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家教文化(19):家颐《教子语》
中国十大经典家训家规
![中国十大经典家训家规](https://img.taocdn.com/s3/m/3084a683aeaad1f346933fc0.png)
中国十大经典家训家规运用家训教诫家人、子弟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端蒙养、重家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家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由于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特别强调修身、齐家与治国、平天下的密切联系,以“整齐门内,提撕子孙”为目的的家训,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并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从先秦到明清,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家训可谓汗牛充栋。
现遴选出十份家训,既具有很广泛的代表性,又是经典中的经典,与大家一起来赏析。
一、《诫伯禽书》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为周公。
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一饭三吐哺”周成王亲政后,营造新都洛邑,大封诸侯。
他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周公告诫儿子说:“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
可是,一次沐浴,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唯恐因怠慢而失去人才。
我听说,德行宽裕却恭敬待人,就会得到荣耀;土地广大却克勤克俭,就没有危险;禄位尊盛却谦卑自守,就能常保富贵;人众兵强却心怀敬畏,就能常胜不败;聪明睿智却总认为自己愚钝无知,就是明哲之士;博闻强记却自觉浅陋,那是真正的聪明。
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
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
你怎能不慎重呢?”伯禽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没过几年就把鲁国治理成民风纯朴、务本重农、崇教敬学的礼仪之邦。
【圈点】有道是“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周公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可谓良苦用心。
二、《命子迁》作者:司马谈(?—前110),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子司马迁。
汉武帝时任太史令。
“此孝之大者”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通称太史公,掌管天时星历,还职掌记录,搜集并保存典籍文献。
家训宝典之一百零二:家颐家训《教子语》
![家训宝典之一百零二:家颐家训《教子语》](https://img.taocdn.com/s3/m/e03d243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2.png)
家训宝典之一百零二:家颐家训《教子语》家颐,字养正,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生平事迹不祥,著有《子家子》,但只有《教子语》被收录于南宋刘清之《戒子通录》和赵善璙《自警编》中。
家颐家训《教子语》: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
父子之间,不可溺于小慈,自小律之以威,绳之以礼,则长无不肖之悔。
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
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
人家子弟,惟可使觌德,不可使觌利。
富者之教子,须是重道;贫者之教子,须是守节。
子弟之贤不肖,系诸人;其贫富贵贱,系之天。
世人不忧其在人者,而忧其在天者,岂非误耶。
士之所行,不溷流俗,一以抗节于时,一以诒训于后。
士人家,切勤教子弟,勿令诗书味短。
孟子以惰其四支为一不孝,为人子孙,游惰而不知学,安得不愧。
译文:人生最快乐的事情,就是读书,最重要的就是教导孩子。
父子之间,不能总是慈爱,从小以威严管束,以礼节为准绳,长大就不会后悔不成器。
教子的方法有五条,引导性情,扩大志向,培养才能,鼓舞志气,改正问题,缺一不可。
培养子弟好比养育灵芝兰草,既要积累学问去培养,又要积累善心去滋润。
家里的子弟,只能让他看到美德,不能让他看到利益。
富家教育孩子,必须看重道德修养;贫家教导孩子,必须看重坚守节操。
子弟有没有出息,取决于人自己;他们的贫富贵贱,则取决于命运。
世上人往往不去担心由人决定的因素,却担心由命运决定的因素,错误岂不是太严重了。
士人的行为,没有被流俗所污染,一要能随时坚守节操,二是要能给后辈留下训诲。
士人之家,一定要勤于教导子弟,不要让家里失去诗书的味道。
孟子认为四肢懒惰也是一种不孝,为人子孙者,闲游懒散却不知道学习,怎么能不惭愧呢。
家颐的《教子语》一共十条,言简意赅但意蕴隽永,强调了读书、教子和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关于家庭教育的古代名言名句精选
![关于家庭教育的古代名言名句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ee4a1244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f3.png)
关于家庭教育的古代名言名句精选1.怀子三月,出居别宫。
目不邪视,耳不妄听。
音声滋味,以礼节之。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2.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3.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教子》4.天下之本在家。
——汉·荀悦《申鉴·政体》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唐·韩愈《师说》6.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清·梁启超《论幼学》7.父善教子者,教于孩提。
