场离文具店1000m,所用时间是(45﹣30)分钟,可算出速度.
【解答】解:从图中可知:体育场离文具店的距离是:2.5﹣1.5=1km=1000m,
所用时间是(45﹣30)=15分钟,
∴体育场出发到文具店的平均速度==m/min
故选:C.
【点评】本题运用函数图象解决问题,看懂图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6、某校共有200名学生,为了解本学期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的情况,收集了他们参加公益劳动时间(单位:小时)
等数据,以下是根据数据绘制的统计图表的一部分
时间t 人数学生类型0≤t<10 10≤t<
20
20≤t<
30
30≤t<
40
t≥40
性别男7 31 25 30 4
女8 29 26 32 8 学段初中25 36 44 11
高中
下面有四个推断:
①这2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平均数一定在24.5﹣25.5之间
②这2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在20﹣30之间
③这200名学生中的初中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一定在20~30之间
④这200名学生中的高中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可能在20~30之间
所有合理推断的序号是()
A.①③B.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分析】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解答】解:①解这2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平均数:①(24.5×97+25.5×103)÷200=25.015,一定在24.5﹣25.5之间,正确;
②这200名学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在20﹣30之间,正确;
③这200名学生中的初中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一定在20~30之间,正确;
④这200名学生中的高中生参加公益劳动时间的中位数可能在20~30之间,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位数与平均数,正确理解中位数与平均数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7、如果m+n=1,那么代数式(+)•(m2﹣n2)的值为()
A.﹣3 B.﹣1 C.1 D.3
【分析】原式化简后,约分得到最简结果,把已知等式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
【解答】解:原式=•(m+n)(m﹣n)=•(m+n)(m﹣n)=3(m+n),
当m+n=1时,原式=3.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8、平面内,⊙O的半径为1,点P到O的距离为2,过点P可作⊙O的切线条数为()
A.0条B.1条C.2条D.无数条
【分析】先确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再根据切线的定义即可直接得出答案.
【解答】解:∵⊙O的半径为1,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2,
∴d>r,
∴点P与⊙O的位置关系是:P在⊙O外,
∵过圆外一点可以作圆的2条切线,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切线的定义,切线就是与圆有且只有1个公共点的直线,理解定义是关键.
9、实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A.a>b B.|a|<|b| C.a+b>0 D.<0
【分析】先由数轴可得﹣2<a<﹣1,0<b<1,且|a|>|b|,再判定即可.
【解答】解:由图可得:﹣2<a<﹣1,0<b<1,
∴a<b,故A错误;
|a|>|b|,故B错误;
a+b<0,故C错误;
<0,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实数与数轴,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数轴确定a,b的取值范围.利用数轴可以比较任意两个实数的大小,即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实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在原点左侧,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10、如图,菱形ABCD中,∠D=150°,则∠1=()
A.30°B.25°C.20°D.15°
【分析】由菱形的性质得出AB∥CD,∠BAD=2∠1,求出∠BAD=30°,即可得出∠1=15°.
【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D=150°,
∴AB∥CD,∠BAD=2∠1,
∴∠BAD+∠D=180°,
∴∠BAD=180°﹣150°=30°,
∴∠1=15°;
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菱形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因式分解:3ax2﹣3ay2=3a(x+y)(x﹣y).
【分析】当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将其分解因式时应先提取公因式,再对余下的多项式继续分解.
【解答】解:3ax2﹣3ay2=3a(x2﹣y2)=3a(x+y)(x﹣y).
故答案为:3a(x+y)(x﹣y)
【点评】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关键在于提取公因式后再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进行二次因式分解,分解因式一定要彻底.
2、某校征集校运会会徽,遴选出甲、乙、丙三种图案.为了解何种图案更受欢迎,随机调查了该校100名学生,
其中60名同学喜欢甲图案,若该校共有2000人,根据所学的统计知识可以估计该校喜欢甲图案的学生有1200 人.
【分析】用总人数乘以样本中喜欢甲图案的频率即可求得总体中喜欢甲图案的人数.
【解答】解:由题意得:2000×=1200人,
故答案为:1200.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求得样本中喜欢甲图案的频率,难度不大.
3、﹣x2y是 3 次单项式.
