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1单元1《三国演义》习题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小说欣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
[语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
....,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
....,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
....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
....,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电话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
步当车
...向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
....,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①②⑤B.①④⑥
C.②③⑤D.③④⑥
【解析】本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
①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
这里属望文生义。
②厝火积薪: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
这里误用为“事先做准备”了。
③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使用正确。
④讳莫如深:形容紧紧隐瞒。
使用正确。
⑤安步当车:指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与句中“跑”的意思相矛盾。
⑥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达到别人达不到的境地。
使用正确。
【答案】 D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种一家独大的银行卡市场垄断经营局面,不仅削弱了人民币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清算功能,而且将外资银行卡组织挡在大门之外,给民众带来许多不便。
B.学校率先开展课前三分钟活动,于是,语文课有了小小新闻发布会,英语课有了单词接龙、歌曲联唱,数学课做口算竞答、思维体操。
C.面对海量潮涌的案件、纷繁复杂的工作,金山区人民法院创设了读书平台“悦读之旅”,培养干警高尚的精神追求,孕育博雅的生活情趣。
D.论坛主题覆盖电影发行、创作、制作、营销等各个环节,每一场交流都清晰地描摹出中国电影的时代模样,串起了中国电影的当代纪实。
【解析】A项,“不仅削弱了人民币在国际商务活动中的清算功能,而且将外资银行卡组织挡在大门之外”分句语序不当。
C项,“案件、纷繁复杂的工作”并列不当。
D项,“串起”与“纪实”搭配不当。
【答案】 B
3.在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使之与上下文形成句式相似、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无论身处顺境还是身陷逆境,你都可以走进诗歌的意境,与诗人神交,来净化心灵、升华灵魂。
名利双收的时候,你可以感受“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通达,获得淡泊的心境;________;一帆风顺的时候,你可以品味“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的睿智,保持头脑的警醒;________。
【解析】句子的关键是“身处顺境还是身陷逆境”以及“诗歌”这两处地方。
前面的“名利双收”“一帆风顺”讲的是顺境,那么后面仿写要求我们写的就是逆境了,这样才能符合题干里面的“与上下文形成句式相似、语意连贯的一段话”的要求。
【答案】(示例)不堪重负的时候,你可以感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安闲,卸去沉重的压力遭遇困厄的时候,你可以品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坚强,跳出困窘的泥潭。
4.请紧扣下面画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60字。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
【解析】本题从续写的角度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的多种能力。
首先,要围绕中心写这一段话,中心就是第一句话;其次,要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来写;再次,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最后,语言要连贯、生动、鲜明,注意字数要求。
【答案】(示例1)《论语》中既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行事准则,也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谆谆告诫,还有“和无寡,安无倾”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
(示例2)诸侯割据,群雄逐鹿,三国鼎立。
生灵涂炭渴盼休养生息,社会动荡期望和平安宁,战乱频仍祈求国家大治,宏伟的三国长卷蕴含了人们对天下归一的追求。
5.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①《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②罗贯中是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
③《三国演义》展示出汉末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
(1)以《三国演义》为主语:
(2)以罗贯中为主语:
【解析】注意先结合主语确定出句子的谓语和宾语,再将其他信息变成定语插入句中即可。
【答案】(1)《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创作的展示汉末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的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
