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九上期末物理试卷
1.下列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人从小到大身高变化B.猎豹正在飞奔
C.蜗牛正在缓慢爬行D.地壳运动使珠峰高度变化
2.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
下列物理接近实际的是
A.现在你所在考场温度约45∘C
B.你所用的新2B铅笔长度约180mm
C.你的物理课本的质量约2kg
D.你步行的速度约是10m/s
3.沿同一条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A、B,运动时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
化的图象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甲的速度比物体乙的速度小
B.物体乙的运动速度为10m/s
C.物体乙在2s内所走的路程为20m
D.当t=4s时,物体甲、乙之间的距离为20m
4.关于下列四个情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图甲:如图所示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图乙:抽气的过程中,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图丙: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D.图丁: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5.小美同学对冰和石蜡分别加热,并通过实验过程中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成两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
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水的凝固点是0∘C,BC段的物质是固液共存状态
B.甲图象中的DE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
C.乙图象是冰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D.甲图中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6.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A.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C.图(c)所示炎热夏天公路上的海市蜃楼景象,是由光的反射现象造成的
D.图(d)所示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的色光排列情况
7.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4m处,若人向镜移动1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
像的距离为
A.变大6m B.变大5m C.不变6m D.不变8m
8.泰安岱庙中的天贶殿是中国古代三大宫殿之一张明站在殿前某处想拍摄一张天贶殿的全景照片,
但在他的相机取景器中只能看到天贶殿的一部分,他应该如何做,才能拍到天贶殿的全景
A.他应带着相机远离天贶殿,同时镜头后缩
B.他应带着相机远离天贶殿,同时镜头前伸
C.他应带着相机靠近天贶殿,同时镜头后缩
D.他应带着相机靠近天贶殿,同时镜头前伸
9.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并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蜡烛、透镜、光屏位置如图乙
时,在光屏上可成清晰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凸透镜的焦距是30cm
②乙图所示实验中若发现光屏上的像位置偏低,则把蜡烛的位置适当提高即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③如果用不透明纸板把乙图中的透镜遮住上半部分,则在光屏上仍能看到蜡烛火焰完整的像
④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像
⑤照相机成像特点与图乙中所成像的特点相同
⑥若蜡烛移至60cm刻线处,在光屏上不能成像,但在光屏位置透过透镜能看到放大的像。
A.①④⑥B.②④⑤C.①②⑤D.③④⑥
10.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同学们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
操作正确的是
A.使用量筒测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该与液面最高处相平
B.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可以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再读数
C.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应让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D.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平衡时可调节平衡螺母
11.如图是标准大气压下,质量为1g的某液体的体积一温度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4∘C时,液体密度最小
B.温度升高,液体密度不变
C.1∘C时液体的密度比5∘C时的大
D.由1∘C升高到10∘C,液体密度先变大再变小
12.学习质量和密度的知识后,小明同学想用天平、量筒和水完成下列实践课题,你认为能够完成的
是
①测量牛奶的密度
②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③鉴定小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④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
⑤测定一大堆大头针的数
A.①②B.①②③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⑤
13.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 实验室提供了厚薄不同的两块玻璃板,你应选择(选填“厚”或“薄”)玻璃板进行实验。
(2)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应在玻璃
板的选填“前侧”或”后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 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呈现蜡烛的
像。
(4) 实验中多次改变点燃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
14.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
(1) 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
将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
(2)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106g;再将烧杯中的一部分
酱油倒入量筒中,测出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
则量筒中酱油的质量为g,酱油的密度为kg/m3。
(3) 小华不小心将量筒打碎了,老师说只用天平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
于是小华添加两个完全
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将一个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用另一个烧杯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④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
(已知水的密度为ρ
)
水
15.泰安东湖公园是秦城东部居民的一个重要体闲活动场所,在这里随处可以看到美丽的风景,湖水
中倒映的亭台树木是由光的而形成的像。
16.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密度之比是3:1,体积之比是2:5,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是。
如
果甲截去一半,乙截去四分之一,剩下部分密度的比是。
17.对物理量的准确测量是物理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如甲所示,体温计的示数为∘C,图乙物
体的长度为cm。
18.小明坐在一列从苏州开往北京的动车上,看到窗外的景色十分美丽很开心。
他想利用学到的物理
知识来测量动车的速度。
在路上动车正要匀速通过一座大桥,已知大桥长1000m,小明坐在车上
从上桥到离开桥,所用的时间是20秒。
(1) 动车的速度为多少?
(2) 已知车长200m,动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19.脱蜡铸造是加工饰物或复杂零件的一种方法。
例如:要加工一个锡质的小狗挂饰,它的具体做法
如图所示:先用蜡制作一个小狗挂饰的模型,再以耐火泥浆浇注,待泥浆干燥后。
加热使蜡模型熔化流出,制成小狗形状的模穴,最后将熔成液体的锡倒入模穴内,待锡冷却凝固后取出。
已知:
=0.9×103kg/m3。
求:小狗蜡模的质量是2.7g,制作出的小狗挂饰的质量是21.84g,ρ
蜡
(1) 蜡模的体积是多大?
