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明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水螅身体上的刺细胞生长的位置和生理功能分别是()
A.外胚层,捕获食物B.内胚层,捕获食物
C.外胚层,攻击和防御D.内胚层,攻击和防御
2.下雨后蚯蚓会从地下爬到地面上来,主要是因为()
A.地下缺氧B.蚯蚓的食物在地表上
C.蚯蚓需要阳光D.蚯蚓喜欢潮湿地面
3.蝗虫、蜻蜓等昆虫的腹部常常出现一伸一缩的现象,这是在()
A.进行呼吸B.进行产卵C.消化食物D.准备飞行
4.下列关于鱼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四大家鱼”是指青鱼、草鱼、鲢鱼、鳙鱼B.属于脊椎动物
C.章鱼、带鱼、鲍鱼都是鱼D.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5.下图为兔和狼牙齿的比较。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①和②都为犬齿,适于撕咬食物
B.除了牙齿的分化,二者还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
C.兔是草食动物,狼为肉食动物
D.图中③和④为臼齿,适于咀嚼食物
6.鸟类区别于其他各种动物的最显著特征是()
①体表有羽毛②前肢为翼③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④心脏四腔⑤体温恒定⑥卵生、体内受精
A.①②③B.④⑤⑥
C.①③⑤D.②④⑥
7.下列动物中,幼体与成体的呼吸方式完全不同的是
A.草鱼B.天鹅C.熊猫D.青蛙
8.下列动物中全都属于哺乳动物的一组是()
A.老虎和蜥蜴B.马和狗C.大熊猫和鲫鱼D.东北虎和乌龟9.下列我国特产珍稀动物中不属于哺乳动物是
A.熊猫B.扬子鳄C.藏羚羊D.金丝猴
10.如图为屈肘动作示意图,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②表示肱二头肌,此时处于收缩状态
B.①和②的两端叫做肌腱,都附在肱骨上
C.屈肘动作的完成至少需要两组肌肉相互配合
D.只要①②、肱骨和关节完好,就能完成屈肘动作
11.如图表示骨中某类物质在各年龄阶段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骨煅烧后剩下的灰白成分就是该类物质B.骨在盐酸中浸泡时,该类物质不被溶解C.在b年龄段,骨既坚固又有弹性D.在c年龄段,骨受到外力冲击,易发生骨折
12.少年儿童如果长期不注意保持坐、立和行走的正确姿势,会使自身骨骼变形,原因是()
A.骨内无机物的含量超过2/3 B.骨内有机物的含量超过1/3
C.骨内有机物的含量超过2/3 D.骨内无机物的含量超过1/3
13.图是人的关节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关节是由①③两部分组成的
B.脱臼是指①从③中滑脱出来的现象
C.⑤内有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D.②具有缓冲震动、减少摩擦的作用
14.在进行体育运动时,人的膝关节中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摩擦的是()
A.关节头B.关节窝C.关节囊D.关节腔内的滑液15.热门电影《夺冠》讲述了中国女排不同时段的奋斗历程和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感人
故事。
排球运动员在比赛中需完成手腕屈和伸等动作,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
..的是()A.一块骨骼肌就可以独立完成某个动作
B.完成这些动作体现了关节的牢固和灵活
C.运动的完成不仅靠运动系统,还需要其他系统的协调和配合
D.骨骼肌受到神经系统传来的刺激时,就会收缩、舒张产生各种动作
16.动物运动的意义不包括
A.逃避敌害B.争夺食物和栖息地 C.完成求偶和交配D.利于睡眠
17.关于社会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个体及群体的生存
B.所有群体生活的动物都有社会行为
C.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有等级现象D.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组织内一定有传递信息的语言
18.某实验小组利用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得到如下结果,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从低等到高等的顺序是()
动物甲乙丙
完成取食前的尝试次数32655
A.甲→乙→丙B.乙→甲→丙C.丙→甲→乙D.甲→丙→乙19.“桃花深处蜜蜂喧”,工蜂外出采蜜,蜂王留守蜂巢。
蜜蜂的这些行为属于()A.先天性行为和社会行为
B.先天性行为和迁徙行为
C.学习行为和防御行为
D.学习行为和迁徙行为
20.下列哪项不属于动物的攻击行为()
A.一只猫对一只老鼠发起攻击B.两只公猫在繁殖季节打斗
C.两只雄鹿在争夺配偶D.两只狗在争夺一块骨头
21.下列不属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A.分解有机物参与物质的循环B.在维持生态平衡
C.促进物质循环D.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2.下图是三种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类生物不具有细胞结构B.乙类生物分有益和有害两种
C.丙类生物大多都过营腐生生活D.三种生物的繁殖方式完全一样
23.如图为四种生物的结构简图,其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A.B.C.
