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任务组二 正确使用标点和词语教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使用标点和词语
任务一研练真题,把握复习方向
任务情境:在高三复习过程中,高考真题是最具核心价值的部分,不仅仅是因为命题严谨、质量极高,更在于它上关乎考纲考点,下关乎复习方向。

所以,任何师生在高三复习的任何时段都必须时刻装着高考真题。

我们并没有像其他教辅一样把高考题分散在各个考点考题部分,或者轻描淡写地处理,而是集中起来,集中研练,反复研练,并在此基础上把握考情考势,研究命题特点,校准复习方向。

1.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简释:“标点符号”分为点号和标号,点号七种,标号九种,重点是点号。

“正确使用”是指在具体语境中使用正确,判断正误。

2.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
简释:“词语”包括实词、虚词和熟语,熟语以成语为主,兼及歇后语、俗语等。

“识记”“理解”“正确使用”点明了掌握的三个阶段。

“正确使用”最重要,就是指所用词语的含义、适用X围、语义的轻重、感情色彩以及语体色彩,都要与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感情等相协调。

一、标点与词语综合题
1.(2019·某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5分)
近两年,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国家宝藏》可谓亮点突出。

该节
目以博物馆为主题,以文物为线索,每件文物绑定一位与之气质相符的嘉宾,他们或娓娓道
...
来.地讲述文物的历史,或扮成古人演绎
..国宝故事,串联起国宝的前世今生。

近两年来,该节目收获了大量粉丝。

许多观众表示,从《国家宝藏》中看到了文化自信。

[甲]近期发布的《中国文化综艺白皮书》显示,在关于“文化综艺节目的什么要素最吸引你”的调查里,“精神内涵”“价值导向”成为受访者的首选,选择“节目创新性”的比例也接近六成。

[乙]白皮书还显示,相比娱乐综艺,观众对本土原创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满意度更高,据此,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文化类综艺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丙]有导演认为:文化类综艺节目传达“硬知识”并不需要站在娱乐节目的对立面,而.
是.需要借鉴娱乐节目,找到大众喜闻乐见
....的形式,把“硬知识”软化,确保节目的文化表达流畅而轻快。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娓娓道来B.演绎
C.而是D.喜闻乐见
答案 A
解析要在把握文段整体意义的基础上,从词语含义、词语搭配等方面辨析词语运用是否正确。

A项“娓娓道来”形容从容地、动听地述说,是不及物动词。

与后面的“讲述”重复。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B.乙C.丙
答案 B
解析答该题,应在整体把握文段含意的基础上,依据常用标点符号的具体用法,重点推敲画线句子的内部结构及含意表达,将其中的标点符号加以比较、鉴别,然后确定正误。

乙处其实是两句话,一句是“白皮书”显示的内容,另一句是业内人士据“白皮书”相关内容得出的看法。

因此,“据此”前应该用句号,否则,“据此”后的意思也连带成为“白皮书”显示的内容了。

另外,“白皮书”前面已说是一本书,这里只简说“白皮书”,应是特定称谓,应加引号。

2.(2018·某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5分)
在第55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中国插画展现场的观众络绎不绝
....,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

[甲]什么是插画?插画就是出版物中的插图:一本书如果以插画为主,以文字为辅,就被称为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

一本优秀的绘本,可以让不
认字的孩子“读”出其中蕴涵的深意。

[乙]在各色画笔下,蝴蝶、花朵、叶子、大树等跃然
..
纸上
..,孩子可以对色彩、实物进行认知学习。

在学校里阅读的绘本,父母在家里也可以和孩子一起阅读。

如此一来,孩子在幼儿园抑或在家里,都拥有一个语言互通的环境。

[丙]“绘本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但绘本的发展还需加快步伐。

”书展上
多家的负责人都持类似观点。

当然,关于
..的,不仅有儿童心灵成长的
..绘本创作者,需要观照
需求,还有成年读者的精神世界。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络绎不绝B.跃然纸上
C.关于D.观照
答案 C
解析要在把握文段整体意义的基础上,从词语含义、词语搭配等方面辨析加点词语的运用
是否正确。

