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氧化反应 练习题

合集下载

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

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
(1)已知 (Ag+/Ag)=0.799V,求 ( /Hg)。
(2)若将反应剩余的Ag+和生成的Ag全部除去,再向溶液中加入KCl固体使 生成Hg2Cl2沉淀后溶液中Cl-浓度为1mol·dm-3。将此溶液与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测得电动势为0.280V。请给出该电池的电池符号。
(3)若在(2)的溶液中加入过量KCl使KCl达饱和,再与标准氢电极组成原电池,测得电池的电动势为0.240V,求饱和溶液中Cl-的浓度。
4.某学生为测定CuS的溶度积常数,设计如下原电池:正极为铜片浸在0.1mol·dm-3Cu2+的溶液中,再通入H2S气体使之达到饱和;负极为标准锌电极。测得电池电动势力0.670V。已知Eθ(Cu2+/Cu)=0.337V,Eθ(Zn2+/Zn)=-0.763V,H2S的 =1.3×10-7, =7.1×10-15,求CuS的溶度积常数。
(2)在强酸性条件下,用 氧化 生成紫红色的 。如果 稍过量,则会得到棕红色的混浊液。
4.由Fe元素的电势图ψθA Fe3+0.771VFe2+-0.44VFe
ψθBFe(OH)3–0.56VFe(OH)2–0.877VFe讨论:①Fe(Ⅱ)在酸性介质还是碱性介质中易氧化成Fe(Ⅲ)?
②为防止Fe(Ⅱ)盐被氧化,应采取什么措施?
3.下列电对的 值不受溶液酸度影响的是()
A. B.
C. D.
4.已知: ,则()
A. B.
C. D.无法确定
5.在 、 、 中,S的氧化数分别为()
A.+2.5,+2,+7B.+2,+2.5,+8
C.+2.5,+4,+6 D.+2.5,+2,+6

分析化学第七章+氧化还原平衡+知识点+测试题

分析化学第七章+氧化还原平衡+知识点+测试题

7.1.1知识点1 21、下列氧化还原电对中,是不可逆电对,又是对称电对的是A. Fe3+/Fe2+B. I2/I-C. Cr2O72-/Cr3+D. MnO4-/Mn2+2、下列氧化还原电对中,是不可逆电对,又是不对称电对的是A. Fe3+/Fe2+B. I2/I-C. Cr2O72-/Cr3+D. MnO4-/Mn2+3、下列氧化还原电对中,是可逆电对,又是不对称电对的是A. Fe3+/Fe2+B. I2/I-C. Cr2O72-/Cr3+D. MnO4-/Mn2+4、氧化还原反应的半反应都写成还原反应的形式。

A.√B.ⅹ7.1.2 1.3知识点3 4 测试5、若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都为 1,为使反应完全度达到 99.9% 以上,则两电对的条件电势差应大于A. 0.09 VB. 0.18 VC. 0.27 VD. 0.35 V6、条件电势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氧化态与还原态的分析浓度都为 1 mol/L 时的实际电势。

A. √B. ⅹ7、条件电极电位的大小反映了在外界影响下,氧化还原电对的实际氧化还原能力。

A. √B. ⅹ7.1.4 知识点5 6 练习题8、用铈量法测定铁时,滴定至50%时的电位是()(已知Eθ’Ce4+/ Ce3+=1.44v,Eθ’Fe3+/ Fe2+=0.68v)A.0.68VB.0.86VC.1.06VD.1.44V9、用K2Cr2O7滴定Fe2+时,在化学计量点时,有关离子浓度的关系是()A.[Fe3+] =[Cr3+] , [Fe2+]=[ Cr2O72-]B.[Fe3+]=[Cr3+] , [Fe2+]=6[Cr2O72-]C.[Fe3+]=3 [Cr3+] , [Fe2+]=6[Cr2O72-]D.[Fe3+]=3 [Cr3+] , 6 [Fe2+]= [Cr2O72-]10、在1mol/L H2SO4介质中,Ce4+与Fe2+滴定反应的平衡常数为,化学计量点时的电极电位为。

氧化还原反应 习题及答案

氧化还原反应 习题及答案

氧化还原反应习题及答案一、判断题:1.已知MX 是难溶盐,可推知E( M2+ / MX ) < E( M2+ / M+ ) 。

()2.在实验室中MnO2 (s) 仅与浓HCl 加热才能反应制取氯气,这是因为浓HCl仅使E ( MnO2 / Mn2+ ) 增大。

.............................................................................. ()E( Cl2 / Cl- ) < E( Cl2 / AgCl ) 。

...............................................................................()3. 以原电池的E来计算相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由此可以推论出,氧化还原反应的K是各物种浓度为1.0 mol·L-1或p= p时的反应商。

............................................................................................................................ ()4. 理论上所有氧化还原反应都能借助一定装置组成原电池;相应的电池反应也必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 ()5. 已知K( AgCl ) =1.8 ⨯ 10-10,当c(Ag+ ) = 1.8 ⨯ 10-1 0 mol·L-1时,E (Ag+ /Ag ) = E(AgCl / Ag ) 。

.................................................................................................................()6. E( Cr2O72- / Cr3+ ) < E( Cl2 / Cl- ),但是,K2Cr2O7与浓度较大的HCl (aq) 可以反应生成Cl2。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课后习题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课后习题答案



K 9.62 1018


由于K 数值很大,化学计量点时反应进行较完全。
18.常采用K2Cr2O7法测定水体中的化学耗氧量(COD),取废水样 100.0mL,用硫酸酸化后,加入0.02000mol· L-1的K2Cr2O7溶液25.00 mL,在Ag2SO4存在下煮沸以氧化水样中还原性物质,再以试铁灵 为指示剂,用0.1000mol· L-1的FeSO4溶液滴定剩余的Cr2O72-,用去 18.20mL,计算废水样中的化学耗氧量(以O2计,mg· L-1表示)。

2

0.0592 2 E H / H lg 0.1 2 2 0.0592V

(4)在1.0L上述(3)的溶液中加入0.10mol固体NaOH,
E H / H2 ?

0.0592 (cH / c ) E H / H2 E H / H lg 2 n (p H2 /p)
2S2 O32 I 2 S4 O62 2 I Cr2O72 ~ 3I 2 ~ 6S2O32
6nCr O2 nS O2
2 7 2 3
mK2Cr2O7 M K2Cr2O7
25 6 cNa S O VNa S O 2 2 3 2 2 3 100
0.4903 6 cNa S O 25 103 2 2 3 294.18 4 cNa S O 0.1000mol L1
3、对于下列氧化还原反应:(1)指出哪个是氧化剂, 哪个是还原剂?写出对应的半电池反应。(2)按这 些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并写出原电池符号。
2 Ag aq Zn s 2 Ag s Zn2 aq
正极反应: Ag e Ag , 氧化剂为Ag 负极反应: Zn -2e- Zn2+ , 还原剂为Zn (-)Zn Zn2+(c1) Ag+(c2) Ag(+)

初中氧化反应练习题

初中氧化反应练习题

初中氧化反应练习题氧化反应在化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通过氧化反应,物质中的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从而使物质发生氧化。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初中氧化反应练习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氧化反应的知识。