——宋·林逋《省心录》8.强国之基在养蒙,儿童智慧须开爽,方能凌驾于人上。
——清·林纾《闽中新乐府》9.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
——《大戴礼记·保傅》10.人材之成,自儿童起。
——清·陈宏谋《<养正遗规>序》11.居身务其俭朴,教子要有义方。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12.爱子教之以义方。
——《左传·隐公三年》13.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
——明·方孝孺《行善戒》14.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赵策》15.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资治通鉴》16.君子之于子,爱之而勿面,使之而勿貌,导之以道而勿强。
——《荀子·大略》17.贤人智士之于子孙也,厉之以志,弗厉以诈;劝之以正,弗劝以诈;示之以俭,弗示以奢;贻之以言,弗贻。
——汉·王符《潜夫论·遏利》18.童蒙无先入之杂,以正导之而无不顺受,故养正当于蒙。
——明·王延相《雅述·上篇》19.今教童子宜诱之歌诗以发其意志,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
——明·王守仁《训蒙大意》20.教子工夫,第一在齐家,第二在择师。
——明·陆世仪《思辨录辑要》21.子弟童稚之年,父母师傅贤者,异日多贤;宽者,多至不肖。
中国历代家训集锦
![中国历代家训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42f5ee6d1ed9ad51f01df2ca.png)
14、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增广贤文》)15、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
(《增广贤文》)1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
(《增广贤文》)17、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曾国藩家书》)18、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
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曾国藩家书》)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曾国藩家中》)二、仁爱1、百善孝为先。
(《赠广贤文》)2、孝当竭力,非徒养生。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增广贤文》)3、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治文贤文)4、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家诫要言)5、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
(《增广贤文》)6、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
(《增广贤文》)7、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
(《增广贤文》)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增广贤文》)9、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
(《增广贤文》)10、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
(家诫要言)11、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
(《增广贤文》)12、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增广贤文》)13、肝肠煦若春风,虽囊乏一文,还怜茕独。
(《增广贤文》)14、责己之心责人,爱己之心爱人。
(《增广贤文》)15、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冶家格言)16、美不美,乡中水;亲不亲,故乡人。
(《增广贤文》)17、割不断的亲,离不开的邻。
(《增广贤文》)18、远山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
(《增广贤文》)19、泯躯而济国。
(颜氏家训)20、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陈毅《示儿女》诗)三、正直清廉1、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莫甚。
(治家格言)2、官长之前,止可将敬,不可逐膻。
(家诫要言)3、随时莫起趋时念,脱俗休存矫俗心。
(《增广贤文》)4、气骨清如秋水,纵家徒四壁,终傲王公。
国学:《教子要言》序一
![国学:《教子要言》序一](https://img.taocdn.com/s3/m/00510ba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fc.png)
国学:《教子要言》序一(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少儿故事、儿童诗歌、儿童笑话、唐诗宋词、小学作文、经典国学、宝宝护理、宝宝教育、宝宝食谱、百科知识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hildren's stories, children's poems, children's jokes, Tang poetry and Song poetry, elementary school composition, classic Chinese studies, baby care, baby education, baby recipes, encyclopedia knowledge,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国学:《教子要言》序一序一【原文】今之号称家督①者,以其家庭教育之全责诿诸学校,而不复过问。
家庭教育的名言古训
![家庭教育的名言古训](https://img.taocdn.com/s3/m/ec7b9e24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fa.png)
家庭教育的名言古训53言1、父善教子者,教子孩提。
——林逋2、鞭管之下,有贤士乎?——方孝儒3、宠子未有不骄,骄子未有不败。
——吴楚才4、慈母有败子,小不忍也。
