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4 “求近似数” ︳青岛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4 “求近似数” ︳青岛版
教学目标
1.认识近似数的概念,能够简单描述近似数的特点
2.掌握用前后数、取整运算等方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3.学会将近似数用不等号表示
教学内容
1.什么是近似数
2.求近似数的方法
3.近似数的表示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并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求解
难点:让学生学会近似数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环节(5分钟)
1.以一组举例引导学生了解近似数的概念:教师出示一组数,如 23、34、45、56 和 67,问学生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点,引导学生说出它们都是个位数是 3 或 4 或 5 或 6 或 7 的整数。
再问学生,我们可以用一个数来代表这些数吗?学生可
能会回答 5(因为号数最多),这时候教师即可告诉学生这个5其实是一个近似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近似数。
2.展示近似数的定义以及其特点:近似数是指不等于本身的数,一般用于粗略地估算或表示。
例如,小明家有一张桌子,它的长是 173 厘米,宽是 96 厘米。
但因为测量方法受到了一定的误差,我们不能说它的长恰好是 173 厘米,宽恰好
是 96 厘米;我们可以说,这张桌子的长大概是 170 厘米,宽大概是 100 厘米,这些数就是桌子长、宽的近似数。
实践环节(35分钟)
1.求近似数的方法:有很多种方法可以求近似数,这里我们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
–用前后数求近似数:所谓用前后数求近似数,就是用一个比真实数大一点
或小一点的数,作为该数的近似数。
例如,在从 237 减去 96.3 的过程中,我们
可以取 237 的一位,如百位数为 2,再取比它大一位或小一位的数 3 或 1,就可以得到两个近似数:233 和 239。
–取整运算求近似数:取整运算是指将数值四舍五入到最接近的整数,例如,4.3 取整运算后是 4,而 5.7 取整运算后是 6。
在求粗略操作时,我们可以使用
取整运算来进行。
2.让学生上讲台演示一组例题,让全班一起求取它的近似数,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
3.讲解近似数的表示方法:将前面课上讲到的“约等于”符号(≈) 替换成不等号 (>、<、≥、≤)。
例如:小明家里有一桶面条,重约 6 公斤,这里可以用不等号表示为:5.5kg < 重量 < 6.5kg。
总结环节(10分钟)
1.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
–近似数的概念及其特点
–用前后数、取整运算等方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将近似数用不等号表示
2.给学生讲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近似数,如买东西时评估价格是否合理等。
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给出的近似数作业,掌握使用不等号表示近似数的方法。
2.可以在家中通过测量练习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课上的例题演示,掌握用前后数、取整运算等方法求近似数的方法,并且可以运用不等号表示近似数。
通过课后测量的练习,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更好的理解近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