练习题一:1. 将铁放置在氧气中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写出反应式并解释。

2. 过氧化氢(H2O2)分解成氧气和水的反应是什么类型的反应?写出反应式并解释。

3. 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氧化反应有哪些例子?请列举两个,并解释反应过程。

练习题二:1. 氧化反应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是什么?2. 在氧化反应中,哪一种物质会失去电子?3. 用氧化铜试剂试验硫化氢气体会发生什么反应?写出反应式并解释。

练习题三:1. 锌和硫酸反应会发生什么氧化反应?写出反应式并解释。

2. 反应式:2KClO3 → 2KCl + 3O2,这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反应?3. 反应式:2Fe + 3Cl2 → 2FeCl3,哪一种物质发生了氧化?练习题四:1. 如果你加热钠金属,会发生什么氧化反应?写出反应式并解释。

2. 氧化反应中,哪一种物质会获得电子?3. 用硫酸与铜反应会发生什么氧化反应?写出反应式并解释。

这些练习题旨在帮助大家巩固和运用氧化反应的知识。

希望大家通过解答这些题目,加深对氧化反应的理解,提高化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写文章时请将题目和问题整合在一起,以段落形式书写,不需要一一列举题目和问题。

题目的格式可以采用加粗或斜体以突出题目的重要性。

请注意语句通顺、排版整洁美观,使文章易于阅读和理解。

希望本文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化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法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已知在1mol/LHCl中,Eφ’Sn4+/Sn2+=0.14V, Eφ’Fe3+/Fe2+=0.68V,计算以Fe3+滴定Sn2+至99.9%、100%、100.1%时的电位分别为多少?()(A) 0.50V、0.41V、0.32V (B) 0.17V、0.32V、0.56V(C) 0.23V、0.41V、0.50V (D) 0.23V、0.32V、0.50V2、对于反应:BrO3- + 6I-+ 6H+ = Br- + 3I2 + 3H2O已知EφBrO3-/Br-=1.44V, EφI2/I-=0.55V, 则此反应平衡常数(25℃)的对数(lgK)为()(A)(1.44-0.55)/0.059 (B)3×(1.44-0.55)/0.059(C)2×6×(1.44-0.55)/0.059 (D)6 ×(1.44-0.55)/0.0593、用碘量法测定矿石中铜的含量,已知含铜约50%,若以0.10mol/LNa2S2O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约25ml,则应称取矿石质量(g)约为(Ar(Cu)=63.50)()(A)1.3(B)0.96 (C)0.64 (D)0.324、当两电对的电子转移数均为1时,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至少应大于()(A)0.09V (B)0.18V (C)0.27V (D)0.36V5、已知Eφ’Ce4+/Ce3+=1.44V,Eφ’Fe3+/Fe2+=0.68V,则下列反应Ce4++Fe2+=Ce3++Fe3+在化学计量点时,溶液中c(Fe3+)/c(Fe2+)值为()(A) 1.08×10-18(B)92.5 (C) 36.2 (D)2.76×1066、MnO4-/Mn2+电对的条件电位与pH关系是()(A)Eφ’= Eφ-0.047pH (B) Eφ’= Eφ-0.094pH(C) Eφ’= Eφ-0.12pH (D) Eφ’= Eφ-0. 47pH7、在含有Fe3+和Fe2+的溶液中,加入下述()溶液,Fe3+/Fe2+电对的电位将降低(不考虑离子强度的影响)-----------------------------------( )(A) 邻二氮菲(B) HCl (C) NH4F (D) H2SO48、测定Fe3+,最好选用下列哪种滴定剂A KMnO4B Ce(SO4)2C K2Cr2O7D KI9、以下物质必须采用间接法配制标准溶液的是-----------------------( )(A) K2Cr2O7(B) Na2S2O3(C) Zn (D) H2C2O4·2H2O10、碘量法适宜在以下哪个介质中进行--------------( )(A) pH=2.12 (B) pH=14.12 (C) pH=6.52 (D) pH=1.12二、填空题1、比较下列E φ值的大小并说明原因,E φAgCl/Ag E φAg+/Ag ,因为(E φAgCl/Ag < E φAg+/Ag , 生成 AgCl 沉淀)2、0.0100mol•L -1 Fe 2+溶液用0.0100mol•L -1 Ce 4+溶液滴定一半时,体系的电位为 。

分析化学第07章练习题

分析化学第07章练习题

复习提纲: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1. 氧化还原反应平衡氧化还原电对(可逆、不可逆;对称、不对称)、氧化还原半反应及氧化反应的本质(掌握)电极电位、标准电极电位和条件电极电位的定义及关系、Nernst方程(掌握)决定条件电极电位的因素:离子强度,配位、沉淀等副反应和溶液酸度(掌握课件例子)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会判断,并且介质条件改变可能会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及完成度发生改变);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即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掌握);反应完成度≥99.9%时对两电对∆ϕθ'的要求(既要记住,又要会计算)2. 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要清楚两电对∆ϕθ'的大小对反应速度没有明确影响;温度和浓度升高,反应速度升高;催化剂的影响和诱导反应记住课件的例子3.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滴定曲线的横纵坐标;sp时及前、后平衡电位的计算(掌握);关于滴定突跃的几点讨论(掌握);指示剂:自身指示剂、专属指示剂和氧化还原指示剂(了解)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原理、理论变色点和变色范围(掌握)4. 氧化还原的预处理预处理的必要性及预处理剂的选取原则(了解);课件中的例子(掌握)5. 氧化还原滴定法:能熟练运用等电子规则处理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高锰酸钾法:高锰酸钾氧化能力及还原产物与pH的关系(掌握);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高锰酸钾测铁、过氧化氢、MnO2等物质反应式及注意事项(掌握)重铬酸钾法:重铬酸钾的特点及其测定铁(有汞法和无汞法)的操作注意事项(掌握);化学耗氧量的定义及计算(掌握)。