A项“络绎不绝”指(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用于形容观赏的人很多,并与后面“显示出各界对中国插画现状与发展的关切”表意一致。

B项“跃然纸上”形容描写或刻画得十分生动逼真,与画笔下的“蝴蝶、花朵、叶子、大树”搭配自然。

C项“关于”是介词,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词结构作状语;这里应用“对于”,“对于”也是介词,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这里引进“绘本创作者”,他们也是“观照”的发出者。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如果表述成“对于绘本创作者来说”,会显得更完整更准确。

D 项“观照”意为观察、审视,它审察的对象,既可以是具象的物体,也可以是抽象的精神。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B.乙C.丙
答案 A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冒号、顿号以及引号等标点符号的配合使用。

解答本题应在整体把握文段含意的基础上,依据常用标点符号的具体用法,重点推敲画线句子的内部结构及含意表达,将其中的标点符号加以比较、鉴别,然后确定正误。

甲处实际上是两句话,前一句讲什么是插画,后一句讲什么是绘本,而不是后一句阐释前一句,因此,冒号应改为句号。

乙处应该重点推敲的是顿号,顿号用于并列词语之间,“蝴蝶、花朵、叶子、大树”以及“色彩、实物”分别是并列的,无误。

丙处是一句引语,所引的是一句完整的话,句号应放在后双引号里面,无误。

3.(2017·某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5分)
有人曾将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称为“智慧争夺战”。

[甲]也是在这个
意义上,欧洲开启
..了“人脑项目”,集神经科学、医学和计算机等多领域为一体,试图从科学高地上把握技术。

这种“智慧竞争”不只是人类脑科学研究的自我赶超,更包括心理与情绪在内的自我认知。

让这场智能革命惠及所有的人群,使得人人可以享受智能的红利,这是时代付与
..我们的
使命。

[乙]不管
..达到临界值,超过人类智能总和的“奇点时刻”能否到来,我们都应当从智
慧的延伸中,努力升华那独一无二
....的想象与思考,理性与善良。

[丙]这或许才是人类认识自己、激发潜力的关键所在。

(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启B.付与
C.不管D.独一无二
答案 B
解析A项“开启”含“开始、开创”之意,与后面的“项目”搭配得当。

B项“付与”意为
“交给”,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如“将款项付与乙方”。

此处应用“赋予”。

“赋予”往往与“重大任务、使命”等抽象名词搭配,且带有X重色彩。

C项“不管”是连词,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等副词与之呼应。

D项“独一无二”意为“没有可以相比的”,与后面的短语搭配得当。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B.乙C.丙
答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顿号、逗号及引号的用法。

甲处引号标示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顿号用于并列词语间,无误。

乙处的标点错在“临界值”后面的逗号,“达到临界值”与“超过人类智能总和”是并列结构,充当“奇点时刻”的定语,逗号应改为顿号;引号作用与甲处相同。

丙处顿号使用正确。

二、词语题
4.(2016·某某)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他爱好广泛,喜欢安静的棋类运动,对热闹的纸牌游戏也来者不拒;欣赏通俗感性的流行
歌曲,对庄重恢宏的交响乐也甘之如饴
....。

B.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
....,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C.虽然最初并不相信自己涉嫌犯罪,但由于那头的骗子言之凿凿
....,加上所谓最高检的“全国通缉公告”,信息闭塞的受害人最终成了骗子的猎物。

D.在媒体的长枪短炮前,明星们也许悟出了言多必失的道理,鲜有人会在聚光灯前竹筒倒豆
....子.,少说、不说成了他们自我保护的明智选择。

答案 A
解析本题从不合语境的角度设误考查词语的使用。

A项甘之如饴:感到像糖一样甜,形容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不合语境。

B项亦庄亦谐:(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既庄重,又风趣。

符合语境。

C项言之凿凿:话说得有根有据,非常肯定。

符合语境。

D项竹筒倒豆子:比喻把事实全部说出来,没有隐瞒。

符合语境。

5.(2015·某某)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连那些科班出身的经济学博士都被赶出华尔街,到地铁卖热狗
去了,何况
..他这个半路出家的?
B.在外打拼数十年后,他回到了家乡,用省吃俭用的结余
..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学,为发展当地
的教育事业奉献了拳拳爱心。

