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gě)句读(dòu)灰烬(jìn)跬步(kuí)
B.经传(zhuàn)寥廓(kuò)狭隘(yì)慰藉(jiè)
C.澄清(chéng)峥嵘(zhēng)惆怅(chóu)浪遏飞舟(è)
D.给与(jǐ)祈祷(qǐ)摇曳(yè)面面相觑(qù)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攀援干瘪自怨自艾光宗耀祖
B.轻篾消遣汗流夹背按部就班
C.凄厉寂寞锲而不舍再接再励
D.斑澜训诫至高无上风华正茂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美国白宫众口一词地向中方传递乐观的信息,其目的是让中美关系不再陷入“用事”的争执。
②对信念的和坚守,可以让人看到那撕破黑幕的光芒,感受到那破除坚冰的力量。
③当一名教师一直是龚群的理想:“教师是光荣而神圣的职业,是我的喜爱。
A.意气执着终生B.义气固执终生
C.义气固执终身D.意气执着终身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一次他没有像以前指挥时那样紧张,也没有在场边对在场上犯下低级失误的球员挥斥方遒。
B.在边区的革命实践中,他们始终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间,以一种甘为小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的态度,与群众息息相通,患难与共。
C.从风华正茂到老骥伏枥,从单身强人到比翼齐飞,布朗和妻子正在加州书写着不老的传奇。
D.今年上半年仍风风火火的新建房地产项目投资如今却大幅下滑。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B.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共产党员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
C.这段时间,患流感的同学很多,为了让同学们及时得到治疗,学校请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D.根据市场的需求,今年农业大学一方面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引进、推广新品种的工作。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如《英雄儿女》(根据巴金《团圆》改编)、《红高粱》(根据莫言《红高粱家族》改编)…… 等等。
B.新鲜大米,手感滑爽,米粒光洁,透明度好,腹白很小(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做出的米饭清香可口。
C.《血战长空》以独特视角关注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真实历史,剧中主要角色均有历史原型。
D.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左拐;继续向前,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还是左拐,跨过马路,就是图书馆。
7.下面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②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
③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④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
⑤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
⑥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A.⑥⑤③②①④B.①⑥⑤④②③
C.③⑥⑤②④①D.③①⑥⑤②④
8.下列选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或师焉,或不焉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吾从而师之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也
10.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虽然)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停止)
C.或师焉,或不焉(或者)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1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吾尝终日而思矣B.登高而招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D.蟹六跪而二螯
12.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其下圣人也亦远矣B.而耻学于师
C.吾从而师之D.小学而大遗
13.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大王来何操?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不拘于时,学于余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
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
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
以疾免,卒于家。
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
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
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
乃之荆州依刘表。
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倪,不甚重也。
表卒。
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
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
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
列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
自以为西伯可规。
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
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
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互之举也。
”后迁军谋祭酒。
魏国既建,拜侍中。
博物多识,问无不对。
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
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
人问曰:“卿能诵乎?”曰:“能。
”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
