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 公 差 带 轴 公 差 带 验收极限
验收极限 验收极限
验收极限
7.2 用通用计量器具测量工件 验收极限方式的确定——内缩 内缩 验收极限方式的确定
孔尺寸的验收极限: 孔尺寸的验收极限: 补充: 补充:不确定度 轴孔 上验收极限 上验收极限 上验收极限=最小实体极限(LML)-安全裕度( )-安全裕度 上验收极限=最小实体极限(LML)-安全裕度(A) 公公 测量不确定度是指测量获得结果的不确定程度。 测量不确定度是指测量获得结果的不确定程度。 差差 下验收极限=最大实体极限(MML) 安全裕度( 下验收极限=最大实体极限(MML)+安全裕度(A) 带带 下验收极限 它表明该结果的可信赖程度,是测量结果质量的指标; 它表明该结果的可信赖程度,是测量结果质量的指标; 轴尺寸的验收极限: 轴尺寸的验收极限: 下验收极限 不确定度愈小,所述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愈接近, 不确定度愈小,所述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愈接近,质量越 上验收极限=最大实体极限(MML)-安全裕度( )-安全裕度 上验收极限=最大实体极限(MML)-安全裕度(A) 下验收极限=最小实体极限(LML) 安全裕度( 下验收极限=最小实体极限(LML)+安全裕度(A) 水平越高,其使用价值越高; 高,水平越高,其使用价值越高; 不确定度越大,测量结果的质量越低,水平越低,其使用 水平越低, 不确定度越大,测量结果的质量越低,精度 值确定要适当: 太大, A值确定要适当:A太大,误收 误废 经济性 价值也越低; 太小, 价值也越低; A太小, 误收 误废 精度 经济性 不确定度的值即为各项值距离平均值的最大距离。 不确定度的值即为各项值距离平均值的最大距离。 不确定度: 计量器具本身的不确定度 A值由 计量器具本身的不确定度:u1 有一列数。A1,A2, ... , An, 他们的平均值为A,则不 他们的平均值为A 例:有一列数。、温度误差和压陷效应等引起的不确定度:u2 形状误差、 不确定度: 形状误差 温度误差和压陷效应等引起的不确定度 确定度为: 确定度为:max{ |A - Ai|, 一般情况下, 值按工件公差T的1/10 确定。 n}。 确定。 一般情况下,A值按工件公差Ti = 1, 2, ..., n}。
测量能力是指u IT的比值。 测量能力是指u与IT的比值。 的比值
7.2 用通用计量器具测量工件 误判概率与验收质量
任何验收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误收率或( 任何验收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误收率或(和)误废率。误 误废率。 判概率的大小影响着验收的质量。 判概率的大小影响着验收的质量。 影响误判概率的因素 测量能力直接影响着误判概率,测量能力越高, 测量能力直接影响着误判概率,测量能力越高,误判概率 越小;另外,工艺能力指数、尺寸分布状态(正态分布、 越小;另外,工艺能力指数、尺寸分布状态(正态分布、偏态 分布等)和验收极限(内缩、不内缩)等因素有关。 分布等)和验收极限(内缩、不内缩)等因素有关。 当采用内缩方案时,由于安全裕度A值是一定的,因此, 当采用内缩方案时,由于安全裕度A值是一定的,因此,选 用不同档的值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内缩量亦不同: 用不同档的值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内缩量亦不同: 选用Ⅰ档时,A=u(测量不确定度100%内缩); 100%内缩 选用Ⅰ档时,A=u(测量不确定度100%内缩); 选用Ⅱ档时, 60%内缩 内缩); 选用Ⅱ档时,A=3/5u (60%内缩); 选用Ⅲ档时, 40%内缩 内缩)。 选用Ⅲ档时, A=2/5u (40%内缩)。
7.1 尺寸误检的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要求工件尺寸为:25~ 要求工件尺寸为:25~25.033mm 误收: 误收: 当实测值Da Da> 3μm, 当实测值Da>Dmax 0 ~ 3μm, 测量误差可能为-3μm时 测量误差可能为-3μm时,将废 品误判为合格品而误收! 品误判为合格品而误收! 误废: 误废: 当实测值Da<D 3μm, 当实测值Da<Dmax 0 ~ 3μm,测 量误差可能为+3μm时,将合格 量误差可能为+3μm时 +3μm 品误判为废品而误废! 品误判为废品而误废!
