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环境学-1
智能建筑概论 第4版 课件 第1章智能化建筑概论
最 后 形 成 网 络 化 的 楼 宇 系 统 ( NBS , Networked Building Systems),真正成为企业级信息系统的一 个子系统。
最早的楼宇自控系统是气动系统,气动控制系统的能 源是压缩空气,主要用于控制供热、供冷管道上的调
节阀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空气输配管道调节阀。 随后,电气控制系统逐渐代替气动控制系统,并成为
楼宇控制系统的主要控制形式。 接着是计算机系统在楼宇设备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起初计算机系统只是被简单地纳入电气控制系统之中,
1.5.3建筑可持续发展理念的阻碍
社会环境与意识 系统集成的思想 关于建筑智能化费用 技术与管理工作
新加坡认为,智能建筑必须具备3个条件:
一是具有完善的安保、消防系统,能有效应对灾难 和紧急情况;
二是具有能够调节大楼内的温度、湿度、灯光等环 境控制参数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创造舒适、安 全的生活环境;
三是具有良好的通信网络和通信设施,使各种数据 能在建筑内外进行传输和交换,能让用户拥有足够 的通信能力。
随着企业级管理(Enterprise-wide Management)的 日 益 流 行 , 开 放 系 统 技 术 ( Open Systems Technology ) 以 及 Internet 技 术 的 发 展 , 物 业 管 理 (Facility Management)越来越专业化;
1.2.1 SIC概述
由智能化建筑环境内系统集成中心(System Integrated Center,SIC)利用综合布线系统GCS 连接和控制“3A”系统如图:
智能建筑环境学期末复习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智能建筑环境学1、环境一般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工环境也应运而生。
2、房屋建筑设计一般由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工程设计、建筑环境与建筑设备工程设计构成。
3、建筑环境设计目标发展的演绎过程:安全→舒适→节能→健康→生态。
4、建筑外环境主要由这一地区的空气质量、热、光、声等要素构成,具体体现在室外气候、光气候以及环境噪声方面。
5、赤纬⎥⎦⎤⎢⎣⎡⨯⎪⎭⎫⎝⎛-⨯=36037080sin 45.23N d 。
d ——赤纬(°);N ——从1月1日开始计算的天数(d )。
6、太阳高度角与方位角cosh cos cos sin sin sin d d ϕϕβ+=,ϕβϕβcos cos sin sin sin cos dA -=β——太阳高度角(°),日出日落时为0°; φ——地理纬度(°); d ——赤纬(°); h ——时角(°),以正午为0°,每小时时角为15°,下午取正,上午取负; A ——太阳方位角(°),以当地正午时为0°,上午为负值,下午为正值。
7、前后任意朝向的平行建筑物,日照间距()γβcos cot 100H H D -=D 0——日照间距(m );H 0——前栋建筑物计算高度(m ); H 1——计算点m 高度(m ),一般取后栋建筑底层窗台高度; γ——后栋建筑物墙面法线与太阳方位所夹的夹角(°),γ=A ﹣α; A ——太阳方位角(°);α——墙面方位角,即墙面法线与正南方向所夹的角(°),以南偏西为正,偏东为负。
【例2-1】设上海地区(北纬'1031︒)在平坦的场地上有前后两栋总高均为18m 正南平行的建筑物。
要求大寒日(约1月21日)底层在正午前后得到2小时满窗日照,窗台高度为1.2m ,求日照间距。
智能建筑环境学1
2020/2/29
6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安全性:能够抵御飓风、暴雨、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危害或 人为的侵害;
功能性:满足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不同类型建筑的使用功能; 舒适性:保证居住者在建筑内的健康和舒适; 美观性:要有亲和感,反映当时人们的文化追求。 所以说建筑物应满足安全、健康、舒适、工作快捷的要求。
2020/2/29
4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1.2.1 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建筑是人类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人类的一切建筑活动都是
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从最早为了躲避自然环境对自身的伤害,用树枝、石头等天然材料建
造的原始小屋,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人类几千年的建筑活动无不受 到环境条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同时,随着人们对人与自然、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 不断调整与深化,人们对建筑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建筑发展模式 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云南布依族的石屋以石块砌墙,以石瓦盖顶,就地取材,造价低廉, 冬暖夏凉,不怕火灾,隔声性能好。