C.长期以来,杀虫剂、除草剂、增效剂等各种农药所导致的污染,严重侵害着与农业、农村、
农民息息相关
....的城市环境与市民生活。

D.在热心公益蔚然成风
....的今天,百名青年在某市首届成人礼活动中,以无偿献血作为自己成长的见证,体现了当代青年的责任感。

答案 B
解析A项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用在此处恰当。

B项结余:结算后余下的钱、物等。

不合语境。

此处应用“节余”(指因节约而剩下的钱或东西)。

C项息息相关:呼吸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

用在此处恰当。

D项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

褒义词,用在此处恰当。

在认真研练真题的基础上围绕命题特点探究:
1.标点、词语考点稳定
自2017年以来,标点、词语每年必考,可以说是某某卷的必考点。

2.考查点稳定
(1)词语:①所选词语均是生活中常见常用且易错的。

②实词、虚词、成语兼顾;或两个成语,一个实词,一个虚词;或两个实词,一个成语,一个虚词。

(2)标点:①重点考查日常学习中使用频率高且容易用错的标点符号。

如顿号、逗号、句号、引号、书名号等。

②难度不大,“点”到为止。

3.设题稳定
(1)设题情境化、综合化:给定一个文段,把词语与标点放在一起集中考查。

(2)题干要求选出不正确(或有误)的一项,降低了试题难度。

(3)总共5分,其中词语题3分,标点题2分。

任务二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任务活动:
任务情境:
应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本功之一。

高考对标点符号
的考查,重点是对标点符号使用正误的辨析,一般都有较高程度的综
合性和技巧性。

虽说该题分值不高,难度不大,但也不可轻视。

只要
我们掌握住常用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辅以句意、段意理解,以及有
效训练,拿下该题易如反掌。

标点符号是一套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

标点符号有助于我们分清句子结构,辨明不同语气,准确理解词语的性质和文章的意义。

见下表:
点号
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

?!,、;:
标号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书名号间隔号连接号专名号‘’( )
——……
〈〉
·-——“”[] 《》
[说明:(1)点号作用是点断,表明语句间的停顿、结构关系和语气。

(2)标号作用是标明,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3)考查重点是点号;标号只涉及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其余不涉及。

]
一、顿号、逗号、分号
顿号、逗号、分号表示句子内部大小、性质不同的由短到长的停顿。

(一)顿号
用法内涵例句(词)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
语,为区分层次,大的并列结
构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
之间用顿号。

过去、现在、未来,上下、左
右,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的。

并列谓语和并列补语,中间不用去打顿。

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
的补语之间加逗号,而不加顿
号。

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集合词语结构紧密,不能用顿
号隔开来。

“中小学”“师生员工”中
间就不能用顿号。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
目,中间不能用顿号。

他看上去十七八岁的样子。

多个(三个及三个以上)引号
书名号并用,中间不能用顿号。

“大宅子”“鱼翅”“鸦片”分别比喻什么?
连词前不带顿。

并列短语中,如果有连词
“和、与、及、或”等,连词
前不能用顿号,或改为逗号。

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是想一
睹她的风采,或让她签上一个
名。

并列词语带语气词,打逗不打顿。

句子内有多个词语并列,但同时又
都带了语气词,停顿时间就自然长
了些,之间不能用顿号。

房间里真乱呀,书呀,纸呀,
椅子呀,衣服呀……乱七八
糟。

知识理解1下列各句中,顿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街上到处摆着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香梨啊……
B.这次海外追逃行动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广大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C.在这次会演中,某某的越剧、沪剧、淮剧、某某的黄梅戏、某某的豫剧都会带来新剧目。