按内缩 对尺寸
的尺寸, 的尺寸,其验收极限可以 )对 内缩确定。 内缩。 内缩确定。—— 内公差的尺寸,其验收极限按不内缩确定。 公差的尺寸,其验收极限按不内缩确定。
, 时, 时,其 数 : 。 不对
7.2 用通用计量器具测量工件 计量器具的选择
1、选择的原则: 选择的原则: 既要考虑检测精度的要求,又要兼顾检测经济性。 既要考虑检测精度的要求,又要兼顾检测经济性。 2、选择的方法: 选择的方法: (1)根据工件公差IT,确定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允许值u1; 根据工件公差IT,确定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允许值u IT 规定的u (2)根据u1选择计量器具,计量器具本身的u’ 1应≤规定的u1。 根据u 选择计量器具,计量器具本身的u 即满足: 的计量器具可选。 即满足: u’1≤u1的计量器具可选。
+33 +30
H8
误 收
+36
误 废 +3
+ 0 -
误 收
-3
请解释当Da>(或 0~3μm,测量误差可能为请解释当Da>(或<)Dmin 0~3μm,测量误差可能为-3 Da>( +3)μm时 (或+3)μm时,误收或误废的情况
7.2 用通用计量器具测量工件 基本概念
普通计量器具——指带有刻度的变值测量器具,如游标 指带有刻度的变值测量器具, 普通计量器具 指带有刻度的变值测量器具 卡尺、千分尺及车间使用的比较仪等。这类量仪通用性 卡尺、千分尺及车间使用的比较仪等 比较仪 使用范围广,一般采用两点法测量工件的实际尺寸。 强,使用范围广,一般采用两点法测量工件的实际尺寸。 用普通计量器具检验工件,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用普通计量器具检验工件,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如何根据被检工件的公差,选择适当的计量器具。 一是如何根据被检工件的公差,选择适当的计量器具。 二是如何根据被检工件的公差及工艺状况等, 二是如何根据被检工件的公差及工艺状况等,确定合适的验 收方式及验收极限。 收方式及验收极限。 三是如何对验收质量作出评价,即需计算误收率m和误废率n 三是如何对验收质量作出评价,即需计算误收率m和误废率n。
第七章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7.1 尺寸误检的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方法通常有两类: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方法通常有两类: 3177(1)用通用量具或仪器检测:GB/T 3177-1997 用通用量具或仪器检测: 此方法能检测出工件的实际尺寸, 此方法能检测出工件的实际尺寸,便于对产品质量 进行过程控制。 进行过程控制。 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检测效率较低。 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检测效率较低。 1957(2)用光滑极限量规检测:GB/T 1957-1981 用光滑极限量规检测: 此方法只能判断被测工件尺寸是否在规定的极限尺 寸范围之内, 寸范围之内,而不能测出工件的实际尺寸 适用于成批大量生产,用该法检验方便、效率高。 适用于成批大量生产,用该法检验方便、效率高。 无论采用何种检测方法,都会有测量误差, 无论采用何种检测方法,都会有测量误差,造成误判 误收 误废
尺寸分布曲线
公 公 差公 当工艺能力指数C ≥1时 2)当工艺能力指数CP≥1时,其验收极限可 差 带差 带 带 以按不内缩确定;但对遵循包容要求的尺寸, 以按不内缩确定;但对遵循包容要求的尺寸,
验收极限 上验收极限 验收极限 验收极限 验收极限 验收极限
其 极限 的验收极限 确定。 内缩。 确定。—— 内缩。
7.2 用通用计量器具测量工件 基本概念
比较仪: 比较仪:利用相对法进行测量 的长度测量工具, 的长度测量工具,主要由测微仪和 比较仪座组成。测量时, 比较仪座组成。测量时,先用量块 研合组成与被测基本尺寸相等的量 块组, 块组,再用此量块组使测微仪指针 对零,然后换上被测工件, 对零,然后换上被测工件,测微仪 指针指示的即为被测尺寸的偏差值。 指针指示的即为被测尺寸的偏差值。 按测微仪所采用的放大原理, 按测微仪所采用的放大原理,比较 仪可分为机械式比较仪、 仪可分为机械式比较仪、光学比较 仪和电学比较仪3 仪和电学比较仪3种。
7.2 用通用计量器具测量工件 验收极限方式的确定与选择
