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二节大气圈和天气气候课时3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共14张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北纬60º附 近
热力原 因
动力原 因
特征 冷高压 冷低压
气流 下沉 上升
影响气 候 干冷
温湿
副热带高压带(2个) 赤道低气压带(1个)
南北纬30º附 近
0º附近
动力原 因
热力原 因
热高压 热低压
下沉 上升
干热 湿热
【表解法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主特点】
风带
分布
风向 北半球 南半球
属性 (影响 气候)
一月 七月
冰岛 低压

西 洋
亚速尔 高压
副 蒙极古--地西伯低利亚气高压压 带
阿留申 低压

亚欧大陆


副 热亚洲带(印高度)低气压 压 带 夏威夷
高压
60N 30°N
*读半球三圈环流剖面 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的降水类型常年以_对___流__雨为主,B处是 东北信 风带 (2)C气压带被大陆相反的气压中心切断时,太平洋近地面的等压面向 高空(上) 突出,亚欧大陆的等温线向__高__纬____突出。 (3)D所在的风带若在南半球吹____西__北___风;终年在D风带控制下形成的 气候类型在__欧_____洲分布最广。 (4)若有一架飞机从赤道飞往北极地区,飞行高度始终距地表15000米, 则此飞机先是在_对___流__层__(大气层)中飞行,而后在_平__流__层____中飞行;至北纬 20°附近,已知近地面气温为30°C,问飞机所在的高度气温约为_-_6__0_℃___。当 飞至F地上空时,飞机一装有温度计的降落伞坠落。估计温度计所显示的数字 有可能呈现怎样的变化? 随高度减小,温度先降温后升温。
66°34´S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一)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冬:大陆(冷) 高 压;海洋(热) 低压 夏:大陆(热) 低 压;海洋(冷) 高 压
2、气压带的分布 北半球:呈块状 南半球:呈带状
*北半球冬夏气压带分布: ——气压带断裂成单个的高低气压中心
比较影响我国冬、夏季风的特点: 源 地 风向 性 质
冬季风
蒙古、西 伯利亚
西北风
寒冷 干燥
东南
夏 季风
季 风
西南 季风
副热带 太平洋
赤道附近的 印度洋
东南风 西南风
温暖 湿润
特 点 影响地区
势力强, 影响时间 长、范围 广
除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海 南、台湾外
大兴安岭、阴 势力弱、 山、贺兰山、 时间短、 巴颜喀拉山、 范围小 冈底斯山一线
读半球三圈环流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的降水类型常年以_对__流___雨为主,B处是 东北信 风带 (2)C气压带被大陆相反的气压中心切断时,太平洋近地面的 等压面向 高空(上) 突出,亚欧大陆的等温线向___高__纬___突出。
(二)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1、定义?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2、成因?
东亚季风—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南亚季风— 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练习:填出相关季风的风向、性质及分布地区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西北风(寒 东南风(温
冷干燥) 暖湿润)
东北风(寒 西南风(温 冷干燥) 暖湿润)
分布地区
中、日、 韩、朝
印、巴、孟、 中国西南
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 东北风 东南风 冷干 极地东风带(2个) 压带之间
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气 西南风 西北风 温湿 中纬西风带(2个) 压带之间
赤道道低压带与副热带高压 东北风 东南风 干热 低纬信风带(2个) 带
1.“三圈环流”的形成因素有( C )
a.摩擦力
b.地形的障碍作用
c.地转偏向力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课时3 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思考:
各个气压带的 形成原因一样 吗?
受它们控制下 的地区降水有 何特点?
【表解法掌握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主特点】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极地高压带(2个) 副极地低压带(2个)
南北纬90º附 近
d.高低纬度间受热不均
A、ab
B、ad
C、cd
D、abcd
2.关于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北半球西风带的风向为西北
B、全球共有4个高压带、4个低压带
C、低压带均由于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
D、副热带高压带的性质是炎热干燥
原因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规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66°34´N
23°26´N 0° 23°26´S
以东以南地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