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二下第五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5小题,每题3分,共计45分)
1.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这个词就常常用来描述从18世纪初至19世纪下半叶这段时期的发展。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但同时期的物质进步和社会动荡相结合又产生
了激动人心的深刻变化。

这些深刻变化包括()
①西方国家阶级分化加剧②城市化的进程明显加快
③垄断组织的产生和发展④“福利国家”日渐完备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福利国家”日渐完备是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与工业革命没有
关联,故④排除;①②属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③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A项正确。

故选A。

2.在日本神奈川县横须贺市,当年佩里率领黑船登陆的地点竖立了一座“佩里登陆纪念碑”。

这里每年都有由民间组织的开国纪念活动,人称“黑船祭”。

当年的“入侵者”以英
雄的姿态出现说明()
A. 日本人没有主权观念
B. 日本务实求变的民族性格
C. 日本人民族意识淡漠
D. 黑船来航未损害日本利益
【答案】B
【解析】帝国主义的侵略带来的应主要是灾难和破坏,促进社会进步只是客观结果。

因此,忘记民族耻辱是不对的。

尽管当年佩里仗着船坚炮利迫使日本签订了近代第一
个不平等条约,但后世的日本人并不视之为仇敌。

相反,日本人有感于佩里促使日本
开放改革,走上富国强兵之路,视之为日本的恩人。

由此可反映出日本人的务实求变
的民族性格,所以B符合题意,ACD表述明显错误,所以排除ACD。

3.“自上而下的近代化,换言之,就是实现‘上’即统治阶级的要求。

特别是以军事技术与装备的现代化为中心。

……不管是产业或科学技术都是军事优先。

”上述现象最符合
()
A. 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
B. 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
C. 19世纪70年代的日本
D. 20世纪20年代的土耳其
【解析】19世纪30年代的英国正在推行工业革命,主要涉及经济领域,与材料中“军事优先”冲突,故A项错误;
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正在推行农奴制改革,这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制残余,与“现代化为中心”不符合,故B项错误;
19世纪70年代的曰本完成明治维新,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与材料中“不管是产业或科学技术都是军事优先”相符合,故C项正确;
20世纪20年代的土耳其凯末尔推行改革,与美国及欧洲一些国家建立良好关系而不是展发军事技术,故D项错误。

故选C。

4.“废除封建制度,必然带来人民身份的变更……这样就确立了以华族、士族、平民三种身份代替过去复杂的身份制度。

”文中“人民身份的变更”最早发生于()
A. 17世纪80年代
B. 18世纪70年代
C. 19世纪80年代
D. 20世纪50年代
【答案】C
【解析】材料所述发生于明治维新以后,而明治维新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5.观察如图所示,俄国1861年改革后,图中所示部分土地所有制的形式是
()
A. 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B. 农民土地所有制
C. 沙皇政府国有制
D.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当时土地分成两部分,大部分是由地主保留,图中所示部分的土地是农奴高价赎买的份地,其所有制形式是农民土地所有制,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6.日俄之所以会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是因为()
①两国封建势力都较为强大
②两国都没有出现革命形势
③两国资本主义都较弱
④两国统治者都希望发展资本主义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①都符合两国的情况,故①正确;
②与日本不符,排除;
③与两国情况符合,故③正确;
④与俄国情况不符,排除。

故选B。

7.“加拿大原为法国殖民地,后归属了英国,但大多数法裔居民留了下来。

英国统治者
为了维护加拿大统治的稳定,当地的政治、经济、宗教各项制度都保留了原状。

……北
美独立战争时期,加拿大最主要的两个地区新斯科舍正是英国的海军基地,为军队提
供给养,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而魁北克的居民则几乎是清一色的天主教徒,狂
热的宗教信仰,让他们把信仰新教的美国人当作敌人。

”上述材料主要论证的是()
A. 加拿大与法国、英国的历史渊源
B. 加拿大承认美国独立
C. 加拿大没有参加北美独立战争的原因
D. 萨拉托加大捷与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
【答案】C
【解析】A不符合材料,材料中不仅讲到加拿大与法国、英国的历史渊源,还讲述了
加拿大为何没有参加北美独立战争,故排除。

B材料中未讲到加拿大承认美国独立,故排除。

C材料中主要体现了加拿大没有参加北美独立战争的原因。

D材料中未讲到萨拉托加大捷与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故排除。

故选C。

8.日本幕府统治被推翻的标志事件是()
A. 戊戌变法
B. 农民起义
C. 王安石变法
D. “戊辰战争”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868年戊辰战争,推翻幕府统治,确立了明治政府的统治,
为明治维新提供了前提条件,故D正确。