碘量法: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的原理及碘量法指示剂(掌握);碘和硫代硫酸钠的基本反应及对pH的要求(掌握);碘及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掌握);碘量法测定铜和葡萄糖(掌握)溴酸钾法:该法测定有机物的原理(掌握);测定苯酚的反应及相关例题(掌握)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1. 在不发生自身歧化反应的条件下,以下电对ϕ值不受溶液酸度影响的是()A. MnO4-/ MnO42-B. MnO2/Mn2+C. S/H2SD. O2/H2O2. 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电对的电极电位越低,其还原态的还原能力就越强B. 电对的电极电位越高,其氧化态的氧化能力就越强C. 某电对的氧化态可氧化电极电位比它高的另一电对的还原态D. 某电对的还原态可还原电极电位比它高的另一电对的氧化态3. 在含有Fe3+和Fe2+的溶液中,加入下列何种溶液,Fe3+/Fe2+电对的电位将升高(不考虑离子强度影响)()A. 邻二氮菲B. HClC. H3PO4D. H2SO44. 已知V 77.023Fe /Fe =ϕθ++,加入NaF 后,94.7)F (Fe 103=α+,1)F (Fe 2=α+,此时'Fe /Fe 23θ++ϕ为( ) A. 0.030 V B. 0.30 V C. 0.77 V D. 0.79 V5. Cl -对KMnO 4法测定铁有干扰,是因为KMnO 4氧化Fe 2+的同时加速了KMnO 4氧化Cl -的速率,因此KMnO 4氧化Fe 2+的反应称为( ) A. 催化反应B. 诱导反应C. 连锁反应D. 共轭反应6. 对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没有明确影响的因素是 A. 反应温度B. 反应物浓度C. 催化剂D. 两电对电位差7. 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均分别2,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 A. 0.09 VB. 0.27 VC. 0.36 VD. 0.18 V8. 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A. 0.09 VB. 0.27 VC. 0.36 VD. 0.18 V9. 已知1 mol.l -1 H 2SO 4溶液中,V 45.1'Mn /MnO 24=ϕθ+-,V 68.0'Fe /Fe 23=ϕθ++,在此条件下用KMnO 4标准溶液滴定Fe 2+,其等当点(化学计量点)的电位为( ) A. 0.38 VB. 0.73 VC. 0.89 VD. 1.32 V10. 用Fe 3+滴定Sn 2+时,下列有关滴定曲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滴定百分率为100%处的电位为计量点电位B. 滴定百分率为50%处的电位为Sn 4+/ Sn 2+电对的条件电位C. 滴定百分率为200%处的电位为Fe 3+/ Fe 2+电对的条件电位D. 滴定百分率为25%处的电位为Sn 4+/ Sn 2+电对的条件电位11. 利用下列反应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时,其滴定曲线在化学计量点前后对称的是( ) A. +++++=+4223Sn Fe 2Sn Fe 2B. ---+=+2642322O S I 2O S 2IC. +++++=+3324Fe Ce Fe CeD. O H 7Fe 6Cr 2H 14Fe 6O Cr 2332272++=++++++-12. 用0.02 和0.06 mol ⋅L -1 KMnO 4溶液滴定0.1 mol ⋅L -1 Fe 2+溶液,两种情况下滴定突跃大小将( ) A. 相同B. 浓度大的突跃大C. 浓度小的突跃大D. 无法判定13. 在1 mol ⋅L -1 H 2SO 4溶液中,V 44.1'Ce /Ce 34=ϕθ++;V 68.0'Fe /Fe 23=ϕθ++,以Ce 4+滴定Fe 2+时,最适宜的指示剂是( )A. 二苯胺磺酸钠(V 84.0'In =ϕθ) B. 邻苯氨基苯甲酸(V 89.0'In =ϕθ) C. 邻二氮菲—亚铁(V 06.1'In =ϕθ)D. 硝基邻二氮菲—亚铁(V 25.1'In =ϕθ)14. 间接碘量法中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是( ) A. 滴定开始时B. 滴定至近终点时C. 滴定至溶液无色时D. 滴定至反应完成度约50%时15. 用Na 2C 2O 4标定KMnO 4溶液浓度的时候,如果溶液酸度过低,则会导致测定结果( ) A. 偏高B. 偏低C. 无影响D. 不确定16. 已知在1 mol ⋅L -1 HCl 介质中V 68.0'Fe /Fe 23=ϕθ++,V 14.0'Sn /Sn 24=ϕθ++,若 20 mL 0.10 mol ⋅L -1 Fe 3+溶液(1 mol ⋅L -1 HCl 介质)与40 mL 0.050 mol ⋅L -1 SnCl 2溶液(1 mol ⋅L -1 HCl 介质)相混合,达到平衡时体系的电位是( )A. 0.14 VB. 0.32 VC. 0.50 VD. 0.68 V17. 碘量法要求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进行,若酸度太大将会( ) A. 反应不定量 B. I 2易挥发C. 终点不明显D. I -被氧化,Na 2S 2O 3被分解18. 用K 2Cr 2O 7基准物质标定Na 2S 2O 3溶液时,必须采用间接滴定方式的标定原因是( ) A. 反应速率慢B. 反应无确定的计量关系C. K 2Cr 2O 7的氧化能力 不足D. 无合适的指示剂19. 间接碘量法测定铜时,加入过量KI 的作用是作为( ) A. 还原剂、配位剂、催化剂 B. 还原剂、沉淀剂、催化剂 C. 缓冲剂、掩蔽剂、沉淀剂D. 还原剂、配位剂、沉淀剂20. 溴酸钾法测定苯酚的反应式如下:O H 3Br 3H 6Br 5Br 223+⇔+++--;HBr 3OH Br H C Br 3OH H C 336266+⇔+;--+⇔+Br 2I I 2Br 22;---+⇔+2642322O S I 2O S 2I在此测定中,相同物质的量的Na 2S 2O 3与苯酚电子转移数之比 A. 1:6 B. 3:1 C. 4:1 D. 2:1二、填空题(共16小题,35个空) 1. 已知223I Fe 2I 2Fe2+=++-+,已知V 77.023Fe /Fe =ϕθ++,V 535.0I /I 2=ϕ-θ,则其理论平衡常数(25℃)为lgK =__________。

第七章 氧化反应 习题答案

第七章 氧化反应 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1.氧化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凡失去电子或电子偏移,使碳原子上电子密度降低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狭义地说,是指化合物分子增加氧或失去氢的反应,或两者兼而有之。

2. 沃氏氧化反应:仲醇或伯醇在异丙醇铝催化下,用过量酮(丙酮或环己酮等)作为电子受体,可被氧化成相应的羰基化合物,该反应成为沃氏氧化反应。

3.消除反应: 从一个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同时除去两个基团(或原子)而形成一个新的分子的反应称为消除反应。

4.达参反应:邻位或对位有羟基的芳醛或芳酮,在碱性条件下用过氧化氢氧化生成多羟基化合物的反应称为达参反应。

5.沃氏氧化反应(Oppenauer氧化):仲醇或伯醇在异丙醇铝催化下,用过量酮(丙酮或环己酮等)作为电子受体,可被氧化成相应的羰基化合物,该反应成为沃氏氧化反应。

二、填空题1. 高锰酸盐为强氧化剂,在酸性、中性及碱性条件下均能起氧化作用。

常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使用。

2. 过量的高锰酸钾可以用亚硫酸钠等还原剂将其分解掉。

过滤,除去不溶性的二氧化锰后,将羧酸盐的水溶液用无机酸酸化,即可得到较纯净的产物。

3. 重铬酸钠容易潮解,但是比重铬酸钾的价格便宜得多,在水中的溶解度大,故在工业上应用广泛。

目前,由于重铬酸盐价格较贵,含铬废液的处理费用较高,因此已逐渐被其他氧化法所代替。

4. 三氧化铬—吡啶络合物又称为Collins试剂,其制备方法是将一份三氧化铬缓慢分次加入10份吡啶中,逐渐提高温度至30℃,最后得到黄色络合物,将三氧化铬—吡啶络合物从吡啶中分离出来,干燥后再溶于二氯甲烷中组成溶液。

它于无水条件下氧化醇,可得收率较高的醛或酮。

5. 过氧化氢俗称双氧水,是一种缓和氧化剂,其最大特点是反应后不残留杂质,因而产品纯度高。

市售的过氧化氢试剂通常浓度为30%,它的氧化反应可在中性、酸性和碱性或催化剂存在下进行。

过氧化氢最大优点是在反应完成后本身变成水,无有害残留物。

但是过氧化氢不够稳定,只能在低温下使用,这就限制了它的使用范围。

(完整word版)第七章氧化还原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第七章氧化还原习题及答案

