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工工作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第一学期家访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1. 深入了解小朋友们的家庭环境、生活习惯和个性特点,以便在幼儿园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2. 加强家园沟通,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情况,促进家园共育。
3. 建立更紧密的家园关系,为大班孩子顺利过渡到小学做好准备工作。
二、活动时间。
[具体时间段,例如:10月中旬 11月中旬,每周一至周四下午4点 7点]
三、活动人员。
大班全体教师。
四、家访准备。
1. 教师培训。
组织大班教师开展家访培训会议,分享家访的经验、技巧,强调家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比如着装得体、语言亲切等。
一起讨论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例如遇到特别调皮的孩子在家的情况该怎么和家长沟通等。
2. 资料准备。
每个孩子的成长档案,包括在幼儿园的学习成果(绘画作品、手工制作等)、日常表现记录(课堂表现、与小伙伴的相处情况等)。
准备一份简单的问卷调查表,内容涵盖孩子在家的作息时间、兴趣爱好、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期望等方面。
3. 预约安排。
根据家长的反馈,教师制定详细的家访时间表,确保每个家庭都能被访问到,并且避免时间冲突。
五、家访内容。
1. 孩子情况反馈。
教师向家长详细介绍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如认识了多少汉字、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在艺术课程(音乐、美术)中的表现等。
分享孩子在社交方面的进步,例如交了哪些好朋友,在团队活动中是如何协作的。
同时,也诚实地告知家长孩子可能存在的一些小问题,比如偶尔会有些小任性或者在某些课程上注意力不太集中等,并一起探讨解决方案。
2. 家庭环境了解。
观察孩子的家庭居住环境,了解孩子的家庭氛围是否和谐,是否有独立的学习空间等。
与家长交流家庭的教育理念和方式,看看是否与幼儿园的教育理念相契合,如果有差异,可以相互沟通,寻求最佳的教育结合点。
3. 幼小衔接交流。
针对大班孩子即将面临的幼小衔接问题,与家长深入讨论。
教师向家长介绍幼小衔接的重要性以及幼儿园正在开展的幼小衔接课程内容。
了解家长对孩子上小学的准备情况,如是否有给孩子报名幼小衔接班的打算,是否开始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等,给予家长一些合理的建议,如可以逐渐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使其更接近小学生的作息。
六、家访形式。
1. 实地家访。
教师亲自到孩子家中进行家访,这种方式能够最直观地感受孩子的家庭环境,与家长和孩子面对面交流,效果最佳。
2. 线上家访(补充形式)
对于一些家长工作特别忙,实在难以安排实地家访时间的家庭,可以采用线上家访的形式,如视频通话或者语音通话。
通过线上方式,同样可以完成家访的基本内容交流。
七、家访流程。
1. 到访。
教师按照预约时间到达孩子家,轻轻敲门或按门铃,微笑着向家长和孩子打招呼,进门后换上干净的拖鞋(如果需要)。
2. 开场。
简单寒暄几句,例如夸夸孩子家的布置温馨,或者说说来的路上的有趣见闻,让氛围轻松起来。
然后开始正式的家访内容。
3. 交流。
按照家访内容的顺序,依次与家长进行交流,期间可以多让孩子参与,鼓励孩子分享自己在幼儿园的开心事或者自己的想法。
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和想法,对于家长提出的问题,教师要耐心解答,表现出专业和热情。
4. 记录。
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随时记录重要信息,如家长提到的孩子在家的特殊情况、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建议等。
5. 结束。
家访结束时,教师再次感谢家长的热情接待,与家长和孩子道别。
可以给孩子一个小拥抱或者小贴纸作为小礼物,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喜爱。
八、活动总结。
1. 家访结束后,每位教师针对自己家访的家庭撰写家访总结,内容包括家访过程中的收获、发现的问题以及对今后教育教学工作的启发。
2. 组织教师开展家访总结分享会,大家一起交流家访中的有趣故事、感人瞬间,同时对发现的共性问题进行深入讨论,研究出改进的措施。
3. 根据家访中家长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和优化,如改进课程设置、丰富家园共育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