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郑功成教授《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郑功成教授《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
这书比较大本,16开本490页51.8万字,半部《笑傲江湖》的篇幅。
要动手写读书报告了,仍有两章没读完,为了完成作业,只能先是快速浏览了剩余部分。
即便是初读,深感收益良多,不愧是高手大作。
一、作者其人及观点摘录
关于作者郑功成其人,学生对他最初的留意首先是在第一节课上老师戏说“社保江湖”时提及、介绍,之所以特别留意了他,是因为他名字和“郑成功”有某种联系。
搜索了他的官方介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兼任国务院首届医改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福利协会等副会长等。
长期从事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及与民生相关领域的研究,是“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保障国民共享发展成果”、“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战略”等重大战略项目研究的首席专家。
出版过著作30余种,发表学术文章约400多篇。
看样子,此公该是“社保江湖”中的一流上乘顶尖高手,就是不知道其是否已开门立派,能否成为创立一家之言的一代宗师。
摘录其几个观点:
1、社会保障是国家面向全体国民、依法实施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各项生活保障措施的统称,是用经济手段解决社会问题进而实现特
定政治目标的重大制度安排,是维护社会公平、促进人民福祉和实现国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基本制度保障。
2、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变迁的路径,即是由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发展。
2009年以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公共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社会保障惠及全民的广度显著扩张的事实,则表明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正在从长期试验性状态走向定型、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一个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快速形成,这应当是近几年国家发展进程中最为重大的成就。
3、人类迄今以来的发展实践证明,平等与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自由与发展是个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国民福利则是个人自由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石。
正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及其发展,才促使资本主义由野蛮时期进化到文明时代,才使人类同情弱者的慈悲意识转变为正义化的公理。
我们不应当将福利社会视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而是需要客观而准确地描绘福利社会的美好蓝图,理性选择迈向福利社会的路径,给人民以安全的、长远的美好预期和对未来的充分信心。
4、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福利社会里,人人能够公平地享有社会保障,合理地分享国家发展成果,同时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实现互助共济。
最终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帮、贫有所济、孤有所助、伤有所治、残有所扶、死有所葬、遭灾者有救助、失业者能解困”等目标,引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并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带来持续的动力。
这是
值得我们向往并为之努力奋斗的社会!
二、内容简介:
序言开篇即言此书“作为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保障改革、发展道路的理论著作,对此作出了可贵的探索。
”
作者客观地总结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在发展规律,而且坚持立足中国的现实国情乃至历史文化与民族传统,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解决诸种社会问题的客观需要为出发点,从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到中外社会保障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及其宏观关系,从对我国传统社会保障模式、改革尝试的分析,到中国特殊社会保障发展道路和体系框架的设计,从社会保障宏观运行机制到社会社会保障法制、管理体制、实施系统和监管机制的完善等都提出了全面、深入的思路和见解。
该书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同我国的改革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论述了社会保障改革与整个改革事业的关系,对传统保障模式进行总结、归纳和评述,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改革思路和社会保障改革、发展的目标与制度,建立并阐述了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医疗保障和补充保障等六大子系统组成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和包括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管理体制、实施系统、监督机制等在内的整个运行机制,可以称得上是一项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性理论成果。
《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全书结构上共分三篇十六章,其中第一篇“总体发展篇”是从总的过程、原则、规律、模式等总体宏
观角度进行分析和论述中外社会保障理论、模式、改革及发展,第二篇“体系结构篇”、第三篇“运行机制篇”则是以抽象到具体的方法,论述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宏观体系和各个子系统,以及运行机制的各个方面,从而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保障道路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和包括职责分明、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管理体制、实施系统、监督机制等在内的整个运行机制。
三、归纳与体会
因对社会保障理论领域了解较少,此前没读过这方面的书,故而此书是否真如代序言“作为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第一部全面、系统地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保障改革、发展道路的理论著作”不得而知,但此书针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发展问题从整体研究的角度进行了宏观而系统的深刻探索、论述,确有其可贵之处。
第一,此书对社会保障进行了理论界定。
作者考察了不同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归纳出社会保障适度是以国家、社会为责任主体,以稳定社会状态、促进社会整体协调发展为目的,以经济或物质援助为基本手段、国家财政拨款、企业及个人缴费为经济基础,解决特定社会社会问题的自成体系运行的六大共同特征,并明确“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起来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国民保障与社会稳定系统。
”作者还概况了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是“维护稳定并促进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保障”,是“调整国家、企业与国民之间利益关系及社会成员高收入阶层(富人)与低收入阶层(穷人)、劳动者与退休者、就业者与失业者、健康者与疾患着、幸运者与不幸者之间利益关系的
杠杆。
”
第二,此书科学总结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规律。
作者以“一定时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及社会保障的主体内容”为依据,将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进程划分为:社会救助型阶段、社会保险型阶段、社会福利型阶段等三大阶段,指出其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的内在相联系、发展的客观现象,总结了社会保障发展的四个主要规律: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规律(超前、滞后都不合理)、阶梯式膨胀发展规律、整体协调发展规律与多样化发展规律等。
以此为基础,作者密切结合中国实际,剖析了社会保障与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人的发展与中国改革事业的发展的相互联系,指出中国社会保障发展处于重点建设社会保险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制度、适时发展社会福利的混合型转型阶段,主张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应结合国家实际循序渐进,增强政府与社会对社会保障制度持续发展的可控度。
第三,作为重点,作者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的理论,对此进行了系统的探索和论证。
作者在详细考察了众多国家社会保障实践和对中国实现国情、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进行深入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中国不能照搬任何国家的社会保障模式,“在选择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道路时,既需要借鉴国际上一些行之有效并能适用于中国的经验,更要植根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在吸取中国传统模式社会保障制度和国外现行各种社会保障模式的教训基础上,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发展道路。
”
1、作者首先将社会保障的发展置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体系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展应走由市场自由竞争、政府宏观调控、完备的社会保障模式三者有机结合的道路;
2、根据中国东西部、南北部地区差异较大的具体国情,提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应由国家层面的特色与不同地区间的特色相结合,实践中统放结合、官民结合;
3、概括出中国特色社会保障总体发展道路以家庭保障为基础、以单位和社区保障为补充、以社会保险为重点,整体协调推进,根据全国层面、地区差异实现制度的多样化、特色化、社会化、公平化等;
4、作者还系统地构建、阐述了中国新型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六大子系统及其相关具体项目结构,即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医疗保障和补充保障等六大子系统组成的新型社会保障体系和包括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管理体制、实施系统、监督机制等在内的整个运行机制。
总体而言,此书系统、全面、深入,逻辑结构合理、严谨,理论论述既有整体宏观开阔视野,又有深入分析的精准细微,论述清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辅以大量的中外材料、参考历史结合现实、紧扣目标与制度、措施等有机结合。
结合老师课堂讲授的理论,读完此书,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