(完整word版)第七章氧化还原习题及答案第8章氧化还原反应习题参考答案8.1 指出下列物质中带*号各元素的氧化数。

K 2Mn *O 4 H 2O *2 KO *2 NaH * Na 2Cr *2O 7 P *4 Pb *2O 3 Cu *I N *2O 4 O *F 2 Na 2S *4O 6 S *2O 32- 答:+6,-1,-21,-1,+6,0,+23,+1,+4,+2,+25,+2. 8.2 用氧化数法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1)(NH 4)2Cr 2O 7→N 2+Cr 2O 3+H 2O 解: (NH 4)2Cr 2O 7N 2+Cr 2O 3+4H 2O(2)H 2O 2+PbS →PbSO 4 解: 4H 2O 2+PbSPbSO 4+4H 2O(3)K 2Cr 2O 7+H 2O 2+H 2SO 4→K 2SO 4+Cr 2SO 4+O 2+H 2O 解:K 2Cr 2O 7+3H 2O 2+2H 2SO 4K 2SO 4+Cr 2SO 4+4O 2+5H 2O(4)P 4+NaOH+H 2O →NaHPO 2+PH 3 解:P 4+3NaOH+3H 2O3NaHPO 2+PH 3(5)KMnO 4+MnSO 4+H 2O →MnO 2+K 2SO 4+H 2SO 4 解:2KMnO 4+3MnSO 4+2H 2O5 MnO 2+K 2SO 4+2H 2SO 4(6)KMnO 4+H 2O 2+H 2SO 4→MnSO 4+O 2+K 2SO 4+H 2O 解:2KMnO 4+5H 2O 2+3H 2SO 4 2MnSO 4+5O 2+K 2SO 4+8H 2O(7)KClO →KClO 3+KCl 解:3KClOKClO 3+2KCl(8)KIO 3+KI+H 2SO 4→I 2+K 2SO 4+H 2O 解:KIO 3+5KI+3H 2SO 43I 2+3K 2SO 4+3H 2O(9)PbO 2+Mn(NO 3)2+HNO 3→Pb(NO 3)2+HMnO 4+H 2O 解:5PbO 2+2Mn(NO 3)2+6HNO 35 Pb(NO 3)2+2HMnO 4+2H 2O(10)FeSO 4+K 2Cr 2O 7+H 2SO 4→Fe 2(SO 4)3+Cr 2(SO 4)3+K 2SO 4+H 2O 解:6FeSO 4+K 2Cr 2O 7+7H 2SO 43Fe 2(SO 4)3+Cr 2(SO 4)3+K 2SO 4+7H 2O8.3 用离子电子法配平下列电极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经典练习题

氧化还原反应经典练习题

氧化还原反应经典练习题氧化还原反应练题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过程属于还原反应的是()A。

HCl → MgCl2B。

Na → Na+ C。

CO → CO2D。

Fe3+ → Fe2+2.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2Na + 2H2O → 2NaOH + H2↑B。

C + H2O → CO + H2C。

Na2O + H2O → 2NaOHD。

CuO + H2 → Cu + H2O3.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A。

S2- → HS-B。

HCO3- → CO2C。

2Cl- → Cl2D。

Cu2+ → Cu4.下列各反应中,水只做氧化剂的是()A。

C + H2O = CO + H2B。

2H2O = 2H2↑ + O2↑C。

Na2O + H2O = 2NaOHD。

CuO + H2 = Cu + H2O5.下列反应中,水作为还原剂的是()A、Cl2 + H2O = HCl + HClOB、2Na2O2 + 2H2O = 4NaOH + O2C、2F2 + 2H2O = 4HF + O2D、2Na + 4H2O = 2NaOH + H26.P单质在下列反应中4P + 3KOH + 3H2O = 3K2HPO4 + PH3的变化是()A.被氧化B.被还原C.既被氧化又被还原D.既未被氧化又未被还原7.在H2SO3 + 2H2S = 3H2O + 3S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元素的质量比为()A.1:1B.2:1C.1:2D.3:28.实现下列变化需要加入氧化剂的是()A.2K + 2H2O = 2KOH + H2↑B.2NaCl + F2 = 2NaF + Cl2C.2Na + 2H2O = 2NaOH + H2↑D.2HCl + Zn = ZnCl2 + H2↑9.下列粒子中,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A。

MgB。

Zn2+C。

Fe2+D。

HCl10.在反应中,还原产物是()A。

Fe2+B。

Fe3+C。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附答案)

氧化还原反应练习一、单选题1. 反应①②分别是从海藻灰和某种矿石中提取碘的主要反应: ①2NaI+MnO 2+3H 2SO 4=2NaHSO 4+MnSO 4+2H 2O+I 2;(2)2NaIO 3+5NaHSO 3=2Na 2SO 4+3NaHSO 4+H 2O+I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反应中硫元素均被氧化B.碘元素在反应①中被还原,在反应②中被氧化C.氧化性:22432MnO >SO >IO >I --D .反应①②中生成等量的I 2时,转移电子数之比为1:52.已知如下三个实验均能发生化学反应:A.实验①中铁作还原剂B.实验②中2+Fe 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C.实验③中发生的是置换反应D.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3+2+2+Fe >Fe >Cu3.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 A.铜器出现铜绿()232Cu OH CO ⎡⎤⎣⎦ B.铁制菜刀生锈C.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D.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4.实验室制备Cl 2的反应为MnO 2+4HCl(浓)△ MnCl 2+Cl 2↑+2H 2O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中HCl 作还原剂,MnO 2作氧化剂 B .每生成1 个Cl 2,转移2 个电子 C .每消耗1个MnO 2,有4个 HCl 被氧化D .依据该反应制备的Cl 2粗产品中,除含有水蒸气外,还含有HCl 气体5.以下各组物质所具有的性质依次为只有氧化性、只有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 ) A.+2Na H O H 、、 B. 23l l C KC O Fe 、、 C.2+K a e N F +、、D. 42CO KMnO O H 、、6.在强碱性条件下,3KClO 与2MnO 加热熔融发生反应可得到24K MnO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34lO X l Y MnO C MnO C a b a b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a :b=3:1B. X 为“32H O ”、Y 为“6+H ”C.2MnO 被氧化D.每消耗1 mol 3ClO -转移6 mol 电子7.已知在碱性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n--3422R(OH)+3ClO +4OH =2RO +3Cl +5H O ,则n-4RO 中R 的化合价是( ) A.+3B.+4C.+5D.+68.在烧碱溶液中3Fe(OH)和NaClO 可发生如下反应:32422Fe OH +3NaC1O+4NaO ()H=2Na FeO +3X+5H O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中3Fe(OH)被氧化,发生还原反应 B.X 为NaCl,为还原产物C.24Na FeO 中Fe 元素的化合价为+6,24Na FeO 的氧化性强于NaClOD.当有0.2 mol 3Fe(OH)参加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31.20410⨯10.下列反应中的氨与反应4NH 3 + 5O 2 → 4NO + 6H 2O 中的氨作用相同的是( ) A .2Na + 2NH 3 → 2NaNH 2 + H 2↑B .2NH 3 + 3CuO → 3Cu + N 2 +3H 2OC .4NH 3 + 6NO → 5N 2 + 6H 2OD .3SiH 4 + 4NH 3 → Si 3N 4 + 12H 211.高铁酸钠(Na 2FeO 4)是一种多功能、高效无毒的新型绿色水处理剂。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题目训练卷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题目训练卷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题目训练卷一、选择题(每题 5 分,共 50 分)1、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Na₂CO₃+ 2HCl = 2NaCl + H₂O + CO₂↑B CaO + H₂O = Ca(OH)₂C 2KMnO₄=△= K₂MnO₄+ MnO₂+ O₂↑D Na₂O + SO₃= Na₂SO₄【答案】C【解析】判断一个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关键是看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是否有变化。

