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约言全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约言全文
《书法约言》是清代书法家宋曹所撰的一篇书论著作。
《书法约言》全文如下:
书法之要,先别乎古今。
今不逮古者,古人用质而今人用妍,古人务虚而今人务满。
质所以违时,妍所以趋俗。
虚所以专精,满所以自画也。
予弱冠知书,留心越四纪。
枕畔与行麓中,尝置诸帖,时时摹仿,倍加思忆,寒暑不移,风雨无间。
虽穷愁患难,莫不与诸帖俱。
复尝慨汉、晋以逮有唐,诸先正已远,无从起而质问。
间有所会,或亦茫然。
所谓功力智巧,凛然不敢自许。
大约闻之古人云:运用之方,虽由己出,而规矩所在,必从古人。
学规矩则老不如少,思运用则少不如老。
老不如少者,期其可勉;少不如老者,愈老愈精。
又要于竿头进步,时得取势取致之妙。
非劲利不能取势,非使转不能取致。
若果于险绝处复归平正,虽平正时亦能包险绝之趣,而势与致两得之矣。
故志学之士,必须到愁惨处,方能心悟腕从,言忘意得,功效兼优,性情归一,而后成书。
客退而书诸绅。
《书法约言》译文如下:
学书法的关键在于区别古今的不同之处。
现在的人书法不如古人,是因为古人注重本质而今人注重表面;古人追求虚灵而今人追求满足。
本质是违背时代的,表面是迎合庸俗的;虚灵是专注精妙的,满足是自我局限的。
我在二十岁左右开始学习书法,一直留心书法艺术四十四年之久。
睡觉前和旅行中常常放置各
种字帖,不时加以临摹和思考。
无论是寒冬还是酷暑,从未间断。
虽然有时贫穷、忧愁、患难困扰着我,但这些困扰都与字帖在一起。
我又曾经感慨于汉、晋直到唐代的名家书法,他们已经离我们很远,无法向他们请教。
偶尔有所领悟,也往往是模糊不清的。
至于功力、智慧和技巧,我自愧还不敢自夸。
大致上听到古人说:“运用方法在于自己创造”,但规矩的来源一定要以古人为师。
学习规矩时老人的领悟不如年轻人,思考运用时年轻人的领悟不如老人。
老人的领悟不如年轻人是因为他们有潜力可以挖掘;年轻人的领悟不如老人是因为他们更加精通技巧。
还要在技艺上有进一步的提高,时常获得取势和致力的妙法。
没有刚劲有力就不能取得优势,没有灵活转动就不能取得妙趣。
如果在险绝之处又回到平正之处,即使在平正之时也能包含险绝的趣味;这样就能势与致两全其美了。
所以有志向学习的人必须到痛苦悲哀之处磨练自己,才能心意通达、手腕灵巧、忘却言辞、获得意趣、功效兼优、性情归一,然后才能把字写好。
客人离开后我把这些记在衣服的横幅上。
扩展阅读:
宋曹,字彬臣,号射陵,江苏盐城人,明末清初著名的书法家和诗人。
他在明朝崇祯年间曾任中书,入清后选择隐居不仕,自谓遗民。
《书法约言》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其中包含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见解。
这部作品不仅反映了作者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也为后世书法学习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书法约言》的内容涉及书法的基本理论、技巧以及创作的心得体会,是研究宋曹书法思想的重要文献。
全文可以通过一些在线资源进行查
阅,例如中华字典等网站提供了《书法约言》的全文及翻译,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
此外,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文,一些资源还提供了原文带拼音及翻译的版本。
总的来说,《书法约言》不仅是宋曹个人书法实践的总结,也是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明清之际的书法艺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