验收极限是检验工件尺寸时判断其合格与否的尺寸界限。 验收极限是检验工件尺寸时判断其合格与否的尺寸界限。 1、验收极限方式的确定: 验收极限方式的确定: (1)内缩方式 验收极限是从规定 的最大实体极限(MML) 的最大实体极限(MML) 和最小实体极限(LML) 和最小实体极限(LML) 分别向工件公差带内移 动一个安全裕度( 动一个安全裕度(A) 来确定。 来确定。 内缩,安全裕度A 内缩,安全裕度A 不内缩, 不内缩,A=0
越大,曲线越扁平, 越小,曲线越瘦高。 σ越大,曲线越扁平,σ越小,曲线越瘦高。 正态分布绝大部分数值集中在μ 3σ范围内 正态分布绝大部分数值集中在μ±3σ范围内,其比例为99.73% 通常工艺参数服从正态分布 N(μ,σ2) 范围内,其比例为99.73%
2 验收极限方式的选择
工
1)对遵循包容要求的尺寸、公差等级高的尺 对遵循包容要求的尺寸、 其验收极限按内缩确定——完全内缩。 工 轴 完全内缩。 寸,其验收极限按内缩确定 完全内缩 件
u1是计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 u’1是计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
7.2 用通用计量器具测量工件 计量器具的选择
按测量能力分为: 3、计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u1按测量能力分为: I:u1=0.09IT (u/IT=1/10) : IT12~IT18:分为I、Ⅱ两档 :分为I II:u1=0.15IT (u/IT=1/6) : IT6~IT11:分为I、Ⅱ、Ⅲ三档 :分为I III:u1=0.225IT (u/IT=1/4) : u1=0.9u,u为测量不确定度,此处即为测量极限误差 lim, , 为测量不确定度,此处即为测量极限误差δ δlim= ± 2σ,置信概率为95%。 95%。 ,置信概率为95% 测量能力依次减弱,即误判概率依次增大。采用第I 测量能力依次减弱,即误判概率依次增大。采用第I档u1选择计 量器具,检测能力强,误判率小,经济性差。采用第III档反之。 III档反之 量器具,检测能力强,误判率小,经济性差。采用第III档反之。 4、u1的选择: u 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I档,其次选用Ⅱ档、Ⅲ档。 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I 其次选用Ⅱ
7.2 用通用计量器具测量工件 验收极限方式的选择
验收极限方式的选择要结合尺寸功能要求及其重要程度、 验收极限方式的选择要结合尺寸功能要求及其重要程度、 补充: 补充:正态分布 y 尺寸公差等级、测量不确定度和工艺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 尺寸公差等级、测量不确定度和工艺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 正态分布是具有两个参数μ 正态分布是具有两个参数μ和σ2的 工艺(工序)能力指数: 尺寸公差/工序极限误差δ 工艺(工序)能力指数:CP=尺寸公差/工序极限误差δlim =IT/6σ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第一参数μ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第一参数μ是 y 工艺能力指数越大, 工艺能力指数越大,说明生产过程能满 δ 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均值, 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均值,第二 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越大, 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越大 反之越小。 个参数σ 是此随机变量的方差, 个参数σ2是此随机变量的方差,所以正 -3σ ,反之越小。 +3σ 6σ <1.67时 工艺能力很充裕。 态分布记作N(μ N(μ, 态分布记作N(μ,σ2 )。当1.33≤CP<1.67时,工艺能力很充裕。 <1.33时 工艺能力良好。 当1≤CP<1.33时,工艺能力良好。 μ是正态分布的位置参数,描述正态分布的集中趋势位置。正态分布以 是正态分布的位置参数,描述正态分布的集中趋势位置。 δ <1时 当 处达到最大值。 X=μ为对称轴 X=μ为对称轴,左右完全对称, 0.67≤CP<1时 。工艺能力不足。 -3σ 为对称轴,左右完全对称,在μ处达到最大值,工艺能力不足。 +3σ 6σ <0.67时 工艺能力严重不足。 当CP<0.67时,工艺能力严重不足。 描述正态分布资料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也称为是正态分布的形状参数, σ描述正态分布资料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也称为是正态分布的形状参数,
