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件新人教版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案
3.影响 史料一 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 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 礼教呢?爸爸!你一定要强迫我,我便只有自杀了!
——1919年《新诗年选》摘录《自觉的女子》 史料二 《新青年》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被誉为“青年界 之金针”和青年的“良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
内容索引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巩固练习 随堂反 馈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一、《新青年》的诞生 1.背景 (1)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 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2)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 民主制度。 (3)思想方面 ①辛亥革命后,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②袁世凯梦想恢复帝制,掀起一股 尊孔复古的逆流。
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
1.(2018·中山纪念中学检测)下图是一幅民国四年的讽刺漫画:戴着清 朝官帽,象征着帝王的龙,用其爪子钳住了象征着民国的年轻人。这 幅漫画反映了 A.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雄厚 B.清朝残余势力卷土重来 C.立宪制度得到民众支持
√D.新文化运动的历史必然性
12345
解析 答案
2.(2018·扬州模拟)陈独秀曾写道:“文学革命之气运,酝酿已非一日,
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材料中的“义旗”指的是
A.《青年杂志》
√B.《文学改良刍议》
C.《文学革命论》
D.《狂人日记》
解析 《青年杂志》为陈独秀创办,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宣传阵地,故A
项错误;
《文学改良刍议》为胡适的作品,主题为文学革命,故B项正确;
《文学革命论》为陈独秀的作品,故C项错误;
D.提倡文学革命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存在对西方文化绝对肯定和对中
国传统文化绝对否定的弊端。由“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
思想混乱”等信息可知,作者把新文化运动看作思想混乱的重要原因,故
选C。
12345
解析 答案
5.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 以得出的推论是
[问题思考] (1)据上述史料一、二,概括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答案 动摇了封建礼教的正统地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了 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觉醒,形成了一次伟大的思想解 放潮流。
答案
史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钱玄同,认为“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之 高阁一法”,才能避免“中毒”甚至“剿灭”中国文化,“废灭汉文”,采用世界 语等。 [问题思考] (2)史料三说明新文化运动有何局限性? 答案 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 播
学习目 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 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 思想解放的影响。 2.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
1.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意义和特点。(重点) 2.新文化运动各项内容 的内在联系;中国先 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
提示
三、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1.背景 (1)国内: 新文化运动 的开展。 (2)国际: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2.表现 (1)五四运动前 ①人物:李大钊。 ②成就: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庶民的胜利 》和《布尔什维 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改造中国。
(2)五四运动后 ①理论: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 克思主义。 ②组织:出现了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 党早期组织。 ③ 实 践 : 向 工 人 宣 传 马 克 思 主 义 , 出 版 工 人 刊 物 《 劳 动 界劳动》者《 》和《劳动音》。
记知识纲要
课堂小 结
背核心术语
1.《青年杂志》报刊创办,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北大成为新文 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 2.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反对封建儒家传统礼教,倡导 民主共和,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 3.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条件。
答案
史论总结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进步性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文化运动前,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
命派,在宣传各自的政治观点时,都没有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经过
新文化运动,封建思想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批判,人们的思想得到空
பைடு நூலகம்前的解放。
(2)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中国知识分子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西
提示
3.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 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 材料中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 提示 民主与科学。 4.新文化运动期间,为什么有人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提示 (1)孔子是历代君王塑造的精神偶像,儒家学说则成为专制统治的 灵魂,阻碍民主政治的发展。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尊孔复古。
3.影响 (1)陈独秀、毛泽东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 用 马克思主义 指导中国革命。 (2)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
思维点拨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改变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方向,开启了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学习思 考
5.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 提示 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 主义,并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
2.诞生 (1)诞生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发表《 敬告青年 》 一文,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学习思 考
1.观察下图漫画,思考为什么说尊孔复古的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提示 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要尊孔复古,就要恢复封建时代的礼仪和
制度,而这些礼仪和制度与封建君主制是紧密相连的,所以,尊孔复古
C.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2345
解析 答案
4.(2018·银川一中检测)曾有人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
水平下降,思想混乱……随着……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
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
A.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B.引进西方学说
√C.彻底否定民族文化
《狂人日记》为鲁迅所著,故D项错误。
12345
解析 答案
3.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 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 刷干净不可。”为此而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的主要功绩是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
巧学妙记 新文化运动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中心:北京大学。 二大口号:民主、科学。 三大内容:三提倡、三反对。 四大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学习思 考
2.北大为什么能够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活动基地? 提示 (1)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方针; (2)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 (3)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先进思想的进步青年。
[问题思考] 史料认为中国革命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深化 革命,陈独秀等知识分子以什么为旗帜掀起思想解放运动? 答案 原因:革命不彻底;封建伦理道德根深蒂固。 旗帜:民主与科学。
答案
2.内容 史料 愚之非难孔子之动机,非因孔子之道之不适于今世,乃以今之 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今世之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 大阻力也。——陈独秀《复辟与尊孔》 [问题思考] 史料中,陈独秀是如何看待孔教的?有何进步意义? 答案 看待:陈独秀认为以孔教为核心的儒学不适应当时的中国,反 对封建文人利用儒学中落伍于时代的思想欺骗人民,儒学已成为社会 进步的阻力。意义:对反对复辟帝制,维护民主共和有进步意义。
主题
介绍马克思 西方习俗礼
主义

√AB文..马马克克章思思数主主量义义在逐(篇中渐国成) 传为播当的时唯中3一国6 途思径想是界报的刊一股强5大思潮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30
12345
解析 答案
本课结束
谢谢
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这就为新思潮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也推动
了中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
(3)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新文化运动启发了民众特别是青年知 识分子的民主主义思想觉悟,对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4)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 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 (5)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 更紧密地统一起来,被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 2.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
提示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主题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1.背景 史料 政治界虽经三次革命,而黑暗未尝稍减。其原因之小部分,则 为三次革命,皆虎头蛇尾,未能充分以鲜血洗净旧污;其大部分,则 为盘踞吾人精神界根深蒂固之伦理道德文学艺术诸端,莫不黑幕层张 ,垢污深积……此单独政治革命所以于吾之社会,不生若何变化,不收 若何效果也。——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新青年》第2卷 [教你读史] “精神界根深蒂固”指的是辛亥革命后,封建伦理道德等思想依然根深 蒂固。
的实质就是复辟帝制。
提示
二、新文化运动 1.内容 (1)新文化运动提倡 民主与科学 ,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2)新文化运动还提倡新道德,反对 旧道德 。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它提倡 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2.意义 (1)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 封建思想 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 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2) 中 国 知 识 分 子 在 运 动 中 受 到 一 次 民 主 与 科 学 的 洗马礼克,思也主为义 ___________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