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多元化特色化——巴彦淖尔市林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模化多元化特色化——巴彦淖尔市林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乔建荣
【期刊名称】《内蒙古林业》
【年(卷),期】2015(000)011
【总页数】2页(P4-5)
【作者】乔建荣
【作者单位】巴彦淖尔市林业局
【正文语种】中文
乔建荣(右)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林业局按照“立足夯实第一产业,着力强化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的总体思路,在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林业产业中的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呈现出规模化、多元化、特色化的趋势。

目前,全市有木材加工、肉苁蓉种植加工、生态旅游、林业特色养殖、农林牧综合开发、酿酒葡萄种植等企业、公司230余家,其中,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10家,林业产业协会及专业合作社36家。

全市建成各类林业产业基地250.31万亩,其中,防护用材兼用林基地70万亩,枸杞基地8.21万亩,苹果梨基地2.53万亩,柠条饲料林基地150万亩,人工接种肉苁蓉基地8.41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地1.33万亩,小杂果2.3万亩,文冠果0.5万亩,种苗繁育基地7.03万亩。

从发展态势看,主要是以枸杞、苹果梨、小杂果为主的经济林产业,以肉苁蓉、酿酒葡萄为主的沙产业。

同时,种苗繁育、生态旅游、药材种植、野生动物驯养等产业也有较快发展。

一、林业产业发展异彩纷呈
基地面积逐年扩大。

以经济林为例,截至2015年9月末,全市经济林基地面积达到23.28万亩,较2011年增加了4.73万亩。

除苹果梨、123小苹果外,枣、樱桃、葡萄等果树种类有所增加,反映出种植户的种植意向开始向适应城乡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转变。

经营领域逐步扩展。

林产品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始从单一化向多元化、综合型的方向转变。

王爷地苁蓉生物有限公司和游牧一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该市两家特色沙产业龙头企业,主要从事肉苁蓉接种及系列产品的研发、销售。

从2012年开始,两家公司在主业升级扩张的同时,兼顾发展沙漠养殖、有机种植、果品采摘、旅游观光等新型产业,形成一业为主、多业共赢的产业格局。

乌兰布和沙区酿酒葡萄企业也在多业发展上创新举措,在苗木繁育、杂果种植和肉羊、家禽的养殖上获得了较好收益。

科技支撑保障有力。

自2002年乌兰布和沙区开展人工接种肉苁蓉试验以来,该市肉苁蓉企业已初步构建了“产、学、研”优势互补的双赢合作模式。

生产企业主动与国内多所知名大学的相关院系对接,开展了20多项科学试验和市场化研究。

特别是肉苁蓉产业技术联盟的建立,为企业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

2012年以来,肉苁蓉太空种子在乌兰布和沙区接种成功,王爷地苁蓉生物有限公司的肉苁蓉种子营养块、机械种植等7项技术获国家知识产权认证,游牧一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肉苁蓉接种等技术也获得了3项国家专利。

同时,
沙区的16家酿酒葡萄企业中,有4家的酒庄建设通过审批,并新建了2个葡萄品比园,新引进46个葡萄品种进行对比选优。

乌拉特前旗先锋镇枸杞专业合作社研制的生物药剂,扭转了枸杞依赖化学药品防治病虫害的局面。

品牌营销抢占市场。

各林业产业企业为创品牌、树形象、谋发展,纷纷动实力、练内功、抢市场。

王爷地苁蓉生物有限公司推出了“王爷地”“北国荣”“漠元”等
品牌的沙漠有机养生产品;游牧一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苁蓉黄精茶”“DFN”苁蓉鲜切片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乌拉特前旗的“扶祥”牌枸杞通过了国家绿色农产品认证,并打入国际市场;“卢堡庄园”葡萄酒以口感好、色泽优、纯天然而受到消费者好评。

经营模式彰显活力。

一是优惠政策扶持。

巴彦淖尔市政府出台《加快乌兰布和沙区酿酒葡萄产业发展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00亩、成活率达
到90%以上,并完成架杆设置及建成良种繁育基地的生产企业,每亩一次性补贴500元;良种繁育基地每亩补贴1000元;杭锦后旗落实“谁栽谁管谁受益”的政策,每亩经济林补贴300元;五原县采取租地造林的办法,以每亩每年 500元的租地费推进生态林间作经济林发展,8年后实现收益取消补贴。

二是农户合作。

五原县天吉泰镇天吉泰村23户农民成立合作社,注册“天吉泰”商标,果树面积扩大到400余亩,年销售梨果100多万公斤。

目前,全市已涌现出果树栽植面积达200亩以上的大户10多户,并形成了大户带散户、合作闯市场的局面。

三是林下生财。

该市林下经济的模式主要有林苗间作、林果间作和林药间作、林畜循环经济4种。

林下经济作物种植面积9万余亩,产品产值达5000余万元。

从事林下经济的企业有23家,惠及农牧民2000多人。

特别是人工接种肉苁蓉技术获得突破后,肉苁蓉产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沙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二、林业产业发展“瓶颈”全力突破
巴彦淖尔市林业产业虽然得到长足发展,在改善生态环境、服务民生福祉、增加企业和农牧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林业产业在发展中仍存在一定问题,这就要求林业部门用发展的眼光和发展的举措正视和应对。

