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泉历史文化精粹》节选(连载•8)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泉历史文化精粹》节选(连载•8)
作者:王永明
来源:《电影评介》2011年第17期
[摘要] 贵州省福泉市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发达,是贵州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

福泉是国务院命名的“全国文物先进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福泉山被中国传统文化专委会命名为“中国十大道教文化圣地”。

即将出版的《福泉历史文化精粹》一书将福泉市从周朝末年且兰国邑至民国时期的平越县近三千年历史上有影响的重要人物、发生的重大事件及民族风情、人文和自然景观等汇集成册,现将其中重要篇章节录,以飨读者。

[关键词] 福泉市历史文化精粹
15、平越封侯第一人张信
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张信,平越人,居家孝友,莅官忠勤,后以功封隆平侯。

”嘉靖、万历《贵州通志》均有相同的记载。

张信,其父张兴为临淮人,明洪武初征黔,官永宁卫指挥佥事,阵亡。

张信嗣官,以征紫江草塘功迁平越卫都指挥佥事,遂为平越人。

洪武二十二年(1388)重修福泉山高真观,二十四年(1390)开国公徐达之孙、平越卫掌印指挥徐胜阵亡,张信接任掌印指挥,并开始改平越卫土城为石城的工程。

二十五年(1391)张三丰来福泉山结亭礼斗修仙,由于两人住处很近,常在一起下棋成为至交好友,张信待三丰甚厚。

为酬谢,三丰特地指点张信犀牛洞葬父和月山寺葬母两处葬穴,说“葬此必封侯世禄,与国同永”。

张信从之,先后将父母葬此龙穴。

建文元年(1399),张信建成石城,三丰又仙成离去。

大臣推荐张信有谋勇,调北平都司,受密令与谢贵、张呙往查文皇(燕王朱棣),张信害怕不知道怎么办。

母亲问张信,张信先是搪塞,搪塞不过才以实相告。

母亲大惊说不可!你父亲在世时常说王气在燕,你不要妄举乱来。

张信点头,告辞母亲至北平。

三次造访燕王府,朱棣推辞不见。

建文帝又下密诏急办燕王,张信无法,只得改乘女轿悄悄进入燕王府求见燕王,朱棣诈称风病不能说话,张信于床前再三顿首称臣,朱棣仍不语。

张信正色说,如燕王无它想法,就跟我至南京面圣,我好交差复命。

遂将建文密诏呈上,朱棣见张信真心助他,即下床与张信密谋,立即召其它大臣定计起兵,夺了侄儿建文的帝位,号永乐。

张信亦屡以战功升都督佥事,功封隆平侯与世券,永乐皇帝除了褒奖张信,还有兴隆平越之意。

永乐称张信为“恩张”,张信亦惋言谢绝永乐皇帝娶女儿为妃的要求,凡有侦察诸藩王及大臣、皇子事,永乐均让张信去处理。

张信成为是永乐的宠臣,有在平越修复福泉山、筑平越卫石城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张信与张三丰是朋友,满朝文武官员,唯有张信与永乐皇帝梦寐以求的仙师张三丰相从过密,重振皇家宫观武当山的重担非张信莫属。

于是命张信与沐昕等四人为总提调,以张信为首,率二十万
工匠夫卒大营武当山宫观十余年,武当山成为最大的皇家道教名山。

张信在武当山专门为三丰仙师修建了遇真宫,在山上苦等张仙大驾光临。

弘治《贵州图经新志》称:“(三丰)以而别信曰:武当山再会。

信恳留,闭之室中,末几,寂然不知所往。

后信以功封隆平侯,监修武当宫观,果再会其人焉。

”说明张信在武当山见到张仙的。

而万历《仙师外传》称:“(张信)果勅祭武当山,见(三丰)师于山中石岩炊瓦釡,形质憔悴,破衲腐秽,倾水饮为茶,送枣一枚以啖之。

信置汤不饮,袖其枣而别,下山视枣,则已长尺余。

惊讶复上山寻师,已遁矣,追悔莫及。

”这段文字,说明张信封侯后监修武当,在山岩上见到了张仙,已有嫌弃之意,不象十二年前那样“相从过密”了,嫌水脏不喝,张仙送的枣子也不吃,与仙师似乎没有多少可说的,等下山后见枣子长尺余,方知三丰是真仙,追悔莫及。

我想张信不会是忘恩负义的人,他得了三丰的许多好处,不至于嫌弃三丰。

再者,三丰仙师可是永乐皇帝多次诏求的未果,天下寻找的高道。

满朝官员只有张信见过,张信得罪不起,不敢不上奏,更不敢隐瞒见到张仙,那可是要犯杀头罪的。

如果说张信在武当见到过张仙并恳留张仙去见永乐,又是另一种结局,但是这不符合张三丰淡泊名利的思想和性格,从他作的《答永乐皇帝》、《答永乐皇帝并书》等诗作中可以看出。

事实是张三丰成仙离开平越后,云游江湖,漂流四海,再也没有回到武当山。

张信受封时,平越士绅在南门为其立《隆平侯坊》,逝后被追封为郧国公,平越人又立了《郧国公坊》纪念,其子孙后代袭侯十世十一人直至明亡。

清代史料称:“邋遢之术,应验如此!”
16、培养人才的摇篮“平越学宫”
学宫,是地方官家培养人才的地方,也就是今天的学校。

人才越多,学宫名气越大。

贵州建省后,为改变贵州文化落后的状况,明王朝于宣德八年(1434)诏命在平越卫等八卫建学宫,是当时省内最早建立学宫的地区之一。

平越卫学由贵州参议、副使李睿,佥事屈伸选定风水极佳的城南隅福泉山前原隆平侯张信宅基为学宫址,命平越卫指挥王俊、刘璇创建。

平越卫学的建立,为培养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十四年后的正统十三年(1448),平越出了第一位进士黄绂,也是当时贵州全省的第五名进士,黄绂官至尚书兼左都御史,为“有明贵州名臣之冠”。

