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强化训练30 小说探究题不分版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强化训练30 小说探究题不分版本
专题强化训练(三十) 小说探究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送不出去的祝福
吕啸天
临近新年还有三天,丰城莲花山来福寺住持喜福大师派弟子虚水下山,带着祥符把新年的美好祝愿送给丰城的百姓。
虚水出家才几个月,做这样的事还是第一次。
他问喜福大师:“师父,居住在山下的施主几十万人,弟子不知道该送给谁适宜。
〞
“一念之慈,万物皆善。
福喜之愿,万人皆喜。
〞喜福大师微微一笑说,“新年的祝福当送给有缘之人。
〞
虚水一边下山一边想,居住在丰城的百姓有几十万,归纳起来只有两种:富人和穷人。
于是他一路打听来到了丰城首富何有国的府上。
年近半百的何有国抽着水烟在府上安排管家置办年货、搭戏台。
听虚水道明来意,何有国冷冷一笑说:“何某经营商号顺风顺水,家大业大,富贵满门,何须寺里再来凑这个热闹?〞让管家把放在桌上的祥符一把塞回虚水的手中,连推带送把虚水赶了出去。
虚水无奈,一路打听又来到了城北莲花村村民向喜莲家中。
年过三十的向喜莲,丈夫暴病而亡,寡居的她一人带着两个孩子靠种几亩薄地度日,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为一日三餐操碎了心。
眼下她正为过年饭菜和两个孩子的新衣服发愁。
虚水递过来的祥符,她看都没看:“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穿,有什么用?你拿走。
〞她也把虚水赶了出去。
祥符和新年的美好祝愿送不出去,接连碰了两个钉子,虚水感到很憋屈,再也没有心思做下去了。
回到寺里,虚水说了下山的经过。
喜福大师微微一笑说:“出家之人,不拘俗世之念。
明早你再下山,再找此两人送上祝福。
〞
师命难违。
次日一早,虚水又带着祥符和新年的美好祝愿下山。
他再次来到何有国的府上。
虚水二次登门,何有国没有见他,也没有接受他的祥符。
何有国这样做不是说他真的不需要美好祝愿。
他是担忧一旦接受了祥符,今后寺里借送祝福之名向他伸手要银子,就不好拒绝。
何有国想了片刻,让管家拿了三两银子交给虚水,说是捐给寺里的香火钱。
虽然还是没有送出祥符,但得到了三两银子的捐赠,虚水心里好受了一些。
他又走了两个时辰,来到了向喜莲的家中。
年关更近,穷苦人的生活更显得艰难。
向喜莲愁苦满脸,坐在旧房子角落里暗自垂泪,两个年幼的孩子躲在一边哭泣,显得很凄惶。
虚水叹了一声,心想:她这个样子再送上祥符,她肯定不要。
他做出了新的决定:把何有国捐给寺里的三两银子转捐给向喜莲。
向喜莲接过银子,冲动得放声大哭,让两个孩子给虚水磕头谢恩。
虚水扶起孩子,逃也似的离开村里。
虚水回去向师父复命。
他想:祥符一个也没有送出,喜福大师会不会让他再去送。
“祥符为形,善念为相。
万千祝愿,不如化为善缘。
〞喜福大师微微一笑说,“你做得
很好。
〞
几天之后,大年初五那天,向喜莲带着两个孩子到来福寺进香。
她跪在喜福大师面前,连声说:“大师,是您救了我们一家。
〞
原来春节前一天,向喜莲走投无路,去向一位远房亲戚借点儿银两来过年。
远房亲戚不但没给她分文,还冷嘲热讽说穷鬼来了挡了他家的财神,将她赶了出去。
世态炎凉,遭受如此羞辱,向喜莲产生了绝念,在屋里搜出一包耗子药,准备在除夕夜一家三口吃了来个一了百了。
万分绝望时接到了虚水送来的三两银子,向喜莲又是惊喜又是感谢。
她用这些钱买了大米、猪肉,还给两个孩子买了新衣服。
一家人过了一个幸福的春节。
喜福大师把向喜莲扶了起来。
他让虚水拿了五斤福米,让她拿回去一家人好好吃几顿。
又拿出了一个祥符对向喜莲说:“帮你渡过难关的是何施主,你带上这个祥符前去答谢他。
〞向喜莲来到何家时,何府正在演大戏,来看戏的人很多。
向喜莲流着泪送上祥符和祝愿:“何老爷大恩大德,救了我们一家。
〞
来何家看戏的人回去之后,纷纷说起这事。
何有国富而乐善的美名在丰城不胫而走。
何有国感到这一切有些不可思议。
那一天,他以随意打发人的形式送出的三两银子竟然救了向家一家三口,结下如此善缘,真是神奇。
想想自己以前所为,何有国觉得愧对富而乐善的美名。
他心中也产生了乐善好施的强烈念头。
他派管家找到向喜莲,让她到他的粮油店做帮工,每月开给她一点儿工钱。
向喜莲一家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何有国还向来福寺捐了百两银子。
喜福大师每月安排三天时间派弟子虚水下山,带着祥符和一两银子,去找像向喜莲那样需要帮助的人。
1.以下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喜福大师让虚水给丰城百姓送祥符,送出新年的美好祝愿,丰城首富何有国、贫苦村民向喜莲均态度冷漠,他们都不是与祝福有缘的人。