D.
24.下列微生物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破伤风杆菌B.酵母菌C.青霉D.狂犬病毒25.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细菌和真菌。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春天,在树林中常常可以看到蘑菇,蘑菇是一种植物
B.夏天,易发生痢疾,这大多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痢疾杆菌属于真菌
C.秋天,森林中的枯枝落叶第二年大多不见了,这是被细菌和真菌分解了
D.冬天,食物不易变质,这是因为天气变冷,细菌不能生存所致
26.下表是探究“硬币上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设计,但还不够完善,
装置培养皿培养基温度
甲高温灭菌、冷却接种(硬币在培养基上轻轻按一下)常温
乙高温灭菌、冷却没有接种冰箱
下列是对该实验修改的四种方法,正确的是()
A.甲培养皿高温灭菌,乙培养皿不用高温灭菌
B.甲和乙装置都经过接种
C.甲和乙装置都放置在常温下
D.甲装置冷却,乙装置不冷却
27.如图是某同学建立的生物分类图,其中①~④各代表一种生物。
下列哪组生物不能用该图分类()
A.①海葵②侧柏③葫芦藓④苏铁
B.①蘑菇②银杏③地钱④球藻
C.①青霉②油松③满江红④海带
D.①鲫鱼②水杉③桫椤④石花菜
28.下列关于生物分类及排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被子植物中,根、茎、叶是分类的主要依据
B.脊椎动物从简单到复杂的排列顺序是两栖动物、鱼、鸟、爬行动物、哺乳动物
C.有种子的植物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D.孢子植物从简单到复杂的排列顺序是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苔藓植物、裸子植物29.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有时候会出现退化现象,如果将其与野生的有亲缘关系的品种进行杂交,可能会培育出优良的新型品种,这充分说明()
A.利用基因的多样性可以改良动植物的品种
B.越是杂交产生的新品种,性状越优良
C.物种的多样性决定基因的多样性
D.基因的多样性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作用
30.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A.纲B.目C.属D.种
二、实验探究综合题
31.某生物小组同学在一次实地考察中,观察到了以下几种动物。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1)A用_______呼吸,E特有的______可以辅助呼吸。
(2)A、B与C、D、E、F的主要区别是身体背部没有_____。
(3)F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是_________;它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
①_______②_______。
(4)E的身体结构和生理适于飞行生活,其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
32.观察图甲“长骨的基本结构”和图乙“关节的剖面图”,回答问题:
观察图甲,回答以下问题:
(1)长骨的结构最表面局部分离出一层膜,这就是图中的[]__,其内层的成骨细胞的作用是__.
(2)骨干外周部的骨组织致密,称为[D]__,它使骨变得坚硬.
(3)当一个成年人大量失血时,B内的物质转为__色,从而恢复__功能.
观察图乙,回答以下问题
(4)在图中,由结缔组织构成,封闭关节腔的结构是[]__.
(5)图中[]__内有滑液,能减少摩擦,此外,在其内或关节周围还有__,增强了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
(6)图中(1)和(2)是骨之间相接触的部位,多为一凸一凹合称为[3]________.其表面覆盖一层(4)___________.
