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 期中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科学下册期中精选试卷测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
1.眼睛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视觉形成的部位在()
A.瞳孔B.视网膜C.晶状体D.大脑
2.如图,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水中不断加入食盐粉末,并搅拌,能正确表示加入食盐的量 m 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w 关系的图像是
A.B.C.D.
3.下面所举的现象:①按在墙上的图钉;②吸在墙上的塑料衣钩;③用塑料管从开口的汽水瓶中吸汽水。

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
4.将物体放在焦距为f的凸透镜主轴上,当物体离透镜 18cm、12cm 和 4cm 时,分别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和放大的虚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A.18cm>f>12cm B.12cm>f>8cm C.9cm>f>6cm D.6cm>f>4cm
5.下列体育运动比赛项目中,等效于用速度作为评价标准的是( )
A.排球B.马拉松
C.立定跳远D.实心球
6.下图是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拟南芥”幼苗照片,带两片子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拟南芥种子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一定会萌发
B.拟南芥种子萌发时胚芽最先发育
C.拟南芥种子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
D.拟南芥种子萌发初期营养来自于土壤中的有机物
7.剖开一个果实,发现里面有很多种子,由此可推断发育成此果实的花里有()
A.很多子房;B.很多雌蕊;C.很多胚珠;D.很多胚
8.以下光学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A.海市蜃楼
B.阳光沿凸透镜形成光斑
C.水中倒影
D.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9.若图中的a、b分别代表蕨和西瓜两种植物,阴影部分代表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下列不属于阴影部分的是()
A.由细胞组成B.能进行光合作用
C.能利用种子繁殖D.有根、茎和叶的分化
10.如图是家蚕发育的全过程,正确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③②D.①④②③
11.如图所示,该视力表进行测试时,被测者需距离视力表5米,因受到场地限制,可利用平面镜来增距。

以下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B.该同学应距离视力表2米处进行测试C.该同学应距离视力表1米处进行测试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12.在敲响大古钟后,即使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大钟仍然“余音未止”,其根本原因是A.大钟还在振动B.钟的回声仍在回响
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了“延迟”
13.有甲、乙两列火车,甲车上的乘客从一侧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向北运动,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则()
A.甲车向南,乙车没动停在站台上
B.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C.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比甲快
D.甲、乙两车同时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车慢
14.向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瓶里水位的高低,这是因为
A.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高
B.随着水位上升,音调逐渐变低
C.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15.若某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其种群数量如图所示,在这四种生物中最有可能是生产者的是()
A.甲B.乙C.丙
D.丁
16.如图可能表示的是哪种情况下,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A.正在熔化的玻璃B.正在沸腾的水
C.正在不断蒸发的酒精D.正在熔化的冰
17.人体最大的细胞是卵细胞,卵生动物的卵细胞更大,如鸡、鸭、鹅蛋,卵细胞大主要意义是()
A.可以吸收更多外界热量B.空间大,有利于胚胎发育
C.养料多,有利于胚胎发育D.抵御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强
18.“沾衣欲湿杏花雨”“气蒸云梦泽”这两句诗中包含的科学原理是
A.降水和蒸发B.降水和蒸腾
C.蒸发和降水D.水汽输送和降水
19.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20.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了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敲击的方法使其发出乐音,是因为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引起的
B.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音调依次升高
C.向瓶子里吹气也能使其发出乐音,这是因为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
D.用同样的方法向其吹气,从左到右音调依次升高
二、填空题
21.“五一”假期间,爸爸带小明自驾外出旅游,回家后父亲要求小明完成以下科学问题,现在请你一起完成:
已知:父亲质量 60 kg,小明质量 40 kg,轿车质量 1.9 吨(g=10 N/kg)
(1)行驶过程中父亲要求小明系好安全带,是为了避免紧急刹车时因________而造成伤害,小明发现安全带设计较宽,这是为了________;
(2)他们早上 6 点钟出发,到达景点的时间是 7 点 30 分,汽车路程表出发前为 100km,到达景点时为 220km,此次出游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水平路面上汽车匀速行驶时的阻力是总重力的 0.2 倍,他们匀速行驶时的发动机牵引力是多少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每只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200 cm2,他们行驶在水平路面上时,地面受到的压力是多少?压强是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图是工业制取氮气和氧气的方法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燃着的小木条置于烧杯口,小木条火焰熄灭,说明先出来的是_____。