——柜宽5、鞭扑之自子,不从父之教。
——《孔子家语》6、父母常失,在不能已于媚子。
——王符7、生而富者骄,生而贵者傲。
——《后汉书》8、父否母然,子无适从。
——宋祁9、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韩非子》10、贤母使子贤也。
——《韩诗外传》11、慈母有败子。
——《韩非子》12、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
——《韩诗外传》13、教妇初来,教儿婴孩。
——《颜氏家训》14、孤犊触乳,骄子骂母。
——《后汉书》15、蒲鞭便示辱。
——《后汉书》16、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颜氏家训》17、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治家格言》)18、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需平心暗想。
(《治家格言》)19、施恩无念,受恩莫忘。
(《治家格言》)20、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治家格言》)21、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
(《治家格言》)22、善欲人知,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治家格言》)23、以直报怨,以义解仇。
(《增广贤文》)24、平生不作皱眉事,世上应无切齿人。
(增广贤文》)25、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格言联璧》)26、黎明即起,洒扫庭除。
(《治家格言》)27、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治家格言》)28、江中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增广贤文》)29、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
(《治家格言》)30、良田百亩,不如薄技随身。
(《增广贤文》)3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增广贤文》)32、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增广贤文》)33、一头白发催将去,万两黄金买不回。
(《增广贤文》)34、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
中国历代家训名句集锦
![中国历代家训名句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3de3b0d93186bceb19e8bb30.png)
中国历代家训名句集锦中国历代家训名句集锦杏坛归客一、养子须教子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
(《增广贤文》)2、养不教,父之过。
(《三字经》)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增广贤文》)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
(《增广贤文》)5、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增广贤文》)6、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
(《增广贤文》)7、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
(《增广贤文》)8、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家诫要言)9、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
(家诫要言)10、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
(《小儿语》)11、凡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
(续小儿语)12、要求子顺,先孝爷娘。
(续小儿语)1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增广贤文》)14、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增广贤文》)15、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
(《增广贤文》)1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
(《增广贤文》)17、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曾国藩家书》)18、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
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曾国藩家书》)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曾国藩家中》)二、仁爱1、百善孝为先。
(《赠广贤文》)2、孝当竭力,非徒养生。
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
(《增广贤文》)3、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治文贤文)4、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
(家诫要言)5、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
(《增广贤文》)6、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
(《增广贤文》)7、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
(《增广贤文》)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增广贤文》)9、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
(《增广贤文》)10、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
家颐
![家颐](https://img.taocdn.com/s3/m/f6a845c9dd88d0d233d46aa5.png)