这些都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利用建筑控制环境的有效 手段。
综上所述,在现代人工环境技术尚未出现的时代,在现今还未能采用 现代技术的地区,地区之间巨大的气候差异是造成世界各地建筑形态 差异的重要原因。
在日夜温差很大的干热地区,例如巴格达地区,传统建筑的墙厚达 340~450mm,屋面厚度达460mm。利用土坯热惯性,在室外日夜温差 达到24℃(16~40℃)时,仍然能够维持室内温度的波动不到6 ℃(22~28 ℃)。
2020/2/29
9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华北地区,由于冬季干冷,夏季湿热,为了能在冬 季保暖防寒,夏季遮阳防热、防雨以及春季防风沙,就出现了大屋顶 的“四合院”。
如何设计一个智能化的建筑环境?
如何设计一个智能化的建筑环境?
要设计一个智能化的建筑环境,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智能化系统:智能化的建筑环境需要依靠各种智能化系统来实现,例如智能照明系统、智能安防系统、智能空调系统等。
这些系统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进行连接,实现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
2. 节能环保:智能化的建筑环境需要注重节能环保,通过采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智能化控制技术,实现能源的合理利用和减少浪费。
例如,可以采用智能化的空调系统,根据室内外温度和湿度进行自动调节,减少能源消耗。
3. 人性化设计:智能化的建筑环境需要注重人性化设计,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舒适度。
例如,可以采用智能化的照明系统,根据室内光线和人们的需求进行自动调节,提供舒适的照明环境。
4. 安全可靠:智能化的建筑环境需要具备高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例如,可以采用智能化的安防系统,对建筑内的监控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和报警,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5. 可扩展性:智能化的建筑环境需要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和变化。
例如,可以采用标准化的设备和接口,方便后期升级和维护;同时也可以预留一定的扩展空间,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
综上所述,设计一个智能化的建筑环境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
智能化系统、节能环保、人性化设计、安全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等。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一个优秀的智能化建筑环境。
智能建筑环境设备自动化 习题 答案
《智能建筑环境设备自动化》习题集答案第1章习题答案一. 填空题1. 1984;美;都市办公大楼2 智能大厦;Intelligent Building;IB3. 3C+A→IB4. 建筑结构、建筑设备、供应和服务、管理水平;高效率并具有经济效益11. 系统内用电设备_;预计的扩展_;3012.30014. 1015. 300二.简答题1. 美国智能建筑学会定义为:智能建筑是对建筑结构、建筑设备、供应和服务、管理水平这四个基本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为用于提供一个高效率并具有经济效益的环境。
日本智能建筑研究会认为:智能建筑应包括商业支持功能、通信支持功能等在内的高度通信服务,并能通过高度自动化的大楼管理体系保证舒适的环境和安全,以提高工作效率。
欧洲智能建筑集团认为:智能建筑是使其用户发挥最高效率,同时又以最低的保养成本,最有效地管理本身资源的建筑,能够提供一个反应快、效果高和有支持力的环境以使用户达到其业务目标。
我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有关“智能建筑”的定义:它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2. 它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3. 由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BAS)、通信网络自动化系统(CAS)、办公自动化系统(OAS)、综合布线系统(PDS)组成。
