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2019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精品教案:全册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参考)2019人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精品教
案:全册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感受家人对自己的爱。
能力:关心体谅父母,尽量少让他们操心,少给他们添麻烦,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人的爱。
知识:知道父母长辈为自己的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了解他们对自己的希望和培养教育自己的苦心。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三年级的学生还不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爱的方式,他们还不懂得少让父母操心、少给他们添麻烦也是对父母一种爱的回报方式。
少数在家中从小受尽宠爱的孩子,还没有形成主动爱他人的意识,他们从小习惯接受来自长辈的爱,在外不知爱他人,在家不知道爱父母。
他们往往认为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是天经地义的。
一些留守家庭中的农村孩子,他们或是被爷爷奶奶溺爱,或是很早就开始照顾家庭缺少父爱母爱,他们对家人关爱的理解容易片面。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地区民风质朴,受传统影响较深,传统中的父母,对孩子的爱表现得较为含蓄内敛,一些农村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容易简单粗暴。
在这样一个氛围中,三年级的农村学生难以充分感受来自家人的爱。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由于学生的生活方式、父母的教育方式质朴简单,导致学生对家人爱的体验、感受力
不够敏锐,同时三年级学生观察能力不够强,对家人爱的理解比较片面。
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尽量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家人的爱。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家人不同方式的爱。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严格也是爱。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要从学生生活切入,设计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交流与探究中感受、理解家人的爱,激发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通过观看“名字背后的故事”的动画,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名字的意义,了解自己的名字凝聚着家人的爱与期盼。
用动画“家人哺育我长大”以及护蛋活动让学生知道家人养育自己不易。
用“两份清单”引发学生讨论如何回报父母,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家人不同方式的爱。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严格也是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心形卡片及“两份清单”的表格。
学生准备:学生了解自己名字的意义,收集家人关爱自己的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家人养育我长大”“故事与思考”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家人养育我长大
1.[播放动画:名字背后的故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我们的名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含义。
你们知道自己名字的意义吗?能跟我们说说名字背后的故事吗?
小结:名字后面都寄托着家人殷切的希望,真诚的祝福,凝聚着家人对我们的爱。
2.[播放动画:家人哺育我成长]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看到这儿,你想说什么?你能说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关心、爱护你的事情吗?再说说家人看到你进步成长后的感受。
小结:无论是严格还是慈祥都凝聚着家人对我们的爱。
这些爱的片段让我们感动、沉醉,我们就是在家人这无尽的爱中一天天成长起来的。
(板书:家人的爱家人养育我长大)
3.教师调查学生保护鸡蛋的结果并引导学生交流课前保护鸡蛋的感受。
小结:保护一个鸡蛋尚且如此不容易,更何况家人照顾保护的是我们这一个个小生命。
该是多么的不容易!
【设计意图:体验到家人对自己的爱和为自己成长付出的辛劳,激发学生对家人的感激之情。
】
活动二两张清单
1.[播放动画:彼尔的账单]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让学生在比较和自我反省中认识到父母的爱是无私的,是不要任何回
报的。
(板书:无私的爱)
2.[播放课件:两份清单]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家人为我们做了哪些事?我们为家人又做了哪些事?使学生感受到家人对自己的付出,并在行动上从坚持为家人做一件事开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家人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爱,并学会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人的爱。
】
活动三赞美家人的爱
[播放动画:家人的爱]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让我们用心感受家人的爱,将你最想对家人说的话和最想为家人做的事写下来,时时提醒自己回报家人。
【设计意图: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人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
板书设计
家人的爱
家人养育我长大
无私的爱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进一步加深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能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爸爸妈妈分忧,学会体谅父母,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
知识:学习从多个角度理解和体谅父母,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盼;懂得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蕴含着对子女深深的爱;能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了解父母的喜怒哀乐和愿望等,愿意与父母交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农村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限于认知水平等原因,他们还难以“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越来越多农村地区独生子女家庭中的孩子,也出现城市独生子女们容易出现的教育问题:孩子从小只知道受人爱,不知道去爱别人,他们习惯于接受父母付出的爱,从不知父母所受的苦,更不思回报父母的情。
特别是农村留守家庭的孩子,由于与父母之间的隔阂较深,大多不理解父母。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相对城市学生而言,生活在农村的学生的生活环境比较贫困。
一些三年级农村学生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使他们的心理承受较大的压力,容易造成他们内向、不善言表的个性。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对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读懂爸爸妈妈的心”是一个很现实但又不愿面对的话题,他们对父母爱的言行的理解是不够的,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也较多。
他们还不太懂得怎样去沟通交流,对其进行相关的引导,是必须且急需的。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习从多角度理解和体谅父母,懂得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各有不同,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
迫切愿望,在生活中愿意与父母交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够互相尊重、相互理解。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
通过有效的活动挖掘儿童对情感的体验,获得对父母内心世界的理解,让他们从小懂得自己不应当只会接受父母的爱,还应当学会爱父母,体谅父母。
可先引导学生从历史故事开始,思考孟母为什么会这样做。
然后借助动画资源,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与父母相处所产生的矛盾,分析原因,并用父母的心里话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体谅父母。
通过“我的调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家人,达到与父母沟通的目的。
最后用表格等手段,引导学生学会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为父母分忧。
教学重点
学习从多角度理解和体谅父母,懂得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各有不同,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教学难点
理解父母望子成龙的迫切愿望,在生活中愿意与父母交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够互相尊重、相互理解。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准备“我为家人分忧”的表格。
学生准备:调查父母的心愿。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你能理解他们吗”“不给家人添麻烦”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你能理解他们吗?