(2)分离液化空气获得液氧和液氮的原理是两者的_____不同。

23.如图是蚕豆和玉米种子的结构图,请读图用字母表示回答:
(1)蚕豆幼苗的根由图中的_____发育而来;
(2)在玉米种子的剖面上滴碘液,被染成蓝色的是图中的_____;
(3)对蚕豆幼苗来说,构成新一代的植物体是图中种子的哪些结构组成的?_____玉米种子在萌发时所需的营养物质来自于______。

24.请根据下列图和表回答问题:
表:四种人体激素的功能
(1)在一个人的生命周期中,快速生长的两个阶段分别为______期和青春期。

(2)青春期生长发育的特征是身高、体重剧增,大脑兴奋性增强,第二性征出现。

影响青春期生长发育的主要激素是_____________。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小张把糖放在口中,开始觉得不怎么甜,后来慢慢地觉得越来越甜,这是因为舌对
________物质比较敏感。

26.用同一热源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图线a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1)仅增加水的质量;(2)仅增大液面大气压强;(3)既增加水的质量,同时减小液面大气压强,则三种情况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分别对应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选填图中“a”“b”“c”或“d”)。

27.如图所示,在空气和玻璃的分界面上,一条入射光线入射到O点,发生反射和折射,根据图中情况判断,______是折射光线,玻璃在______侧。

(选填“MMˊ的上
方”“MM'ˊ的下方”“NNˊ的左侧”“NNˊ的右侧”)
28.如图1所示,质量为10千克的物体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竖直的墙上,此时物体所受的摩擦为_____;当力F逐渐减小时,物体先静止,一段时间后开始向下加速运动,则在这过程中,摩擦力f与时间t的关系,可能符合下列图线(图2)中的_____。

29.如图,一束光线从空中斜射向水面,其中法线为_____,折射角的大小可能为_____。

A.80° B.60° C.70° D.45°
30.如上图所示是女性生殖系统结构图
(1)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__________,(填数字)其主要功能是产生_______和分泌雌性激素。

(2)精子和卵结合一般是在_________中进行的。

(填数字)
(3)胚胎的发育主要是在____________中进行的。

(填数字和名称)
三、探究题
31.“扔纸飞机”是民间传统游戏,某兴趣小组同学认为:纸飞机的飞行距离除了与发射速度的大小有关外,还可能与纸飞机大小,材料和发射角度等因素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小组成员将打印纸和旧报纸裁成不同面积的纸张,制作了相同形状的纸飞机若干个,利用固定在室内某一位置的简易发射器,以相同大小的发射速度和不同发射角度(发射方向与水平面的夹角)进行多次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表。

纸飞机飞行距离与发射角度关系记录表
不同发射角度飞行的平均距离(米)
编号纸张大小纸张材质
0°15°30°45°
①18厘米×26厘米打印纸6.515.815.08.9
②18厘米×13厘米打印纸6.415.815.18.8
③18厘米×26厘米旧报纸5.614.213.27.6
________。

(2)除了发射角度,根据表一的实验记录,本实验还研究了纸飞机的飞行距离与______、________的关系。

32.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如图乙,实验中选择刻度尺这一实验仪器,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__关系;
(2)实验时,小明应在__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3)小明将蜡烛A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如丙图所示,玻璃板向蜡烛A倾斜放置,为了与A所成像重合,蜡烛B需移动到桌面的________(选填“上方”或“下方”)。

33.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

(1)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圈形状的影响,设计了四种开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

如图所示,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_________
(2)研究距离的大小对光斑的形状影响时,用开有尺寸大小为1厘米的菱形孔的卡片甲对着太阳,当卡片距离地面30厘米时,光斑呈______形,将卡片逐渐远离地面时,光斑逐渐变______(选填“亮”或“暗”)
(3)活动中太阳通过小孔在地面上形成的光斑的现象称为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现象说明了______。

34.在光现象的学习过程中,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1)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纸板上显示出了入射光AO和反射光OB的径迹,他想把光的径迹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请你为他设计一个保留的方法:______。

当在图甲上出现反射光OB后,小明将一透明塑料硬板按图乙方式放置,并以ON为轴旋转该塑料板,观察塑料板上能否出现反射光,他的设计意图是为了探
究______,小明让光沿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______;
(2)如图丙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将点燃的蜡烛A竖直放在薄玻璃板的一侧,此时用另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另一侧的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调整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的位置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站的像,说明______。

35.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小车在三种不同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分别停留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相同高度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________。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路程越长,木块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_________________ (选填“快”或“慢”)。

(3)进一步推理可以得出: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将做_________________运动。