B.虚水第二次送来代表新年祝福的祥符,何有国仍然没有接受。
他让管家拿出三两银子,说这是给寺庙的香火钱,其实是想让虚水再来。
C.向喜莲愁苦满脸暗自垂泪,因为年关更近,穷苦人的生活更显艰难。
虚水按照师傅的意思,把何有国捐给寺里的三两银子转赠给向喜莲。
D.喜福大师让向喜莲拿祥符答谢何有国施主,何有国富而乐善的美名在丰城不胫而走,让何有国羞愧之余,也产生了乐善好施的强烈念头。
答案:D 解析:A项,“他们都不是与祝福有缘的人〞不妥,因为从下文来看,何有国和向喜莲最终还是被感化,他们之所以拒绝不是不需要祝福,而是觉得祥符的祝福对于他们没有实际的用处。
B项,“其实是想让虚水再来〞错误,因为上文中“他是担忧〞已说明他的三两银子是拒绝之意。
C项,“按照师傅的意思〞错,师傅并没有安排虚水把何有国捐赠的钱转捐给向喜莲。
2.富人何有国曾经两次拒绝接受虚水和尚送出的祥符,为什么接受了贫苦村民向喜莲送出的祥符?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何有国两次拒绝虚水送来的祥符,第一次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经营有方、富贵满门,不需要祥符的祝福和保佑;第二次是因为他担忧如果接受祥符,今后可能被寺里讹住,不好拒绝。
②何有国接受了贫苦村民向喜莲送出的祥符,是因为当时在场的人很多,他们会因此认为他是个富而乐善的好人,而向喜莲流着眼泪的真诚也打动了他。
(意思对即可) 3.(思想意蕴与情感意蕴探究题)祝福最终得以送出,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导人向善需要积极乐观(乐观):哪怕人生中的一念之慈,也可能拯救一个家庭,相信人人皆会喜欢福喜之祝愿,我们要乐观地看待世界。
②导人向善需要伸出援手(真诚):虚水和尚转送三两银子给将要走上绝路的向喜莲,给她以实质性的帮助,使事情有了转机。
③导人向善需要锲而不舍(努力):虚水和尚在师傅喜福大师的鼓励下,不拘俗世之念,屡次下山,去找需要帮助的人,促使事情良性开展。
④导人向善需要寻找机缘(智慧):喜福大师说新年的祝福当送给有缘之人,要寻找和利用适宜的时机。
⑤导人向善需要让对方感到尊重和荣耀:向喜莲当着很多人的面儿谢恩,让何有国享有了富而乐善的美名,最终让他反躬自省,变得乐善好施。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
王奎山
1982年我读大四。
那年的春节,我领着徐美红一起回乡下过年。
徐美红的爸爸当时是我们省财政厅厅长,一个厅长千金,能看上我这乡下娃,那是因为我有三篇论文上过学报。
徐美红的到来,简直在我们那个村子里刮了一场十二级的台风。
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一时间,院子里热闹成了一锅粥。
男人们到底矜持一些,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
父亲拿着香烟,满面春风地上前挨个儿给大家敬。
大家也不客气,会吸的,当场点着吸了起来;不会的,就夹在耳朵上。
这是刚刚到家那天的事。
此后的几天里,家里也是人来人往像赶集一样,没个冷清的时候。
母亲快乐地说,咱家几十年都没有这样热闹过了。
父亲点点头,说,那是哩,那是哩。
直到年三十下午了,家里才算清静下来。
母亲麻利地剁好饺子馅,妹妹和好面,和父亲三个人包起饺子来。
我和徐美红表示要帮助,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
于是,我躺在厨房一角父亲平时睡觉的地铺上看书。
徐美红也找了一本闲书,懒懒地靠在我的身上看。
这中间,徐
美红上了一趟厕所。
黄昏时候,饺子包完了。
妹妹说,憋死我了,就往厕所跑。
一会儿妹妹就跑回来大惊小怪地喊,猪跑哪里去了?咱家的猪跑哪里去了?父亲母亲都慌了,忙着往厕所里看,厕所里空空如也,哪里还有猪的影子?我们这里,厕所和猪圈是在一起的。
突然,妹妹像是想起什么似的,大声说,俺嫂中间上厕所了,肯定是出来的时候忘记拴栅栏门了。
这是极有可能的事。
一到乡下,徐美红就暗中朝我抱怨,啥都好,就是解手太恐怖了,身边那么个大东西朝你虎视眈眈的,吓死人了。
因此她匆忙离开时忘记拴栅栏门,以至于让猪跑了出去,这是极有可能的事。
母亲忙给徐美红打圆场,批评妹妹说,你胡说个啥,你嫂出来咋会忘记拴栅栏门!徐美红也是个实心人,也不知道推卸责任,说,我忘记拴没拴栅栏门了。
父亲宽厚地笑笑,说,我出去找找看,二百多斤重的大肥猪,还能丢了?说罢,父亲就出去找猪了。
跟着妹妹也说,反正没事,我也出去找找。
天黑透了,四周传来噼噼叭叭的鞭炮声。