4. 3A: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通信网络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5A:楼宇设备自动化系统(BA)、安全防范系统(SA)、通信自动化系统(CA)、办公自动化系统(OA)、火灾自动报警和消防联动控制系统(FA)5. 为实施3A系统,需借助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PDS),PDS是智能建筑3A系统的基础。
智能化建筑的建筑环境
智能化建筑的建筑环境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智能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智能化建筑生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现如今,许多新型建筑设计都带有智能化设计元素。
智能化建筑环境因其成本低,能耗低,易维护等特点,已经成为建筑行业的一大趋势。
那么,智能化建筑环境究竟是什么,它具备哪些特点呢?一、什么是智能化建筑环境?智能化建筑环境,是以智能技术为基础,通过对建筑物内部空气、灯光、声音等元素进行管理、优化,从而实现智能化节能、治理、保障和维护的一种建筑环境。
在区别于传统的建筑环境的智能化环境中,智能化系统能够自动识别并处理复杂问题,将人与建筑的互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二、智能化建筑环境的特点1. 能源管理的节约性智能化建筑环境旨在使住宅最大限度地使用已有资源,并确保使用最少的能量来满足各种需求。
这是因为智能化系统能够通过识别人们的使用情况,对照能源需求,实现对能源的合理利用,从而达到节约的目的。
2. 个性化灵活性智能化建筑环境体现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为一种生活环境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例如,智能化环境能够根据居民的生活习惯、年龄等要素,为他们提供自适应的服务,以适应他们的需求。
3. 智能管理的可靠性智能化环境的管理部分则是其最可靠的特点之一。
智能化可以提供更多的监控、控制和管理工具,以减少设备损坏和人为意外.此外,与传统方法相比,智能化系统的自动化带来的操作疏漏大幅减少。
4. 物联网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智能化建筑环境应用众多物联网技术,以实现大范围的数字化监控。
例如,门窗、温度计、灯光等装备与互联网上的数字设备相连,从而实现高效并且动态的数据管理。
三、智能化建筑环境的建设意义1. 提高生活质量智能化建筑环境的智能化系统及其管理能力提高了现代生活的质量和舒适度,人们可以更自由地使用到自己的设备,同时,智能化系统管理使得室内环境更加卫生和健康,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 能源消耗的减少智能化建筑环境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能源,实现能源的节约。
建筑环境学课件Chapter1
节能建筑 中东石油战争能源危机,在 舒适、节能之间寻找平衡点
健康建筑 防止建筑病综合症。在健康、 节能之间寻找平衡点
绿色建筑 可持续发展概念。IEQ、能 耗、环保之间寻找平衡点
1.3 建筑环境发展过程与病态建筑综合症
建筑环境设计目标的演绎过程
安全
舒适
节能
原始社会躲 避自然环境
的伤害
人工控制室 内温湿度
1.2 建筑环境学的作用与地位
1.2.2 建筑环境学在建筑领域中的作用与地位
建筑、结构、设备三个主要专业在房
屋设计中的作用
1. 满足建筑的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功能,并 实现对建筑的艺术描绘,具有亲和性——功能性、 美观性(建筑专业)
2. 满足建筑承载、免遭因地震、台风、暴雨等各种 自然灾害或认为的侵害——安全性(结构专业)
满足室内环 境,同时降低
建筑能耗
有效利用资 源合理排放
废弃物
生态
排出室内有 害物质,提高
空气品质
健康
1.3 建筑环境发展过程与病态建筑综合症
1.3.1人类早期的居住方式
巢居、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架空建筑
穴居和巢居 ——建筑演绎过程
穴居——遮雨避寒洞窑建筑 巢居——防潮干栏建筑
1.3.1 人类早期的居住方式
1.3.2 不同地区的建筑热环境
湿热地区——干栏建筑:吊脚楼/鼓楼/土掌房
水族民居
苗族民居
海南黎族民居
贵州侗族吊脚楼 余姚河姆渡干栏式建筑 台湾现代民居
1.3.2 不同地区的建筑热环境
石头王国——贵州石头寨
夏瓦布
凉 , 不 怕 火
盖 顶 。 就 地
依 族 石 屋
灾取:
,材 以
智能建筑环境学-1(PPT)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技术是智能建筑环境学的关键技术之一,通过对大 量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挖掘,可以深入了解建筑环 境的运行状态和变化规律,为建筑环境的优化和管理提供 科学依据。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建筑环境的精细化管理,提高 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还可以预测未来建筑环境的变 化趋势,为建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https://
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
