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神州大地(5)──海滨音诗第二节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教学目标
1. 1.通过欣赏《大海啊,故乡》和《海滨音诗》,加深学生对大海的了解和热爱。

2. 2.学会用竖笛演奏《大海啊,故乡》。

3. 3.通过创编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同一题材可以用不同体裁的艺术形式来表现。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够感受小提琴独奏曲《海滨音诗》的音乐情趣。

难点:体会不同体裁的作品描绘不同形象的大海。

教材分析
1•《大海啊,故乡》
这首歌创作于1980年,是故事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

3/4拍子,由两个段落组成,句法和结构都十分简单。

它的第一部分强调中低音区,第二部分则向上方五度移动,
强调了中高音区,并反复一次,既造成了歌曲的高潮,又没有引进新的音乐素材,显得精炼统一。

作者运用了亠、士- |作为歌曲的主导节奏,表达了海的摇荡。

2•《海滨音诗》
小提琴独奏曲,秦咏诚曲,作于1962年。

这是一首以大海为背景、借物咏怀的音乐诗
篇。

乐曲由三段组成。

第一段:在乐队与竖琴波浪式音型的伴奏下,小提琴轻柔地奏出一段抒情的主题,它如歌、如吟、如诉,像是敞开的心灵,向着大海尽情地倾诉。

第二段:乐曲更富有激情。

它以活跃的旋律短句,在不同调性上模进发展,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像大海一样的坦荡宽广的胸怀。

第三段:扬中有抑,用主题的片段材料,将原来偏重抒情的旋律发展成深思的音调。


后,乐曲在主题再现中充满着沉思、遐想的意味。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师:欣赏《大海啊,故乡》视频片段。

刚才这段旋律你们熟悉吗?是否有人会唱这首歌
曲?请一两位学生试着唱一唱歌曲片段。

生:两位同学分别演唱歌曲片断。

师:你们演唱得很好。

看来你们对这首歌曲很熟悉,但是你们知道这首歌曲是由哪位作
曲家创作的吗?
二、欣赏:《大海啊,故乡》
师:介绍《大海啊,故乡》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这首歌创作于1980年,是电影《大海
在呼唤》的主题歌。

师:结合《大海啊,故乡》谱例,谁能试说这首歌曲的调号及基本结构?
生:哼唱旋律,分组讨论并回答。

师:歌曲由两个乐段构成,句法和结构都十分简单。

它的第一部分强调中低音区,第二
部分则向上方五度移动,强调了中高音区,并反复一次,既造成了歌曲的高潮,又没有引进
新的音乐素材,显得精练统一。

而全曲运用了匕:土〔-作为歌曲的主导节奏,表现了海的摇荡。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视唱节奏,并体会其在歌曲中的基本律
动。

再次完整欣赏。

师:欣赏歌曲《大海啊,故乡》,下面我们是否能用竖笛演奏它呢?
三、学吹竖笛《大海啊,故乡》
师:再次播放录音,学生熟悉并哼唱乐谱。

生:以组为单位练习吹奏。

师:个别针对性技术难点辅导。

并强调吹奏时注意乐句的起始拍,气息的均匀等。

师:将全班分为两组,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下,师生共同合作吹奏完成全曲。

师:同学们的演奏很成功。

四、小提琴独奏曲《海滨音诗》
师:刚才我们用竖笛演奏了《大海啊,故乡》,并且充分感受到了用乐器来表达音乐情
绪的那份快乐。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首描写大海的器乐曲《海滨音诗》。

谁能听出它是由哪
件乐器演奏的?
生:小提琴。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

小提琴是一件表现力非常丰富的乐器,最能够表达人物细腻的情
感。

下面我们就乐曲的三个乐段(《海滨音诗》第一段、《海滨音诗》第二段、《海滨音诗》第三段)逐一地分段来赏听,现在给同学们三个选项:一、抒情;二、激情;三、遐想。

请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给它们归类。

(《海滨音诗》曲作者及创作背景简介)
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师:归纳。

第一段:抒情主题。

如歌、如吟、如诉,像是敞开的心灵,向着大海尽情地倾诉。

第二段:激情主题。

展现了大海坦荡宽广的胸怀。

第三段:抒情的旋律发展成深思的音调,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想。

五、音乐创编活动
师:这节课我们演奏并欣赏了不同风格的音乐,感受到了大海的无穷魅力。

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作为一个中学生,此时此刻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式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对大
海的赞美呢?现在就给你们一个机会。