验收极限 验收极限
验收极限
7.2 用通用计量器具测量工件 验收极限方式的确定——内缩 内缩 验收极限方式的确定
孔尺寸的验收极限: 孔尺寸的验收极限: 补充: 补充:不确定度 轴孔 上验收极限 上验收极限 上验收极限=最小实体极限(LML)-安全裕度( )-安全裕度 上验收极限=最小实体极限(LML)-安全裕度(A) 公公 测量不确定度是指测量获得结果的不确定程度。 测量不确定度是指测量获得结果的不确定程度。 差差 下验收极限=最大实体极限(MML) 安全裕度( 下验收极限=最大实体极限(MML)+安全裕度(A) 带带 下验收极限 它表明该结果的可信赖程度,是测量结果质量的指标; 它表明该结果的可信赖程度,是测量结果质量的指标; 轴尺寸的验收极限: 轴尺寸的验收极限: 下验收极限 不确定度愈小,所述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愈接近, 不确定度愈小,所述结果与被测量的真值愈接近,质量越 上验收极限=最大实体极限(MML)-安全裕度( )-安全裕度 上验收极限=最大实体极限(MML)-安全裕度(A) 下验收极限=最小实体极限(LML) 安全裕度( 下验收极限=最小实体极限(LML)+安全裕度(A) 水平越高,其使用价值越高; 高,水平越高,其使用价值越高; 不确定度越大,测量结果的质量越低,水平越低,其使用 水平越低, 不确定度越大,测量结果的质量越低,精度 值确定要适当: 太大, A值确定要适当:A太大,误收 误废 经济性 价值也越低; 太小, 价值也越低; A太小, 误收 误废 精度 经济性 不确定度的值即为各项值距离平均值的最大距离。 不确定度的值即为各项值距离平均值的最大距离。 不确定度: 计量器具本身的不确定度 A值由 计量器具本身的不确定度:u1 有一列数。A1,A2, ... , An, 他们的平均值为A,则不 他们的平均值为A 例:有一列数。、温度误差和压陷效应等引起的不确定度:u2 形状误差、 不确定度: 形状误差 温度误差和压陷效应等引起的不确定度 确定度为: 确定度为:max{ |A - Ai|, 一般情况下, 值按工件公差T的1/10 确定。 n}。 确定。 一般情况下,A值按工件公差Ti = 1, 2, ..., n}。
测量能力是指u IT的比值。 测量能力是指u与IT的比值。 的比值
7.2 用通用计量器具测量工件 误判概率与验收质量
任何验收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误收率或( 任何验收方法都存在着一定的误收率或(和)误废率。误 误废率。 判概率的大小影响着验收的质量。 判概率的大小影响着验收的质量。 影响误判概率的因素 测量能力直接影响着误判概率,测量能力越高, 测量能力直接影响着误判概率,测量能力越高,误判概率 越小;另外,工艺能力指数、尺寸分布状态(正态分布、 越小;另外,工艺能力指数、尺寸分布状态(正态分布、偏态 分布等)和验收极限(内缩、不内缩)等因素有关。 分布等)和验收极限(内缩、不内缩)等因素有关。 当采用内缩方案时,由于安全裕度A值是一定的,因此, 当采用内缩方案时,由于安全裕度A值是一定的,因此,选 用不同档的值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内缩量亦不同: 用不同档的值对测量不确定度的内缩量亦不同: 选用Ⅰ档时,A=u(测量不确定度100%内缩); 100%内缩 选用Ⅰ档时,A=u(测量不确定度100%内缩); 选用Ⅱ档时, 60%内缩 内缩); 选用Ⅱ档时,A=3/5u (60%内缩); 选用Ⅲ档时, 40%内缩 内缩)。 选用Ⅲ档时, A=2/5u (40%内缩)。
7.1 尺寸误检的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要求工件尺寸为:25~ 要求工件尺寸为:25~25.033mm 误收: 误收: 当实测值Da Da> 3μm, 当实测值Da>Dmax 0 ~ 3μm, 测量误差可能为-3μm时 测量误差可能为-3μm时,将废 品误判为合格品而误收! 品误判为合格品而误收! 误废: 误废: 当实测值Da<D 3μm, 当实测值Da<Dmax 0 ~ 3μm,测 量误差可能为+3μm时,将合格 量误差可能为+3μm时 +3μm 品误判为废品而误废! 品误判为废品而误废!
