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_把铁路修到拉萨去_4教案_人教新课标版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内容分析:
1.《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组的第四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2.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的条件下,我们的西部建设者们以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修筑了青藏铁路的故事。

字里行间包含了对西部建设者们的歌颂与赞美。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二是使学生感受到建设者们身上无私奉献、乐观向上的精神。

三是对西部大开发有更多的了解。

3.本文洋溢着浓郁的抒情色彩。

作者主要采用这样几种抒情方法:一是直抒胸臆,通过8个感情色彩强烈的感叹句。

二是运用恰当的比喻,如,“铁
龙”“下马威” “巨大的拦路虎”。

三是语言直白简洁,字里行间充溢着乐观情怀。

适合采用自主合作学习。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虽地处北方,但对冻土不太了解,对西部了解不多。

学生进入五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

首先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以上这些能力的具备,为学习本课打好了基础。

本课的背景不了解,解决冻土是难点,我在教学时注意对背景的介绍,利用信息技术突破难点。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认识“妖娆、巍峨”等14个生字
2. 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

3.情感目标:紧扣单元训练点,了解西部,体会挑战极限,勇创
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了解青藏铁路,抓重点词句感受新一代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难点是理解冰碴子、冻土区、高原缺氧等术语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文本
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不少的了解,首先请大家猜猜这是什么地方?(播放西藏拉萨通火车的FLASH动画)你们知道吗?就在2006年7月之前,西藏依然是中国惟一不通铁路的省份。

所以党中央在西部大开发的英明决策下,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板书课题)
(二) 解决生字,初涉文本
1.出示自学提示
(1)借助汉语拼音自学生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划出生字在文中所组的词语,练读几遍。

同桌交流识字的收获。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利用信息技术交流识记生字,理解生词。

3.汇报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修青藏铁路,开凿风火山隧道,走进青藏铁路。

4.学生展示了解铁路概况的资料,师补充。

(三)自学探究,文本注解,小组互议,全班交流
1.风火山隧道就是青藏铁路的一道独特的风景———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1)思考: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默读课文,勾画语句,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也可以谈自己的感受,之后小组交流)(预设:造福广大人民经济,和其他意义;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2)最高意味着什么?最长意味着什么?什么是冻土?(播放视频。

突破难点)
(3)你体会到修建这样的铁路容易吗?
2.同学们谈得很好,青藏铁路这么重要,这么难修,创造了这么多世界第一,那么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建设者呢?
(1)思考:这是一群什么样的建设者呢?(默读课文,勾画语句,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也可以谈自己的感受,之后小组交流)
(预设:“科技人员昼夜在联系上下文隧道里实地考察,发现冰岩温度的变化规律。

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恶劣天气和极度缺
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
(2)结合解词“废寝忘食”“夜以继日”透过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体会到了什么?
(3)播放图片,加深体会。

(4)引读,激情
(四)悟后化情,拓展文本
1.观看《感动中国》,激发了学生对建设者的崇敬之情。

2.如果你是当地藏民,或者是去拉萨的旅游者,坐火车行驶在青藏铁路线上,你会怎样赞美修建铁路的建设者?如果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为建设者立一块丰碑,你会在上面写下什么呢?学生自主选择角色,配以《天路》那优美的旋律,感受西藏人民对铁路建成的欢欣鼓舞,进行激情创作,再有感情的表达出来。

3.最后进行天路之旅:让我们坐上火车,奔驰在青藏高原上,去欣赏那迷人的风光,感受青藏铁路建设者的伟大!播放FLASH动画。

4.作业:回家把你的感受写日记上,大家继续互相交流。

教学板书: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多年冻土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找到最佳温度
恶劣天气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顶住一切困难
极度缺氧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建成制氧

……
(勇气、毅力、智慧)
【篇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20、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内容:
20《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带:《建设者的“苦”“哭”“酷”》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
些困难,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

3、继续增加对西部大开发的了解。

4、学写部分生字词。

教学重难点:
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感受建设者克服困难的顽强毅力及科学创新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巩固读词语,常读常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课件出示词语)在单元导读和整体识字课中,我们已接触过这
些词语,请同学们看屏幕,我们一起巩固一下。