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
用相比校,不误一道。
其强记默识如此。
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
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
时人常以为宿构;然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
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
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
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
集二子,为魏讽所引,诛。
后绝。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西京扰乱,皆不就就:就任
B.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典:掌管,主持
C.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垂:流传
D.为魏讽所引引:牵连
【2】下列加点虚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以疾免,卒于家
B.蟹六跪而二螯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倪
C.句读之不知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人问曰:“卿能诵乎?”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能表现王粲“有异才”的一组是()
①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
②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③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④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⑤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
⑥善属文,举笔便成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④⑥D.②③⑤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粲年纪还不大,就备受当时的名人蔡邕的赞赏推重,而荆州刺史刘表却认为他随随便便不拘小节不太看重他。
B.王粲借敬酒的机会,向太祖分析形势:袁绍喜爱贤才却不能任用,刘表拥有贤才却不懂任用,只有太祖能招引贤才并任用贤才。
C.王粲博闻强记,碑文过目不忘,擅长撰写文章,当时的人认为他的文章是事先写好的,不能再增加文字。
D.虽是写史,强调客观,但是作者在文章最后写王粲的结局时还是自然地流露出自己的惋惜之情和怜惜之意。
【5】翻译: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3分)
(2)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
以疾免,卒于家。
(4分)
(3)闻粲在门,倒屣迎之。
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4分)
三、默写
完成下列名言名句的填空(10分)。
(1)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3),不能十步;,。
(荀子《劝学》)
(4),,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5)曾记否,,?(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6)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海子)
(7)未觉池塘春草梦,。
(朱熹)
(8)读书切戒在慌忙,。
(陆九渊《读书》)
(9)纸上得来终觉浅,。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10)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舒婷)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本题满分18分)
老头子的固定电话
(1)爸爸喜欢我叫他老头子。
他经常搬出纪晓岚的名言: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谓头,经纶满腹之谓子。
其实,他169cm的身高只能算是立地,万寿无疆不过是个愿望。
至于满腹经纶,还是换成“满腹唠叨”比较好。
(2)那天,我和我先生一起去看望他。
老头子自己做了一桌菜,烫了一壶老酒。
两杯酒下肚,话就来了。
他先抱
怨了水果越来越难吃,又评价说当前的国际局势真乱,而后谈到了家里的固定电话。
他说:“也不知道是谁把咱们
家的号码给卖了,天天有人打骚扰电话,什么地产公司啊,旅游公司啊,有时候早晨五点钟就打过来!”
(3)我说:“那就把固定电话断了吧。
”老头子瞥了眼放在沙发旁的电话机,咂了咂嘴巴说:“还是留着吧,家里有
个电话,才像一个家。
”
(4)先生说:“老爸真是个念旧的人呢。
”
(5)我先生是台南人,在上海做生意。
老头子还算比较宽容地接纳了他。
结婚前,老头子嘱咐他说:“我女儿在家很受爱的,十指不沾阳春水,嫁过去,你不要欺负她。
家务么摆个样子就好了,不要让她真做。
”先生说:“爸爸,
你放心吧,我也舍不得的。
”
(6)婚礼之后回到上海,我给老头子放结婚录像,他看到我按台南的风俗跪拜给公婆奉茶那一段,眼泪忽然就下
来了。
我说:“这么大年纪了,哭什么呀?”没想到老头子跺着脚,抹着泪说:“我女儿哪里遭过这样的罪哦,那天我等了一夜都等不到你电话,就知道你嫁人后肯定受委屈了。
”
(7)我觉得他有点矫情,又忽然有些感动。
原来我出嫁那天,父亲竟然一夜未眠。
(8)后来,我给老头子买了部有答录功能的电话机,老头子很是喜欢。
他的自动回答,好像只录给我一个人。
他说:“囡囡啊,是你找?我现在不在家。
不是去锻炼,就是去买菜了,一会就能回来,听到嘟的一声,把你要说的
话留下来好了。
”
(9)每次听到,我都会笑。
(10)我怀孕后,老头子要接我回家养胎。
他喜滋滋地整理出客房,买了新被褥。
不过,第一胎,婆婆还是希望
生在台南老家。
为此,我和先生发生了激烈的争吵。
之后,我给老头子打了电话,听着他的声音,满心委屈涌出来。
可是讲给他有什么用呢?他也只能是一个人陪着乱操心。
于是我说台南的空气很好,水果味道香甜,这里一切都好。
(11)我们聊了很久,直到无话可聊。
要挂电话时,他问:“那个……你还有什么话没说吧?”我说:“没。
”
(12)一向快言快语的父亲听了,慢慢地说:“空气好,吃得好是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心情好……我这几天
都在家。
如果你烦了闷了,就找我老头子说说话。
”
(13)“哪有什么烦闷啊。
”我连忙说。
“没有更好。
”老头子在电话那边笑了。
但在电话挂断时,我听到话筒里传来
一声轻轻的叹息。
(14)女儿一岁的时候,我带着她回到上海。
那天老头子一直在笑。
喝了酒,话就多了。
他拉着我先生说:“我跟
你讲,你不要以为你在台湾,我就没办法了。
你要再敢欺负我女儿,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
”当时先生听了哈哈大笑,回程的路上却有些不悦,诘问道:“咱们吵架的事,你和他说干什么?”