按内缩 对尺寸
的尺寸, 的尺寸,其验收极限可以 )对 内缩确定。 内缩。 内缩确定。—— 内公差的尺寸,其验收极限按不内缩确定。 公差的尺寸,其验收极限按不内缩确定。
, 时, 时,其 数 : 。 不对
7.2 用通用计量器具测量工件 计量器具的选择
1、选择的原则: 选择的原则: 既要考虑检测精度的要求,又要兼顾检测经济性。 既要考虑检测精度的要求,又要兼顾检测经济性。 2、选择的方法: 选择的方法: (1)根据工件公差IT,确定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允许值u1; 根据工件公差IT,确定计量器具的不确定度允许值u IT 规定的u (2)根据u1选择计量器具,计量器具本身的u’ 1应≤规定的u1。 根据u 选择计量器具,计量器具本身的u 即满足: 的计量器具可选。 即满足: u’1≤u1的计量器具可选。
+33 +30
H8
误 收
+36
误 废 +3
+ 0 -
误 收
-3
请解释当Da>(或 0~3μm,测量误差可能为请解释当Da>(或<)Dmin 0~3μm,测量误差可能为-3 Da>( +3)μm时 (或+3)μm时,误收或误废的情况
7.2 用通用计量器具测量工件 基本概念
普通计量器具——指带有刻度的变值测量器具,如游标 指带有刻度的变值测量器具, 普通计量器具 指带有刻度的变值测量器具 卡尺、千分尺及车间使用的比较仪等。这类量仪通用性 卡尺、千分尺及车间使用的比较仪等 比较仪 使用范围广,一般采用两点法测量工件的实际尺寸。 强,使用范围广,一般采用两点法测量工件的实际尺寸。 用普通计量器具检验工件,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用普通计量器具检验工件,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如何根据被检工件的公差,选择适当的计量器具。 一是如何根据被检工件的公差,选择适当的计量器具。 二是如何根据被检工件的公差及工艺状况等, 二是如何根据被检工件的公差及工艺状况等,确定合适的验 收方式及验收极限。 收方式及验收极限。 三是如何对验收质量作出评价,即需计算误收率m和误废率n 三是如何对验收质量作出评价,即需计算误收率m和误废率n。
第七章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
7.1 尺寸误检的基本概念 基本概念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方法通常有两类: 光滑工件尺寸的检测方法通常有两类: 3177(1)用通用量具或仪器检测:GB/T 3177-1997 用通用量具或仪器检测: 此方法能检测出工件的实际尺寸, 此方法能检测出工件的实际尺寸,便于对产品质量 进行过程控制。 进行过程控制。 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检测效率较低。 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检测效率较低。 1957(2)用光滑极限量规检测:GB/T 1957-1981 用光滑极限量规检测: 此方法只能判断被测工件尺寸是否在规定的极限尺 寸范围之内, 寸范围之内,而不能测出工件的实际尺寸 适用于成批大量生产,用该法检验方便、效率高。 适用于成批大量生产,用该法检验方便、效率高。 无论采用何种检测方法,都会有测量误差, 无论采用何种检测方法,都会有测量误差,造成误判 误收 误废
尺寸分布曲线
公 公 差公 当工艺能力指数C ≥1时 2)当工艺能力指数CP≥1时,其验收极限可 差 带差 带 带 以按不内缩确定;但对遵循包容要求的尺寸, 以按不内缩确定;但对遵循包容要求的尺寸,
验收极限 上验收极限 验收极限 验收极限 验收极限 验收极限
其 极限 的验收极限 确定。 内缩。 确定。—— 内缩。
7.2 用通用计量器具测量工件 基本概念
比较仪: 比较仪:利用相对法进行测量 的长度测量工具, 的长度测量工具,主要由测微仪和 比较仪座组成。测量时, 比较仪座组成。测量时,先用量块 研合组成与被测基本尺寸相等的量 块组, 块组,再用此量块组使测微仪指针 对零,然后换上被测工件, 对零,然后换上被测工件,测微仪 指针指示的即为被测尺寸的偏差值。 指针指示的即为被测尺寸的偏差值。 按测微仪所采用的放大原理, 按测微仪所采用的放大原理,比较 仪可分为机械式比较仪、 仪可分为机械式比较仪、光学比较 仪和电学比较仪3 仪和电学比较仪3种。
7.2 用通用计量器具测量工件 验收极限方式的确定与选择