家颐《教子语》:强调四个很重要---教子很重要,方法很重要,品德很重要,视道德教育家颐,宋代学者,生卒年不详,字养正,宋眉山(今属四川)人。
著有《子家子》。
家训的作者充分认识到了教子的重要性,认为读书是人生最大的乐事,而教子必须威、礼、德、善兼而施之,强调贤与不肖之关键在人不在天。
教子很重要一一[原文]人生至要,无如教子。
父子之间,不可溺于小慈。
自小律之以威,绳之以礼,则长无不肖之悔。
[译文]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教子。
父亲对孩子不可过于慈爱。
要从小就用威严来约束孩子,用礼节来教育孩子,这样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因没有出息而让父母后悔当初的教育不妥。
方法很重要一一[原文]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
【译文】教育孩子的方法有五:引导孩子的天性,宽广孩子的志向,培养孩子的才能,鼓舞孩子的锐气,改正孩子的缺点,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
品德很重要一一[原文]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
人家子弟惟可使觌[dí]德,不可使见利。
富者之教子须是重道,贫者之教子须是守节。
【译文】养子如养花,既要用广博的知识来培育,又要用实际的善德来滋润。
教育孩子发现别人家孩子德行良好的一面,而不要去注意其重利的一面。
富人教子应该重视道德教育,穷人教子应该注重守住气节。
读书很重要一一[原文]人生至乐,无如读书。
士人家切勤教子弟,勿令诗书味短。
孟子以惰其四支为不孝。
为人子孙游惰而不知学,安得不愧!士之所行,不溷流俗,一以抗节于时,一以诒训于后。
子弟之贤不肖系诸人,其贫贵贱系之天。
世人不忧其在人者而忧其在天者,岂非误耶?【译文]人生最大的乐事是读书。
读书人家一定要勤教子弟,不要让阅读诗书的旨趣变得淡薄了。
孟子认为四肢懒惰的人为不孝。
因此,身为子孙放纵性情、懒惰而不知努力学习,怎么能不感到惭愧呢!读书人的行为,不应该同流俗相混同。
一方面要坚持节操于当时,另一方面要遗留教诲于后世。
孩子以后是贤良或是没出息这些都与人的学习教育有关,其贫穷贵贱是上天注定的。
中华文化的家规家训
![中华文化的家规家训](https://img.taocdn.com/s3/m/b9172238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83.png)
中华文化的家规家训1.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朱子家训》2.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朱子家训》3.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4.父不慈则子不孝——《颜氏家训·治家篇》5.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颜氏家训·兄弟篇》6.钝学累功,不妨精熟——《颜氏家训·文章篇》7.巧伪不如拙诚——《颜氏家训·名实篇》8.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颜氏家训·养生篇》9.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颜氏家训·勉学篇》10.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颜氏家训·名实篇》11.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颜氏家训·教子篇》12.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
——《颜氏家训·勉学篇》13.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颜氏家训·教子篇》14.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朱子家训》15.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朱子家训》16.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朱子家训》17.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朱子家训》18.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朱子家训》19.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朱子家训》20.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朱子家训》21.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朱子家训》2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子家训》23.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颜氏家训·勉学篇》24.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
——《颜氏家训·名实篇》25.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贪欲以伤生,谗慝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颜氏家训·养生篇》2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中国古代10条教子育儿格言,蕴含深刻,读起来甘之如饴!
![中国古代10条教子育儿格言,蕴含深刻,读起来甘之如饴!](https://img.taocdn.com/s3/m/20f8ccf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11.png)
中国古代10条教子育儿格言,蕴含深刻,读起来甘之如饴!1. 夫爱之,当教之使成人。
——司马光《家范》疼爱自己的子女,就应当去教育他们,使他们能够长大成人。
2. 吾今日为人之子,则他日亦当为人之父。
——袁采《世范》今日我坐为别人的儿子,明天我也一定会成为他人的父亲。
3. 传无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晋·羊祜《诫子书》不要去传播那些没有根据的言语,也不要去听那些诽谤的话。
4. 世人不忧其在人者而忧其在天者,岂非误耶?——家颐《教子语》人们不去担心那些人为的事情,而去担心那些天上的事情,这难道不是错误的吗?5. 名须立而戒浮,志欲高而无妄。
——卢象昇《训子弟》要树立好的名声就要戒骄戒躁,想要成就高远的志向就要脚踏实地地努力,不能好高骛远而不切实际。