我们将全班分成四组,并设定相关主题。

舞蹈组:舞动的大海。

绘画组:梦幻的大海。

朗诵组:诗情画意的大海。

歌唱组:如歌的大海。

(以组为单位展示与表演)
师生:共同组成评判组,参与打分,评选出优胜组,并颁奖。

师:各组的展示相当精彩,让我们为他们的成功展示鼓掌。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演唱、演奏、欣赏等不同的艺术形式,来感受与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领悟大海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从而使我们更加热爱祖国,更加依恋大海,更加热爱自己的故乡。

学习评价要点
1.能否感受到小提琴独奏曲《海滨音诗》段落的不同情绪的变化。

2.能否较完整地用竖笛演奏《大海啊,故乡》。

3.能否积极地参与音乐创编活动。

电影《大海在呼唤》故事梗概
20 世纪70 年代末的孟加拉,老水手巴勃罗、老华侨金根和小娜雅克,带着妻子、女儿来到海滨墓地,悼念他们的亲人、中国籍海员陈宏志和斯里兰卡籍海员那雅克。

然后,巴勃罗就去中国探望陈宏志的儿子陈海威。

十年动乱后,老船长陈海威重新来到远洋轮“上海号工作,驶航东南亚。

他刚上船就遇到青年水手吴明跃要求下船,船舱货物绑扎配载不合理等问题。

为了国家的荣誉,他决心改变现状。

“上海号”起航离开上海时,巴勃罗赶来,他们只能遥遥相望,这引起陈海威对过去与巴勃罗相依为命生活的回忆。

“上海号”停靠香港,陈海威的叔父陈宏业来看望侄子。

当年的船长陈宏业,现在是某轮船公司的总船长。

在叔父家看到过去的合影照片,使陈海威回忆起30 年前外国海员巴勃罗、那雅克等支持中国海员的正
义斗争,庆祝“胜利号”船归回新中国的情景。

那雅克为掩护陈海威不幸身亡,金根为抚养死者的幼子而居住异国。

陈海威感触颇深。

当巴勃罗赶到香港时,“上海号”又启航了,巴勃罗只好返回孟加拉。

水手吴明跃与在船上实习的外国留学生马巴索成了好朋友,他们对陈船长的严格要求很不习惯,对陈产生了误解。

孟加拉湾海面上起了风暴,由于陈船长曾做出配载返工的决定,使船舱货物安全无损。

“上海号”航行至鲨鱼岛海惑时,又遇孤岛灯塔灯器发生故障,灯手身患重病,急需援救等情况。

老政委徐涛亲自带小艇前往,吴明跃、马巴索也要下艇经受考验,得到了陈船长的鼓励。

途中,风浪打灭了小艇的电机,急救箱卷入海里,马巴索奋力打捞,吴明跃在搭救朋友时身受重伤。

医生李琪发现老灯手的病情严重,需动大手术,经与北京联系,马上将病人运回大船,并与船上的外国外科留学生莎娜共做手术。

医治中,陈船长发现病人就是自己怀念多年的老友巴勃罗,他把自己的鲜血输给了这位患难之交。

手术成功了,在中国的远洋轮上,这对多年思念的亲人重逢了。

吴明跃以极大的毅力修好了灯塔,平静地死去。

陈海威和船员们沉痛地悼念这个为国际友谊献身的青年海员,
并在异国海滨为他建立了墓碑。

吴明跃的墓碑与老海员陈宏志、那雅克的墓碑并列在一起,为后人悼念,并成为国际海员友谊的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