【分析】根据单项式次数的定义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单项式﹣x2y中所有字母指数的和=2+1=3,
∴此单项式的次数是3.
故答案为:3.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单项式,熟知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4、如图,一直线经过原点O,且与反比例函数y=(k>0)相交于点A、点B,过点A作AC⊥y轴,垂足为C,
连接BC.若△ABC面积为8,则k=8 .
【分析】首先根据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可知A、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则O为线段AB的中点,故△BOC的面积等于△AOC的面积,都等于4,然后由反比例函数y=的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可知△AOC 的面积等于|k|,从而求出k的值.
【解答】解:∵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的图象相交于A、B两点,
∴A、B两点关于原点对称,
∴OA=OB,
∴△BOC的面积=△AOC的面积=8÷2=4,
又∵A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的点,且AC⊥y轴于点C,
∴△AOC的面积=|k|,
∴|k|=4,
∵k>0,
∴k=8.
故答案为8.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涉及到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与原点所连的线段、坐标轴、向坐标轴作垂线所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S的关系,即S=|k|.5、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是 1 .
【分析】根据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得到x﹣1=0且x≠0,易得x=1.
【解答】解:∵分式的值为0,
∴x﹣1=0且x≠0,
∴x=1.
故答案为1.
【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分子为零时,分式的值为零.
三、解答题(难度:中等)
1、如图所示,某施工队要测量隧道长度BC,AD=600米,AD⊥BC,施工队站在点D处看向B,测得仰角为45°,
再由D走到E处测量,DE∥AC,ED=500米,测得仰角为53°,求隧道BC长.(sin53°≈,cos53°≈,tan53°≈).
【分析】作EM⊥AC于M,解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在Rt△ABD中,AB=AD=600,
作EM⊥AC于M,
则AM﹣DE=500,
∴BM=100,
在Rt△CEM中,tan53°===,
∴CM=800,
∴BC=CM﹣BM=800﹣100=700(米)
答:隧道BC长为700米.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仰角俯角问题,熟知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如图1,在正方形ABCD中,点E是AB边上的一个动点(点E与点A,B不重合),连接CE,过点B作BF⊥CE
于点G,交AD于点F.
(1)求证:△ABF≌△BCE;
(2)如图2,当点E运动到AB中点时,连接DG,求证:DC=DG;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过点C作CM⊥DG于点H,分别交AD,BF于点M,N,求的值.
【分析】(1)先判断出∠GCB+∠CBG=90,再由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得出∠CBE=90°=∠A,BC=AB,即可得出结论;
(2)设AB=CD=BC=2a,先求出EA=EB=AB=a,进而得出CE=a,再求出BG=a,CG═a,再判断出△CQD≌△BGC(AAS),进而判断出GQ=CQ,即可得出结论;
(3)先求出CH=a,再求出DH=a,再判断出△CHD∽△DHM,求出HM=a,再用勾股定理求出GH=a,最后判断出△QGH∽△GCH,得出HN==a,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1)证明:∵BF⊥CE,
∴∠CGB=90°,
∴∠GCB+∠CBG=90,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CBE=90°=∠A,BC=AB,
∴∠FBA+∠CBG=90,
∴∠GCB=∠FBA,
∴△ABF≌△BCE(ASA);
(2)证明:如图2,过点D作DH⊥CE于H,
设AB=CD=BC=2a,
∵点E是AB的中点,
∴EA=EB=AB=a,
∴CE=a,
在Rt△CEB中,根据面积相等,得BG•CE=CB•EB,∴BG=a,
∴CG==a,
∵∠DCE+∠BCE=90°,∠CBF+∠BCE=90°,
∴∠DCE=∠CBF,
∵CD=BC,∠CQD=∠CGB=90°,
∴△CQD≌△BGC(AAS),
∴CQ=BG=a,
∴GQ=CG﹣CQ=a=CQ,
∵DQ=DQ,∠CQD=∠GQD=90°,
∴△DGQ≌△CDQ(SAS),
∴CD=GD;
(3)解:如图3,过点D作DH⊥CE于H,
S△CDG=•DQ=CH•DG,
∴CH==a,
在Rt△CHD中,CD=2a,
∴DH==a,
∵∠MDH+∠HDC=90°,∠HCD+∠HDC=90°,∴∠MDH=∠HCD,
∴△CHD∽△DHM,
∴,
∴HM=a,
在Rt△CHG中,CG=a,CH=a,
∴GH==a,
∵∠MGH+∠CGH=90°,∠HCG+∠CGH=90°,∴∠QGH=∠HCG,
∴△QGH∽△GCH,
∴,
∴HN==a,
∴MN=HM﹣HN=a,
∴=
【点评】此题是相似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判断出△DGQ≌△CDQ是解本题的关键.
