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天山区域构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天山区域构造
一、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新疆天山是中亚古生代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属哈萨克斯坦和塔里木两大板块,它是在长期的地质历史进程中,古板块的边部经复杂的裂解,在古洋中不断增生、拼合而成。
本文在用张良臣(2003)的划分方案基础上,以古生代尤以晚古生代的地质结构为基础,将天山构造单元划分为三个一级板块,三个二级微板块,18个三级构造单元。
其划分如下图:
新疆天山构造单元图
1-板块界线;2-3级构造单元界线;3-构造单元编号(各单元名称见正文)
I 准噶尔板块
I1准噶尔微板块
I1-1 天山北麓山前凹陷
I1-2 博格达晚古生代裂陷盆地
I1-3 哈尔里克古生代复合岛弧带
I1-4 吐-哈地块
I1-5 依连哈比尔尕晚古生代沟弧带
Ⅱ哈萨克斯坦-伊犁板块
II1 伊犁-伊赛克湖微板块
II1-1 阿拉套晚古生代陆缘盆地
II1 -2 赛里木地块
II1 -3 博罗科努古生代复合岛弧带
II1 -4 伊宁石炭纪裂谷
II1-5 阿吾拉勒二叠纪上叠裂谷
II1 -6 那拉提-巴仑台地块
II1-7 东阿莱-哈尔克早古生代陆缘盆地
II1-8 艾尔宾晚古生代盆地
II1-9 阔克塔勒晚古生代陆缘盆地
Ⅲ塔里木-华北板块
III1 塔里木微板块
III1-1 觉罗塔格晚古生代裂陷槽
III1 -2 星星峡地块
III1 -3 柯坪前陆盆地
III1-4 库鲁克塔格隆起
III1 -5 北山古生代裂谷
III1 -6 天山南麓山前凹陷
二、主要断裂构造
新疆天山断裂构造非常发育,按构造性质可分为逆冲及推覆断裂、走滑断裂、韧性剪切断裂等,但主要的断裂构造自古生代至中、新生代,具有长期演化、多期活动特点,在不同时期其构造性质变化比较大。
1、艾比湖-阿其克库都克断裂带
即黄汲清先生所称的“天山主干断裂”,由艾比湖经依连哈比尔尕主脊北侧、胜利达坂、可可乃克与东天山阿其克库都克断裂相连。
该断裂为准噶尔微型板块与伊犁-伊赛克湖微型板块的缝合线,在其西部博罗科努山分布有大规模的碰撞花岗岩链,哈希勒根达坂及米什沟-干沟发育有镁铁岩-超镁铁岩。
沿断裂带糜棱岩化发育,冰达坂一带韧性剪切带被确定有两期变形,首先是由南向北斜冲推覆剪切,而后形成水平右行走滑剪切(王润三等,1992);尾亚一带,韧剪带第一期为推覆与褶皱变形,第二期为走滑韧剪变形,第三期为脆性变性(马瑞士等,1997)。
该断裂带变形达下部构造层次,并伴随深源物质沿断裂侵位,沿断裂带南侧断续出露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布格重力异常图上表现为正负异常的分界线。
此构造带在新构造运动阶段仍有活动,沿断裂发育有温泉、地震等。
2、那拉提-乌瓦门-卡瓦布拉克断裂带
该断裂带由中天山南缘一系列大断裂组成,西与吉尔吉斯坦阿特巴什大断裂相连,在中国天山自西向东分别称为图拉苏-那拉提断裂、乌瓦门-卡瓦布拉克断裂、红柳河-白湖(甘肃)断裂。
沿断裂带岩石变质程度深、变形期次多,韧性剪切带及线性构造发育,蛇绿岩、蓝片岩、构造混杂岩断续分布,是天山规模最为宏大的一条断裂带,许多专家认为该断裂带即为塔里木坂块与哈萨克斯坦坂块的缝合带。
该断裂带在古生代时以推覆韧剪作用为主,中生代时期演化为走滑性质。
在天山西段那拉提山,断裂北侧出露元古宇及志留系变质岩系,南侧出露志留系碎屑岩-碳酸盐岩,北部显示为狭窄的强构造变形带,伴随条带状分布的碰撞型花岗岩,发育蛇绿岩及蓝闪石片岩带,沿断裂发育大规模的长阿吾子韧性剪切带,为左行平移走滑性质。
在东天山红柳河-星星峡一带,也发育有元古代中高级变质岩,镁铁岩-超镁铁岩以构造岩块形式混杂在片岩、片麻岩中,发现有以红柱石-夕线石为代表的低压高温变质带(王赐银等,1994)。
通过对乌瓦门-桑树园子一带该断裂带的研究认为(马瑞士,1997),经历了三期与碰撞造山推覆有关的韧性剪切事件,第一期与板块俯冲和碰撞作用有关,为从南向北的的推覆剪切,第二期为造山期后的左旋走滑韧剪,第三期为造山期后从北向南滑脱伸展韧性变形。
3、秋格明塔什-康古尔塔格韧性剪切带
断裂带分布于觉罗塔格北部,沿秋格明塔什-康古尔-苦水-黄山-镜儿泉一线延伸,为一条推覆-走滑韧性剪切带。
带宽数百米至十余km,带内石炭纪地层岩石均强烈韧性变形-变质,糜棱岩化普遍。
研究认为(马瑞士,1997),该韧性剪切带有两期变形作用,早期为逆冲推覆韧性剪切变形,后期为走滑韧性剪切变形。
变形-变质发生于晚石炭世,影响了上石炭统,但被同位素年龄为290—300Ma的黄山镁铁-超镁铁岩带切穿。
沿韧性剪切带发生金矿充填富集,构成新疆东天山一条重要金矿带。
4、黄山-镜儿泉深断裂带
位于秋格明塔什-康古尔塔格韧性剪切带东段南侧,与其平行,部分重合和小角度斜切。
表现为数条平行断裂线,沿线充填含铜镍的镁铁-超镁铁岩体。
深部地震剖面表明其深部有上地幔物质突起,与地表镁铁-超镁铁岩对应,表明其为深达上地幔的深断裂。
5、梧桐窝子-大南湖断裂
为哈尔里克带和觉罗塔格带间的分界断裂。
其早先为塔里木板块与准噶尔板块间的缝合线,后在中-新生代新疆地壳缩短运动中推覆消失,目前仅西段局部尚可见蛇绿岩残块,中-东段均仅为断裂接触。
6、乌恰断裂带
分布于西南天山地区,断裂带西起中吉国界,经乌恰、乌什北、东至工作区外老虎台一带,长约65 0km。
为一条向南凸出的弧形断裂,总体走向北东,倾向北西,是划分南天山和柯坪古生代前陆盆地的主干断裂带。
该断裂带形成于古生代或更早,后又多次活动,有些地段切割了中、新生代地层,沿断裂发育有晚古生代蛇绿岩,呈向南逆冲推覆之势。
7、库尔勒断裂带
该断裂为塔里木地块与天山造山带的分界断裂,沿天山南麓呈北东东向延伸,西与乌恰断裂带相连,东经库尔勒延入库鲁克塔格,为一条总体向北倾的弧形断裂带,由北向南逆冲推覆。
该断裂可能形成于晚元古代,并在古生代-中新代多次活动,沿走向它切割了侏罗系、白垩系及古近-新近系。
布格重力异常显示,断裂带为正负异常分界,梯度较大。
航磁
异常则表现为宽20—30km的断续异常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