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心理因素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和心理因素
教师知识结构的特点是广而博。
教师应该是知识上的杂家,教育上的专家。
科学的世界观、准确的政治思想、高尚的道德水准、精湛的科学知识、广博的生活常识、适用的教育理论应是构成教师知识库中的主要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理解到教师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人们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相对应地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所以,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角色,以适合未来发展的挑战和课程改革的要求。
(一)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动者,而不但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水平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
的重心放在如何育人和促动学生的“学”上。
(二)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以研究者的精神持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教育教学质量就会随之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也能得到发展。
(三)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造者。
依照新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都与以往有不同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
实行工作,改变教书匠的角色。
(四)新时代的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持续发展和完善。
教育教学不再仅仅教师的工作,还应该成为教师的事业。
教师不但是照亮别人的“蜡烛”,更是持续充电的长明
灯。
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持续追求的过程,是教师持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也是自身价值得到提升的过程。
一个合格的、称职的教师还理应具备的心理因素是:
(一)有强烈的求知欲望;
(二)对儿童和青少年有诚挚地爱;
(三)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自我教育的水平。
(四)有与时俱进,持续提升自身素养的强烈愿望并付诸行动。
调动“愤”、“绯”的心理境界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所谓“愤”,即心求通而未达;所谓“绯”,即口欲言而未能言。
也就是说学生很想把问题弄明白,但又弄不明白;经老师指点,心里明白了,但还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来。
此时,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极大地调动起来,其大脑处于高度专注、积极思维之中,心理学上称这种状态为“受激发状态”,是思维的最正确时刻。
此时,教师若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门扇,就像打开了一个拦河坝的闸门,思维之水自然奔流涌出。
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愤”、“绯”的境界呢?通过我们常用的“质疑解惑”的方法就能够达到。
也就是采取启发诱导的方法,先出示学习目标,提出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讨。
在此基础上,老师针对发现的问题和学生的质疑,组织讨论,分析指点,使学生把问题彻底弄明白。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有新解
我以为《论语》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段话应该这样断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意思是:“假如民众认可了让他们做的事,就由他们去践行好了;假如民众未能认可让他们做的事,那就要教育他们。
”这里面包含的思想,正是孔子“智民”、“教民”、“诲人”教育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符合他的一贯主张,何况孔子从未有实行“愚民”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