A 选项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 选项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也没有改变,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 选项中锰元素的化合价由+7 价变为+6 价和+4 价,氧元素的化合价由-2 价变为 0 价,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 选项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2、在反应 3Cl₂+ 6KOH = 5KCl + KClO₃+ 3H₂O 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A 5∶1B 1∶5C 2∶1D 1∶2【答案】A【解析】在该反应中,Cl₂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化合价降低生成 KCl 的 Cl₂是氧化剂,化合价升高生成 KClO₃的 Cl₂是还原剂。

由化学计量数可知,有 5 个 Cl 原子化合价降低,1 个 Cl 原子化合价升高,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之比为 5∶1,故选 A。

3、下列变化过程中,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A H₂SO₄ → H₂B Fe²⁺ → Fe³⁺C CuO → CuD HNO₃ → NO【答案】B【解析】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变化,说明物质本身是还原剂,在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A 选项中,H₂SO₄ → H₂,氢元素的化合价从+1 价降低到 0 价,需要加入还原剂;B 选项中,Fe²⁺ → Fe³⁺,铁元素的化合价从+2 价升高到+3 价,需要加入氧化剂;C 选项中,CuO → Cu,铜元素的化合价从+2 价降低到 0 价,需要加入还原剂;D 选项中,HNO₃ → NO,氮元素的化合价从+5 价降低到+2 价,需要加入还原剂。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练习题和答案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想要学好这部分的知识点,学生最好多做练习题,下面店铺的小编将为大家带来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练习题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练习题一、选择题1.(2011•江南十校二模)Cl2是纺织工业常用的漂白剂,Na2S2O3可作为漂白布匹后的“脱氯剂”。

S2O32-和Cl2反应的产物之一为SO4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还原剂是S2O32-B.H2O参与该反应,且作氧化剂C.根据该反应可判断氧化性:Cl2>SO42-D.上述反应中,每生成l mol SO42-,可脱去2mol Cl2答案:B点拨:该反应方程式为:S2O32-+4Cl2+5H2O===2SO42-+8Cl-+10H+,该反应中氧化剂是Cl2,还原剂是S2O32-,H2O参与反应,但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故选B。

2.(2011•河南开封高三一模)分析如下残缺的反应:RO3-+________+6H+===3R2↑+3H2O。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一定是周期表中的第ⅤA族元素B.R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元素原子中最小C.上式中缺项所填物质在反应中作氧化剂D.RO3-中的R元素在所有的反应中只能被还原答案:B点拨:RO3-中R为+5价,周期表中ⅤA、ⅦA元素均可形成RO3-离子,A错误;据元素守恒,反应中只有R、H、O三种元素,则缺项一定为R-,且配平方程式为RO3-+5R-+6H+===3R2↑+3H2O,据此可得R为ⅦA元素,B正确;R-中R处于最低价态,只能作还原剂,C错误;RO3-中R元素处于中间价态,在反应中既可被氧化又可被还原,D项错。

3.已知KH和H2O反应生成H2和KOH,反应中1 molKH( )A.失去1 mol电子B.得到1 mol电子C.失去2 mol电子D.没有电子得失答案:A点拨:KH中H为-1价,KH+H2O===KOH+H2↑4.(2011•山东潍坊高三一模)工业上制取碘酸钾的反应为:I2+2KClO3===2KIO3+Cl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氧化性:I2>Cl2B.每生成1 mol KIO3转移电子2 mol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D.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含有共价键答案:C点拨:分析化合价变化,可得I2为还原剂,KClO3为氧化剂,则氧化性为Cl2>I2,1 mol KIO3生成时转移电子数为5 mol,B错误;反应物中KClO3、产物中KIO3都是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

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含答案)

氧化还原反应练习题(含答案)

高一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专题训练和答案1.以油类为溶剂的防锈漆称为油基防锈漆,由于环保方面的原因,目前要推广使用水基防锈漆,但水基漆较易溶解O2,在干燥之前易导致金属表面产生锈斑,为此要在水基漆中加入缓蚀剂,以下可作为缓蚀剂添加的是()A.KMnO4B.NaNO2C.FeCl3D.HNO32.下列物质转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SO32-→SO2B.HCl→Cl2C.Na→Na+D.SO2→S3.下列反应所生成的气体中,含有被还原的元素是()A.炭粉和二氧化硅均匀混和后强热B.石英和纯碱均匀混和后强热C.铜片放入浓硫酸中加热D.铝粉放入氢氧化钾溶液中振荡4.已知:2Fe+3Br2=2FeBr32Fe3++2I—=2Fe2++I2,现将Fe(NO3)2溶液分别滴入到以下溶液中:①H2SO4②HNO3③溴水④碘水,其中能使Fe2+转变成Fe3+的是()A.只有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④D.全部5.下列反应中有一种物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的是()A.2KI+Br2=2KBr+I2 B.2AgNO32Ag+2NO2↑+O2↑C.Cu2(OH)2CO32CuO+CO2↑+H2O D.2Na2O2+2H2O=4NaOH+O2↑6.下列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但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2Na2O2+2H2O=4NaOH+O2↑B.C+H2O CO+H2C.Cl2+H2O=HCl+HClO D.2F2+2H2O=4HF+O27.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仅甲在自然界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丙盐的水溶液不能用丁制的容器盛放;丁与乙盐的水溶液不反应。

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可能是()A.甲乙丙丁B.丁乙丙甲C.丙乙丁甲D.乙丁丙甲8.在反应3BrF3+5H2O=HBrO3+Br2+9HF+O2中,若有5mol水发生氧化反应,则被还原的BrF3物质的量为()A.2mol B.5mol C.53mol D.103mol9.单质A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B,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B都是金属时,A一定比B的金属活动性强B.当A、B都是非金属时,A一定比B的非金属活动性强C.当A是金属时,B可能是金属,也可能是非金属D.当A是非金属时,B可能是非金属,也可能是金属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B.含氧酸可作氧化剂而无氧酸则不能C.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就强D.氯气分子可作氧化剂,但也可被其他氧化剂所氧化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强氧化剂和弱还原剂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中,氯离子通过还原反应生成氯气C.由HgCl2生成Hg2Cl2时,汞元素被还原了D.I-、Br-、Cl-的还原性依次减弱,氧化性依次增强12.C1SO3H称为氯磺酸,是一种强酸。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练习题和答案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练习题和答案

【导语】在化学的学习中,学⽣会学习到氧化还原反应,这是化学学习中的重点,下⾯⽆忧考将为⼤家带来关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练习题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1.将⽊炭与氧化铜的粉未混合加热,可得到红⾊的铜。

试写出其反应的化学⽅程式,指出其中的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并考虑它们的关系。

思路解析:C+2CuO 2Cu+CO2↑,从反应过程来看,氧化铜失去氧原⼦被还原为铜,炭得到氧原⼦被氧化为⼆氧化碳,前者为还原反应,后者为氧化反应,两者在⼀个反应中同时进⾏,氧原⼦在两个反应中进⾏传递。