(4)下列实验中除控制变量外用到以上研究方法的是________________。

A.用真空罩和闹钟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水平方向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C.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36.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课上,小晴同学想:凸透镜成实像时,焦距大小对所成像的大小有什么影响呢?于是她利用如图装置开展研究(刻度未标出),下表是她提供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回答:
实验次数焦距
f(cm)
物距
u(cm)
烛焰高度
(cm)
像距
v(cm)
(?)
(cm)
1530460.8
210304152
315304304
420304608
(1)刚开始实验时,发现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下端,想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心,该如何调节光屏的高度?_______。

(2)调整好后,进行实验。

表格空白处的“?”应填_______。

(3)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初步结论为__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分析】
视觉的形成在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详解】
A 瞳孔通过调节大小来控制光线的多少从而控制像的明暗,故A错误。

B 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故B错误。

C 晶状体是双凸透镜,可以折射光线,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故C错误。

D 大脑皮层上有视觉中枢,能够形成视觉,故D正确。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

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在一定的温度下,食盐的溶解度是一个固定值。

所以向水中加入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就会随之增大;但是当达到溶解度时,即使再加入食盐,溶液的质量分数均不变。

如果以加入的食盐的质量为横坐标,溶液的质量分数为纵坐标,则起点是“0”点,因为加入的食盐的质量为0时,根据溶液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知,质量分数为0;开始时图象是逐渐上升,当达到溶解度时图象是一条垂直于纵坐标的直线。

故选D。

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①用手把图钉压入墙壁不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是利用手的压力来工作的,不能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吸住在墙上的塑料衣钩,使用前先把空气排空,是利用了大气压来工作的,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故②符合题意;
③用力吸气,吸管内的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汽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被压入口内,利用了
大气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故③符合题意;
故B正确。

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体离透镜 18cm、12cm时,分别得到缩小的实像、放大的实像,说明18cm>2f,f<12cm<2f,即18cm>2f>12cm,解得9cm>f>6cm。

故C正确。

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排球以比赛双方最终得分的多少作为胜负的评价标准,故A错误;
B.马拉松长跑比赛的路程是相同的,最后以完成时间的长短作为评价标准,根据
s
v
t 可
知,比较时间的长短其实就是比较速度的大小,故B正确;
C.立定跳远是以运动员的落地点到起跳点的距离长短为评价标准的,故C错误;
D.实心球是以落地点到起点的距离长短为评价标准的,故D错误。

6.C
解析:C
【分析】
种子萌发不仅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等外界条件,而且种子本身必须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且种子不在休眠期。

【详解】
A、根据分析种子萌发不仅需要外界条件,而且需要自身条件,所以适宜的外界条件下,拟南芥的种子就一定会萌发错误,A错误;
B、拟南芥种子萌发后,胚根生长最快,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分,B错误;
C、由图可看出拟南芥植物的根主根发达,侧根短而细,属于直根系,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C正确;
D、在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营养来自子叶中。

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绿色开花植物要形成果实和种子,必须经过传粉和受精。

传粉是指雄蕊的花粉落到雌蕊的
柱头上的过程。

受精是指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

一般当花完成传粉与受精后只有子房进一步发育为果实。

果实与种子的形成图如下:
【详解】
绿色开花植物的子房外为子房壁,子房内有胚珠,其数量是一个或多个。

受精后,由胚珠形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一个胚珠发育成一粒种子,多粒胚珠就发育成多粒种子,果实内种子的数目取决于子房中胚珠的数目,因此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此题考查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种子是由子房中的胚珠发育而来的。

8.D
解析:D
【详解】
A.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太阳光经过凸透镜形成光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故C不符合题意;
D.树荫下的圆形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D符合题意;
9.C
解析:C
【解析】
【分析】
1、蕨属于蕨类植物,蕨类植物体已有真正的根、茎、叶和维管组织的分化,蕨类植物主要靠孢子进行繁殖,仍属孢子植物。

2、被子植物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种器官,并且种子不裸露,外面有果皮包被着。

3、分析题图:题图中的A、B分别代表蕨和西瓜两种植物,二者分别属于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阴影部分表示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之间的共同点。

【详解】
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蕨和西瓜都是植物,都由细胞构成,A 不符合题意;蕨和西瓜都是绿色植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B不符合题意;蕨属于蕨类植
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

西瓜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C符合题意;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西瓜属于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蕨类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0.C
解析:C
【分析】
(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

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蚕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

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

(3)图中①受精卵、②成虫、③蛹、④幼虫。

【详解】
家蚕的发育是完全变态发育,经过①受精卵、④幼虫、③蛹、②成虫四个阶段,所以家蚕的发育过程正确排序是①④③②。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