二、读链接语,明确要求
读课文前面链接语,看它给我们提出了几个学习要求,分别是什么?用线画下来并写上序号。

课件出示: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建设者在修建这
条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三、聚焦问题一: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书上是怎样描写的?谁能来读一下?(指名读)
(预设:学生可能会找到以下句子来读:
υ这是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
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青
藏高原,到达雪域圣城——拉萨。

υ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这就是造福广大
人民的青藏铁路。

υ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
路。


四、聚焦问题二:筑路大军在修建中遇到哪些困难,怎样克服?(一)研读“困难一”——多年冻土
聚焦句子——重点反复品读:
1、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
一个下马威!
2、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

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学生可能会读懂:昼夜:他们不分白天黑夜地干,可见能吃苦;
反复:建设者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最终找到了最佳温度,看出他们具有顽强拼搏的精神——读出“顽强”和“毅力”
请同学们再来仔细读读这句话,他们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这
是用一种什么的方法来解决困难——读出“科学”
同学们仔细读读最后一句话,想想“逞凶一时”是什么意思?(指
暂时的困难)克服冻土区是世界级难题,可在筑路大军的眼里只不过是暂时的困难,根本没有把它放在眼里,这说明筑路大军怎么样——读出“乐观”
(此环节,让孩子们反复读,打开词语的窗,让他们自己看到一
个神奇绚烂的语言天堂,踏上词语的路,他们更能静下心来自主阅读。


总结: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筑路大军斗志高昂,他们会自豪
地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齐读)
(二)研读“困难二”——恶劣天气
聚集句子——想象中合作读:
1、刚刚搭好的150平方米的保温大棚,一夜之间被大风撕扯得
七零八落。

2、新建的发电机房,屋顶的铁皮瓦竟不翼而飞。

3、刚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之间乌云压顶,大大小小的冰雹劈
头盖脸地砸下来。

想象工人们在这样恶劣的天气面前可能会怎样?
此环节可用语言铺垫引领想象:
我们这儿刮大风,吹得人眼睛都睁不开了,而风火山这儿的风比
我们这儿要大很多,筑路大军可能会——
我们这儿也下过冰雹,打在脸上很疼,青藏高原那儿的冰雹有的
很大,大的像鸡蛋,这样的冰雹打下来,我们的筑路大军,可能会——
风火山这一带的天气确实是太恶劣,太可怕了,筑路大军还可能会——
下面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合作朗读这段话(教师漏掉四字词读,
学生加上强调读),我们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去感受一下当时的可
怕、恶劣的场面。

总结:是啊,房子吹倒了,屋顶掀翻了,头砸破了,脸流血了,
冷啊!疼啊!可是,当队员们想到西藏人们贫困的日子和迫切的期待,
他们咬紧牙关,在心里一遍一遍地呼喊“把铁路修到拉萨!”
(三)研读“困难三”——极度缺氧
聚焦句子——咀嚼有价值的词语:
1、风火山海拔4905米,这里空气的含氧量不到平原的一半。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隧道越掘越深,洞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

2、尽管对缺氧已有准备,施工中出现的情况还是让他们始料
不及。

3、工人们身背的氧气瓶提供的氧气只是杯水车薪。

4、科技人员废寝忘食、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经过两百多次
的失败,世界上第一座大型高原制氧站建成了!
谈谈对“始料不及”、“杯水车薪”的理解。

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体会到他们顽强拼搏的精神;
两百次的失败——看出他们的乐观和执着的精神;
不停地实验、攻关——有着科学创新的精神。

总结:极度缺氧让筑路大军的生命再一次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极度缺氧这是多么可怕的难关呀,我们的筑路大军没有退缩,他们
的心中始终有着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齐
读)
五、拓展阅读,品味“苦”、“哭”、“酷”——丰富形象。

1、读《建设者的“苦”“哭”“酷”》,交流感受。

2、齐读:
苦,不一定是坏事,它将人的意志磨炼得钢铁般坚强。

哭,不一定是悲伤,在青藏线哭是一种悲壮。

酷,不一定为都市新新人类所独有,在“生命禁区”修筑“世界
一流高原铁路”,这本身不就是一种伟大而又充满豪气的“酷”吗!
3、正因为这样,齐读两遍——
风火山,这只巨大的拦路虎一次次低下了高傲的头!
仿写:(比喻、拟人)
全文总结:正因为有了他们的付出,才可能彻底改写西藏不通铁
路的历史,西藏才可能真正走向繁荣富裕。