3、如图,△ABC和△ADE中,AB=AD=6,BC=DE,∠B=∠D=30°,边AD与边BC交于点P(不与点B,C重合),
点B,E在AD异侧,I为△APC的内心.
(1)求证:∠BAD=∠CAE;
(2)设AP=x,请用含x的式子表示PD,并求PD的最大值;
(3)当AB⊥AC时,∠AIC的取值范围为m°<∠AIC<n°,分别直接写出m,n的
值.
【分析】(1)由条件易证△ABC≌△ADE,得∠BAC=∠DAE,∴∠BAD=∠CAE.
(2)PD=AD﹣AP=6﹣x,∵点P在线段BC上且不与B、C重合,∴AP的最小值即AP⊥BC时AP的长度,此时PD可得最大值.
(3)I为△APC的内心,即I为△APC角平分线的交点,应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及角平分线定义即可表示出∠AIC,从而得到m,n的值.
【解答】解:(1)在△ABC和△ADE中,(如图1)
∴△ABC≌△ADE(SAS)
∴∠BAC=∠DAE
即∠BAD+∠DAC=∠DAC+∠CAE
∴∠BAD=∠CAE.
(2)∵AD=6,AP=x,
∴PD=6﹣x
当AD⊥BC时,AP=AB=3最小,即PD=6﹣3=3为PD的最大值.
(3)如图2,设∠BAP=α,则∠APC=α+30°,
∵AB⊥AC
∴∠BAC=90°,∠PCA=60°,∠PAC=90°﹣α,
∵I为△APC的内心
∴AI、CI分别平分∠PAC,∠PCA,
∴∠IAC=∠PAC,∠ICA=∠PCA
∴∠AIC=180°﹣(∠IAC+∠ICA)
=180°﹣(∠PAC+∠PCA)
=180°﹣(90°﹣α+60°)
=α+105°
∵0<α<90°,
∴105°<α+105°<150°,即105°<∠AIC<150°,
∴m=105,n=150.
【点评】本题是一道几何综合题,考查了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段最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心概念及角平分线定义等,解题关键是将PD最大值转化为PA的最小值.4、计算:﹣2cos60°+()﹣1+(π﹣3.14)0
【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以及零指数幂的性质、负指数幂的性质分别化简得出答案.
【解答】解:原式=3﹣2×+8+1
=3﹣1+8+1
=11.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正确化简各数是解题关键.
5、某球室有三种品牌的4个乒乓球,价格是7,8,9(单位:元)三种.从中随机拿出一个球,已知P(一次拿
到8元球)=.
(1)求这4个球价格的众数;
(2)若甲组已拿走一个7元球训练,乙组准备从剩余3个球中随机拿一个训练.
①所剩的3个球价格的中位数与原来4个球价格的中位数是否相同?并简要说明理由;
②乙组先随机拿出一个球后放回,之后又随机拿一个,用列表法(如图)求乙组两次都拿到8元球的概率.
又拿
先拿
【分析】(1)由概率公式求出8元球的个数,由众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2)①由中位数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②用列表法得出所有结果,乙组两次都拿到8元球的结果有4个,由概率公式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P(一次拿到8元球)=,
∴8元球的个数为4×=2(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7,8,8,9,
∴这4个球价格的众数为8元;
(2)①所剩的3个球价格的中位数与原来4个球价格的中位数相同;理由如下:
原来4个球的价格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7,8,8,9,
∴原来4个球价格的中位数为=8(元),
所剩的3个球价格为8,8,9,
∴所剩的3个球价格的中位数为8元,
∴所剩的3个球价格的中位数与原来4个球价格的中位数相同;
②列表如图所示:共有9个等可能的结果,乙组两次都拿到8元球的结果有4个,
∴乙组两次都拿到8元球的概率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众数、中位数以及列表法求概率;熟练掌握众数、中位数的定义,列表得出所有结果是解题的关键.