答案:氧化铜失去氧原⼦被还原为铜,炭得到氧原⼦被氧化为⼆氧化碳,前者为还原反应,后者为氧化反应,两者在⼀个反应中同时进⾏,氧原⼦在两个反应中进⾏传递 2.⽣活中有很多氧化反应,如⾦属腐蚀、细胞⽼化。

请你总结氧化反应的本质,然后再在你的⽣活中找⼀找,还有哪些是氧化反应。

思路解析:⾦属腐蚀是⾦属的化合价升⾼,细胞⽼化可能是得到了氧原⼦或失去了氢原⼦,其实质还是化合价升⾼。

⽣活中最典型的莫过于燃烧反应,燃烧的物质总是得到氧原⼦化合价被氧化。

答案:实质是化合价升⾼。

燃烧也是氧化反应。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3.根据以下⼏种常见元素原⼦的原⼦结构⽰意图,指出它们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的趋势。

氢氧氖钠镁氯 思路解析:最外层电⼦数越多,电⼦层数越少,得电⼦能⼒越强。

答案:氧和氯主要得电⼦,钠和镁主要失电⼦,氢得失电⼦能⼒都不强;氖则既不易得电⼦,⼜不易失电⼦。

4.⽐较氯化钠和氯化氢的形成过程,总结其区别与联系。

思路解析:分析氯化钠和氯化氢形成过程中电⼦的得失或转移、化合价的变化情况。

答案:氯元素的原⼦在氯化钠和氯化氢形成的过程中化合价都降低了,被还原,发⽣的是还原反应;钠元素的原⼦失去电⼦,化合价升⾼被氧化,发⽣的是氧化反应;氢元素虽然不能得到电⼦,但它与氯原⼦共⽤的电⼦对偏离氢原⼦,氢的化合价升⾼,被氧化,发⽣的是氧化反应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于课中) 1.(2004全国春季⾼考理综)在下图所表⽰的粒⼦中,氧化性的是( ) A. B. C. D. 思路解析:氧化性的本质是物质得电⼦的能⼒,从粒⼦结构⽰意图可以很清楚地知道:最容易得电⼦的是B项中粒⼦。

分析化学第07章练习题

分析化学第07章练习题

复习提纲:第七章氧化还原滴定法1. 氧化还原反应平衡氧化还原电对(可逆、不可逆;对称、不对称)、氧化还原半反应及氧化反应的本质(掌握)电极电位、标准电极电位和条件电极电位的定义及关系、Nernst方程(掌握)决定条件电极电位的因素:离子强度,配位、沉淀等副反应和溶液酸度(掌握课件例子)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会判断,并且介质条件改变可能会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及完成度发生改变);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即条件平衡常数的计算公式(掌握);反应完成度≥99.9%时对两电对∆ϕθ'的要求(既要记住,又要会计算)2. 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要清楚两电对∆ϕθ'的大小对反应速度没有明确影响;温度和浓度升高,反应速度升高;催化剂的影响和诱导反应记住课件的例子3.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滴定曲线的横纵坐标;sp时及前、后平衡电位的计算(掌握);关于滴定突跃的几点讨论(掌握);指示剂:自身指示剂、专属指示剂和氧化还原指示剂(了解)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原理、理论变色点和变色范围(掌握)4. 氧化还原的预处理预处理的必要性及预处理剂的选取原则(了解);课件中的例子(掌握)5. 氧化还原滴定法:能熟练运用等电子规则处理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高锰酸钾法:高锰酸钾氧化能力及还原产物与pH的关系(掌握);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高锰酸钾测铁、过氧化氢、MnO2等物质反应式及注意事项(掌握)重铬酸钾法:重铬酸钾的特点及其测定铁(有汞法和无汞法)的操作注意事项(掌握);化学耗氧量的定义及计算(掌握)。

碘量法: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的原理及碘量法指示剂(掌握);碘和硫代硫酸钠的基本反应及对pH的要求(掌握);碘及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掌握);碘量法测定铜和葡萄糖(掌握)溴酸钾法:该法测定有机物的原理(掌握);测定苯酚的反应及相关例题(掌握)一、单选题(本题共20小题)1. 在不发生自身歧化反应的条件下,以下电对ϕ值不受溶液酸度影响的是()A. MnO4-/ MnO42-B. MnO2/Mn2+C. S/H2SD. O2/H2O2. 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电对的电极电位越低,其还原态的还原能力就越强B. 电对的电极电位越高,其氧化态的氧化能力就越强C. 某电对的氧化态可氧化电极电位比它高的另一电对的还原态D. 某电对的还原态可还原电极电位比它高的另一电对的氧化态3. 在含有Fe3+和Fe2+的溶液中,加入下列何种溶液,Fe3+/Fe2+电对的电位将升高(不考虑离子强度影响)()A. 邻二氮菲B. HClC. H3PO4D. H2SO44. 已知V 77.023Fe /Fe =ϕθ++,加入NaF 后,94.7)F (Fe 103=α+,1)F (Fe 2=α+,此时'Fe /Fe 23θ++ϕ为( ) A. 0.030 V B. 0.30 V C. 0.77 V D. 0.79 V5. Cl -对KMnO 4法测定铁有干扰,是因为KMnO 4氧化Fe 2+的同时加速了KMnO 4氧化Cl -的速率,因此KMnO 4氧化Fe 2+的反应称为( ) A. 催化反应B. 诱导反应C. 连锁反应D. 共轭反应6. 对氧化还原反应速率没有明确影响的因素是 A. 反应温度B. 反应物浓度C. 催化剂D. 两电对电位差7. 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均分别2,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 A. 0.09 VB. 0.27 VC. 0.36 VD. 0.18 V8. 若两电对在反应中电子转移数分别为1和2,为使反应完全程度达到99.9%,两电对的条件电位差至少应大于: A. 0.09 VB. 0.27 VC. 0.36 VD. 0.18 V9. 已知1 mol.l -1 H 2SO 4溶液中,V 45.1'Mn /MnO 24=ϕθ+-,V 68.0'Fe /Fe 23=ϕθ++,在此条件下用KMnO 4标准溶液滴定Fe 2+,其等当点(化学计量点)的电位为( ) A. 0.38 VB. 0.73 VC. 0.89 VD. 1.32 V10. 用Fe 3+滴定Sn 2+时,下列有关滴定曲线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滴定百分率为100%处的电位为计量点电位B. 滴定百分率为50%处的电位为Sn 4+/ Sn 2+电对的条件电位C. 滴定百分率为200%处的电位为Fe 3+/ Fe 2+电对的条件电位D. 滴定百分率为25%处的电位为Sn 4+/ Sn 2+电对的条件电位11. 利用下列反应进行氧化还原滴定时,其滴定曲线在化学计量点前后对称的是( ) A. +++++=+4223Sn Fe 2Sn Fe 2B. ---+=+2642322O S I 2O S 2IC. +++++=+3324Fe Ce Fe CeD. O H 7Fe 6Cr 2H 14Fe 6O Cr 2332272++=++++++-12. 用0.02 和0.06 mol ⋅L -1 KMnO 4溶液滴定0.1 mol ⋅L -1 Fe 2+溶液,两种情况下滴定突跃大小将( ) A. 相同B. 浓度大的突跃大C. 浓度小的突跃大D. 无法判定13. 在1 mol ⋅L -1 H 2SO 4溶液中,V 44.1'Ce /Ce 34=ϕθ++;V 68.0'Fe /Fe 23=ϕθ++,以Ce 4+滴定Fe 2+时,最适宜的指示剂是( )A. 二苯胺磺酸钠(V 84.0'In =ϕθ) B. 邻苯氨基苯甲酸(V 89.0'In =ϕθ) C. 邻二氮菲—亚铁(V 06.1'In =ϕθ)D. 硝基邻二氮菲—亚铁(V 25.1'In =ϕθ)14. 间接碘量法中加入淀粉指示剂的适宜时间是( ) A. 滴定开始时B. 滴定至近终点时C. 滴定至溶液无色时D. 滴定至反应完成度约50%时15. 用Na 2C 2O 4标定KMnO 4溶液浓度的时候,如果溶液酸度过低,则会导致测定结果( ) A. 偏高B. 偏低C. 无影响D. 不确定16. 已知在1 mol ⋅L -1 HCl 介质中V 68.0'Fe /Fe 23=ϕθ++,V 14.0'Sn /Sn 24=ϕθ++,若 20 mL 0.10 mol ⋅L -1 Fe 3+溶液(1 mol ⋅L -1 HCl 介质)与40 mL 0.050 mol ⋅L -1 SnCl 2溶液(1 mol ⋅L -1 HCl 介质)相混合,达到平衡时体系的电位是( )A. 0.14 VB. 0.32 VC. 0.50 VD. 0.68 V17. 碘量法要求在中性或弱酸性介质中进行,若酸度太大将会( ) A. 反应不定量 B. I 2易挥发C. 终点不明显D. I -被氧化,Na 2S 2O 3被分解18. 用K 2Cr 2O 7基准物质标定Na 2S 2O 3溶液时,必须采用间接滴定方式的标定原因是( ) A. 反应速率慢B. 反应无确定的计量关系C. K 2Cr 2O 7的氧化能力 不足D. 无合适的指示剂19. 间接碘量法测定铜时,加入过量KI 的作用是作为( ) A. 还原剂、配位剂、催化剂 B. 还原剂、沉淀剂、催化剂 C. 缓冲剂、掩蔽剂、沉淀剂D. 还原剂、配位剂、沉淀剂20. 溴酸钾法测定苯酚的反应式如下:O H 3Br 3H 6Br 5Br 223+⇔+++--;HBr 3OH Br H C Br 3OH H C 336266+⇔+;--+⇔+Br 2I I 2Br 22;---+⇔+2642322O S I 2O S 2I在此测定中,相同物质的量的Na 2S 2O 3与苯酚电子转移数之比 A. 1:6 B. 3:1 C. 4:1 D. 2:1二、填空题(共16小题,35个空) 1. 已知223I Fe 2I 2Fe2+=++-+,已知V 77.023Fe /Fe =ϕθ++,V 535.0I /I 2=ϕ-θ,则其理论平衡常数(25℃)为lgK =__________。