运用智能建筑环境学的方法和技术,保护和修复历史建筑,维护文 化遗产。
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
提高建筑环境品质
通过智能建筑环境学的应用,提升建 筑环境品质,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节能减排
促进经济发展
智能建筑环境学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 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和就业机会 的增加。
降低建筑能耗和市的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城市将进一步实现数据共享、跨部 门协同、开放创新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的城市生活体验。
PART 05
智能建筑环境学的未来展 望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技术创新与突破
智能化监控技术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和人 工智能技术,实现建筑环 境的实时监控和智能调控。
环境。
智能建筑环境学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04
智能家居
通过智能化手段管理家庭环境 ,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和便捷性
。
智能办公楼
提供智能化的办公环境,提高 工作效率和员工满意度。
智能场馆
应用于体育场馆、博物馆等大 型公共建筑,实现环境的智能
化管理和节能减排。
智能环境建筑论文-环境建筑论文-建筑论文
智能环境建筑论文-环境建筑论文-建筑论文1.1打造安全电气环境电气环境的安全对于智能建筑而言意义重大,其存在不仅仅直接关系到环境建筑中相关电气体系的自身安全,更加直接关系到建筑本身的安全以及存在于环境建筑中人员以及财产安全。
对于这一方面,应当在切实获取到建筑本身的用电特征之后,进一步展开合理的线路规划,对于输电线路的选材以及变配电系统中相关设备的承载能力展开充分考察,确保其能够满足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电力消费需求,而不会发生超载状况。
1.2构建开放技术环境智能环境建筑之下的技术体系相对而言比较繁杂,从新能源的利用到消费和统筹管理等环节,其中涉及了大量的技术,这些技术本身会存在一个进步的问题,而对应在智能环境建筑之下,相应已经投入应用的技术本身领域也会有所进步,而更多的技术会逐步填补起当前楼宇技术环境中的空白。
这些状况都需要相关人员切实加以关注,在发现能够对既有技术体系进行更新和完善的技术的时候,应当采取审慎的态度加以引入。
对于智能建筑而言,服务于其中的技术体系应当能够实现自身的成长和不断的完善,并且通过这种方法实现面向建筑以及使用人员生活和工作的更好服务。
1.3搭建完整技术环境在智能环境建筑中,相关技术层出不穷,但是就当前的应用而言,并未能够切实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技术体系,技术之间仍然呈现出相对离散的状态,各自为政的状况十分显著。
面对这样的问题,应当从相关数据的角度着手,构建起信息的闭环,并且将不同闭环上的相关技术环节和功能特征整合在一起,从逻辑层面成为一个具有约束关系的整体。
唯有如此才能切实发现整个技术体系环境中的不足,将不同的能源消费需求连接起来为一个环境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
以暖通空调系统的优化为例,通常空调的数字控制器(DDC)会采用PID控制方式展开工作,而PID系数的高低与空调达到设定温度的过程长短成反比例关系。
当PID无法有效实现空调对于温度的响应时,还可以考虑采用在空调的送风道和室内同时安装温度传感器的双级的控制方式,加速系统对温度波动的响应,从而达到节能系统的优化。
智能建筑的智能环境监测
数据准确性与可靠性
传感器校准
定期对传感器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数据准确 性和可靠性。
数据过滤
采用有效算法对数据进行过滤,去除异常值和 噪声,提高数据质量。
数据融合
结合多种传感器数据进行数据融合,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
冗余设计
01
关键设备和传感器应采用冗余设计,确保系统在故障情况下仍
能正常运行。
故障检测与诊断
02
实施故障检测与诊断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故障,提高系
统稳定性和可靠性。
定期维护与保养
03
对系统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系统各部件的正常运行和延
长使用寿命。
技术更新与升级
持续研发
投入资源进行技术研发,不断优化和改进监测系统,以满足不断变 化的需求和技术发展果以图表、报告等 形式呈现,便于用户理解和 决策。
物联网技术
设备连接
通过物联网技术将建筑内的各 种设备连接到网络中,实现设 备间的信息交互和协同工作。
数据传输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环境数据 的实时传输,确保数据准确性 和及时性。