成化二年(1466)襄阳侯吕贵来任平越卫指挥,得贵州总戎、南宁伯、平越人毛荣首肯,又因其子吕升就读平越卫学,以宦籍考中进士,于是捐俸重修学宫于旧址偏东,尚书黄绂为此作《平越旧儒学碑记》。

成化五年(1469)平越人杨遵又成进士,35年间平越先后出了三位进士。

万历二十九年(1601)建平越军民府,卫学改为府学。

三十一年(1603)不知何因将府学改建于府之南,四十五年(1617)又迁建于府之东,崇祯十五年(1642)陈绍英知府又迁于府之西,离旧学宫址不远(其实,成化二年的迁离和陈绍英的迁回,地址在原戴家祠堂后,东便门内,今中学东部范围)。

杨遵之后到清顺治十七年(1660)守道徐宏业迁回原址的两百年间,平越虽有三十余位举人,但无人成进士。

来回搬迁,位置弗善,这是入清后第一位平越道台徐宏业要办的第一件大事。

正统时建的孔圣庙仍在原址,与迁出的学宫分离,徐宏业与知府喻全昱在孔庙原址重建先师殿(大成殿)东西庑、戟门,棂星门、腾蛟起凤坊,启圣祠、明伦堂、学署、敬一亭等,贵州巡抚姚启圣为之作碑记。

康熙二十二年(1683)知府斐天锡重修;乾隆二年(1737),“前清重臣”王士俊捐俸倡修,并作《重修平越府学碑记》。

嘉庆三年(1798)平越改府为直隶州,府学改为州学。

道光十九年(1839)知州徐鈜捐俸倡修,募
金万余两,将学宫增建扩修。

咸同内乱,学宫被毁。

同光间,知州邓在镛、傅大亨、程荣寿等多方筹措,获银二千三百两,在原址按原规模重建。

民国时建平越初级中学,将棂星门石牌坊后的名宦乡贤祠改建为二层楼四教室的教学楼。

解放后仍保持原貌。

1957年中学发动学生运砖瓦在启圣宫原址建成有八个教室的教学楼。

“文革”后,学校向东西扩展,陆续将原建筑拆毁,许多文物被破坏,今仅存泮池上的三座石桥,还有那见证平越学宫五百七十年历史变化的古槐树。

明清两代贵州实行科举制度,开科取士,出现了不少在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改变了人们对贵州贫穷落后、不出人才的旧观念,也改变了贵州文化落后的面貌。

平越于明宣德八年(1433)诏命建卫学,万历间建府改为平越府学,清嘉庆初又改为直隶州学。

学宫的建立,为以教养为本,培养人才打下了坚实良好的基础。

平越为黔南黔东南重镇,贵州分守新镇道驻平越二百五十余年,管理黔南、黔东、黔东南下游八府及卫所事务,成为黔南黔东南的中心,为培养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明清实行科举的四百五十年中,培养出了大量的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有文进士28名(其中包括宦籍如吕升,寄籍魏大文、魏大昌、宋煌、徐文龙和失载邱学中等),举人200余名,秀才无数,人才之众,在贵州仅次于贵阳、遵义、安顺,但是出了唯一的武状元,实属少见。

明代平越第一位举人是黄绂,正统十二年(1447)以《春秋》中云南乡试第五,次年成进士。

黄绂又是平越第一位进士,是明初贵州第五名进士。

他又是行省后贵州第一位官至尚书的名臣,平越六百年间职位最高的高官。

明代第一位秀才是宣德年间的钱宏,官湖广荆门吏目。

清代第一位举人是徐人龙,中顺治十七年(1660)贵州乡试,官知县。

清代第一位进士是王梦旭,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成进士,官翰林院捡讨,他又是清代平越九翰林中的第一位。

平越最后一名文进士为刘文钦,光绪二十九年(1903)成进士,官苏州吴县知县,上海吴淞厘金局总办,民国时期任局长,县长,川军帮办,黔军文案主办,省政府文案主办,为贵州著名诗人。

平越清代九翰林,分别是王梦旭、王梦尧、王士俊、魏大文、王茂松、宋煌、邱学中、王立中、肖尚卿。

其中“渚浒王氏”家族就占了五名。

平越在清代才开武试,共有四名武进士,第一位武进士是曹元肃,于康熙十二年(1673)成武进士,他是平越第一位武举人,官副将(副总兵)。

贵州历史上唯一的武状元,曹元肃之子曹维城,康熙四十二年(1703)武进士第一,官侍卫迁副将。

曹维城之子曹石为雍正二年(1724)武进士,官御前带刀侍卫迁副将,祖孙三代三人均武进士官副将,其中还出了武状元,这在贵州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参考文献
历代《贵州通志》、《明史张信传》、万历《张仙遗事》、万历郭子章《黔记》、光绪《黔诗纪略》、《平越直隶州志》
历代《贵州通志》、康熙杨文奎《三丰道迹》、光绪《平越直隶州志》、光绪刘慰杰《平越楹联》
作者简介
王永祥,原贵州国画院副书记,兼副秘书长,二级美术师,福泉市三丰文化研究会会长。

周津林,原贵州省图书馆古籍部副研究员。

王永明,贵州省福泉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副研究员,全国先进文物工作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