戊戌变法是中国的改革,故A错误。

日本的农民起义被幕府镇压,故B错误。

王安石变法在中国宋朝,不是日本的,故C错误。

9.
1871年德意志宪法的第三章《联邦议会》和第五章《帝国议会》,构成德意志帝国的
基本权力框架,如下图所示。

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 德国君主立宪体制趋于完善
B. 联邦议会议员代表的是邦国利益
C. 帝国议会行使经济立法大权
D. 普鲁士在联邦议会中占绝对优势
【答案】B
【解析】联邦议会并不代表议员个人意志,议员代表的是各邦君主的意志,是各邦君
主权利的集中体现,发挥的性质是主权性质而非议会性质,故B正确;
从结构图中可以看出,帝国议会不能独立行使立法权,表明君主立宪体制不完善,故
A项错误;
帝国议会的权力仅是名义上的,只是一个“公民权利”的装饰品,C项错误;
普鲁士在联邦议会中占绝对优势,其他邦国如果团结一致,也可以抵消这种优势,故
D项错误。

故选B。

10.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了解日本迅速西化方面取得成功的真正秘密的历史学家,也掌握着远东近代历史的线索。

”“日本”在迅速西化方面取得成功的原因不包括()
A. 以天皇为首的封建势力强大
B. 改革措施全面有效
C. 有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D.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答案】A
【解析】明治维新之前,天皇并没有实权,明治维新时,掌握实权的是以中下级武士
为核心的倒幕派,况且政权性质不再是封建政权,故A错误;
BCD项都是日本能进行明治维新,迅速西化的原因,故BCD均正确。

本题要求选择错误项,故选A。

11.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裙边理论”:“经济增长时,女人会穿短裙,因为她们
要炫耀里面的长丝袜;当经济不景气时,女人买不起丝袜,只好把裙边放长,来掩饰
没有穿长丝袜的窘迫。

”一个时期的时尚和流行因素是当时时代特征的反映和缩影。


列时尚现象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A. 15世纪新航路开辟后,超短裙在欧洲广泛流行
B. 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超短裙成为引领全球的时髦装束
C. 20世纪60、70年代,超短裙传入中国,受到中国女性的追捧
D.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美国流行色彩灰暗的长裙
【答案】B
【解析】
12.“经过革命的洗礼后,这个国家已成为自由和机会的象征,作为没有以往数千年负担和积淀的一块新土地受到人们的羡慕。

”这里的“革命”指()
A. 法国大革命
B. 美国独立战争
C. 英国光荣革命
D. 中国辛亥革命
【答案】B
【解析】A.从材料中的没有以往数千年负担和积淀的一块新土地可以排除法国。

因为法国有千年的历史,而且法国也不是一块新土地。

B.美国独立之前是英国在新大陆开辟的殖民地,符合材料中没有以往数千年负担和积淀的一块新土,所以革命是指美国独立战争。

C.英国不符合材料中没有以往数千年负担和积淀的一块新土地的特点。

D.中国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中国并没有成为自由的国家。

故选B。

13.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农民和地主间存在敌对情绪,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从地主管束的事情,……”在随后的改革中,化解农民敌对情绪的措施()
A. 农民只有支付高额赎金才能获得土地
B. 农民要接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C. 宣布农民无条件获得法律上的自由
D. 地主有权决定保留哪块土地
【答案】C
【解析】“农民和地主之间存在敌对情绪”指的是农奴制下农民深受奴役和剥削,阶级矛盾异常尖锐,所以亚历山大二世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度,给农奴人身自由,但没有根本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故C正确;
A项使得农民重新受到干涉,因此不是化解不满情绪的措施,排除;
B项是加重了农民的负担,排除;
D项明显维护的是地主的利益,排除。

14.下表是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

据表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

以下对此的解读,比较合理的是()
A. 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反映
B. 低收入国家工业发展水平超过发达国家
C. 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
D. 低收入国家反对霸权主义取得重大成果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可知,高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呈
不断下降的趋势,而中低收入国家的工业比重不断上升。

结合所学可知,高收入国家
的工业比重之所以下降,主要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发达国家逐渐从工业经济转
向知识经济,故C项正确。

其余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

15.1872年,明治政府宣布“自今以后,允许四民买卖和私有”。

1873年,政府又规定:取消过去封建贡租按村摊派,由实际耕种者缴纳的办法,改为由持有土地执照的土地
所有者交纳。

政府还按地税的1/3向土地所有者征收村费。

这些措施()
A. 推动了土地所有制革命性变革
B.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四民平等
C. 阻碍了近代日本资本原始积累
D. 确立了封建领主的土地私有制
【答案】A
【解析】“允许四民买卖和私有”实质上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制,故选A项;
“允许四民买卖和私有”是指民众具有买卖土地的自由权,并不等同于实现政治地位的
平等,“真正意义”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
征收土地税有利于加速近代日本的资本原始积累,排除C项;
明治维新废除了封建领主的土地私有制,排除D项。

故选A。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有学者提出,就世界范围来看,文明的产生与发展有两种基本的方式:一种是
以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改变为契机,通过技术的突破,通过工具和生产手段的变化引起
社会的质变;另一种则以人与人关系的改变为主要动力,它在技术上并没有大的突破,而主要是通过政治权威的建立与维持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