远程监控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对建筑环 境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高管 理效率。
智能建筑的智能环境监测
目录
CONTENTS
• 智能环境监测概述 • 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的构成 • 智能环境监测的应用场景 • 智能环境监测的关键技术 • 智能环境监测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 智能环境监测的未来展望
01 智能环境监测概述
CHAPTER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智能环境监测是指利用传感器、控制器等设备,实时监测建筑内的环境参数, 如温度、湿度、光照、空气质量等,并通过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进行分析和调 控。
建筑智能环境学
《建筑智能环境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英文课名:Building Intelligent Environment课程代码:EI242005课程类别:核心必修学时:32学分:适用专业: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二、教学目标与要求课程目标在于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和生产过程需要的室内物理环境;各种外部和内部的因素如何影响建筑环境;改变或控制建筑环境的基本方法及原理,为创造适宜、节能的建筑室内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达到以建筑为平台,建筑设备与建筑环境为“对象”,应用电气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实现建筑设备自动化,使建筑环境达到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掌握有关建筑智能环境的基本概念,掌握构建、分析智能建筑环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建筑智能环境学科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数分配(一)教学内容1.绪论教学内容:智能建筑环境学的作用与地位,智能建筑环境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重点:对本科程的内容和作用达到概括性了解。
2.智能光环境教学内容:建筑光环境的性质及度量方法,人体视觉与光环境,光环境舒适度概念,天然采光和人工照明的基本方式,光照强度照度水平、照明均匀度、光源的光谱分布、色温和色彩的显色指数、光源方向性以及眩光等直接影响光环境的指标和概念。
重点:自然光和人工照明的合理利用技术。
难点:掌握建筑光环境的性质,掌握光通量、照度、亮度等不同度量方法的意义及表达。
如何实现自然光引入建筑物内部实现建筑物内的照明设计。
3.智能建筑环境中的热湿环境教学内容:太阳辐射对建筑物的热作用,建筑热过程理论,冷热负荷的概念及典型计算方法,人体对稳态热环境的反应及对热环境的评价方法。
重点:建筑热过程理论和人对热湿环境的生理学基础及人体稳态热环境的反应及对热环境的评价方法。
难点:基于人体热舒适度的智能环境控制方法。
4.智能安全环境教学内容:智能建筑安全环境所涉及的内容,室内空气评价指标,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途径和主要污染物种类和性质,安防和消防的技术要求,空气污染的通风控制方法。
智能建筑环境学期末复习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智能建筑环境学1、环境一般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人工环境也应运而生。
2、房屋建筑设计一般由建筑设计、建筑结构工程设计、建筑环境与建筑设备工程设计构成。
3、建筑环境设计目标发展的演绎过程:安全→舒适→节能→健康→生态。
4、建筑外环境主要由这一地区的空气质量、热、光、声等要素构成,具体体现在室外气候、光气候以及环境噪声方面。
5、赤纬⎥⎦⎤⎢⎣⎡⨯⎪⎭⎫⎝⎛-⨯=36037080sin 45.23N d 。
d ——赤纬(°);N ——从1月1日开始计算的天数(d )。
6、太阳高度角与方位角cosh cos cos sin sin sin d d ϕϕβ+=,ϕβϕβcos cos sin sin sin cos dA -=β——太阳高度角(°),日出日落时为0°; φ——地理纬度(°); d ——赤纬(°); h ——时角(°),以正午为0°,每小时时角为15°,下午取正,上午取负; A ——太阳方位角(°),以当地正午时为0°,上午为负值,下午为正值。
7、前后任意朝向的平行建筑物,日照间距()γβcos cot 100H H D -=D 0——日照间距(m );H 0——前栋建筑物计算高度(m ); H 1——计算点m 高度(m ),一般取后栋建筑底层窗台高度; γ——后栋建筑物墙面法线与太阳方位所夹的夹角(°),γ=A ﹣α; A ——太阳方位角(°);α——墙面方位角,即墙面法线与正南方向所夹的角(°),以南偏西为正,偏东为负。
【例2-1】设上海地区(北纬'1031︒)在平坦的场地上有前后两栋总高均为18m 正南平行的建筑物。
要求大寒日(约1月21日)底层在正午前后得到2小时满窗日照,窗台高度为1.2m ,求日照间距。