(15)“我从来没说过。
”“那他为什么对我说这种话?”我靠在车窗上,有点懒得回答。
我说:“等女儿长大,你或许
会懂吧。
”
(16)一年后,老头子突发急性肺栓塞去世。
人走得很快,没什么痛苦,我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先生帮我办的
后事,十分风光。
老头子的那套房子,先生建议我把它卖掉,我没同意。
先生说:“那把固定电话拆了吧,又没有
人用。
”我说:“先留着吧。
”
(17)去年年底,因为种种积蓄已久的矛盾,我和先生的感情终于走到尽头。
痛苦之余,我却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离开他;我更舍不得的是女儿,不忍心让她吃苦;然而留在这个家里一直委屈自己,我又怎能甘心……
(18)除夕那天晚上,我翻来(fù)去地睡不着,拨了那串熟悉的号码。
铃声响了几声,就听到了老头子的声音
传过来:“囡囡啊,是你找我?我现在不在家。
不是去锻炼,就是去买菜了,一会儿就能回来,听到嘟的一声,把
你要说的话留下来好了。
”
(19)这声音给我慰藉,让我冰冷的心一下子暖和起来。
(20)老头子说得没错。
家里有个固定电话,你至少还有一个家。
【1】在括号内给相应汉字注音,根据拼音,在横线上正确、规范、美观地填写汉字。
(2分)
诘问()翻来(fù)去
【2】文章围绕“老头子的固定电话”主要写了6件事,请根据下面的提示,简要概括出其余的4件事。
(4分)
段落②—④内容概括事件①:父亲抱怨受到固话的骚扰,却不同意拆除它。
段落⑥—⑦内容概括事件②:父亲没等到我新婚夜的电话,认为我受了委屈。
段落⑧—⑨内容概括事件③:
段落⑩—⑬内容概括事件④:
段落⑯内容概括事件⑤:
段落⑱—⑲内容概括事件⑥:
【3】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矫情”和“感动”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4分)
我觉得他有点矫情,又忽然有些感动。
⑴矫情:
⑵感动:
【4】第⑫段中的画线句子,表达很形象,情感很丰富。
请认真品味,加以品析。
(4分)
一向快言快语的父亲听了,慢慢地说:“空气好,吃得好是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要心情好……我这几天都在家。
如果你烦了闷了,就找我老头子说说话。
”
答:
【5】结合全文,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方面的作用。
(4分)
五、其他
在你成长的道路上,有许多人陪伴着你,呵护着你,关心着你,帮助着你,影响着你......请以“和一
起走过的日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山东高一高中语文月考试卷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百舸(gě)句读(dòu)灰烬(jìn)跬步(kuí)
B.经传(zhuàn)寥廓(kuò)狭隘(yì)慰藉(jiè)
C.澄清(chéng)峥嵘(zhēng)惆怅(chóu)浪遏飞舟(è)
D.给与(jǐ)祈祷(qǐ)摇曳(yè)面面相觑(qù)
【答案】C
【解析】A跬步kuǐ B狭隘ài D祈祷qí。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
复习时分类整理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
如本题“给”
“传”“澄”“藉”“读”属于多音字,多音字记忆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如“给”有gěi 和jǐ 两种读音,常用作动词、介词和助词。
表示交付、送与、替,为、被,表示遭受、把,将等;还表示供应、富裕,充足、敏捷意。
“澄” 有两个读音[chéng]:水静而清:澄莹,澄酒(淡酒),澄澈,澄湛,澄廓,澄清,澄碧,澄净,澄静,澄明。
[dèng]:让液体里的杂质沉下去:澄清,澄沙,澄泥浆等。
“藉”有两个读音[jiè]:垫在下面的东西:枕藉、慰藉、蕴藉。
[jí]:践踏,凌辱:狼藉。
“传” [chuán]:转授,递:传递,传输,传戒,传统,言传身教。
[zhuàn]: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传,《左传》。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攀援干瘪自怨自艾光宗耀祖
B.轻篾消遣汗流夹背按部就班
C.凄厉寂寞锲而不舍再接再励
D.斑澜训诫至高无上风华正茂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字形。
字形与其构字方法和其意思有关。
B轻蔑(“篾”miè劈成条的竹片,亦泛指劈成条的芦苇、高粱秆皮等:竹篾)汗流浃背(“夹”jiā 从两旁钳住:使劲儿夹住。
两旁有物限制住,在两者之间:两山夹一水、夹峙。
搀杂:夹生饭、夹杂。
);C再接再厉(“励” lì 劝勉、励志、勉励。
)D斑斓(“澜”lán 大波浪:波澜。
)【考点】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美国白宫众口一词地向中方传递乐观的信息,其目的是让中美关系不再陷入“用事”的争执。