11.B
解析:B
【分析】
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距等于物距,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详解】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虚像,故A错误;
BC.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在镜面左侧3.5m处,那么该同学应距离视力表的距离为
3.5m+3.5m-5m=2m
故B正确、C错误;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错误。

故选B。

12.A
解析:A
【详解】
敲击大钟时,大钟振动发出声音;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的振动却没有停止,仍在振动,大钟仍在发声;所以停止撞击后。

大钟仍“余音未止”。

故选A。

13.D
解析:D
【分析】
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树木是静止的,从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说明乙车是也是向南运动的。

【详解】
A.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停留在站台上,如果乙车停留在站台上,会看到树木和乙车以相同的速度向北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会看到树木相对于甲车向北,而树木快,说明乙车也向南运动,但乙车运动慢,故B不符合题意;
C.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车比甲机车快,树木是静止的,就会看到树木向南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甲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北运动,说明甲车向南运动,同时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说明乙车也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车运动的慢,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4.A
解析:A
【详解】
音调是由振动频率决定的,水越多,瓶内的空气柱越短,频率越高;因此根据音调的变化就可以判断水位的高低。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C
解析:C
【分析】
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生产者。

【详解】
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

因此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别越低相对数量越多。

图中丙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丁次之,乙相对数量最少,营养级别最高。

所以在这四种生物中最有可能是生产者的是丙,C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中物质能量流动特点。

16.B
解析:B
【详解】
A.玻璃是非晶体,熔化时温度改变,与图线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
B.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与图线相符,故B符合题意;
C.蒸发的酒精要吸收热量,温度会降低,与图线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
D.正在熔化的冰,温度应该保持在0摄氏度不变,与图线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C
【分析】
卵的孵化是脱离母体进行的,只能消耗自身的养分,而受精卵的养料绝大部分来自卵细胞,所以卵细胞大养料多,有利于胚胎发育。

【详解】
胚胎发育初期需用的养料是由卵黄提供的,其次卵白还能为胚胎发育提供所需的水分和养料;因此卵生动物的卵细胞相对较大的主要意义是含养料多,有利于胚胎发育。

【点睛】
关键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8.A
解析:A
【解析】
【详解】
“沾衣欲湿杏花雨”,是指水蒸气在天空中凝结成云变成液态水,“气蒸云梦泽”是说江河湖泊的水不断通过蒸发作用变成大气,因此这两句诗中包含的科学原理是降水和蒸发,故A正确。

19.C
解析:C
【详解】
运用控制变量对比实验法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通过在其他条件相同,有氧气与没有氧气情况进行对比实验: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二者都不燃烧,无法说明任何问题;
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空气。

故③④证明可燃物必须与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故选D。

20.D
解析:D
【分析】
首先确定振动物体,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的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敲击的方法,振动是瓶子和水;向瓶子里吹气,振动物体是空气柱。

【详解】
A.用敲击的方法使玻璃瓶发出乐音,是因为瓶子和里面的水柱振动引起的,故A错误;B.用同样大小的力从左到右敲击时,瓶内的水越多,振动越慢,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音调依次降低,故B错误;
C.向瓶子里吹气时,瓶子里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故C错误;
D.向瓶子里吹气时,瓶子里的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故从左到右音调依次升高,故D正确。

二、填空题
21.惯性 减小压强 80km/h 4000N 20000N ;2.5×105pa
【解析】
【详解】
(1)惯性是一切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当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 解析:惯性 减小压强 80km/h 4000N 20000N ;2.5×105pa
【解析】
【详解】
(1)惯性是一切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当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
(2)所用的时间t =1.5h,到达景点通过的路程s =120km ,,此次出游的平均速度为120km =80km/h 1.5h
s v t == (3)=60kg 10N/kg=600N G mg =⨯父亲
=40kg 10N/kg=400N G mg =⨯小明
=1900kg 10N/kg=19000N G mg =⨯轿车
=19000N+400N+600N=20000N
G G G G =++父总轿车小明亲 匀速行驶时发动机牵引力等于阻力,即=0.2=0.220000N=4000N F f G =⨯牵引力总 (4)在水平路面上时,地面受到的压力为:==20000N F G 总
轮胎与地面的接触总面积为:22=4200cm =0.08m S ⨯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2520000N =0.0 2.510pa 8m
F p S ⨯== 22.氮气 沸点
【解析】
【详解】
(1)氮气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故填:氮气;
(2)利用液氧和液氮的沸点不同,通过冷却、加压、蒸馏,将液氧和氮气等分离;故填:沸点。

解析:氮气 沸点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