《智能建筑环境设备自动化》课程建设与改革
《智能建筑环境设备自动化》课程建设与改革1. 引言1.1 课程背景智能建筑环境设备自动化课程背景:智能建筑环境设备自动化是一门涵盖建筑、电气、自动化等多个学科知识交叉的前沿科学技术课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智能环境设备在建筑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对于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建筑安全性和舒适度具有重要意义。
开设智能建筑环境设备自动化课程有其必然性和迫切性。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具备智能建筑设计、施工、运营与维护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开设智能建筑环境设备自动化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设计、应用、维护智能建筑环境设备系统的能力,适应建筑行业需求,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
智能建筑环境设备自动化课程还能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职业选择,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构建完善的智能建筑环境设备自动化课程体系,对于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研究智能建筑环境设备自动化的意义在于推动建筑行业的科技创新与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智能化趋势的兴起,智能建筑环境设备的自动化已经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
在这个背景下,开设《智能建筑环境设备自动化》课程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对于新型建筑技术的需求,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深入学习智能建筑技术,学生能够了解最新的建筑设备自动化技术,提高建筑设计和施工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实现建筑节能环保的目标。
智能建筑环境设备自动化也可以促进建筑行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建筑设备的智能化程度和自动化水平,从而增强建筑的竞争力和市场吸引力。
研究智能建筑环境设备自动化不仅能够促进建筑行业的技术革新和发展,也能够满足社会对于节能环保、智能化建筑的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2. 正文2.1 课程目标设定课程目标设定是智能建筑环境设备自动化课程建设的核心,旨在通过全面的目标设定,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日夜温差很大的干热地区,例如巴格达地区,传统建筑的墙厚达
340~450mm,屋面厚度达460mm。利用土坯热惯性,在室外日夜温差 达到24℃(16~40℃)时,仍然能够维持室内温度的波动不到6 ℃(22~28
℃)。
2013-9-12
9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在我国北方寒冷的华北地区,由于冬季干冷,夏季湿热,为了能在冬 季保暖防寒,夏季遮阳防热、防雨以及春季防风沙,就出现了大屋顶 的“四合院”。
云南布依族的石屋以石块砌墙,以石瓦盖顶,就地取材,造价低廉, 冬暖夏凉,不怕火灾,隔声性能好。
这些都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渐摸索出来的利用建筑控制环境的有效 手段。
综上所述,在现代人工环境技术尚未出现的时代,在现今还未能采用
现代技术的地区,地区之间巨大的气候差异是造成世界各地建筑形态
差异的重要原因。
2013-9-12 11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1.2.2 建筑与环境 除了使用前人这些设计经验来创造和改善自己的居住环境以外,随着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主动地创造可以受控的室内环境。 20世纪初,能够实现全年运行的空调系统首次在美国的一家印刷厂内 建成,这标志着人们可以不受室外气候的影响,在室内自由地创造出 能够满足人类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物理环境。 空调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不同于常规建筑物的人造空间如车、船、飞 机、航天器内的环境都能够得到控制,从而也促进了这些相关产业的 飞速发展。
根据使用功能的不同,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研究微环境中温度、湿 度、气流组织的分布、空气品质、采光性能、照明、噪声和音响效果 等及其相互组合后产生的效果。研究人工环境控制系统的原理、构成 和基本作用。
2013-9-12
20
1.3 智能建筑的概念