②对信念的和坚守,可以让人看到那撕破黑幕的光芒,感受到那破除坚冰的力量。
③当一名教师一直是龚群的理想:“教师是光荣而神圣的职业,是我的喜爱。
A.意气执着终生B.义气固执终生
C.义气固执终身D.意气执着终身
【答案】 A
【解析】第一个空,“意气”一是指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二是指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三是指由于主观和
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指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本句说的是中美
关系,应该是“意气”。
第二个空,“固执”指(性情或态度)古板执着,不肯变通,侧重性格。
“执着”原指对某一事
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后来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侧重毅力、精神。
句中“坚守”可以看出强调的是“坚持不懈”应该用“执着”。
第三个空,“终身”侧重于指切身的事情,常用于生活、婚姻、利益、职业、职务、权利等方面。
“终生”侧重于事业方面,多用于事业、工作、使命、抱负、业绩等方面。
句中“教师是光荣而神圣的职业” ”侧重于事业方面,应该用“终生”。
综合比较,选择A最合适。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一次他没有像以前指挥时那样紧张,也没有在场边对在场上犯下低级失误的球员挥斥方遒。
B.在边区的革命实践中,他们始终把群众的疾苦放在心间,以一种甘为小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的态度,与群众息息相通,患难与共。
C.从风华正茂到老骥伏枥,从单身强人到比翼齐飞,布朗和妻子正在加州书写着不老的传奇。
D.今年上半年仍风风火火的新建房地产项目投资如今却大幅下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主要看感情色彩、适用对象、使用范围、适合语境等等。
A.“挥斥方遒”指奔放,
强劲有力。
此处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B.“息息相通”形容关系密切。
此处强调同甘共苦,应用“休戚相关”,指彼
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C.“风华正茂”指风采和才华正是最好的时候。
符合题意。
D.“风风火火”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或很活跃、有劲头的样子。
这里应为“红红火火”,形容旺盛、兴隆、热闹。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响声。
B.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共产党员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
C.这段时间,患流感的同学很多,为了让同学们及时得到治疗,学校请来了三个医院的医生。
D.根据市场的需求,今年农业大学一方面组织科技人员下乡,另一方面积极开展引进、推广新品种的工作。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语病。
一看句中典型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词等等;二压缩语句,保留主干。
一般来说,语病类题都存在以下的做题技巧:1.先找语句主干,看主谓宾是否搭配妥当。
2.看主谓宾的修饰词语。
3.检查连词是否用的恰当。
4.查看语句逻辑关系是否存在错误。
5.考察否定词的运用是否符合句子原有意思。
A项,主谓搭配不当,去掉“月光……起来”。
B项,动宾搭配不当,“塑造”和“事迹”不能构成动宾关系,可将“事迹”改成“形象”。
C项,数量定语产生歧义,“三个”可以修饰医院也可以修饰医生,将“个”改成“为”或“所”即可消除歧义。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
6.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都是由文学作品改编而成的,如《英雄儿女》(根据巴金《团圆》改编)、《红高粱》(根据莫言《红高粱家族》改编)…… 等等。
B.新鲜大米,手感滑爽,米粒光洁,透明度好,腹白很小(米粒上呈乳白色的部分),做出的米饭清香可口。
C.《血战长空》以独特视角关注抗战时期中国空军的真实历史,剧中主要角色均有历史原型。
D.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左拐;继续向前,走到第二个十字路口,还是左拐,跨过马路,就是图书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
A项,省略号和“等等”重复。
使用省略号时应注意以下问题:(1)不
可滥用省略号.一是省略号后语境不明的不能用省略号,而是没有上述特殊语意不能用省略号.
