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版)部编版三年级语文教师资源 建一所“虚拟图书馆”-精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意4
——建一所“虚拟图书馆
【创意聚焦】
“虚拟图书馆”的最大亮点,其实在于它的真实性,将知识、任务转化为真实的实践和体验,这是解决很多教育难题的不二良方。

很多教室里摆了很多的书,但这些书绝大多数处于沉睡状态,而“虚拟图书馆”能唤醒学生对书原有的阅读体验,并将这种体验扩散到其他人身上。

虽是“虚拟”,却是两个真实的循环:阅读真实的图书,制作成书卡,交流和推介书卡;根据书卡和推介信息阅读真实的图书,写成读书报告。

在此过程中,读书成为真实的体验活动,成为学生社会交往的一种方式,而读书、欣赏书、分享书则成为有智力尊严的事情。

一、阅读的重要与缺失
大量阅读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了“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 万字以上”。

事实上,学生的课外阅读因为诸多原因始终未能得到有效
的激励和指导,课外阅读量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主要原因有:
1.学生为课业负担所累,各种艺术辅导课占据了过多时间;
2. 动力不足,对于学生而言,电视、游戏、网
络等远比阅读更具吸引力;
3.阅读的氛围较差,社会、家庭、学校还没有为学生读书提供良好的环境,成人的阅读行为没能树立榜样。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班集体中倡导阅读之风,形成阅读的激励机制,为学生阅读提供持续的动力,我们设计了“班级虚拟图书馆”活动。

二、“虚拟图书馆”的实施
“虚拟图书馆”是一项小学中年级段班级阅读活动。

发动班级的每一个成员,从自己阅读过的书籍中精选一至两本好书,制作成具有吸引力的书卡,集中展示在“虚拟图书馆”中,任由同学根据书卡挑选心仪的书籍并到主人处借阅。

阅读之后填写“阅读报告书”,由书的主人批阅签字,凭“阅读报告书”到班主任处领取“读书章”,“读书章”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可以授予相应的“阅读学位”,获得相应的奖励。

被借阅次数多的书,其主人可获得“好书伯乐奖”。

同读一本书的同学可组建“书友会”,享受聊书乐趣,开展好书推荐活动。

1.建馆方式。

由每个学生从家中带来一到两本图书,图书不用集中放在教室里,而是由主人给自己的书写简介,制作成书卡,分门别类放在班级图书信息库中,集中展示,供同学选择。

书卡制作说明:
A.教师提供统一尺寸的硬卡纸。

B.正面为“图书推介”。

内容包括:书名、内容简介、作者、出版社、伯乐夸书(书的主人用一句话推介自己的爱书)。

C.反面为“借阅记录”。

2.运行策略。

由学生根据书卡上的简介或“伯乐夸书”挑选,挑中了,就到书的主人处登记签字。

归还时,填写一份“阅读报告书”,由书的主人批阅,若书的主人确认该生已经读完该书,就在“阅读报告书”上签字,学生将签字后的“阅读报告书”交到班主任处,换取一枚“读书章”。

3.奖励措施。

三枚“读书章”能换得一张“阅读小学士”的奖状,十枚“读书章”能换得一张“阅读小硕士”的奖状,二十枚“读书章”能换得一张“阅读小博士”的奖状。

奖励情况在班级网站上公布。

定期对图书借阅情况进行统计,对借阅率高的书籍的主人,可以给予奖励。

凡是阅读人次超过15 的书籍的主人,获得“好书伯乐奖”。

三、操作要点
(一)对进馆的书籍教师要审核把关
教师可事先提供众多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目,供学生选择,也可由学生从自己已经阅读过的书籍中挑选。

对于进馆的书籍,教师要大致浏览以确保书籍质量,同时做好书籍的登记造册工作。

(二)“虚拟图书馆”的呈现方式可以多种多样该创意设计在校内分享之后已经在很多班级
实施,各班“虚拟图书馆”的呈现形式各有不同:插袋展示式——将书卡分别插在布袋中,已经借出的,其书卡则集中插放在一个布袋中;展板展示式——将书卡分别贴(挂)在展板上,已经借出的,其书卡则集中存放;册页展示式——将书卡分别夹在册页夹中,已经借出的,另存一册集中存放。

(三)读书报告的设计应随年段的不同呈现不同
要求
以测定阅读收获为主,可以是对基本内容的描述,也可以是自主阅读感受的表达,可以是表格式、填空式,也可以是绘画、写作式等。

(四)及时奖励以维持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学生读完一本书并完成了读书报告之后,要及时发放“读书章”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积满一定
数量“读书章”的学生,要及时颁发相应的“阅读学位”,给予形式灵活的奖励,使学生获得阅读收获之外的积极刺激。

四、“虚拟图书馆”的“实”效
1.以“虚拟图书馆”为媒介,促进了同学之间的交往,激发了群体的阅读需求。

“虚拟图书馆”的运作方式融游戏和交往于一体,赋予读书以游戏的乐趣,淡化了读书的寂寞,增强了读书的吸引力。

以“书友会”消解“独学而无友”的寂寞,让源自阅读的共同话题强化学生从阅读中获得的力量感和愉悦感,激发更强烈的阅读动机。

2.围绕着“书”这个媒介,给学生丰富的角色体验。

“虚拟图书馆”是由学生自己管理运作的,“推介”与“借阅”,“服务”与“被服务”,“检阅”与“被检阅”……每个成员都担当了多重角色,只要投身到阅读活动中,学生就能够和更多的同学以“书”为媒介实现交往。

因为读书而被同学接纳并建立友谊,同时在集体中占有一定地位,受到同学的赞许和尊重而产生一种心理上的满足,这有益于学生的发展。

3.以学生自带书籍组建“虚拟图书馆”的方式,缓解书籍选择的压力,使学生免于“书海捞针”的困扰。

图书市场良莠不齐,阅读能力尚不是很强的学生面对浩渺书海难免有畏难之感,家长代选的书籍也未必符合学生的阅读口味,
有些学生之所以不
愿意阅读,就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书籍。

同学推荐的书籍比成人推荐的书籍更具吸引力,这些图书在流动中放大了价值,能使更多的学生在亲近阅读中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4.建立“读书章”及“阅读学位”制度,自外而内地构建阅读动力系统。

阅读的根本动力来自于学生内在的阅读愉悦体验和强烈的求知欲。

阅读愉悦体验是建立在一定的阅读实践和体验之上的,如果没有足够数量和强度的阅读体验,发自内心的阅读需求就很难产生。

而“读书章”和“阅读学位”制度,能在学生每一次阅读实践之后都给予肯定,提供成就体验,虽然是一种外在的刺激,却能以类似“升级”“积分”的直观形式给学生以动力支撑,有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阅读实践经历。

5.减轻了教师的管理压力,使教师从繁杂琐碎的
借阅管理、书籍维护等事务中解放出来。

“阅读报告书”由书的主人设计和批阅,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搭建了学生参与管理和评价的平台,使学生有更大的动力精读一本或数本书从而成为读书“专家”。

范崚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