别人家都在过大年了,我们家却连灯都没有点,五口人有两口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奔波呢。
终于,父亲回来了。
停了一会儿,妹妹也回来了。
父亲把手一挥,朝母亲说,烧火吧,不能因为丢了一头猪,就连年也不过了,该咋过还咋过。
父亲还特意朝我和徐美红笑笑,说,丢不了,一头二百多斤重的大肥猪,往远处跑,它又跑不动,肯定就在附近,我明天再去找,保准找得到。
话是这样说,但一家人谁也无法轻松下来。
特别是徐美红。
因为整个事件极有可能是她的粗心大意而造成的,所以更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饺子吃了没几个,就丢下饭碗早早地上床歇息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父亲就出去找猪了。
然后,妹妹也出去了。
母亲说,反正我在家也是闲着,我也出去,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
这样,家里就剩下我和徐美红两个人了,我想起母亲的话,“多一个总比少一个强〞,就征求徐美红的意见,要不我也出去找?徐美红说,谁不让你去了?你去吧,你想去哪儿去哪儿!我有些为难地笑笑,走过去拍了拍徐美红的脑袋,也出去找猪了。
在那样一种特定的情况下,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我只能选择一头猪。
我希望徐美红能理解这一点。
一直找到中午,连根猪毛也没有找到。
我垂头丧气地往回走。
刚进村,就见妹妹远远地迎了上来。
一看到妹妹脸上灿烂的笑容,我就知道猪找到了。
果然,是父亲在附近的崔庄找到的。
原来,头天下午猪跑到人家的包产地里吃麦苗,被人家赶到自家的猪圈里圈了起来。
父亲给人家买了两盒烟,才把猪赶回来的。
回到家里,父亲母亲脸上都是一脸的欢笑。
突然,妹妹发现了一个新情况,说,哎,我嫂哩?又问我,哥,我嫂不是跟你一块儿找猪去了吗?母亲突然意识到了什么,知道出大事了,像个孩子一样“哇〞地哭了起来。
母亲一哭,本来就是孩子的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
父亲虽然没有哭,但眼圈也红红的,对我说,我马上就去国营家借车子,你赶紧到新安店去。
新安店,是京广线上离我们家最近的一个火车站。
4.以下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作品截取生活横断面,写“我〞和徐美红回“我〞老家过年时丢猪找猪的小事,表现了城市与乡村在环境、观念、处理问题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异。
B.徐美红之所以能看上“我〞这乡下娃,并不是因为有什么爱情,而是因为她觉得在学报上发表过三篇论文的“我〞有长进,和“我〞结合有美好前途。
C.徐美红的到来在村子里所引起的强烈震动、不会吸烟的乡亲把“我〞父亲敬的烟夹耳朵上、厕所和猪圈相连等细节描写,表现了乡村的愚昧。
D.丢猪以后,一家人陷入慌乱,赶紧去找猪,忽略了第一次上门的徐美红;一气之下,她离开“我〞家,父亲赶紧借车子,让“我〞到新安店去追她。
答案:A 解析:B项,“不是因为有什么爱情〞说法过于绝对。
C项,“愚昧〞说得有些过分,应为“落后〞。
D项,“一气之下〞不妥,徐美红内心有不理解,也有愧疚。
5.(情节类探究题)身为厅长千金的徐美红来到乡村过年和离开乡村,分别引起了怎样的反响?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徐美红的到来,引起强烈震动。
女人们孩子们都挤到“我〞家的院子里来看稀奇,男人们远远地站在那里看、议论,家里像赶集一样热闹。
家里人更是快乐,热情招待。
②徐美红离开,母亲像孩子一样哭了,妹妹也跟着哭了起来,父亲红着眼圈让“我〞去车站把徐美红追回来。
③开头的“热闹〞和结尾家人的遗憾、痛惜的比照(或:开头的“热闹〞反衬了结尾家人的遗憾、痛惜),写出了乡村的闭塞、落后,凸显了乡村和城市在生存状态方面的巨大差异。
6.(标题类探究题)作品为什么以“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为题?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从主题表现角度来看,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之间,孰重孰轻,城里人和乡下人有着截然相反的答复,从而突出了城乡所存在的巨大差异。
②从结构安排来看,徐美红来到乡村过年和丢猪找猪是作品的线索。
③从读者感受来看,将人与猪放在一起,显得非常滑稽,造成悬念,吸引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