林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可利用资源总量不足。

第一产业占林业总产值比重达92%,二、三产业仅占8%,产业比例严重失衡。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以林产品加
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和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整体处于发展壮大的起步阶段,还不够完善。

从产业内部的结构来看,第一产业中生态林比重大,经济林占比小;第二产业中粗加工比重大,精深加工比重小;第三产业中的森林旅游资源丰富,但森林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

林业产业化水平整体滞后,处于产业基地建设的初始阶段。

具体表现:一是实力强、技术优的林产品龙头企业缺少,尚未形成有效的带动作用;二是林产品加工的技术含量低,资源浪费严重,产业链条短,没有形成可循环利用的增值链;三是林业
产业的科技投入欠缺,造成林产品开发不足,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下降。

政策性扶持力度不够大,没有充分调动起企业和个人的积极性。

这些年,促进林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虽然很多,但用于发展林业产业的却不多,尤其是在税收、信贷、能源、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限制门槛多,扶持措施少,没有找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平衡点,导致生态建设产业化进展缓慢。

三、加快发展林业产业措施得力
在摸清产业家底、把握发展趋势并理清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该市坚持“做优以森林资源培育为主的第一产业,做强以林产品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做活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多措并举,优化结构,积极培育“林业建设生态化,生态建设产业化”的发展格局,努力为“地区增绿,企业增效,农牧民增收”做出贡献。

第一,继续加大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力度,切实增强林业发展后劲。

基地建设是林业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首先要建立一批规模较大、运行稳定的林产品基地。

基地发展的重点是枸杞、苁蓉、果品、工业原料林,特别是对集中连片具有示范作用的特色林基地加大建设力度。

其次,在优势产品集群的区域,扩大重点村和重点户的经营规模与水平,继续推行“企业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农牧民增收就业。

第二,加大林业产业项目扶持力度,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一是加大项目扶持力度。

林业部门要积极为企业筛选适合其发展的项目,把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水权置换等项目与林业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拓宽渠道,争取各级部门的扶持。

二是积极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

在土地、税收、水、电、路、林权抵押贷款及投、融资等方面给予扶持、协调,尽快解决制约林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

三是出台相关优惠政策,推动林业产业化发展。

准确把握国家林业方针、政策及发展规划,为林业企业提供可靠的政策依据与服务。

第三,提高林产品的科技含量,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以企业为主体,重点实施科技支撑、项目带动、品牌扬名、特色兴企等集团化运营战略。

一是各地要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聘请专家教授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直接服务于林产业组织,解决生产技术上的难题,提高产品档次,搞好产品升级,拉长产业链条。

二是加大对现有林业科技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从业水平,以适应林业产业发展要求;鼓励各旗(县、区)建立果树栽培实用技术服务队,从事栽植、修剪、病虫害防治以及抚育管理等服务。

三是要按照安全、优质、环保、高效的要求,引进林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特别是高附加值产品的技术开发与利用,大力发展绿色产品、有机产品,控制农药等有害物的使用,推进低碳环保型生产,争取相关部门的绿色食品认证。

四是建立各级专业产业协会,形成合作共赢联动机制,在政策上宽松化、机制上多元化。

树立品种多样化、发展规模化、产业特色化的发展理念,鼓励全民造林,建立市级林业产业协会,带动各旗(县、区)成立相应的产业协会与民间产业组织,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林农参与、资源共享、信息畅通的产业发展与市场运营联动格局。

第四,加快发展多种林业产业。

该市现有的六大林业产业,为沙产业、经济林产业、种苗产业、工业原料林及其加工产业、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产业。

沙产业要在现有肉苁蓉、酿酒葡萄种植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适合沙地生长的梨、杏、
枣等经济林以及甘草、锁阳、山药等中药材种植。

种苗产业要在现有杨、柳、榆、槐、花灌木及城市园林绿化苗木培育的基础上,引进培育、驯化一批适应该市生长的苗木,并适当发展花卉产业。

充分利用现有温室大棚,种植适合当地生长的花卉,满足当地市场需求。

在经济林产业中,要在设施林业方面有所突破,在已有大棚桃、李、草莓、樱桃试种成功的基础上,扩大面积,增加品种,同时还要增加经济林大规格苗木的培育。

在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前旗要大力发展以柠条为主的饲料林基地建设,同时尝试柠条饲料加工技术。

在工业原料林及木材加工产业上,要鼓励农民扩大农防林种植面积,待林木生长3~5年后,将其培育成大苗出售,避免因树大胁地造成农作物减产,实行采伐宽松政策。

该市生态类型丰富,林业产业发展潜力巨大,空间十分广阔,资源优势明显,只要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加强引导、扶持与技术服务,充分调动涉林企业、林农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林业产业必将有大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