6. 后生辈当官治事,必尚苛暴,开口发言,必高诋訾。
市怨贾祸,莫大于此。
——贾昌朝《诫子孙》一些年轻人当官处理政务时,总是崇尚苛刻、严酷的方法。
张口说话,总是高声地诋毁他人,再没有比这样更招惹灾祸的了。
7. 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顽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
——郑燮《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二书》那些用发丝系住蜻蜓、用线捆住螃蟹,作为孩子们取乐的行为,可曾想过那些蜻蜓、螃蟹没有多长时间都会被拉扯折断而死去吗?8. 吾祖宗视之,则均是子孙,固无亲疏也,苟祖宗之意无亲疏,则饥寒者吾安得不恤也。
——范仲淹《与诸子及弟侄》以同祖同宗的角度去看,大家都是一个家族的子孙,所以不应该有什么亲疏之别。
若是以都是一个先祖的观点去看,那么多忍饥挨饿的人我又怎么能不去帮助他们呢?9. 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
——刘蓉《习惯说》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十分厉害的。
经常走在平地,便不能够适应洼地。
经常走在洼地,就会觉得洼地也平坦了。
如果将洼地填平,反而会觉得不适应了。
10. 人毁己而忿者,恶丑声之加也,人报者滋甚,不如默而自修己也。
——刘清之《戒子通录》别人诽谤自己,自己十分生气,一定会出一些恶语,别人也一定会用更加难听的话进行反击,与其最终这样,还不如闭口不言,加强自身的修养。
[最新精品]家颐《教子语》
![[最新精品]家颐《教子语》](https://img.taocdn.com/s3/m/cc00811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0.png)
家颐《教子语》家颐《教子语》[原文]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
[译文]人生最大的快乐,莫如读书;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教育子女。
[原文]养子弟如养芝兰<sup>①</sup>:既积学以培养之,又积善以滋养之。
[译文]养育子弟如同培养名贵的花卉,既要用多种学问来培养他,又要靠多办善事去栽培他。
[原文]富者之教子,须是重道<sup>②</sup>;贫者之教子,须是守节<sup>③</sup>。
[译文]有钱的人教育子女,必须注重道德;贫穷的人教育子女,必须让他坚守气节,不做非礼之事。
[原文]士之所行,不溷流俗<sup>④</sup>,一以抗节于时<sup>⑤</sup>,一以诒训于后。
[译文]读书人所作所为,不混同于一般世俗,一定要坚持当时高尚的气节,一定要为后世留下为人处世的榜样。
[原文]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
[译文]教育子女,就要引导他的性情,扩展他的志向,培养他的才能,鼓舞他的士气,纠正他的过失,这五方面一项都不能偏废。
《戒子通录》[注释]①芝兰:香草,常用以比喻贤德的人②道:泛指规律;今指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此指道德规范。
③守节:坚守节操,不做违法的事。
④溷:“混”的异体字,溷(hùn),混同。
⑤抗节:坚持高尚的气节。
[评说]家颐,字养正,宋代四川眉县人,著有《子家子》。
本文选录的是家颐的《教子语》十章。
文中,作者从不同的侧面,对于教子的重要性,教子方法和教子内容进行了论述,其中的一些观点、主张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如从文章一开始就提出“读书”、“教子”两件大事,即看出作者对其重要性认识程度之高和重视程度之深。
而且在方法上,借培育名花异草的比喻,重视对子女实施良好的理性教育。
在内容上,主张“积学”、“积善”结合,注重社会公德和遵纪守法的教育。
中国传统家教经典之思考
![中国传统家教经典之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9c6ea63bceb19e8b8f6baf3.png)
中国传统家教经典之思考作者:李成贵来源:《儿童大世界·家庭教育研究》 2017年第1期摘要:中国作为文明古国,以重视家教著称于世。
不论是贫民百姓,还是圣贤名人,为人父母者,都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都希望自己的子女修养有为,出人头地。
而教育子女修身处世的名言警句博大精深,古典家训堪为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之奇葩,在教育子女方面有着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为了更好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必须坚持继承、借鉴与创新相统一的原则,认真学习研究,汲取精华,去其糟粕,与时俱进,以便更好地指导新时期家庭教育工作。
关键词:传统家训经典教育做人一、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占代圣贤在家训中,首要告诫做父母的要对子女加强教育。
宋代大学士家颐在《教子语》开篇就说:“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
”人生最快乐的事,没有什么比得上读书学习,人生最要紧的事,没有什么比得上教育子女。
读书能获取知识,提升品质,当然这是最快乐的;教育子女可求家族香火长传,非他可比。
古人把读书与教子相提并论,可见教子的意义重大。
为什么教子如此重要呢?古人也有精辟论述。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在写给儿子的《诲学说》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小害为玉也。
人之性,因物则迁。
”玉石作为一种物件,有稳定而不变的特质,虽然不雕琢成一件珍贵的器具,也不会失掉玉的特性。
人却不一样,人的思想品行,会随着社会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如果不学习,不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就会变坏。
你看,比喻多恰当,论理多深刻。
古代尚且如此,在思想多元、社会转型的当代,因物欲横流、诚信缺失、诱惑迷人、环境纷杂等不良风气的侵袭,一些人看不清方向,弄不清是非,上当受骗,胡作非为,共至违法犯罪。
因此,“因物则迁”的危害对一些人特别是青少年就更加严重。
然而,我们一些家长,还秉承“树大自然直”的传统偏见,对社会复杂性视而不见,忘记了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看轻或放弃自己教子的责任。