(2)用了"等"、"等等"就不能再用省略号.(3)要正确处理省略号前后的点号问题:一是省略号前是个完整的句
子的,省略号前应使用句末标点,表示省略的是句子;二是省略号前不是完整句子的,省略号前一般不用点号,表示省略的是词语、短语;三是省略号后一般不用标点。
(4)、如果省略的是一大段或几段文字,就用十二个圆点
表示,单独成行,不顶格.B项,括号及里面的内容应移到“腹白”之后。
括号注释的是句子的一部分,括号就要紧
贴在被注释的那一部分之后,这种括号叫旬内括号。
括号注释的全句,括号要放在句末标点之后,这种括号叫句外括号。
括号里的话语,句子末尾一般没有标点,是问号或感叹号,则可保留。
句内括号应紧跟在被解释的词语之后。
D项,“还是左拐”后的逗号应该改为分号。
从表示并列区别,逗号表示连贯、分号表示句与句之间并列。
逗号把句子切分为意群,表示小于分号大于顿号的停顿。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7.下面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没有爱的阅读,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
②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
③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④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产生爱和生命。
⑤还有人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
⑥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A.⑥⑤③②①④B.①⑥⑤④②③
C.③⑥⑤②④①D.③①⑥⑤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排序能力。
首先浏览所给的句子,了解大概内容;然后浏览所给的句子,依据代词、关联词确定句和句之间的关系。
这段话出自课文原话,③句说“问题不在于数量”,紧跟着第⑥句中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这是从数量上来说,应放在③后面;⑤中“见书便生吞下去,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与⑥句相反应该紧跟在其后面;②是对⑥⑤的总结,承上启下;④“没有这个前提”中“这”是指“个性或人格”
应该放在②之后;①是对整段总结,放在最后。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8.下列选项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或师焉,或不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能力。
题目中句子都出自课内,这也考察了学生平时学习的认真程度,首先浏览选项,A.虽有槁暴“有”通“又”;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D.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9.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吾从而师之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字词中古今异义的理解能力。
题目中句子都出自课内,这也考察了学生平时学习的认真程度,首先浏览选项,A.博学古意:作动词,广泛的学习.今义:作名词,知识丰富,学问高.B.从而古代‘从而’是分开的,从是指‘跟从’之意.而是指‘而且’之意.现代,“从而”往往一起表意.是表示因果关系或者递进
关系的连词.C.句读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 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D.众人古,一
般人;今,大家,很多人.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10.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虽然)
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停止)
C.或师焉,或不焉(或者)
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字词的理解能力。
题目中句子都出自课内,这也考察了学生平时学习的认真程度,首先浏览选项,A.虽是即使B.绝是“横跨”C.或是“有的人”。
对于“绝”要引导学生从一词多义角度来识记。
①<动>断;断绝。
《荆轲刺秦王》:“秦王惊,自引而起,~袖。
”②<动>隔绝;隔断。
《三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
”【又】<形>隔绝的;封闭的《桃花源记》:“率妻子邑人来此~境。
”【又】<形>极远的。
《班超告老归国》:“班超久在~域,年老思土。
”③<动>绝交;断绝往来。
《屈原列传》:“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齐。
”④<动>停止;止歇。
《与朱元思书》:“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
”《口技》:“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
”⑤<动>绝命;死。
《孔雀东南飞》:“我命~今日,魂去尸长留。
”⑥<动>横渡。
《劝学》:“非能水也,而~江
河。
”⑦<名>旧诗体裁之一。
王实甫《西厢记》:“我且高吟一~,看他则甚。
”⑧<形>到极点的;不能超越的。
《与朱元思书》:“奇山异水,天下独~。
”⑨<副>。
《核舟记》:“佛印~类弥勒。
”《游黄山记》:“众壑纵横,真黄山~胜处。
”⑩<副>绝对;完全。
《促织》:“而心目力俱穷,~无踪响。
”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11.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吾尝终日而思矣B.登高而招
C.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D.蟹六跪而二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