氧化还原反应(17页101题)高中化学_百度文库.

氧化还原反应(17页101题)高中化学_百度文库.

氧化还原A 组(基本概念)1.某酒精厂由于管理不善,酒精滴漏到某种化学品上而酿成火灾。

该化学品可能是A KMnO 4B NaClC (NH4 2SO 4D CH 3COOH+2.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 2离子,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 2离子转变成Fe 3离子,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 2结合的能力。

服用维生素C 可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这说明维生素C 具有A 酸性B 碱性C 氧化性D 还原性+3.苹果汁是人们喜爱的饮料,由于此饮料中含有Fe 2,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

若榨汁时加入维生素C ,可有效防止这种现象发生。

这说明维生素C 具有A 氧化牲B 还原性C 碱性D 酸性4.吸进人体内的O 2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副产物,如等,这些活性氧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夺命杀手”。

我国科学家尝试用含硒化合物Na 2SeO 3消除人体内的活性氧,在消除活性氧时,Na 2SeO 3的作用是A 还原剂B 氧化剂C 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 以上均不是5.以油类为溶剂的防锈漆称为油基防锈漆,由于环保方面的原因,目前要推广使用水基防锈漆,但水基漆较易溶解O 2,在干燥之前易导致金属表面产生锈斑,为此要在水基漆中加入缓蚀剂,以下可作为缓蚀剂添加的是A KMnO 4B NaNO 2C FeCl 3D HNO 36.“绿色化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列可以看作绿色氧化剂的是A 浓盐酸B 双氧水C 硝酸D 氯水7.下列物质在常温下分别跟下列四种物质接触:①镁条②氯水③氧气④稀硝酸,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氢硫酸B 亚硫酸钠溶液C 氯化亚铁溶液D 苛性钠溶液8.元素从化合物中被置换成单质时,该元素A 一定被氧化B 一定被还原C 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D 既不被氧化,也不被还原9.下列物质转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 SO 32→SO 2 B HCl →Cl 2 C Na →Na D SO 2→S10.下列反应所生成的气体中,含有被还原的元素是A 炭粉和二氧化硅均匀混和后强热B 石英和纯碱均匀混和后强热C 铜片放入浓硫酸中加热D 铝粉放入氢氧化钾溶液中振荡11.下列微粒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的是+---①Al 3 ②Cl ③N 2 ④MnO 4 ⑤CO 2 ⑥H 2O 2 ⑦H 2O ⑧MnO 42A ①④⑤⑦B ③⑥⑦⑧C ④⑤⑥⑧D ①②③⑥12.硝酸铵(NH 4NO 3)在不同条件下分解可以得到不同的产物,下列各组物质中肯定不可能是硝酸铵分解产物的是A N 2O 、H 2OB N 2、O 2、H 2OC N 2、HNO 3、H 2OD NH 3、NO 、H 2 1 A2 D3 B4 A5 B6 B7 A 、C8 C9 D10 C 、D11 B12 D13.下列反应中有一种物质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的是A 2KI +Br 2=2KBr +I 2B 2AgNO 32Ag +2NO 2↑+O 2↑C Cu(OH2CO 32CuO +CO 2↑+H 2OD 2Na 2O 2+2H 2O =4NaOH +O 2↑14.下列反应中,水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但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 2Na 2O 2+2H 2O =4NaOH +O 2↑BC +H 2O CO +H 2C Cl 2+H 2O =HCl +HClOD 2F 2+2H 2O =4HF +O 215.下列反应中气体只作氧化剂的是A Cl 2通入水中B Cl 2通入Na 2SO 3溶波中C SO 2通入氢硫酸溶液中D NO 2通人水中16.久置空气中会发生颜色变化,但颜色变化不是由于跟氧气反应引起的物质是A 过氧化钠固体B 亚硫酸钠固体C 硫酸亚铁晶体D 苯酚晶体17.下列物质中,由于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会发生颜色变化的是①绿矾②氢氧化亚铁③氯水④苯酚⑤亚硫酸钠⑥过氧化钠A 全部B ①②③④⑥C ①②④⑥D ②③④18.下列物质在空气中久置变质,在变质过程中既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又有非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是A 溴水B 绿矾C 电石D 漂白粉+-19.单质X 和Y 反应生成的化合物X 2Y 2,现有下列叙述:①X 被氧化②X 是氧化剂③X 具有氧化性④XY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⑤XY 中的Y 元素具有还原性⑥XY 中的X+-元素具有氧化性⑦Y 的氧化性比X 2强⑧Y 2的还原性比X 的还原性强,上述说法中,都正确的组合是A ①④⑤⑥B ②③④⑤C ②④⑥⑧D ⑤⑥⑦⑧2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阳离子只有氧化性,阴离子只有还原性B 含氧酸可作氧化剂而无氧酸则不能C 失电子难的原子获得电子的能力就强D 氯气分子可作氧化剂,但也可被其他氧化剂所氧化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强氧化剂和弱还原剂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 实验室制氯气的反应中,氯离子通过还原反应生成氯气C 由HgCl 2生成Hg 2Cl 2时,汞元素被还原了---D I 、Br 、Cl 的还原性依次减弱,氧化性依次增强2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元素的单质一定由氧化或还原该元素的化合物制得B 在化学反应中,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C 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阴离子只能失去电子被氧化D 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很强的氧化性23.亚硝酸盐对人体有毒,原因是它易使血液中的“高铁血红蛋白”含量增加;而维生素C 能防止亚硝酸盐中毒,说明维生素C 是一种较强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氧化反应 练习题1. 根据以下指定原料、试剂和反应条件,写出其合成反应的主要产物(1)32o 3(2)CCH 3OSeO 2(3)H 2CrO 4OHCH 3CH(CH 3)2丙酮(4)HOCH 2CH 2CCH 2CH=CHCO 2CH 3CH 3CH 3PCC(5)CO 2CH 3CrO 3(Py)2(6)CH 3CH 2CHCCH 2CH 3OH OMnO 2 (7)CH 3CH=CHCO 2C 2H 5CF 3CO 3H(8)(CH 3)2CHCH=CHCH=CHCH 2OH DMSO(9)OH HOH 2C 6(10)O 222) KOH/MeOH(11)2) NaOH COOH 222(12)OH 3CH 3H H 3C H 2SO 4(13)H 2O 2, CH 3CN33 (14)KMnO 4(15)N O 32OHMnO 2(16)CH 3CH 3H 3C CAN(17)(18)KMnO 4NO 2(19)SeO 2H +O(20)SeO 2HOAc2. 在下列指定原料和产物的反应式中分别填入必需的化学试剂(或反应物)和反应条件。