(播放视频《天路》)
教师饱含深情地读(课件):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
高原上的雪山、冻土、冰河,成群的藏羚羊,都会想念你们,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

你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

你们,是地球之巅的勇者,你们,缔造了世界上最伟大的铁路!
六、写字巩固,比较中记忆——让单元写字扎实有效。

本单元的生字已学完,此环节主要是针对学生平日书写中出错的
作业强调,加强记忆,并通过形近字组词,让字形牢记于心。

1、再次强调“貌、涩、疆”的写法。

2、形近字组词练习:
晰和析;陷和蹈;渲和喧;蹄和啼;拘和苟;涯和崖;稍和
捎、梢、峭、消;绍和招、沼;戈和弋;晰和析;疆和僵。

板书设计:
冻土区
恶劣天气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极度缺氧
附带文:
建设者的“苦”“哭”“酷”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于耀辉
苦、哭、酷,三个字似乎风马牛不相及,毫不相干,毫无联系。

但它们在青藏铁路上却三位一体,三兄弟般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青
藏高原特有的环境和决战高原的人们那种情怀和风貌。

苦,是对青藏线环境的概括和描述。

高寒缺氧,沙大风狂,强紫
外线,氧含量不足内地的60%。

海拔高,气温低,即使到了酷暑盛
夏也时常雪花飘飘,冰雹阵阵,上工地非棉大衣羽绒服不可。

刚进点
时,无水无电无取暖设施,大家身处苦中不叫苦,顶着严重的高原反
应,安摊建点,没电就点蜡烛,没水就去河里凿冰,房子不够就挤着
住,甚至“男女混居”。

有一个护士长每天和衣而眠,和6个男同胞
挤在一间不足20平米的房间内,一住就是17天。

早餐炊事员想给大
家改善一下伙食,搞一些鸡蛋羹,一手拿鸡蛋一手拿碗,磕了一下,
鸡蛋没反应,再磕一下,蛋和碗碰的叮铛响。

炊事员暗想,高原的鸡
蛋和内地都不一样,皮这么厚,边想边用力磕了第三下,这一下有效
果,蛋没破,碗破了。

原来鸡蛋已冻成硬棒棒的石头蛋。

【篇三】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及反思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记叙了西部建设们以智慧和力量克服了难题,创下了世界铁路风火山隧道贯通建设的奇迹的事迹。

为方便教师更好的教学,语文网小
编家整理了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及反思,其教学环节之精彩、教学设计之精致、教学问题之精当,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

下面一起来学习下吧!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及反思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并学习青藏铁路的建设者不畏艰难、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时所遇到的困难。

2、体会建设者的英雄气概,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欣赏歌曲《天路》
2、提问:这首歌唱了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引题:这条天路就是青藏铁路。

它为什么被叫做天路呢?它是怎样修建起来的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课文去探个究竟。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
1、布置学生自读课文,要求:
(1)用自己的方法掌握字词,理解文意。

(2)思考:青藏铁路是一条怎样的路?
(3)勾画自己有所感悟的句子。

2、鼓励发言: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3、检查字词情况
4、提问:文中有句话反复出现,是哪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精读课文,体会精神
1、过渡: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可不是件简单的事,在青藏铁路的修建过程中,人们都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2、研读困难1
(1)修建者们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什么?
(2)认识困难,出示句子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

(3)理解困难,了解什么叫冻土、海拔。

(4)克服困难,出示句子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考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

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5)体验情感: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考察次数多、时间多,吃苦耐劳的精神。

)
(6)激情朗读:在充满困难的青藏高原上,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施工,当你体会到这些时,你会怎样读这段话?(朗读5、6自然段)
3、研读困难2
(1)了解困难: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2)体验困难: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找出来,读一读。