(2) 金属锡的密度是多大?
20.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ʹBʹ。
21.如图所示,请在图中作出两条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
1. 【答案】A
【解析】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人从小到大身高变化,是生理变化,故A 符合题意;猎豹正在飞奔,猎豹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合题意;蜗牛正在缓慢爬行,蜗牛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合题意;地壳运动使珠峰高度变化,珠峰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合题意。
2. 【答案】B
【解析】人体正常体温在37∘C左右,考场内温度一般不高于37∘C,不可能达到45∘C,故A不符合实际;成年人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左右,新2B铅笔长度与此差不多,在18cm=180mm左右,故B符合实际;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00g,在200g=
0.2kg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成年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1.1m/s左右,故D不符合
实际,故选B。
3. 【答案】D
【解析】A.在图象中图线的斜率等于速度,从t=0s起,甲的斜率大、速度大,乙的斜率小、速度大,故A错误;
B由图知物体4s通过的路程是20m,即v
乙=
s
乙
t
乙
=20m
4s
=5m/s,故B错误;
C.物体乙在2s内所走的路程为s
乙=v
乙
t
乙
=5m/s×2s=10m,故C错误;
D. v
甲=
s
甲
t
甲
=20m
2s
=10m/s,当t=4s时,s
甲
=v
甲
×t=10m/s×4s=40m,s
乙
=
v
乙
×t=5m/s×4s=20m,所以物体甲、乙之间的距离为20m。
故D正确。
4. 【答案】D
【解析】图甲表示的是禁鸣标志,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图乙所示的抽气的过程中,听到的铃声会越来越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正确;图丙所示的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C正确;图丁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振动的频率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会不同,故D错误。
5.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知道,甲乙是对冰和石蜡分别加热后,绘制成两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甲图象知道,BC段和DE段的温度均不变,说明该物质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熔化的温度−时间图象,即此物质是冰;其中,AB段表示冰吸热升温;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熔点为0∘C,由于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所以水的凝固点也为0∘C,熔化过程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D段是水吸热升温;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此过程吸热温度不变,故A正确;BD错误;由乙图象知道,物质吸热,温度逐渐上升,说明该物质没有固定的熔点,即是非晶体熔化的温度−时间图象,此物质应是石蜡,故C错误,故选A。
6. 【答案】C
【解析】光反射时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图(a)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A正确;图(b)中木工师傅观察木板是否平整,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特点,B正确;海市蜃楼景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所以C错;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色散后,从顶点到底边的光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选项D正确。
7. 【答案】C
【解析】人站在穿衣镜前4m处,镜子里的像距镜面也是4m,若人向镜子靠近1米,此时人到镜面的距离是4m−1m=3m,物像等距,此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是3m,人与镜中的像距离为3m+3m=6m;镜中的像始终与物体等大,因此不管靠近镜面还是远离镜面,镜中的像不变,故选C。
8. 【答案】A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知道,“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即物距变化时,像距也变化,且像的大小也跟着变化;根据题意知道,张明站在殿前某处拍摄的照片只能看到天贶殿的一部分,说明成的像较大,必须使像变小,所以,应减小像距,增大物距,即调整照相机到天贶殿的距离变远一些,同时调整暗箱到镜头的距离变短,使镜头后缩,即只有A正确。
9. 【答案】D
【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由图知道,此透镜的焦距是:30cm−20cm=10cm,故①错误;
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即像与物体的移动方向相反,所以,若发现光屏上的像位置偏低,则应把蜡烛的位置适当降低,即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故②错误;
物体由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
所以,若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且像的大小不发生变化,只是由于折射光线减少,会聚成的像变暗,故③正确;
由图乙知道,此时物距u=15cm,像距v=30cm,即2f>u>f,由凸透镜成像规律知道,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这个原理制成了幻灯机或投影仪,故④正确,⑤错误;
若蜡烛移至60cm刻线处,则u<f,所以,会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但虚像不能在光屏上承接,只能在光屏位置透过透镜能看到放大的像,故⑥正确;综上所述,只有D符合题意。
10. 【答案】C
【解析】使用量筒测水的体积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凹液面底部相平,故A错误;
使用液体温度计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故B错误;