(1)Cl CH 3ClCOOH(2)PhCH=CHCH 2OH PhCH=CHCH=O(3)O(4)C H CH 2CO 2CH 3HC(CH 3)2H C H CH 2CO 2CH 3HCH CHO(5)CH H 3CO 2CH 3CO 2C (6)OH OCH 3O OCH 3(7)2H(8)CONH 2CH(CH 3)2CONH 2CH(CH 3)2O (9)OH OH(10)H 2C=CHCH(OC 2H 5)2H 2C CHCH(OC 2H 5)2OH OH (11)CH 2CHCH 2CH 2OCPh 3CH 3OCHCH 2CH 2OCPh 3CH 3 (12)Ph O CH 2CH 2O Ph Ph C O CH CH OPh3. 阅读(翻译)以下有关反应操作的原文,请在理解基础上写出:(1)此反应的完整反应式(原料、试剂和主要反应条件);(2)此反应的反应机理(历程)。

(1) Dipyridine chromium(VI) oxide (Note 1).A dry, 1-l., three-necked flask fitted with a sealed mechanical stirrer, a thermometer, and a drying tube, is charged with 500 ml. of anhydrous pyridine (Note 2), which is stirred and cooled to approximately 15°(Note 3) with an ice bath. The drying tube is periodically removed and 68 g. (0.68 mole) of anhydrous chromium(VI) oxide (Note 4) is added in portions through the neck of the flask over a 30-minute period. The chromium trioxide should be added at such a rate that the temperature does not exceed 20° and in such a manner that the oxide mixes rapidly with the pyridine and does not adhere to the side of the flask (Note 5). As the chromium trioxide is added, an intensely yellow, flocculent precipitate separates from the pyridine and the viscosity of the mixture increases. When the addition is complete, the mixture is allowed to warm slowly to room temperature with stirring. Within one hour the viscosity of the mixture decreases and the initially yellow product changes to a deep red, macrocrystalline form that settles to the bottom of the flask when stirring is discontinued. The supernatant pyridine is decanted from the complex and the crystals are washed several times by decantation with 250-ml. portions of anhydrous petroleum ether. The product is collected by filtration on a sintered glass funnel and washed with anhydrous petroleum ether, avoiding contact with the atmosphere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complex is dried at 10 mm. until it is free-flowing, leaving 150–160 g. (85–91%) of dipyridine chromium(VI) oxide3 as red crystals. The product is extremely hygroscopic; contact with moisture converts it rapidly to the yellow dipyridinium dichromate.4 It is stored at 0° in a brown bottle (Note 6).(2) General oxidation procedure for alcohols.A sufficient quantity of a 5% solution of dipyridine chromium(VI) oxide (Note 1) in anhydrous dichloromethane (Note 7) is prepared to provide a sixfold molar ratio of complex to alcohol, an excess usually required for complete oxidation to the aldehyde. The freshly prepared, pure complex dissolves completely in dichloromethane at 25° at 5% concentration, giving a deep red solution, but solutions usually contain small amounts of brown, insoluble material when prepared from crude complex (Note 8). The alcohol, either pure or as a solution in anhydrous dichloromethane, is added to the red solution in one portion with stirring at room temperature or lower. The oxidation of unhindered primary (and secondary) alcohols proceeds to completion within 5 to 15 minutes at 25°with deposition of brownish-black, polymeric, reduced chromium–pyridine products (Note 9). When deposition of reduced chromium compounds is complete (monitoring the reaction by GC or TLC is helpful), the supernatant liquid is decanted from the (usually tarry) precipitate, which is rinsed thoroughly with dichloromethane (Note 10). The combined dichloromethane solutions may be washed with dilute hydrochloric acid, sodium hydrogen carbonate solution, and water, or filtered directly through a filter aid, or passed through a chromatographic column to remove traces of pyridine and chromium salts. The product is obtained by removal of dichloromethane; any pyridine that remains can often be removed under reduced pressure.(3) Heptanal.A dry, 1-l. three-necked round-bottomed flask is equipped with a mechanical stirrer, and 650 ml. of anhydrous dichloromethane (Note 7) is added. Stirring is begun and 77.5 g. (0.300 mole) of dipyridine chromium(VI) oxide (Note 1) is added at room temperature, followed by 5.8 g. (0.050 mole) of 1-heptanol(Note 11) in one portion. After stirring for 20 minutes, the supernatant solution is decanted from the insoluble brown gum, which is washed with three 100-ml. portions of ether. The ether and dichloromethane solutions are combined and washed successively with 300 ml. of aqueous 5% sodium hydroxide, 100 ml. of 5% hydrochloric acid (Note 12), two 100-ml. portions of saturated aqueous sodium hydrogen carbonate, and, finally, with 100 ml. of saturated aqueous sodium chloride. The organic layer is dried over anhydrous magnesium sulfate, and the solvent is removed by distillation. Distillation of the residual oil at reduced pressure through a small Claisen head separates 4.0–4.8 g. (70–84%) of heptanal, b.p. 80–84° (65 mm.), n25D 1.4094 (Note 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