﹣﹣摘编自张光直《美术、神话与祭祀》
根据材料,围绕“文明的产生与发展的方式”这一主题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或
中国古代史某一时期的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明确。


【答案】主题:“光荣革命”与工业革命打开了现代文明的大门。

论述: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是对英国历史有极大影响的历史事件。

它废除了英国的
君主专制制度,实现了代议制民主,促使英国此后基本处在和平渐进的环境中,其政
治现代化的发展走在世界的前列。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以瓦特改良蒸
汽机和广泛使用为枢纽,促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推动了法、美,而
且影响到世界其他国家科学技术的发展。

总之。

【解析】根据“通过工具和生产手段的变化引起社会的质变”“通过政治权威的建立与维
持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结合所学。

论述:结合所学,英国走上政治现代化发展道路,以瓦特改良蒸汽机和广泛使用为枢纽;工业革命不仅扩展到西欧和北美等地,推动了
世界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3小题,每题15分,共计45分)
17.(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俄、日各自面临的“内部和外部的双
重挑战”。

17.(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国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的主要表现,并谈谈你对日本进行的“比俄罗斯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的认识。

【答案】(1)俄国:农奴制度阻碍经济发展;农奴起义威胁沙皇统治;克里木战争俄
国失败。

日本:资本主义兴起引发幕府统治危机;美国打开日本国门,面临民族危机。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俄国面临的问题,从
题干给出的时间入手分析,当时俄国的内部问题主要是农奴制的问题,外部是克里木
战争战败;日本面临的内部问题是幕府统治危机,外部出现民族危机。

【答案】(2)表现:经济工业化、军事近代化。

认识:俄保留了封建专制政权,继续维护封建统治。

相比俄国的改革,日本虽然保留
了封建残余与军国主义传统,存在不彻底性,但日本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
级制度,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解析】(2)有关于两国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的问题,其本
质上是要求回答俄日两国是如何效法西方进行挽救自身的统治危机并走向近代化的,
这个需要从政治、经济等方面来分别分析回答。

有关于日本进行的“比在俄罗斯社会中
更为彻底的改革计划”的认识的问题,需要从两国学习西方的内容、特点及效果上来分
析解决。

18.(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民”对“解放宣言”不满的原因。

18.(2)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具有保守倾向的原因。

18.(3)据上述材料,总结俄国农奴制改革“怀旧”保守致使改革不彻底的教训。

【答案】(1)原因:农民缴纳高额赎金;地主割占好地;农民仍受村社限制(管理);
农民的要求未得到满足。

【解析】(1)从农民获得土地的方式、质量、对农民的管理、农民要求的满足程度等
方面分析。

【答案】(2)原因:自上而下的改革(沙皇主持改革);专制制度影响;维护贵族利益。

【解析】(2)从改革的方式、历史传统、着眼点等方面概括。

【答案】(3)教训:改革要关注人民利益;改革要摆脱旧势力束缚;改革要有展望未
来敢于进取的勇气。

【解析】(3)从利益关注点、对旧势力的态度、着眼于未来等方面分析。

19.(1)裉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成功大”的表现。

19.(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时德美两国各自所面对的社会政治
问题及其应对途径。

19.(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外政治制度差异的认识。

【答案】(1)表现:统一全国,结束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为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奠定基础;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促进封建
经济的发展;中央集权制度为后世所沿袭,影响深远。

【解析】(1)本小问的表现,依据材料一“结束了诸侯割据称雄的局面,建立起统一的
秦王朝,使‘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创立封建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度”,结合秦始皇的统一、中央集权制度以及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及其意义分析。

【答案】(2)问题:德国:国家四分五裂,地方各自为政;缺乏全国统一市场,对外
交往不畅。

美国:二元联邦主义的推行使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彼此保持独立;资本主义经济危
机导致美国出现经济大萧条,社会矛盾突出;对外竞争加剧,国际政治局势动荡。

途径:德国: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了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美国:扩大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通过加强政府干预经济模式缓解危机。

【解析】(2)第一小问的问题,依据材料二时间和信息“各邦国工商业的发展受到德意志境内繁多的关税和多种工商业条例的限制”,结合当时德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可以得出德国国家四分五裂,地方各自为政;缺乏全国统一市场,对外交往不畅;依据材料三“‘二元联邦主义’即在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划定明确的界限,彼此保持独立”、“20世纪30年代”结合当时美国政治经济状况可以得出美国:二元联邦主义的推行使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彼此保持独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导致美国出现经济大萧条,社会矛盾突出;对外竞争加剧,国际政治局势动荡。

第二小问的途径,结合所学从德国统一和君主立宪制确立、美国罗斯福新政时期政治和经济模式特点分析,即德国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了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美国扩大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通过加强政府干预经济模式缓解危机。

【答案】(3)认识:适当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政治经济体制应该根据国情、时代发展进行适时调整。

【解析】(3)本小问的启示,属于开放性试题,依据三则材料的主旨,结合所学可以得出适当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政治经济体制应该根据国情、时代发展进行适时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