33.如图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图,请据图回答:
(1)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植物是生态系统的_____,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的
_____。
(2)箭头①所示的过程是:植物通过_____作用储存能量,而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转化为自身物质或释放能量,但其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
箭头②所示的过程是: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_____的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无机盐又可被_____利用。
由上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_____。
(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_____。
这种现象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
(4)如果某种动物因缺少天敌而数量过多,会对生态系统造成怎样的影响?_____。
34.如图为某些微生物的形态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__(填序号)没有细胞结构,它由蛋白质外壳和__内核构成。
它不能独立生活,只能____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2)①与②相比,细胞结构上①没有____;生殖方式上①进行___生殖,②在生存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一般进行____生殖。
④的生殖方式是____。
(3)细菌、真菌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城市的污水处理是利用①能分解污水中的____,这种营养方式称为____,是生态系统的___,对生态系统中的____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若使用抗生素,能够抑制图中____(填序号)的生长和繁殖。
35.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
表是水稻的分类信息,图为水稻植株及部分器官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 ]填序号)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单子叶植物纲
禾本目
禾本科
稻
(1)表中水稻分类信息不完整,还需补充的分类等级是______。
(2)水稻光合作用主要在叶的[ ]_______细胞中,制造的有机物主要储存在种子(谷粒)的[ ]______中。
(3)水稻生长过程需要大量的水,根的[ ⑤ ]长有大量的______,扩大吸收水分的面积;
水稻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经[ ]______散失到环境中,促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这种生理活动称为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
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详解】
水螅的外胚层的刺细胞是水螅特有的攻击和防御利器,用以捕获食饵和防御敌害,大多藏有刺丝和毒液。
故选C。
2.A
【分析】
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蚯蚓的体壁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氧气就溶解湿润的体表黏液中,然后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里
解析:A
【分析】
蚯蚓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土壤中,靠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空气中的氧气。
蚯蚓的体壁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体壁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氧气就溶解湿润的体表黏液中,然后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里,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体外。
【详解】
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大雨过后土壤中水多,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导致土壤缺少空气,蚯蚓在土壤中无法呼吸,为了呼吸蚯蚓纷纷钻出地面。
因此,大雨过后,蚯蚓会爬到地面上来,主要是因为地下缺氧而地面上的空气充足。
故选A。
3.A
【分析】
昆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在昆虫的胸腹部,据此答题。
【详解】
蝗虫、蜻蜓等昆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位于身体的胸腹部,气门是气体进入体内的门户,而呼吸作用的动力来自腹部肌肉的运动,当肌肉收缩时,压缩体壁同时开放气门并压出体内气体,然后肌肉舒张,放松体壁同时吸入空气,最后关闭气门。
4.C
【分析】
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体表有粘液,身体呈梭型,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详解】
A.四大家鱼指人工饲养的青鱼、草鱼、鲢鱼、鳙鱼,A正确。
B.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鱼类属于脊椎动物,B正确。
C.章鱼、鲍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贝壳退化,属于软体动物,C错误。
D.鱼的身体长有胸鳍、背鳍、腹鳍和尾鳍是鱼在水中的运动器官,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D正确。
故选C。
【点睛】
关键知道鱼类的主要特征,即: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5.A
【分析】
图中①门齿,②犬齿,③④是臼齿。
【详解】
A.图中①是门齿,适于切断食物,②是犬齿,适于撕裂食物,错误。
B.兔和狼都属于哺乳动物,除了牙齿的分化,二者还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正确。
C.兔是草食性动物,而狼是肉食性动物,草食性动物没有犬齿,肉食性动物具有犬齿,正确。
D.图中③和④都是臼齿,适于咀嚼食物,正确。
故选A。
6.A
【分析】
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
如体表被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心脏四室,体温恒定等。
【详解】
①体表有羽毛具有保温和保护作用,②前肢变为翼,适于飞行生活。
这一点也与其它动物不同,如哺乳动物是体表被毛,但不是羽毛;③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适于飞行,这点也是其它动物所不具有的;而④心脏四腔、⑤体温恒定、⑥卵生,体内受精等不属于鸟类所特有的特征。
【点睛】
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7.D
根据各类动物的呼吸特征进行解答。
【详解】
青蛙幼体只可以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功,属于两栖动物,而草鱼不管幼体还是成体都用鳃呼吸,天鹅属于鸟类用肺呼吸,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
故选D。
【点睛】
两栖动物的幼体像鱼,用鳃呼吸,而成体用肺呼吸。
8.B
【分析】
哺乳动物的特征: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臼齿和犬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
【详解】
A.老虎属于哺乳动物,蜥蜴属于爬行动物,A不符合题意。
B.马和狗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为哺乳动物,B符合题意。
C.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鲫鱼属于鱼类,C不符合题意。
D.东北虎属于哺乳动物,乌龟属于爬行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9.B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解答时可以从动物的特点、意义以及分布方面来切入。
【详解】
ACD.熊猫、藏羚羊、金丝猴都属于我国特产珍稀动物中的哺乳动物,ACD不符合题意。
B.扬子鳄或称作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
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B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分析】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图中①表示肱二头肌,②表示肱三头肌。
【详解】
图为屈肘,①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②肱
解析:C
【分析】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图中①表示肱二头肌,②表示肱三头肌。
【详解】