随着人类社会和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建筑物的功能提出了越 来越高的要求,由原来单一的办公、居住向综合性、智能化等多种功 能需求延伸。 为满足这种需求,人们把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应用到建筑工程中,把 建筑工程与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相融合,使建筑 物能更有效地为人们提供安全、高效、舒适的办公和居住环境,更加 高效节能、绿色环保,以满足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需要。 这种新型建筑被称为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催生了新的技术和产业领域,在拉动建筑业发展的同时也为 信息技术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和应用领域。
2013-9-12
24
21世纪广场 沈阳,中国
皇家图书馆 哥本哈根,丹麦 US Bancorp Tower 波特兰,美国
展览馆 阿姆斯特 丹,荷兰
水上世界 里斯本,葡萄牙
1.3 智能建筑的概念
如果说钢铁、混凝土等各类建筑材料使建筑的外观和基本功能发生了 变化,那么智能建筑就是从本质上改变着建筑在人们心中的概念。 特别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掀起的信息化浪潮和世界各国实施 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使得智能建筑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节点”, 以高效的信息传递速度,完善的建筑智能化管理模式以及更加人性化 的、舒适的、节能的、符合生态要求的生活与工作环境而得以高速发 展。 建筑不再仅仅是一个用来遮风挡雨的几何多面体,而是逐渐成为能够 参与人类社会活动和居住生活的具有生命特征的实体。
同时,随着人们对人与自然、建筑与人、建筑与环境之间关系的认识
不断调整与深化,人们对建筑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建筑发展模式
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
2013-9-12 5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建筑的功能是在自然环境不能保证令人满意的条件下,创造一个微环 境来满足居住者的安全与健康以及生活生产过程的需要。
2013-9-12
8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人们在长期的建筑活动中,结合各自生活所在地的资源、自然地理和 气候条件,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积累了很多设计经验。 例如生活在北极圈的爱斯基摩人利用当地的冰块和雪盖起了圆顶雪屋, 将兽皮衬在雪屋内表面,通过鲸油灯采暖,使室内温度达到15℃,从 而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
2013-9-12
16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在室内的空气品质方面,由于大量使用合成材料作为建筑内部的装修 和保温,并降低空调系统新风量,导致了大量病态建筑。
在这些建筑内长期停留和工作的人,会产生气闷、黏膜刺激、头疼及 嗜睡等症状。流行病学的研究也使我们认识到在这种低水平环境污染
下的潜在危险,以及在这种环境下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的有害影响。
2013-9-12
12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工业革命带来技术发展的突飞猛进给人们造成了错觉,以为随着 技术的进步,人类有能力无限制地改变自然环境,而不再会受到 自然条件的制约。 反映在建筑设计上,人们不再像先祖那样去尽心尽力地研究当地 的自然地理和气象条件,去建造符合当地自然条件的建筑物,而 是把精力都放到了文化和美观的层面了。
因此从建筑出现开始,“建筑’’和“环境”这两个概念就是不可分 割的。从躲避自然环境对人身的侵袭开始,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 们对建筑的要求不断提高。
人们希望建筑物能满足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方面:
2013-9-12
6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安全性:能够抵御飓风、暴雨、地震等各种自然灾害所引起的危害或 人为的侵害; 功能性:满足居住、办公、营业、生产等不同类型建筑的使用功能; 舒适性:保证居住者在建筑内的健康和舒适; 美观性:要有亲和感,反映当时人们的文化追求。 所以说建筑物应满足安全、健康、舒适、工作快捷的要求。
2013-9-12