家颐
![家颐](https://img.taocdn.com/s3/m/16252c5b4431b90d6c85c78f.png)
家颐“教子有五”之道“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
”宋代眉山人(今属四川)家颐,著有《教子语》十章,其中“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
”言简意赅,发人深省。
今天读来,仍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导其性”。
引导孩子养成纯真而善良的本性。
“苟不教,性乃迁”。
教育孩子最根本的,就是要帮助孩子守护好他的心性,培养他的真性情,“既积学以培养之,又积善以滋养之”。
让孩子们更多地与大自然相处,与生活实践相融合,让孩子从小就能感受到与人相处的乐趣,感受到人性的光辉,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变化的规律,而不是过早地有了功利心。
对孩子要有充分的尊重、了解与发现,不是抽象地看待孩子,而是很具体地对待孩子的言行举止,帮助他们成长为最好的自己,独特的自己。
“知行合一”,一定要注重孩子的体验与实践,保持孩子活泼和好奇爱问的天性;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使孩子在性情纯真中培养规矩,学会做人的道理。
“广其志”。
开阔孩子正确而坚定的志向。
孩子在童年和少年阶段还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也不可能有具体的人生理想。
所谓“从小立志”,实际上就是从小培养孩子的胸襟、气度和魄力。
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真正成功的教育并不仅仅是智力教育,应该同时把孩子的非智力素质如意志、感情以及道德素质培养好,而更重要的是把孩子的“志”立好。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逐步使其形成一个童真的“梦”。
以后随着知识的增加、眼界的扩大,便慢慢地形成一个毕生为之奋斗的人生理想。
在这理想之前的童真的梦,便是通常所说的“志”。
一个从小立大志的孩子,对任何一件事都不会满足于现状,有追求完美、追求最高境界的欲望。
取得一定成绩之后,总有更上一层楼的决心和气魄。
这样的人不成功于此,必成功于彼。
因此,千万不能错过孩子童年、少年阶段的立志,这对孩子的一生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养其才”。
培养孩子一专多能的才华。
父母能为孩子做的最有价值的事情是培养孩子的天赋,并让天赋发展为真正的才华。
关于家庭教育的古训
![关于家庭教育的古训](https://img.taocdn.com/s3/m/316983b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31.png)
关于家庭教育的古训家庭教育是指父母对子女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通过家庭教育,父母可以帮助孩子争取更好的发展机会,培养良好的品德和价值观,提供积极的成长环境。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古训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古训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着深厚的教育智慧。
下面是一些与家庭教育相关的古训:1. 孝敬父母(《孟子·滕文公上》):父母是子女的根基,孝敬父母是家教的基本要求。
父母对子女的养育之恩深重,孝顺父母是道德和传统中的基本原则。
2. 学习勤奋(《论语·学而》):勤奋学习是获得知识和成就的基本途径。
只有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家长应该引导孩子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3. 以身作则(《论语·学而》):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应该率先垂范,做好榜样,让孩子从小学到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4. 教育孩子有方(《左传·哀公二十九年》):家长教育孩子要有明确的目标和方法。
家教应该有系统性和计划性,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责任和行为规范。
5. 尊重孩子(《尔雅·释天》):尊重孩子的主体权利是培养他们自信和自尊的基础。
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意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选择。
6. 和睦相处(《论语·公冶长》):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相处对孩子成长十分重要。
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解决冲突的方式。
7. 诚实守信(《诗经·小雅·采葛》):诚实守信是培养孩子品德的关键。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重要的价值观,如诚实、正直和守信。
8. 有责任感(《论语·里仁》):家长应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学会承担。
9. 适度宽容(《论语·述而》):宽容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应该在家庭教育中加以培养。
家长应该教育孩子以宽容和理解对待他人。
10. 合理控制(《楚辞·离骚》):适度的约束和控制对孩子的成长是必要的。
古代家训之齐家教子篇
![古代家训之齐家教子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f980226f1aff00bfd51ee0.png)
古代家训之齐家教子篇“传家两字读与耕,兴家两字俭与勤。
”有这样一个家族,富贵12代,兴盛400年,有33座院落、1300多间房屋,作为全国三大庄园之首,比XX乔家大院还大15倍。
该家族就是XX省巩义市的康氏家族,不仅历史悠久,更让人赞叹的是他们家族12代子孙竟然都是富豪官吏。
其兴旺发达的一个主要因素在于有一个强大的精神支柱即一副世代相传、言简意赅的家训对联:“志欲光前惟是读书教子,心存裕后莫如勤俭持家。
”“读书教子”、“勤俭持家”,正是古代家训齐家之要义。
勤以持家。
“天道酬勤”;“业精于勤,荒于嬉”。
明代文学家史桂芳《训家人》中,以陶侃为例,强调“陶侃运甓,自谓习劳,盖有难以直语人者。