图为屈肘,①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②肱三头肌舒张,故A错误;骨骼肌有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两端白色较细的部分是肌腱,图中肌腱附在肱骨和前臂骨上,故B错误;当屈肘时,以肱二头肌为主的肌群处于收缩状态;而以肱三头肌舒张为主的肌群处于舒张状态。
该图说明一个动作的完成,至少需两组以上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在其他系统的相互配合下,共同完成的,故C正确;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骨骼肌、骨、关节相互配合活动,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共同完成的,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躯体运动的形成。
11.B
【分析】
骨的物理特性包括硬度和弹性两个方面,而骨的硬度和弹性又取决于骨内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之比。
图示表示无机物在不同年龄时期的含量,a表示少年儿童时期,骨的无机物少于 2/3,骨的弹性大;b
解析:B
【分析】
骨的物理特性包括硬度和弹性两个方面,而骨的硬度和弹性又取决于骨内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含量之比。
图示表示无机物在不同年龄时期的含量,a表示少年儿童时期,骨的无机物少于 2/3,骨的弹性大;b表示成年人时期,骨内的有机物约占 1/3,无机物约占2/3,这样的骨既坚硬又有弹性;图示c表示老年人时期,骨内的无机物大于2/3,这样的骨弹性小,易骨折。
【详解】
A.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无机物溶解于某些酸,有机物能燃烧,骨煅烧后剩下的灰白成分就是无机物,此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骨的组成中含有较多的碳酸钙,它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会产生气泡。
因用盐酸浸泡骨时会放出气泡,溶解的是无机盐(无机物),剩余的物质是有机物,这时骨会变的柔韧,骨能对折弯曲。
此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在b年龄段,骨既坚固又有弹性,骨的成分有机物约为1/3,无机物约为2/3,这样的骨即坚韧,又有弹性,此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在c年龄段,骨的成分有机物不到1/3,无机物超过2/3,这样的骨硬、脆,易发生骨折,此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明确骨的成分和物理特性间的关系以及三种人群骨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2.B
【解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
在儿童青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骨的弹性大,容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注意坐
【解析】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
在儿童青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骨的弹性大,容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姿势。
故选B。
13.A
【分析】
图中①关节头、②关节软骨、③关节窝、④关节囊、⑤关节腔。
【详解】
A.关节是能活动的骨连结,由关节面(包括①关节头、③关节窝)、④关节囊和⑤关节腔三部分组成,A错误。
B.脱臼:若运动过猛或不慎,导致①关节头从③关节窝内滑脱出来的现象,B正确。
C.⑤关节腔内有少量滑液可减少骨与骨之间摩擦,可增强关节活动时的灵活性,C正确。
D.②关节软骨能够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缓冲震动的作用,D正确。
故选A。
【点睛】
关节的牢固性与关节囊及其内外的韧带有关,关节的灵活性与关节软骨和关节腔内的滑液有关。
14.D
【分析】
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
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
【详解】
AB.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
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AB不符合题意。
C.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C不符合题意。
D.关节腔是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
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D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关节在运动中起着支点的作用。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
15.A
【分析】
题目考查运动的发生过程,据此答题。
【详解】
A.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
【分析】
题目考查运动的发生过程,据此答题。
【详解】
A.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
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
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至少由两组肌肉配合来完成,错误。
B.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腔、关节囊、关节软骨组成,也可以说成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
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关节腔内还有滑液,使关节灵活自如,关节囊里面和外面都有坚韧的韧带,使关节牢固,所以,关节既牢固又灵活,正确。
C.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神经系统的调节。
运动所需要的能量,依赖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正确。
D.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组成,也可以说成是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的。
当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正确。
故选A。
【点睛】
掌握关节的结构功能和运动的产生是解题关键。
16.D
【分析】
动物通过运动能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
【详解】
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
解析:D
【分析】
动物通过运动能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
【详解】
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以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繁衍种族,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可见选项D不属于动物运动的意义。
故选D。
【点睛】
知道动物的运动的意义:有利于个体生存、繁衍后代即能正确答题。
17.B
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
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
解析:B
【分析】
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
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
动物的社会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详解】
A、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个体及群体的生存,正确;
B、有的群体生活的动物没有社会行为,如养鸡场的集群,错误;
C、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集群行为,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正确;
D、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组织内一定有传递信息的语言,如蜜蜂群体,通过舞蹈动作进行信息交流,正确。
【点睛】
社会行为的特征。
18.B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的学习行为与动物进化水平的关系以及分析能力。
【详解】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
动物可
解析:B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的学习行为与动物进化水平的关系以及分析能力。
【详解】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
动物可以通过尝试和错误产生学习行为,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
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
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少,所以丙最高等;乙学会绕道取食所经历的尝试与错误的次数最多,所以乙最低等。
故选B。
【点睛】
关于动物的学习行为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