15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建筑环境控制也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比如,如何调解满足建筑环境舒适性要求与节能环保之间的矛盾。 目前建筑物的年耗能量中,为满足室内温湿度要求的空调系统能耗所 占的比例约为50%,照明所占比例约为33%。 在我国,所消耗的电能或热能大多来自热电厂或独立的工业锅炉,其 燃烧过程的排放物是造成大气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的根源。 研究和制订合理的室内环境标准,优化建筑物本身的环境性能,尽量 减少建筑能耗,同时也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能源,是我们艰巨而紧 迫的一个任务。
针对第二个任务,我们要了解外部自然环境的特点和气象参数的变化
规律,掌握这些外部因素对建筑环境各种参数的影响;掌握人类生活 与生产过程中热量、湿量、空气污染物等产生的规律以及对建筑环境
形成的作用。
2013-9-12
19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针对第三个任务,我们要了解建筑环境中热、空气质量、声、光等环 境因素控制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手段。
“智能建筑环境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课程。它使得建筑电气与智 能化专业的研究对象由单纯的测控和通信系统向综合的建筑环境系统转
化。
2013-9-12
2
1.1 课程简介
课程主要内容:
1 智能建筑与建筑环境概述
2 智能建筑声环境 3 智能建筑光环境
4 智能建筑热湿环境
5 智能建筑空气品质环境 6 智能建筑安全环境(入侵防范、火灾报警、电磁辐射)
在我国的西北、华北黄土高原地区,由于土质坚实、干燥、壁立不倒、 地下水位低等特殊的地理条件,人们创造出了“窑洞”来适应当地的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有暴雨、春季多风沙、秋高气爽、气温年较差较
大的特点。
2013-9-12
10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生活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为了防雨、防湿和防热以取得较干爽阴凉 的居住条件,创造出了颇具特色的架竹木楼“干栏”建筑。
2013-9-12
4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1.2.1 建筑的产生与发展 建筑是人类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后才出现的。人类的一切建筑活动都是 为了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从最早为了躲避自然环境对自身的伤害,用树枝、石头等天然材料建
造的原始小屋,到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人类几千年的建筑活动无不受
到环境条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2013-9-12
7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不同类型的建筑有着不同的要求: 住宅、影剧院、商场、办公楼等建筑对健康、舒适的要求比较高, 生物实验室、制药厂、集成电路车间、演播室等则有严格保证工艺过 程的环境要求; 某些建筑是既要保证工艺要求,又要保证舒适性要求,例如舞台、体 育赛场、手术室等,以及各种有人员的生产场所。
2013-9-12
13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现代人工环境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世界建筑趋同化
的消极影响;
空调采暖的普及使人们不再去关心建筑本身的性能,认为只要 消耗大量的能源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获得所要求的室内环境;
因此导致的不仅是能源的紧缺和资源的枯竭,而且还导致了大 量污染物排放而造成的地球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通过学习“建筑环境学”,我们要完成这样的任务:
(1)了解人类生活和生产过程需要什么样的室内、外环境;
(2)了解各种内外部因素是如何影响人工微环境的; (3)掌握改变或控制人工微环境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2013-9-12
18
1.2 建筑与建筑环境
针对第一个任务,我们需要了解热、声、光、空气质量等物理环境因 素(即不包括美学、文化等主观因素在内的环境因素)对人的健康、 舒适度的影响,了解人类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微环境。此外还要了解特 定的工艺过程需要何种人工微环境。
而忽视其多方面的内在功能因素。
2013-9-12
22
1.3 智能建筑
世界上第一座智能建筑( 1984 )——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 “城市广场”(City Place):地上38层,地下2层,总建筑面积12万 m2,智能化工程由美国联合技术建筑公司(UTBS)承建,装备了先 进的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及自动监控和建筑设备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