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一端不一定要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也可以让整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故C正确;
在称量物体的质量之前,若天平横梁不平衡,要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在称量物体的过程中,若天平横梁不平衡,则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而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D错误,故选C。
11. 【答案】D
知道,此时液体密【解析】由图象知道,液体在4∘C时,体积最小,由于质量不变,由ρ=m
V 度应是最大的,故A错误;
由图象知道,在0∘C∼4∘C范围内,温度升高,体积减小,其密度增大,当温度高于4∘C时,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密度减小,故B错误;
由图象知道,1∘C时液体的体积比5∘C时的大,而质量不变,所以1∘C时液体的密度比5∘C时的小,故C错误;
由图象知道,由液体温度由1∘C升高到10∘C过程中,质量不变,而液体体积先变小后变大,所以液体密度应是先变大再变小,故D正确。
12. 【答案】B
【解析】①用天平测量牛奶质量,再用量筒测量牛奶的体积,最后用密度公式可以计算密度,故可以完成测量牛奶的密度。
②用天平测量戒指的质量,用量筒和水测量戒指的体积,用密度公式计算密度,再与金属金的密
度比较,就可以鉴别金戒指的真伪,可以完成鉴别金戒指的真伪。
③用天平测量铜球的质量,用量筒和水测量体积,用密度公式计算密度,然后和铜的密度比较,
可以完成实验鉴定小铜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
④取一小段铜导线,可以测它的质量、体积,算出它的密度,但无法测铜导线的直径,所以,无
法得出它的长度,故不能完成测定一捆铜导线的长度的实验。
⑤可以先用天平测量50个大头针的质量,计算出一个大头针的质量,再用天平测量一堆大头针
的总质量,计算出一堆大头针的数量,故可以完成用天平称出一堆大头针的数目的实验。
综上所述,可以完成的探究是:①②③⑤。
13. 【答案】
(1) 薄
(2) 前侧;等效替代法
(3) 不能
(4) 多次操作,消除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
【解析】
(1) 由于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可以当作反射面,且都会出现两个像,故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应
选用薄玻璃板;
(2)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
板的前侧(即A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3) 由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不会出现在光屏上,所以,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
一块光屏,光屏上是无法呈现蜡烛像的。
14. 【答案】
(1) 零刻线;右
(2) 44;1.1×103
(3) m2−m0
m1−m0⋅ρ
水
【解析】
(1) 天平使用前要先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与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对齐,然后调平,若调平时指针偏左,则需要把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
(2) 由图甲知道,天平的标尺上,1g之间有5个小格,即天平的分度值为0.2g,该游码显示质量是2g,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是:m
剩
=50g+10g+2g=62g,即量筒中酱油的质量是:
m
油=m
总
−m
剩
=106g−62g=44g;由图乙知道,酱油的体积是:V
油
=40mL=40cm3,所
以,酱油的密度是:ρ=m
油
V
油
=44g
40cm3
=1.1×103kg/m3。
(3) 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是:ρ=m
V =
m
酱油
V
酱油
=
m
酱油
V
水
=
m2−m0
m1−m0
ρ
水
=m2−m0
m1−m0
ρ
水。
15. 【答案】反射
【解析】平静的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可以光的反射现象成像,所以,亭台树木在湖水中的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
16. 【答案】6:5;3:1
【解析】由ρ=m
V
知道m=ρV,因为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密度之比是3:1,体积之比是
2:5,所以,甲、乙两物体质量之比是m
甲
m
乙
=
ρ
甲
V
甲
ρ
乙
V
乙
=
ρ
甲
ρ
乙
×
V
甲
V
乙
=3
1
×2
5
=6
5
;密度是物体的一种特性,
其大小跟物体本身的体积和质量无关,剩余甲、乙物体的密度之比仍为3:1。
17. 【答案】38.2;2.13
【解析】由图知道,在体温计上,1∘C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C;此时体温计的示数应是38.2∘C;
由图知道,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由于物体左侧所对刻度值是 3.00cm,右侧所对刻度值是 5.13cm,故物体的长度是:L=5.13cm−
3.00cm=2.13cm。
18. 【答案】
(1) 50m/s;
(2) 24s
【解析】
(1) 根据题意知道,小明通过的路程是:s=1000m,所用的时间是:t=20s
由v=s
t 知道,动车的速度是:v=s
t
=1000m
20s
=50m/s
(2) 由于车长200m,所以,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是:s
总=s+s
车
=1000m+
200m=1200m。
,由v=s
t 知道,动车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tʹ=
s
总
v
=1200m
50m/s
=24s。
19. 【答案】
(1) 3cm3
(2) 7.28g/cm3
【解析】
(1) 根据题意知道,蜡的密度是:ρ
蜡
=0.9×103kg/m3=0.9g/cm3,小狗蜡模的质量是:m=
2.7g,由ρ=m
V 知道,蜡模的体积是:V
蜡
=
m
蜡
ρ
蜡
= 2.7g
0.9g/cm3
=3cm3。
(2) 由题意知道,锡的体积等于蜡的体积,即V
锡=V
蜡
=3cm3,又因为小狗挂饰的质量是:
m
锡=21.84g,所以,金属锡的密度是:ρ
锡
=
m
锡
V
锡
=21.84g
3cm3
=7.28g/cm3。
20. 【答案】
【解析】凸透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即沿镜面对折,像与物重合。
分别过A、B作镜面的垂线段并分别延长至垂线段长两倍的Aʹ、Bʹ点,用虚线连接AʹBʹ,AʹBʹ即为AB的虚像。
21.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