劳则善心生,养德养身咸在焉;逸则妄念生,丧德丧身咸在焉。
吾命言儿稽孙,不外一劳字,言劳耕稼,稽劳书史。
汝父子其图之。
”勤为人生第一要义。
曾国藩一生把勤视为治家法宝,他在家书中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提到的一种品德就是——勤,“勤则兴”;“总以勤苦为体”;“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几分,未有不兴,若全无一分,无有不败”;“要实行勤俭二字……诸女莫太懒,宜学烧茶煮饭。
书、蔬、鱼、猪,一家之生气;少睡多做,一人之生气。
勤者生动之气……”他对家人要求极严格,一些生活细节都作了详尽规定。
比如家中男子要扫屋、抹桌,女子要做鞋、下厨,等等。
同治五年,曾国藩的家属回乡居住,他写信告诫儿子:“此后回乡居家,妇女纵不能精于烹调,亦必须常至厨房,必须讲求作酒、作醋、小菜、换菜之类。
尔等须留心于种蔬养鱼,此一家兴旺气象,断不可忽。
纺织虽不能多,亦不可间断。
”他还写信给几个弟弟,要求做叔叔的为儿侄辈做出榜样:“诸弟不好收拾洁净,比我尤甚,此是败家气象。
嗣后务宜细心收拾,即一纸一缕、竹头木屑皆宜捡拾伶俐,以为儿侄之榜样。
”“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曾家在湘乡历来是耕读传家,曾国藩的祖父星冈公曾制定传家八字诀“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后来,曾国藩又将八字诀家规扩展为“八本”家训,其中一条就是“居家以不晏起为本”。
中国历代教子家训20句集锦: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中国历代教子家训20句集锦: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https://img.taocdn.com/s3/m/9db65334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c1.png)
中国历代教子家训20句集锦: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更是使国家更加富强的必不可少的一点。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彩。
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
关于养子教子的家训名言警句摘抄: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
(《增广贤文》)2、养不教,父之过。
(《三字经》)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
(《增广贤文》)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
(《增广贤文》)5、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增广贤文》)6、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
(《增广贤文》)7、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
(《增广贤文》)8、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
(家诫要言)9、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
(家诫要言)10、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
(《小儿语》)11、凡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
(续小儿语)12、要求子顺,先孝爷娘。
(续小儿语)1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
(《增广贤文》)14、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
(《增广贤文》)15、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
(《增广贤文》)1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
(《增广贤文》)17、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曾国藩家书》)18、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
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曾国藩家书》)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
(《曾国藩家中》)20、要求子顺,先孝爷娘。
(续小儿语)。
教子有方,十则古人家风家训!(经典)
![教子有方,十则古人家风家训!(经典)](https://img.taocdn.com/s3/m/526754d8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02.png)
教子有方,十则古人家风家训!(经典)《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
司马光告诉人们“《家范》比《资治通鉴》更重要,因为家风是世风之基”。
千年来,我国共出版家风类专著120多部,有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宋代朱熹《家训》、晚清曾国藩《家书》……历史表明:“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德,一国兴德”“家风正则后代正,则源头正,则国正”。
早教利功倍《颜氏家训》曰:“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康熙《庭训格言》亦重早教曰:“谕教宜早,弗敢辞劳”。
东汉《国家兴亡与家庭门风》亦倡早教,周朝统治800年,历史最长,倡导从胎教开始传王位,太后听美乐、忌酸辣、和五味,命三官师教太子,成就了周成王。
立志以成事曾国藩《家书》曰:“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其家书家教中,立志之论甚多,强调立志之后,据此求过,自律自勉。
《颜氏家训》亦倡立志教育:“修身齐家,为学治世”。
曾国藩亦以治惰立志教子,《家书》曰:“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一处弛则百处懈”“惰则弛缓”“勤则医惰”,百种弊端,皆由惰生。
立德遗子孙朱熹《家训》曰:“有德者虽年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虽年高于我,我必远之。