1.[播放动画:孟母三迁]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这个故事你感受到什么?
2.[播放动画:你能理解他们吗]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你的体验说说,你能理解他们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家长的爱是多方面的,有多种形式。
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虽然各有不同,但都蕴含着对子女深深的爱,要能体会拳拳父母心。
】
活动二有话大家说
[播放动画:有话大家说]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对爸爸妈妈的某些行为有这样的困惑和不理解吗?站在父母的角度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教师出示课前家长所写的信,抽取其中的一封念给学生听,学生交流自己听后的感受,并介绍让父母了解自己心情的好方法。
小结:我们可以尝试着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与父母进行交流,理解父母对自己成长的关心和不同形式的爱。
(板书:读懂爸爸妈妈的心理解体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站在家长的角度看待问题,学习从多角度理解和体谅父母,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盼。
】
活动三我的调查
[播放课件:我的发现]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交流研讨:从调查中,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了解父母的喜怒哀乐和愿望等,愿意与父母交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
活动四我能为家人服务
[播放动画:不给家人添麻烦]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我们怎么做才能使父母少一点烦恼,多一些快乐呢?结合家庭生活找一找,有哪些事情容易给父母添麻烦?
小结:尽量少给父母或家人添麻烦,给爸爸妈妈一个微笑,为爸爸妈妈做一件小事,回家和爸爸妈妈说出你的心里话。
让我们每个人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做一个健康快乐的阳光少年!(板书:分忧回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和研讨怎样少给父母添麻烦,并付诸行动。
】
板书设计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理解体谅分忧回报
《来自社会的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社会各界和国家对自己的关爱,并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能力:学习自主选择调查对象和调查主题,进行简单地社会调查。
知识:认识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心血,了解国家制定的一些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法律。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对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来自社会的爱”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话题。
他们对“社会的爱”的认识不够,印象不深。
对于社会各界、国家政府对少年儿童的关爱事迹了解较少,特别是有关法律法规的知识了解就更少。
他们也不太懂得怎样去调查、采访,因此对其进行相关的指导,丰富他们的信息,是必须且急需的。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相对城市学生而言,生活在农村的学生,由于社会环境相对封闭、生活相对贫困,他们对社会各界关心爱护他们的信息了解较少。
他们对来自社会的爱的认识,更多来自身边周围环境给予的零星而有限的体验。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心血,了解国家制定的一些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法律。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社会各界和国家对自己的关爱,并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教学中,教师要以自己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有效的活动挖掘儿童对情感的体验,同时借助大量的动画视频丰富他们的信息量,让他们从小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各界和国家政府的关爱。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在教学中,可先用视频“学校的一天”来引发学生的回忆,然后借助动画资源,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调查结果,用教师的心里话引导学生
体会学校工作人员的辛劳及无私奉献。
最后教师补充资料让学生体会社会各界和国家政府对少年儿童的关爱。
教学重点
认识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心血,了解国家制定的一些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法律。
教学难点
感受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社会各界和国家对自己的关爱,并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调查采访学校较有代表性的工作人员,收集有关社会各界、国家政府关心爱护少年儿童的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学校中为我们服务的人”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校园的一天
[播放视频:学校的一天]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我们每天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学校里。
为了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安全,学校中有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呢?(板书:来自社会的爱学校中为我们服务的人——无私奉献)
【设计意图:了解学校有很多部门,有各类工作人员,为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安全而辛勤工作着。
】
活动二小记者在行动
1.[播放动画:小记者在行动]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交流研讨:你从调查中发现了什么?帮助学生发现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快乐和烦恼。
2.[播放动画:听听老师的心里话]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为我们工作很辛苦,我们要尊重和感谢他们,应该怎样做呢?
