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宁淡远 简中求丰——评邹明林新作《旺》兼谈陶艺创新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茧化蝶 ,谈何 容易?而 明林到底还是走了出来 ,且别开生面 ,
出手不凡 ,算得一个典型个案 ;
其二 ,从作品来说 ,仅就陶瓷艺术之 “ 质”与 “ ”的关系而言 饰
将以上两点综 合考量 ,不是恰好可对应 陶瓷艺术的审美本 ̄n7 5 -
沈 奇 , 人 ,文艺评 论家 ,陕西美 术博物馆 学术委 员 ,西 安财经学 院文艺 系教授 ,中国首 届陶瓷 大会论文 评审评 委 ,中国 《 瓷科学与 艺术 》杂志评 诗 陶
生命哲学 ,如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所言 : “ 沉静默地与这无限 深
的 自然 、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 ,体合为一 。”抵达禅 的物态化 、
其一 ,线条简括 ,器型凝 重 。圆 顶方足 ,如天地初 生 ,浑 然一
或物态化的禅之境界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白 ,禽万物 本色 ; 素宁 , 淡定 , 旷远 ;泰然之中又有一息勃勃生
艺 品
Y IpI N
2 1. O1 O3
AN AP RE I I N OFZOU M I I S NE T ORK P C AT O NG LN。 W AR W ,
W ANG” , I DI CUS I W TH THE S S ONAB UTT O HE
其 二 ,立意巧致 ,以小见大 。通体素白的形体之上 ,仅 刻画 出一
歪诗 :微云淡抹曙色新 ,小 一初绽待分明 ,借得湖光清白好 ,与 I 物 同春岁月宁 。
丝微云 ,一缕柳烟 ,两叶半新芽 ,却已气象尽 出 , 意蕴 完满 ,

人联 想无穷 。而尤 其可 贵的是 ,因了构思的奇 巧 ,以 最少 的 刻 画 点 染 ,已得 神满 意 足 ,则尽 可 留大 白于 “ ” ,而将 高 质 白 瓷的 “ 丽质 ”展现 到极 致 , “ ” “ ”两相 宜 ,深 得写 饰 质 意 之妙:
机的隐隐脉动 ,让人联想到 “ 胎息 ”之妙境 ;整体气息单纯到极 致却又饱满到极致 ,颇具视觉张力 : 如此解读一番 ,已觉太累 。其实笔 者最初看到 明林的这件作品 ,
首先念念于心 的 , 它带给我的感性之美 :有如漫步春 日,天抹 是
微云 ,柳 吐新芽 ,神清气爽而无心 回家——后来还为此草就四句
—圈
论专栏 主任 。
回到醴陵高 白瓷说事
其实现在细想来 ,单讲质地的 “ 天生丽质 ”也不免偏颇 。在以传
统工艺为根脉的当代醴陵高自瓷艺术中 , 也不乏令人叹赏而珍重的
精品力作 ,即或满画通绘 ,若, 性与技艺和谐畅达而境界到了 ,也 I 不失 “ 天生丽质”的内在品质 。这里的关键在于 “ ”的 “ 质 有余” , 方可无所谓 “ ”的浓淡。 饰
于此我是想说 : 《 》于明林 ,是其艺术历程之 “ 旺 拐点 ”中的亮
点 ;《 》 旺 于本文 ,则是一个不失学理思考的 “ 切入点 ”。一件
陶 瓷艺 术 作 品能 在 让 我 们 过 目不 忘 之 后 ,还 想 说 点有 关 的话 题 ,
其实无须回放 ,明林的这件 《 》 旺 就一直在脑子里 “ 静养”着 ,
弊病 ,在于饰大于质而华过于实 ,失去了陶瓷艺术的本质性审美
属性 。
简 中求丰之功 ,细品之 中 , 还有一抹朦朦胧胧的诗意弥留萦绕 ,
养 眼之外 ,尚添一份诗意的心境 。
有话要说 ,先话说回来 :近年在著名陶瓷艺术家张尧的开启与推 动下 ,醴陵高白瓷釉下五彩的艺术转型 ,已然大面积奏效且 “ 捷
笔者曾有幸获得一件 由张尧设计监制 、黄小玲工艺大师绘饰烧制
的高白瓷釉 下五彩笔洗 , 纯粹传统路数 ,且几近满绘 ,但因色彩
的淡雅清逸 、画工 的超凡脱俗和工艺的精良考究 ,依然不失 “ 天 生 丽质 ”之美 ,更添 “ 增华加富 ”之赏 ,可谓另一种 创新理路 的
典型 佐 证 。
《 》瓷 釉下五彩 旺
