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小学德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恩教育—小学德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发布时间:2021-09-03T03:51:02.80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6月16期作者:邹友莉[导读] 我国自古以来便要求人们学会感恩,这也是中华传统美德
邹友莉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胜利小学摘要:我国自古以来便要求人们学会感恩,这也是中华传统美德。
因此在教育事业中加入感恩教育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从感恩教育的角度来看,其是感情交汇的过程,需要实现情感的传递,让学生们在感恩的氛围中学会感恩,这也是挖掘人们内心深处情感的过程。
实际上感恩教育可以归属于德育教学。
而感恩教育本身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通过情绪情感的传递以及实践的证明等等来让学生们真切的感受
到感恩,结合多种方式让学生们真正的拥有感恩的心,最终体现在实际行动当中。
关键词:感恩;孩子;德育;感恩教育引言:从一个人是否感恩上可以了解到他的品德,而如今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的孩子过分自私,缺乏感恩的心。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家长们会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的需求,甚至溺爱孩子,在这样的管理下孩子往往过分追求自我,认为所有的人均需要为他而服务,忽略了父母的付出,认为是理所应当,在学校中不认真的接受教育,甚至有一部分学生不遵守学校纪律,经常闯祸。
这样不正当的心理和行为均会耽误孩子的未来成长,因此本人十分关注教学中的感恩教育,希望孩子们能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去理解父母、理解他人,知恩图报。
一、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
感恩是存在于人们精神层面的,拥有感恩品德的人会将这种品质体现在个人行为之中。
在小学教育中加入对学生的感恩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提高,在生活中拥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思想境界也会得到提升。
在感恩教育中学生也会学会理解他人,同理心会更强,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思考,在这样的教育下学生的责任感会油然而生,感受他人的难处,学会主动的帮助别人,这对于整个社会良好的发展均有着积极作用。
通过此可以了解到,感恩教育对于提升学生的责任感有积极意义。
在感恩教育的引领下,学生的人格会更加完善,学生本身也会拥有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大事小情。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经济蓬勃发展,因此家长的教育方式也和以往有一定的差距,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均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享受最好的事物,在教育过程中认为孩子只要自由健康的成长就好,但实际上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孩子没有受到任何的约束,最终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一部分孩子的心理会不健全,思想存在问题。
在家长的溺爱中孩子们会无法独自适应这个社会,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存在消极影响。
而良好的感恩教育则可以帮助孩子们树立完善的德育观念,孩子们在面对消极情绪的时候也可以适当的处理,在生活中会秉持着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事物。
二、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实施途径(一)以课堂为切口,激起感恩之情在教育之中师生之间良性的交流可以推动教学,而实际上师生交流的时间大多在课堂中,而教师想要实现感恩教育也需要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以优美感恩的文章作为出发点,在课堂上让学生们去品读文章的内涵、感受文章中的感情,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真正的领会感恩这件事。
举例说明,在文章《妈妈的账单》中作者利用文字表达出了母爱的伟大,为人们描绘出了一个为了孩子无私奉献的母亲;另外在耳熟能详的故事《游子吟》当中也为人们展示出了一个深爱自己孩子的母亲形象,表达出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情形。
教师可以以这些与感恩相关的文章为例,让学生们仔细感受文章中的情感,在品读的过程中孩子们也会感同深受,最终逐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二)营造良好的感恩氛围感恩教育不仅仅受到个人的影响同时与外部环境也有一定关系,由此可见教师想要让学生拥有感恩的品德便需要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从而让学生拥有感恩的意识。
现如今社会朝着多元化发展,许多不同的思想均影响者学生的道德观念。
从感恩的角度来看,需要在感的基础上在有恩。
为营造良好的感恩教育氛围,教师可引经据典,联系生活实例把感恩教育和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识恩,从而正确认识感恩,养成感恩的意识。
比如,在德育课上教师可以以“孔融让梨”作为主题,在上课前搜集大量与之相关的资料,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些具有浓厚情感的音乐与视频,不断深化教学内容的情感,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一定的共鸣。
教师可以根据主题提出问题“为什么孔融要将好吃的梨让给别人?他的爸爸让他将梨让给别人的做法正确吗?”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悟,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将学习内容内化,促进学生能深刻理解感恩的重要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三)推进感恩教育活动建立感恩氛围对于推进感恩教育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形成良好氛围的基础上学校可以组织相关的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们亲身的体验和感受感恩。
例如学校可以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在班会上大家可以以感恩为题各自抒发见解。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记灌输式教育,否则会起到相反的教育效果。
此外,学校也可以通过以感恩为主题的朗诵比赛、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作文竞赛等活动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这在无形之中也会增加学生的感恩意识。
(四)升华感恩的层次从感恩转变为施恩主要是通过强化感恩实践达到最终教育目标的过程,也是感恩教育的关键环节。
在学生具备基本的感恩意识并形成一定的情感认知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地开展施恩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强化认识,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向社会施恩的公益活动,比如,帮助敬老院的老爷爷、老奶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义务捡垃圾,并为乡村学生捐赠旧书等。
如此,才能将感恩教育升华到施恩层次。
结束语:在学校教育中通过适当的感恩教育可以帮助完善学生的三观,学生的人格也会更加健全,会逐渐成为一名积极向上的青年。
由此可见在学校中完善感恩教育的重要性,这不仅仅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还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在生活中只有拥有感恩的心才能够善良的对待整个世界,在感恩他人的同时自身也会获取更多的快乐。
参考文献:
[1]江雪玉.小学班主任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J].赤子,2019,000(015):19.
[2]曾艳.让感恩教育成为小学德育的推动力[J].阅读,2015(4).
[3]金光英.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014(008):54-55.
[4]朱蕾蕾.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特色中的实践探索[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9,000(006):21,24.
[5]颜伟.论感恩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价值与实施[J].祖国,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