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内容解读3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学业水平测试内容解读(续)
3、大气受热过程:
测试要求: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


(2)大气圈的结构:
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及运动状况的差异,可将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迅速升高;以水平运动为主;天气晴朗。

因该层能见度好,有利于高空飞行;存在一个臭氧层,使地球生物免受紫外线侵害。

高层大气: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很小。

存在电离层。

(3)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大气的受热过程可以用下图表示。

在此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吸收、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减少。

大气的吸收具有选择性,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大气的这些热力作用能缩小昼夜的温差,维持地表生物物质的生存和发展。

测试要求: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

地面的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因辐射方向与地面辐射相反,被称为大气逆辐射。

即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而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测试要求: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形成过程:见必修一教材P39图2-2-6“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示意图”。

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流。

(3)在自然界中,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有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

如下图。

(海陆风形成示意图见教材P39图2-2-7,夜晚的山风方向与谷风方向相反,白天的海风方向与陆风方向相反。


直接 热源
4、气压带和风带:
测试要求:理解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见必修一教材P41第二、三段和图2-2-11)
假设地表均匀,由于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分布不均及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全球了三圈环流,近地面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气压带中由于热力原因形成的是: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动力原因形成的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

(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就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3)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a、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海路热力差异显著,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表现: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其中亚洲低压(又叫印度低压)最为突出,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冬季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又叫蒙古高压)最为突出,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

b、南半球由于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保持着带状分布的特征。

测试要求: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

(1)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

(2)季风的形成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3)季风分布:主要分布在东亚地区和南亚地区,其中东亚季风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

因为东亚地处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之间,海陆热力差异十分显著。

测试要求: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一般的说,高气压带气流下沉,气候干燥,低气压带气流上升,降水较多;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风带,气流较湿润,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风带,气流较干燥。

a、根据平均气温最低月和最高月出现的月份,判断该地所处半球。

b、根据最冷月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判断所处的热量带。

(见必修一教材P56表2-4-2)
c、根据年降水量及各月的分配情况,确定降水季节分配类型(雨型)。

(见必修一教材
d、综合考虑热量带和降水季节分配类型,判断气候类型。

5、天气系统:
测试要求:理解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冷暖锋的判断依据:
a、冷气团的箭头形状;
b、雨区的位置;
c、冷暖锋的图例;
d、天气过程。

测试要求:理解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1)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种天气系统的不同描述。

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和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