D.那时候,他们还都只是一些七八岁的小孩子,天真烂漫,无拘无束。

E.退居二三线的老干部都来了。

F.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答案 D
解析A项顿号均应改为逗号。

并列词语后有“啊”“呀”“哇”“啦”等语气助词时,应用逗号。

B项固定的集合性并列词语间,尤其是一些约定俗成的词语间,不停顿也不会产生歧义。

“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中间不能用顿号分开。

C 项句子内部的并列成分不属于同一层次,那么小的并列成分之间用顿号,大的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

“淮剧”后面的顿号、“某某的黄梅戏、某某的豫剧”之间的顿号均应改为逗号。

D 项用相邻的数字表示概数时,中间不能加顿号。

“七八岁”之间没加顿号是正确的。

E项不表示概数的相邻数字之间应使用顿号。

“二三线”是指“二线”“三线”,不表概数,要使用顿号,应为“二、三线”。

F项并列词语之间如果有了“和”“与”“及”等连词,则连词前不再用顿号。

去掉“和”前面的顿号。

(二)逗号
用法例句
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句子内部状语后面如需停顿,用逗号。

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据说某某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知识理解2下列各句中,逗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怎么了,你?
B.清华大学,中国最高学府,是学子们向往的地方。

C.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D.这翻滚的麦浪,这清清的河水,这大雁的歌唱,使年轻人深深陶醉了。

答案 C
解析A项倒装句成分之间的停顿用逗号,正确。

B项同位语之间的停顿用逗号,正确。

C项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第一个和第三个逗号应改为顿号。

D项句中虽是并列词语,但第一个和第二个逗号使用正确。

如句子变为“这翻滚的麦浪、清清的河水、大雁的歌唱……”,则第一个和第二个逗号变为顿号也正确。

(三)分号
分号主要表示具有并列关系的分句之间的停顿,起分清层次的作用。

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分项列举的各项之间,可使用分号。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分号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典例剖析
句中没有逗号的并列成分之间不能用分号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
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旅客口味不
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

句中没有逗号却直接用了
分号,没有遵循从小到大
的标点使用规律。

应把分
号改为逗号。

列举的各项有一项或多项包含句号时,各项末尾不能再一、学习贵在自觉。

要有笨鸟先
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
既然“一、学习贵在自
觉”“二、学习贵在刻
使用分号贵在刻苦。

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持之以恒……苦”后面都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经结束,再用分号,便会层次不清。

可将句号都改为逗号,或把分号改为句号。

简单并列分句之间不能用分号“画人画鬼”指《聊斋志异》的
题材内容;它借狐鬼故事来达到
“刺贪刺虐”的目的。

句中仅是两个简单的分
句,不必使用分号,分号
应改为逗号。

分说与总说的句子之间不能用分号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便
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则是管理和
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最后一个分句是总说,故
分号应改为冒号。

非并列的单重复句的分句之间不能用分号南广河没有金沙江那样磅礴的气
势;但是金沙江也难得有南广河
如此安逸的情怀。

转折复句,非并列的单重
复句,其中的分号要改为
逗号,非并列的多重复句
才可以用分号。

知识理解3下列各句中,分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的神色,还是那么的安详;他的举止,还是那么的凝重。

B.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C.经验告诉我们: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种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D.我国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某某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答案 B
解析A项并列分句内部有了逗号,分句间可以用分号。

B项并列分句内部没有逗号不能直接用分号,应把分号改为逗号。

C项如果是以复句形式充当句子的宾语,而宾语前面又用了冒号,那么分句内部也可用分号。

D项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分界处也要用分号。

二、句号、问号、叹号
句号表示陈述语气,问号表示疑问语气,叹号表示感叹语气。

我们要特别关注问号使用的注意事项。

问号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典例剖析
非疑问句不能用问号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
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
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
株树木将怎么办?
“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
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两
个句子并不是表示疑问,而是
作“关心”的宾语。

故句中的
两个问号应依次改为逗号、句
号。

选择问句中间不能用问号
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我
实在拿不定主意。

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句子,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能在最后一个选项的末尾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应用逗号。

