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
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
以父母皆老,辞不就。
后数年,亲继亡,拯庐墓终丧,犹裴徊不忍去,里中父老数来劝勉。
久之,赴调,知天长县。
改监察御史,尝建言曰:“国家岁赂契丹,非御戎之策,宜练兵选将,务实边备。
”又请重门下封驳之制,及废锢赃吏,选守宰,行考试补荫弟子之法。
当时诸道转运加按察使,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
去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入为三司户部副使。
秦陇斜谷之船木,率课取于民;又七州出赋,恒数十万,拯皆奏罢之。
契丹聚兵近塞,边郡稍警,命拯往河北调发军食。
拯曰:“漳河沃壤,人不得耕,刑、洺、赵三州民田万五千顷,率用牧马,请悉以赋民。
”从之。
解州盐法率病民,拯往经度之,请一切通商贩。
除天章阁待制、知谏院。
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徙知瀛州,诸州以公钱贸易,积岁所负十余万,悉奏除之。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
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
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莹中。
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以疾卒,年六十四。
赠礼部尚书,谥孝肃。
(节选自《宋史·包拯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
B. 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
C. 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
D. 数论斥权幸大臣/请罢一切内除曲恩/请去刻薄/抑侥幸/正刑明禁/戒兴作/禁妖妄/朝廷多施行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终丧,指守完父母的丧期。
依照古礼,父母死,子女得在家守丧三年,不出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直到丧期结束。
B. 门下,官署名,唐宋时“门下省”的省称。
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的诏令,在“三省”中属审议机构。
C. 封驳,意为封还皇帝失宜诏令,驳正臣下奏章违误。
宋代凡诏敕须经门下省,如认为失宜的可以封还,错误的则由给事中驳正。
D. 补荫,也称奏荫、荫补、恩荫、资荫、奏补、任子等,一般习惯称为荫补。
荫补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存在的一种选官制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包拯孝敬双亲,建庐守丧。
因为父母都已年老,他推辞不去任职;父母相继去世,他在父母的坟墓旁边建起茅屋守丧到期满,仍徘徊不忍离去。
B. 包拯建言献策,心系朝廷。
他建议朝廷训练士兵,选拔将才,充实边境的守备力量;又请求废黜贪官污吏,推行考核试用补任恩荫子弟的方法。
C. 包拯心系百姓,为民解困。
奉命调运军粮时,他建议把用来牧马的良田分给百姓;他改变旧制,让告状人到官衙陈述案情,使府吏不敢欺瞒。
D. 包拯性情刚直,严训子孙。
他对待恶吏苛刻严格,虽然痛恨恶行,但总是用仁爱之心推己及人;他告诫子孙不得犯贪污罪,否则不准认祖归宗。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奏劾官吏多摭细故,务苛察相高尚,吏不自安,拯于是请罢按察使。
(2)秦陇斜谷之船木,率课取于民;又七州出赋,恒数十万,拯皆奏罢之。
10. D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多次弹劾斥责权贵得宠大臣,请求免去所有由内廷施予的曲意恩赐。
请求废除苛刻不宽厚的做法,抑制侥幸投机得官,正刑法明禁令,禁止兴建,禁止妖言妄说。
朝廷大多施行了以上这些”。
“数论斥权幸大臣”,“权幸大臣”,是一类人,不可分开,排除AB;“戒兴作”“禁妖妄”,结构一致,之后断开,排除C。
故选D。
11. B “门下……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的诏令”错误,中书省主要负责与皇帝讨论法案的起草,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主要负责审查诏令内容。
故选B。
12. D D.“他对待恶吏苛刻严格”错误,属曲解文意,原文“恶吏苛刻”,是厌恶官吏行政苛刻之意。
13. (1)他们(指按察使们)上奏弹劾官吏大多指摘官吏的细小过失,力求用苛刻严察相互标榜,官吏自感不安,包拯于是请求免去按察使。
(2)秦陇斜谷的造船木材,全都向百姓征收索取;又七个州交纳赋税,常常几十万,包拯都奏请废除这些做法。
(1)“摭”,拾取,这里指指摘;“务”,务求,力求;“罢”,罢免,免去。
(2)“课”,征收赋税、征收;“出”交纳;“恒”常,常常;“率课取于民”,状语后置。
文言文译文:
包拯字希仁,是庐州合肥人。
最初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
因为父母都年老,他推辞不去就职。
后来过了几年,父母相继去世,他守墓服满丧期,仍然徘徊不忍离去,乡里父老几次前来劝说勉励。
过了很久,包拯听候调遣,担任了长天县的知县。
改任监察御史。
他曾经建议说:“国家每年向契丹交纳财物,这不是抵御戎人的计策,应该操练军队选择将领,致力于充实边境守备。
”他又请求重视门下封还驳正的制度,以及废黜贪官污吏,选择郡守县宰,推行考核试用补任恩荫子弟的方法。
当时各道转运加任了按察使,他们(指按察使们)上奏弹劾官吏大多指摘官吏的细小过失,力求用苛刻严察相互标榜(高尚:标榜),官吏自感不安,包拯于是请求免去按察使。
包拯离朝出使契丹,契丹让典客对包拯说:“雄州新近开放关塞便门,是想引诱我国叛变之人刺探边疆事务吗?”包拯说:“涿州也曾经开放过便门,刺探边疆事务为什么一定要开放便门呢?”那人就无言以对。
包拯入朝任三司户部副使。
秦陇斜谷的造船木材,全都向百姓征收索取;又七个州交纳赋税,常常几十万,包拯都奏请废除这些做法。
契丹在邻近边塞地区集结军队,边境州郡渐加戒备,朝廷命令包拯前往黄河以北调发军粮。
包拯说:“漳河地区土壤肥沃,百姓不能耕种,邢、洺、赵三州农田一万五千顷,一概用来牧马,请求把这些全都分给百姓。
”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
解州盐法都让百姓困竭,包拯前
去加以经营管理,请求一概与商贩流通交换。
他被任命为天章阁待制、知谏院。
多次弹劾斥责权贵得宠大臣,请求免去所有由内廷施予的曲意恩赐。
请求废除苛刻不宽厚的做法,抑制侥幸投机得官,正刑法明禁令,禁止兴建,禁止妖言妄说。
朝廷大多施行了以上这些。
包拯被调任为瀛州的知州,各州用官府的钱做贸易,年累计亏负十万多,包拯都上奏免除这种做法。
包拯在朝中刚正坚毅,贵戚宦官因为这个原因行为有所顾忌,听说的人都畏惧他。
旧时制度,凡是诉讼不能径直来到庭下。
包拯打开官署正门,让人能够到庭前陈述事情对错,府吏不敢欺骗。
包拯性情严峻刚直,厌恶官吏行政苛刻,注重宽厚,虽然很痛恨恶行,但总是用仁爱之心推己及人。
他曾经说:“后代子孙做官,有犯贪污罪的,不能放回到同宗姓的本家中,死了不能葬在家族大坟中。
不服从我的意愿,就不是我的儿子或孙子。
”包拯因病去世,终年六十四岁。
他被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是孝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