(2)罗贯中是展示汉末尖锐复杂又极具特色的政治军事冲突的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
关、张二人曰:“兄不留心天下大事,而学小人之事,何也?”玄德曰:“此非二弟所知也。
”二人乃不复言。
一日,关、张不在,玄德正在后园浇菜,许褚、张辽引数十人入园中曰:“丞相有命,请使君便行。
”玄德惊问曰:“有甚紧事?”许褚曰:“不知。
只教我来相请。
”玄德只得随二人入府见操。
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吓得玄德面如土色。
操执玄德手,直至后园,曰:“玄德学圃不易!”玄德方才放心,答曰:“无事消遣耳。
”操曰:“适见枝头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皆渴;吾心生一计,以鞭虚指曰:‘前面有梅林。
’军士闻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
今见此梅,不可不赏。
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玄德心神方定。
随至小亭,已设樽俎:盘置青梅,一樽煮酒。
二人对坐,开怀畅饮。
酒至半酣,忽阴云漠漠,骤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挂,操与玄德凭栏观之。
操曰:“使君知龙之变化否?”玄德曰:“未知其详。
”操曰:“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方今春深,龙乘时变化,犹人得志而纵横四海。
龙之为物,可比世之英雄。
玄德久历四方,必知当世英雄。
请试指言之。
”玄德曰:“备肉眼安识英雄?”操曰:“休得过谦。
”玄德曰:“备叨恩庇,得仕于朝。
天下英雄,实有未知。
”操曰:“既不识其面,亦闻其名。
”玄德曰:“淮南袁术,兵粮足备,可为英雄?”操笑曰:“冢中枯骨,吾早晚必擒之!”玄德曰:“河北袁绍,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今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可为英雄?”操笑曰:“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名称八俊,威镇九州:刘景升可为英雄?”操曰:“刘表虚名无实,非英雄也。
”玄德曰:“有一人血气方刚,江东领袖——孙伯符乃英
雄也?”操曰:“孙策藉父之名,非英雄也。
”玄德曰:“益州刘季玉,可为英雄乎?”操曰:“刘璋虽系宗室,乃守户之犬耳,何足为英雄!”玄德曰:“如张绣、张鲁、韩遂等辈皆何如?”操鼓掌大笑曰:“此等碌碌小人,何足挂齿!”玄德曰:“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操曰:“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玄德曰:“谁能当之?”操以手指玄德,后自指,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玄德闻言,吃了一惊,手中所执匙箸,不觉落于地下。
时正值天雨将至,雷声大作。
玄德乃从容俯首拾箸曰:“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曰:“丈夫亦畏雷乎?”玄德曰:“圣人迅雷风烈必变,安得不畏?”将闻言失箸缘故,轻轻掩饰过了。
操遂不疑玄德。
后人有诗赞曰:
勉从虎穴暂趋身,说破英雄惊杀人。
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天雨方住,见两个人撞入后园,手提宝剑,突至亭前,左右拦挡不住。
操视之,乃关、张二人也。
原来二人从城外射箭方回,听得玄德被许褚、张辽请将去了,慌忙来相府打听;闻说在后园,只恐有失,故冲突而入。
却见玄德与操对坐饮酒。
二人按剑而立。
操问二人何来。
云长曰:“听知丞相和兄饮酒,特来舞剑,以助一笑。
”操笑曰:“此非鸿门宴,安用项庄、项伯乎?”玄德亦笑。
操命:“取酒与二樊哙压惊。
”关、张拜谢。
须臾席散,玄德辞操而归。
云长曰:“险些惊杀我两个!”玄德以落箸事说与关、张。
关、张问是何意。
玄德曰:“吾之学圃,正欲使操知我无大志;不意操竟指我为英雄,我故失惊落箸。
又恐操生疑,故借惧雷以掩饰之耳。
”关、张曰:“兄真高见!”
6.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本文虽是节选,但故事情节清晰,内容完整,全文按情节的发展也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个部分。
B.刘备躬耕园圃,亲自浇灌,是为了韬光养晦以防曹操谋害。
但从曹操一见面即言“在家做得好大事”可知,曹操对刘备的想法心知肚明。
C.在征张绣时,曹操的部队遇到长途跋涉、口干如焚的困境,他使出“望梅止渴”一计摆脱了困境,也由此可见曹操的诡谲奸诈。
D.选文中,曹操纵论天下英雄,对二袁、刘表、孙策以及其他人的评价甚为准确,可见曹操对天下时事洞若观火。
E.在刘备的心理上,曹操的“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一言令刘备惊骇不已,恰巧空中的惊雷成了刘备失箸的绝对掩饰,成为情节转化的关键。
【解析】B项,“曹操对刘备的想法心知肚明”错误。
C项,“望梅止渴”一计是在当时情势下曹操的权宜之计,以此认为曹操“诡谲奸诈”失之公允。
D项,“曹操对天下时事洞若观火”错误,其对刘备的最终判断就有错误。
【答案】AE
7.文中写曹操与刘备喝酒时,忽然转到写“阴云漠漠,骤雨将至。
从人遥指天外龙
挂……”,这有何作用?
【解析】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
可从烘托气氛、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和为下文做铺垫这三个方面去分析这段话的作用。
【答案】“龙挂”正好可引出“英雄”的话题,而且“阴云漠漠,骤雨将至”既能烘托气氛,也为下文惊雷忽至做了铺垫。
8.曹操问刘备谁是当世英雄,刘备首推袁术,若将首位换成袁绍或刘表行不行?为什么?
【解析】可从选文的关键语句和《三国演义》中有关袁术的故事情节去分析。
此时袁术凭借雄厚实力,打算称帝,所以刘备首推袁术。
【答案】不行。
因为刘备的回答虽不是真心的,但也应听起来合乎情理,首先提出袁术是因为袁术这时正准备称帝。
9.关羽、张飞携剑入相府,曹操见了笑曰:“此非鸿门宴,安用项庄、项伯乎?”又命:“取酒与二樊哙压惊。
”这两句话体现了曹操怎样的性格特点?
【解析】可从目光远大和惜才如命这两个角度去分析曹操的性格特点。
【答案】此处曹操把刘备比作刘邦,把关羽、张飞比作“二樊哙”,这既体现了曹操目光远大,又体现了曹操礼贤下士、惜才如命的性格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