验收极限是检验工件尺寸时判断其合格与否的尺寸界限。 验收极限是检验工件尺寸时判断其合格与否的尺寸界限。 1、验收极限方式的确定: 验收极限方式的确定: (1)内缩方式 验收极限是从规定 的最大实体极限(MML) 的最大实体极限(MML) 和最小实体极限(LML) 和最小实体极限(LML) 分别向工件公差带内移 动一个安全裕度( 动一个安全裕度(A) 来确定。 来确定。 内缩,安全裕度A 内缩,安全裕度A 不内缩, 不内缩,A=0
越大,曲线越扁平, 越小,曲线越瘦高。 σ越大,曲线越扁平,σ越小,曲线越瘦高。 正态分布绝大部分数值集中在μ 3σ范围内 正态分布绝大部分数值集中在μ±3σ范围内,其比例为99.73% 通常工艺参数服从正态分布 N(μ,σ2) 范围内,其比例为99.73%
2 验收极限方式的选择
工
1)对遵循包容要求的尺寸、公差等级高的尺 对遵循包容要求的尺寸、 其验收极限按内缩确定——完全内缩。 工 轴 完全内缩。 寸,其验收极限按内缩确定 完全内缩 件
u1是计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 u’1是计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
7.2 用通用计量器具测量工件 计量器具的选择
按测量能力分为: 3、计量器具的测量不确定度允许值u1按测量能力分为: I:u1=0.09IT (u/IT=1/10) : IT12~IT18:分为I、Ⅱ两档 :分为I II:u1=0.15IT (u/IT=1/6) : IT6~IT11:分为I、Ⅱ、Ⅲ三档 :分为I III:u1=0.225IT (u/IT=1/4) : u1=0.9u,u为测量不确定度,此处即为测量极限误差 lim, , 为测量不确定度,此处即为测量极限误差δ δlim= ± 2σ,置信概率为95%。 95%。 ,置信概率为95% 测量能力依次减弱,即误判概率依次增大。采用第I 测量能力依次减弱,即误判概率依次增大。采用第I档u1选择计 量器具,检测能力强,误判率小,经济性差。采用第III档反之。 III档反之 量器具,检测能力强,误判率小,经济性差。采用第III档反之。 4、u1的选择: u 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I档,其次选用Ⅱ档、Ⅲ档。 一般情况下,优先选用I 其次选用Ⅱ
7.2 用通用计量器具测量工件 验收极限方式的选择
验收极限方式的选择要结合尺寸功能要求及其重要程度、 验收极限方式的选择要结合尺寸功能要求及其重要程度、 补充: 补充:正态分布 y 尺寸公差等级、测量不确定度和工艺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 尺寸公差等级、测量不确定度和工艺能力等因素综合考虑。 正态分布是具有两个参数μ 正态分布是具有两个参数μ和σ2的 工艺(工序)能力指数: 尺寸公差/工序极限误差δ 工艺(工序)能力指数:CP=尺寸公差/工序极限误差δlim =IT/6σ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第一参数μ 连续型随机变量的分布,第一参数μ是 y 工艺能力指数越大, 工艺能力指数越大,说明生产过程能满 δ 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均值, 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均值,第二 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越大, 足质量要求的能力越大 反之越小。 个参数σ 是此随机变量的方差, 个参数σ2是此随机变量的方差,所以正 -3σ ,反之越小。 +3σ 6σ <1.67时 工艺能力很充裕。 态分布记作N(μ N(μ, 态分布记作N(μ,σ2 )。当1.33≤CP<1.67时,工艺能力很充裕。 <1.33时 工艺能力良好。 当1≤CP<1.33时,工艺能力良好。 μ是正态分布的位置参数,描述正态分布的集中趋势位置。正态分布以 是正态分布的位置参数,描述正态分布的集中趋势位置。 δ <1时 当 处达到最大值。 X=μ为对称轴 X=μ为对称轴,左右完全对称, 0.67≤CP<1时 。工艺能力不足。 -3σ 为对称轴,左右完全对称,在μ处达到最大值,工艺能力不足。 +3σ 6σ <0.67时 工艺能力严重不足。 当CP<0.67时,工艺能力严重不足。 描述正态分布资料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也称为是正态分布的形状参数, σ描述正态分布资料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也称为是正态分布的形状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