者 因脚伤未能赴会观赏原件 , 但仅从后来刊发于 《 陶瓷科学与艺 术 》2 1 年第 9 《 》的作品 图片上看 ,就眼为 之一亮 , 00 期 旺 过
目难忘 。这些 年于诗学 主业之外 , “ 票”书画 陶艺 ,看作 品 玩 多了 ,便总结出一个笨经验 :万紫千红放眼去 ,撩过看过回头思 量 过 ,哪件东 西能留在记 忆 中 ,并能 “ 回放 ”其大 概意思和 印 象 ,那便 “ 有戏 ”。
再回头细读邹明林的 《 》以进一步论证 旺
其三 ,形神兼备 ,形胜神逸 。点题为 “ 旺” ,却仅以形体的张力 中国陶瓷艺术的基因元素有三 :一是 简朴 二是写意 三是 以形 体现生命的旺盛 ,复以轻描淡写的绘饰之点染 ,透显天人合一的
写神 。这三点在 《 》作中都得以较好 的体现—— 旺
I N NOV T ON I R A I N CE AM I T CSAR
平宁淡远 简 中求丰
— —
评邹明林新作 《 》兼谈陶艺创新 问题 旺
沈 奇 西安财经学院 西安 7 0 3 1 4 0
在 五国旺 引 同 的 喝 白 釉 作陶术 中明 醴 。 “彩当》起 道 一 彩 笔 下 新《艺 ”邹 的 高 2中代, 了 们 片 声 0 瓷 展 ,林 陵 瓷 1 0
总括上述学理 “ 解读 ”和诗性 “ 感念 ”,可谓既享受 了一次美的
散步 ,又收藏了一颗诗意的灵魂— — 件小小的陶瓷作 品 ,能生
此二美之意 ,当为可珍视并可借鉴之物了 。
邹明林 , , 男 湖南醴陵人 。高级工艺美术师 , 湖南省 陶瓷艺术大师 ,工艺美术设计大师 中国陶瓷馆特聘研究员 ,中国陶瓷工 业协会理事 , 湖南省陶艺家协会主任委员 ,中国 《 陶瓷科学与艺术 》杂志总编辑 。
便又想到宋代大诗人苏轼的那首名诗 : “ 水光潋滟睛方好 ,山色 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 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
这 里 需要 再 次提 醒 的是 :只有 有 了 “ 西子 ”这样 的 “ 生 丽质 ” , 天
才能说到 “ 浓妆淡抹总相宜” 。具体 到醴 陵高 白瓷 ,也就是说 , 只有充分理解并完美展现出它的本质 审美属性 ,达到 “ ”的 “ 质 有余 ”,则如何 “ 饰”及 “ ”的程度如何 ,就可依从作者的眼 饰 光和创意而 “ 相宜 ”以定 ,无妨 基本 的品质所在的了 。
时不 时引人 回味 ,想说 点什么 。也推荐给 来访的文 朋艺友欣 赏
已属难得 。
过, 大都叫好 ,赞之有中国陶艺 的本 味,真正是推陈出新——新
得细巧 ,新得自然 ,新 得不矫不饰 、含蓄洗练 ,而得平宁淡远、
我 曾用 《 红楼梦 》中 “ 林黛玉”比喻醴陵高白瓷的 “ 天生丽质 ”, 其潜在的学理性思考 ,是想就此提醒 :近世中国陶瓷艺术之根本
其一 ,就作者而言 ,明林从事 陶瓷美术创作二十余年 ,本是由传 统工艺中一路走过来的 ,虽不乏学养 、技艺和经验的积累 ,但 由 此 中规中矩的创作历程所形成的局限之束缚 ,可想而知 ,一 时要
风度 ,更是一种美的力量 。
而东方美学的基质在于简约 、自由 、合心性 。 具体而言 ,一是虚 静为本 :澄怀观照 ,空纳万境 ,静了群 动;二是 以少胜多 ,不以 多为多 ;三是天人合一 ,法 自然 、师造化 ,自然为大美 。
西人庞德 ( 美国意象派大诗人 )曾说过 :线条比色彩 更具审美价 值 。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有两点 :其一 ,相当于汉语 中的 “ 质有
报频传 ”、佳作 多多,何以独选邹明林 的这件 《 》来说话? 旺
余而不受饰 ”,线条是质 ,色彩是敷彩之饰 ,质地之美胜于敷彩
之美 :其二是强调单纯美的价值 ;在这里 ,单纯不仅是一种美的


尤其是在醴陵高 自瓷釉下五彩创作中 , 《 》的出现 , 旺 无疑
为其 “ 天生丽质 ”的本质属性 ,以及这一属性的现代性转型 ,作
了一个推至极致的 “ 文本阐释 ”,从而为醴陵高白瓷釉下五彩创 作如何提升质地之美以胜于敷彩之美 ,并使之重获纯 净典雅的艺 术气质 ,给 出了一个新的提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