6、观察以下等式:
第1个等式:=+,
第2个等式:=+,
第3个等式:=+,
第4个等式:=+,
第5个等式:=+,
……
按照以上规律,解决下列问题:
(1)写出第6个等式:;
(2)写出你猜想的第n个等式:(用含n的等式表示),并证明.
【分析】(1)根据已知等式即可得;
(2)根据已知等式得出规律,再利用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验证即可.
【解答】解:(1)第6个等式为:,
故答案为:;
(2)
证明:∵右边==左边.
∴等式成立,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已知等式得出的规律,并熟练加以运用.
7、某种机器使用期为三年,买方在购进机器时,可以给各台机器分别一次性额外购买若干次维修服务,每次维
修服务费为2000元.每台机器在使用期间,如果维修次数未超过购机时购买的维修服务次数,每次实际维修时还需向维修人员支付工时费500元;如果维修次数超过购机时购买的维修服务次数,超出部分每次维修时需支付维修服务费5000元,但无需支付工时费.某公司计划购买1台该种机器,为决策在购买机器时应同时一次性额外购买几次维修服务,搜集并整理了100台这种机器在三年使用期内的维修次数,整理得下表;
维修次数8 9 10 11 12
频率(台数)10 20 30 30 10
(1)以这100台机器为样本,估计“1台机器在三年使用期内维修次数不大于10”的概率;
(2)试以这100机器维修费用的平均数作为决策依据,说明购买1台该机器的同时应一次性额外购10次还是11次维修服务?
【分析】(1)利用概率公式计算即可.
(2)分别求出购买10次,11次的费用即可判断.
【解答】解:(1)“1台机器在三年使用期内维修次数不大于10”的概率==0.6.
(2)购买10次时,
某台机器使用期内维修次数8 9 10 11 12
该台机器维修费用24000 24500 25000 30000 35000
此时这100台机器维修费用的平均数
y1=(24000×10+24500×20+25000×30+30000×30+35000×10)=27300
购买11次时,
某台机器使用期内维修次数8 9 10 11 12
该台机器维修费用26000 26500 27000 27500 32500
此时这100台机器维修费用的平均数
y2=(26000×10+26500×20+27000×30+27500×30+32500×10)=27500,
∵27300<27500,
所以,选择购买10次维修服务.
【点评】本题考查利用频率估计概率,加权平均数,列表法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8、某校开发了“书画、器乐、戏曲、棋类”四大类兴趣课程.为了解全校学生对每类课程的选择情况,随机抽
取了若干名学生进行调查(每人必选且只能选一类),先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1)本次随机调查了多少名学生?
(2)补全条形统计图中“书画”、“戏曲”的空缺部分;
(3)若该校共有1200名学生,请估计全校学生选择“戏曲”类的人数;
(4)学校从这四类课程中随机抽取两类参加“全市青少年才艺展示活动”,用树形图或列表法求处恰好抽到“器乐”和“戏曲”类的概率.(书画、器乐、戏曲、棋类可分别用字幕A,B,C,D表示)
【分析】(1)由器乐的人数及其所占百分比可得总人数;
(2)总人数乘以书画对应百分比求得其人数,再根据各类型人数之和等于总人数求得戏曲人数,从而补全图形;
(3)利用样本估计总体思想求解可得;
(4)列表或树状图将所有等可能的结果列举出来后利用概率公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1)本次随机调查的学生人数为30÷15%=200(人);
(2)书画的人数为200×25%=50(人),戏曲的人数为200﹣(50+80+30)=40(人),
补全图形如下:
(3)估计全校学生选择“戏曲”类的人数约为1200×=240(人);
(4)列表得:
A B C D
A A
B A
C AD
B BA B
C BD
C CA CB CD
D DA DB DC
∵共有12种等可能的结果,其中恰好抽到“器乐”和“戏曲”类的有2种结果,
∴恰好抽到“器乐”和“戏曲”类的概率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用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求概率的知识.列表法或画树状图法可以不重复不遗漏的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列表法适合于两步完成的事件,树状图法适合两步或两步以上完成的事件.注意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