(3)克服困难:从哪些词看出科技人员的艰辛?(理解废寝忘食、夜以继日)
(4)感情升华:天气十分恶劣,工作非常危险、繁重,当你体会到了这些,你又会怎样读这段话呢?(有感情读8、9自然段)
(5)过渡小结:所以,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四、拓展交流,丰富形象
1、感受修建者的精神:既然这项工程难度这么大,让人无法想象,为什么还要坚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这条铁路的修建有什么意义?面对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对此你有什么想说的?
3、鼓励谈话:从铁路修建者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五、课堂小结
就是这条包含着无数铁路工作者心血的铁路,在新中国的铁路建设史上画下了新的篇章。

在2005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提前三年竣工,在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

六、布置作业
1、课外搜集有关青藏铁路或西部大开发的资料。

2、有感情朗读课文。

青藏铁路是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在教学之前应做好相关的资料调查,如铁路修建的时间、路长,什么是高原冻土等等。

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青藏铁路的伟大意义。

作为一篇略读课文,本次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了解修路中出现的困难和修建者们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

在了解到修铁路的困难时,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们能从情感上感受到修建铁路的困难,加深对与那些修建者的认识,升华情感。

而在后面的说和学当中,使学生做到读思结合,加强情感的表达,达到语文工具性的作用。

最后,做一些简单的课外延伸,让学生能关注到西藏和西部的一些内容,加深对国家的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以上就是小编分享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及反思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查字典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教学文章!
【篇四】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下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14个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条理清晰的表达特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4.继续增加对西部开发的了解。

教学重点
1.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

2.学习本课条理清晰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增进对西部的进一步了解,培养对西部的感情。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青藏高原、青藏铁路及拉萨等方面的资料。

2.教师收集有关图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
观赏了一碧千里的大草原,游览了神秘的丝绸之路,祖国的西部真是景色奇丽,蔚为奇观。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西部的雪域圣城──美丽的拉萨。

(出示拉萨的图片,简介拉萨概况,学生初步感受。


课前同学们收集了有关资料,现在就你们收集的资料,你也来谈谈你心目中的拉萨好吗?
学生交流资料内容,了解拉萨这个城市。

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出国易,入藏难”。

拉萨地处偏远,交通闭塞,给物资流通,文化交流带来了重重困难,是全国唯一一座未通火车的城市。

为了造福广大人民,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中央决定在2001年的10月18日开始,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板书文题,师生共同读题
二、结合阅读提示,明确学习目的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三、初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脉络
1.学生自学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以批注。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成为文章的主线,文章中四次出现。

四、再读课文,画出含义深刻句子
师:要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么,在修建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生自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交流。

五、共同探究,体会修筑困难
出示句子:“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学生交流,教师主要抓住以下几点随机点拨。


1.“正在修建的是一条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冰土铁路。

”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文中哪些句子说明了什么是“冻土”“海拔”。

②联系资料谈谈高原冻土给施工带来了哪些阻碍?
③从“昼夜”“反复”,你体会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④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感受那种战风雪,斗严寒,在生命禁区的高原,进行施工的现场。

2.“恶劣天气和极度缺氧轮番向这支队伍进攻”,
①理解词语:哪些词语体现了科技人员的艰辛?
②想象“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工作情景。

③指导朗读第8、9自然段,感受天气恶劣,又特别,又凶险,又繁重的施工现场。

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六、品读文章,称赞挑战精神,置留作业
1.再一次感读全文,要把自己的豪迈建立在建设者的勇克难关,顽强拼搏之上,共奏生命强音,谱写铁路建设史的新篇章。

2.把此时你最想表达的感情表达出来。

和同座商量一下,尽情抒发你对建设者们的崇尚、爱戴、赞美之情吧。

3.青藏铁路的竣工,将引起西藏的巨大变化,我们不能忘记曾在这片冻土上挥洒血泪的建设者。

如果要在铁路经过的海拔最高处为建设者立一块丰碑,你会在上面写下什么呢?
【篇五】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和新词。

2、通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

3、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教学重点:通读全文,了解青藏铁路的基本情况和修建铁路的艰难。

教学难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建设者对西部大开发的满腔热情。

教学准备:1、搜集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2、西藏的风光图片。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播放西藏的风光图片,和学生一同感受西藏的美丽。

师: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交通落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一直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

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正在变成现实。

出示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二、预习探究、合作交流
1.小组互助,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