”朱熹重视道德修身如同“衣服之于身体,饮食之于口腹,不可一日无也,不可不慎哉!”司马光《温公家范》亦重德:“贤者居世,以德自显”。
历史上的林家重德,善于教育后代。
林氏后代4人履职宰相,3000人成为进士,皇帝亲自主持殿试201次,林家榜上有名183次,“无林不开榜,开榜必有林”成为家风典范。
后来的《林则徐家训》注重立价值取向之德:“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
训俭以示子司马光《训俭示康》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是给司马康的诫子训,说明“俭”和“侈”的必然性,“俭能立名,侈必自败”。
诸葛亮《诫子书》亦崇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朱柏庐《治家格言》亦尚俭:“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教育要孝敬老人的谚语
![教育要孝敬老人的谚语](https://img.taocdn.com/s3/m/39f4aa5ebceb19e8b8f6bafe.png)
教育要孝敬老人的谚语1.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2. 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3. 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
——《礼记》4.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李毓秀《弟子规》5.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歌德6. 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
——庄子7. 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
——伊索克拉底。
8.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孔子9. 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
——周秉清10.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武则天11.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尽心上》12.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13. 父子不信,则家道不睦。
——武则天14.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增广贤文》15. 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
——德歌德16.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增广贤文》17.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孟子18. 长幼有序。
——孟子19. 内睦者,家道昌。
——林逋20. 孝敬父母经常可以代替最高贵的感情。
——孟轲21. 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朱柏庐1.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论语?学而第一》2.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劝报亲恩篇》3. 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
——法拉法格4.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孟子5. 父母的爱,为诸德之基。
6.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孟子7. 母亲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代替的。
——巴金8. 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
——《增广贤文》9.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
——苏辙10. 首孝弟,次谨信。
——清李毓秀《弟子规》11.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李毓秀《弟子规》12.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
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家教文化(19):家颐《教子语》
【作者简介】
家颐,宋代学者,生卒年不详,字养正,宋眉山(今属四川)人。
著有《子家子》。
家训的作者充分认识到了读书和教子的重要性,认为读书是人生最大的乐事,而教子是最重要的事。
【原文】
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
父子之间,不可溺于小慈。
自小律之以威,绳之以礼,则长无不肖之悔。
教子有五:导其性,广其志,养其才,鼓其气,攻其病,废一不可。
养子弟如养芝兰,既积学以培植之,又积善以滋润之。
人家子弟惟可使觌[dí]德,不可使见利。
富者之教子须是重道,贫者之教子须是守节。
子弟之贤不肖系诸人,其贫贵贱系之天。
世人不忧其在人者而忧其在天者,岂非误耶?
【译文】
人生最大的乐事是读书,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教子。
父亲对孩子不可过于慈爱。
要从小就用威严来约束孩子,用礼节来教育孩子,这样孩子长大以后就不会因没有出息而让父母后悔当初的教育不妥。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五:引导孩子的天性,宽广孩子的志向,培养孩子的才能,鼓舞孩子的锐气,改正孩子的缺点,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
养子如养花,既要用广博的知识来培育,又要用实际的善德来滋润。
教育孩子发现别人家孩子德行良好的一面,而不要去注意其重利的一面。
富人教子应该重视道德教育,穷人教子应该注重守住气节。
孩子以后是贤良或是没出息这些都与人的教育有关,其贫穷贵贱是上天注定的。
现在大家不去关心人可以努力的方面而去关心上天注定了的事情,这难道不是一种错误吗?
(撰稿:杨运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