3.[播放课件:我想说]
学生表达出自己对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辛勤付出的感激之情,也可以用表演、图画或小报等多种形式倾吐自己的心声。
【设计意图:认识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心血,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并懂得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板书设计
来自社会的爱
学校中为我们服务的人——无私奉献
第2课时
活动一社会关爱我们
[播放视频:社会关爱我们]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收集,进行交流研讨: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设计意图:感受社会给予儿童各方面的关爱。
】
活动二小记者在行动
1.[出示图片:警示语]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从这些措施、规定和事例中感受到什么?说说你自己生活周边有关保护儿童的措施、规定和事例。
让学生亲自感受自己所受到的关心和保护。
2.[播放视频:相关法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从这段录像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还了解到什么?让学生一方面感受到自己所受到的关心和保护,另一方面让他们了解一些保护儿童的相关措施和规定,增强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意识。
小结: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来自家人的爱、学校的爱,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
(板书: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爱)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法律,从中体会到这也是国家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爱。
】板书设计
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爱
《在爱的阳光下》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活动一家人的爱
说说在你成长的过程中,家人是怎样关爱你的。
活动二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爸爸妈妈的哪些做法让你感到不理解,甚至不满意?站在他们的角度想一想,该怎样理解他们呢?你还能从哪些方面做得更好,不做父母的“小麻烦”呢?
活动三学校里为我们服务的人
学校里有哪些为我们服务的人,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什么服务?向他们说一句感谢的话。
活动四来自社区里的爱
社会各界对我们少年儿童充满了关心和爱护。
你在生活中感受到了吗?举例说说。
《不一样的你我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并为此而骄傲。
能力:能够通过具体事物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并通过观察发现同学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知识:了解自己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各有不同。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三年级的学生尽管在校已经和同学们共同生活了近三年的时间,他们彼此都很熟悉,但是否真正了解呢?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同学间往往因为不理解对方的选择和想法而产生了矛盾。
他们还难以站在他人的立场去看问题,去理解对方接纳对方。
对他人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认识不够。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小学生对男女生之间的差别有一定认识,但是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为什么不一样了解甚少,并且他们对于这样的不同往往持一种盲目的崇拜或是较深的自卑。
所以引导他们了解这些差异的产生原因,正确认识自己是很重要的。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由于学生受农村生活环境和认知水平的影响,导致他们对人与人的差异认识不足。
并且,他们对这种差异也不太愿意去探寻产生的原因。
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尽量让学生更全面认识人与人的差异性。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同学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并为此而骄傲。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要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要从学生生活切入,设计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在体验、交流与探究中认识自己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有不同,从而学会尊重理解他人的不同想法和选择。
通过“猜自画像”,让学生初步意识到每个人各有不同。
然后借助画“圆的想象画”,交流调查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要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
最后通过“寻找班级小明星”引导学生发现同学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并为此而骄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同学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并为此而骄傲。
教学难点
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要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了解人与人之间不一样的地方,画自画像。
课时安排
1课时。
完成话题“我的自画像”“我和别人一样吗”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的自画像
[播放动画:不一样的你我他]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展示课前各自准备好的自画像进行交流研讨:你知道同学们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吗?
小结:我们的长相不一样,爱好、兴趣不一样,性格不一样。
(板书:不一样)
【设计意图:确立初步的自我意识,并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意识到人与人的差异。
】
活动二圆的遐想
[播放课件:圆的遐想]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大家同是在圆上作画,为什么画得不一样?
小结:由于我们每个同学的想法不一样,喜好不一样,所以画的画各不相同。
看来,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表达。
(板书:不一样的你我他)
【设计意图:使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想法和选择也会不一样。
】
活动三我们是班里的骄傲
[播放动画:我们是班里的骄傲]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班有哪些各具特点的同学,他们给班级带来什么?教师组织学生寻找班级小明星。
小结:正因为这些“不一样的你我他”,才使我们的班集体更加多姿多彩,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板书:我们是班里的骄傲)【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发现因为每个人的独特性和闪光点,我们的集体生活才这么丰富多彩。
】
板书设计
不一样的你我他
我们是班里的骄傲
《换个角度想一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理解、宽容、欣赏他人的快乐,做一个快乐的儿童。
能力: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尝试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知识:学习从他人的想法和情感等角度,去判断、理解、解决问题;学会积极乐观地思考和对待事情,学会理解、宽容、欣赏他人。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三年级学生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意识,而且由于现阶段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更多地会从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不能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站在别人的
角度去思考。
农村的孩子自我中心意识弱一些,但也缺乏正确地处理问题的方法,往往采取一些简单的方法,不能多角度地思考,采取更好的方法处理矛盾。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相对城市学生而言,生活在农村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环境比较困苦,许多学生过早地挑起生活的重担,这些都容易影响孩子们不能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思考和对待事情。
他们在与人交往方面也缺乏必要的指导,还不太懂得用理解、欣赏等方法去进行人际交往。
通过对学生的困惑和障碍分析,我们发现,对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换个角度想一想”是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话题,他们对交往中的矛盾、生活中产生的人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
因此,对其进行相关的引导,是必须且急需的。
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因此本课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尝试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积极乐观地思考和对待事情,学会理解、宽容、欣赏他人。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要以自己的真情实感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有效的活动挖掘儿童对情感的体验。
在教学中,可先创设“假如我是他”的冲突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冲突,进而培养学生换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与习惯,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出发,体会他人的想法和感受。
通过“值日风波”,让学生体验他人的感受,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和宽容。
最后组织学生寻找身边人的闪光点,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宽容、欣赏他人,做一个快乐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