倒装句之间不能用问号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
们。

”厂长严肃地说。

引号内属于成分倒置,问号只能放在问句的最后,中间用逗号。

知识理解4下列各句中,问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景区内票价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

B.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
C.除了你能去,谁还能去呢?他吗?他能去吗?我看他不行吧?
D.到底要怎样呢?你。

答案 C
解析A项问号应改为逗号。

一个句子虽用了疑问代词,但全句是陈述语气,句中不用问号。

B项第二个和第三个问号均应改为逗号。

选择问句中不管有几个分句,只在最后一个分句末用问号,中间各分句间用逗号;但如果是连续发问,每一问都要用问号(如C项)。

D项问号应改为逗号,末尾句号应改为问号。

问话中含有称呼语的,无论称呼语是在前还是在后,问号都用在句末;成分前后倒置形式的问句,问号不能跟着倒置到句中,而仍然用在全句末尾。

三、冒号、引号
(一)冒号
1.分项或从几个方面分述之后,冒号可以引出总括上文的话。

2.没有提示的意思,没有较大的停顿,即使出现“想”“说”“认为”等词语,也不用冒号。

3.“××说”之类放在引用语前头,用冒号;放在引用语中间,不用冒号。

“××说”前面引号里面的内容末尾一般不能用句号,可用逗号、问号、叹号、省略号、破折号。

4.一个句子中不宜套用两个冒号。

5.冒号后面提示的内容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几句话,但X围必须清楚,否则会造成误解。

知识理解5下列各句中,冒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B.《让子弹飞》中的三大牌:姜文、葛优、周润发一起出席了电影首发式。

C.X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D.“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冲刺。


答案 A
解析A项冒号用在提示语的后面或前面,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B项“三大牌”和“姜文、葛优、周润发”是同位成分,不能用冒号,应去掉冒号或把冒号改为破折号。

C项一个句子中不能套用两个冒号,应将其中一个改为逗号。

D项将说话人的话分为两部分,“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应把冒号改为逗号。

(二)引号
1.基本用法
2.引号使用“三注意”
(1)引文之内又有引文时,外边的一层用双引号,里面的一层用单引号;倘若单引号之内又有引文,那又要用双引号,依此类推。

(2)如果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又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面。

(3)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外面。

知识理解6下列各句中,引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倒是欣赏他那样比较放任演员发挥的导演,如果有导演告诉我“你这个动作拿起水杯,下个动作转过头来,”我会不知道怎么拍戏的。

B.“我悄悄挤进了电影的阵容,只是小打小闹,”赵本山谦虚地说:“我跟别人没法比,包括我的学生小某某,我们一直是在学习。


C.鲁迅《记念X和珍君》一文中“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四句诗,引自陶渊明所作的《挽歌》。

D.法国著名军事家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因此,一个人应该早立志,立大志。

答案 C
解析A项引文内的第二个逗号应移至引号外,因为引号中的句子是“告诉”的宾语,作了句中的成分,不独立。

引用只是作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即使前面有“说”之类的词语,其间也不能用冒号,且引文末尾的点号应放在引号外面。

B项“赵本山谦虚地说”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说”在引文的中间,其后只能用逗号。

D项“说过”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冒号。

引文被当作完整独立的话语来用时,引文前用冒号表提顿作用,引文末尾的点号应放在引号里面。

四、破折号、括号、省略号、书名号
(一)破折号
1.基本用法
2.破折号使用“三注意”
(1)解释或补充说明的语句插在一个句子当中,前后两处都要用破折号。

(2)破折号不可与“即”“就是”等解释性词语同时使用。

(3)破折号与括号都有解释说明的意思,但破折号引出的解释说明是正文的一部分;括号引出的解释说明不是正文,只是补充说明而已。

知识理解7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下文中“麒麟”后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唐代的长安城,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国际性城市;明代初期X和七下西洋,船队带回“麒麟”——非洲长颈鹿,某某城万人空巷,都来一睹其真容。

A.“嘎——”,突然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B.你怎么会姓赵!——你那里配姓赵!
C.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D.据说这是稀世之宝——一种难得的良药。

答案 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