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哈工大考研初试经典题目呕心沥血总结

合集下载

2011哈工大材料加工考研试题(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

2011哈工大材料加工考研试题(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

哈尔滨工业大学二〇一一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金属学与热处理报考专业:材料加工工程等考生注意:答案务必写在答题纸上,并标明题号。

答在试题上无效。

(抄在准考生证上带出来的,若干题目没有来的及细抄)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写在题号后的括号内,例如,写作:一、18.(①③④)。

正确的答案没有选全或选错的,该题无分,每题2分,共40分)。

1.当冷却到A C3温度时,亚共析钢中的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这种转变可称为():①多晶型转变②重结晶③同素异晶转变④再结晶;2.一条曲折的位错线,。

():①具有唯一的位错类型②具有唯一的柏氏矢量③位错类型和柏氏矢量处处相同④位错类型和柏氏矢量处处不同;3.在883°C时,纯钛由体心立方晶格转变为密排六方晶格,若原子半径不变,则单位质量的钛发生上述转变时其体积():①将膨胀②将收缩③变化率约为-8.1% ④变化率约为8.8%;4.铜导线在室温反复弯折,会越变越硬,并很快发生断裂,而铅丝在室温经反复弯折却始终处于较软的状态,其原因是():①铜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②铜不发生加工硬化,也不发生再结晶③铅发生加工硬化,不发生再结晶④铅发生加工硬化,也发生再结晶5.六方晶系的[210]晶向指数,若改用四坐标轴的密勒指数标定,可表示为():①[1010]②[1010] ③[1100] ④[0011] 6.以[112]为晶带轴的共带面为():①(1 1 1)②(1 11)③(111)④(11 0)7.对于亚共析钢,淬火后为获得细小的马氏体和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组织,适宜的淬火加热温度为()①A r1+30~50°C ②A C3+30~50°C③A r3+30~50°C④A ccm+30~50°C 8.影响淬火后马氏体组织的粗细的因素有():①奥氏体化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②母相奥氏体的晶粒度③合金元素④淬火冷却速度9.在平衡冷却转变条件下,碳钢的显微组织中含有50%珠光体和50%铁素体,则此合金中():①含碳量约为0.4%②含碳量约为0.8%③铁素体含量约为94%④渗碳体含量约为94%10.对于可热处理强化的铝合金,其热处理工艺通常为():11.影响非均匀形核率的主要因素()12.下贝氏体是()13.二次结晶()14.实际金属一般表现出各向同性,这是因为实际金属为()15. 合金元素碳溶入铁素体,将引起铁素体()16. 复相合金中,一相为硬脆的金属化合物分布在金属基体上,对合金的强韧性最为有利的组织形态是()17. 在三元相图中()18. 具有粗糙界面的固溶体合金在正温度梯度下()19. 拉伸单晶体时,滑移面转向()时最易产生滑移。

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哈工大考研初试经典题目呕心沥血总结

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哈工大考研初试经典题目呕心沥血总结
注:由协调性可知,滑移系较多的体心、面心立方通过多滑移表现出良好的塑性,而密排六方金属滑移系少,晶粒间协调性差,故塑性变形能力低。
试用多晶体塑性变形过程说明纯金属晶粒越细、强度越高、塑性越好的原因?1993、1997
室温变形时,由于晶界强度高于晶内,所以晶粒越细,单位体积内所含晶界越多,强化效果越好。由Hall-Petch公式,σs =σ0+ Kd(-1/2),晶粒直径d越小,σs就越高,这就是细晶强化。多晶体的每个晶粒都处在其他晶粒的包围之中,变形不是孤立的,要求临近的晶粒相互配合,协调已经发生塑性变形的晶粒的形状的改变。塑变一开始就必须是多系滑移。晶粒越细小,变形协调性越好,塑性也就越好。此外,晶粒越细小,位错塞积引起的应力集中越不严重,可以减缓裂纹的萌生,曲折的晶界不利于裂纹的扩展,有利于强度和塑性的提高。
回复:①性能变化不大:强度下降较少,塑性、韧性有所提高;②组织无明显变化,晶粒仍保持纤维状或扁平状。
再结晶:①性能变化:性能恢复到冷变形前状态;②组织变化:碎化的、拉长的或压扁的晶粒变成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粒③结构变化:晶格扭曲畸变消失,内应力消失。
晶粒长大:发生二次再结晶:①晶粒变得特别粗大②性能恶化。
再结晶温度:经过大量变形(>70%)的金属在约1h的时间保温时间内,能够完成再结晶(再结晶体积分数>95%)的最低加热温度。
再结晶的温度及影响因素
(1)金属冷变形量越大,再结晶温度越低;
(2)金属纯度越高再结晶温度越低
(3)金属的原始晶粒尺寸越细,再结晶温度越低
(4)加热时间和加热速度:延长退火加热保温时间,可降低再结晶温度;提高加热速度,会使再结晶温度升高。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初试经典试题呕心沥血总结
题记:权威的答案是考研专业课成功的保证!!!希望这份资料,能够照亮每一个苦苦求学的孩子通往哈工大的漫漫征程。

金属学与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_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_附总复习提纲加习题

金属学与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_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_附总复习提纲加习题

第一章1.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2 1 1]、[3 4 6] 等晶向3.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其晶格常数a=b≠c,c=2/3a。

今有一晶面在X、Y、Z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是5个原子间距,2个原子间距和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参数。

解:设X方向的截距为5a,Y方向的截距为2a,则Z方向截距为3c=3X2a/3=2a,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1/5a,1/2a,1/2a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2,5,5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 5 5)4.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1 0 0)、(1 1 0)、(1 1 1)晶面的晶面间距,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解:(1 0 0)面间距为a/2,(1 1 0)面间距为√2a/2,(1 1 1)面间距为√3a/3三个晶面晶面中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0)7.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胞中的轴比c/a=1.633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格配位数为12,即晶胞上底面中心原子与其下面的3个位于晶胞内的原子相切,成正四面体,如图所示则OD=c/2,AB=BC=CA=CD=a因△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有OC=2/3CE由于(BC)2=(CE)2+(BE)2则有(CD)2=(OC)2+(1/2c)2,即因此c/a=√8/3=1.6338.试证明面心立方晶格的八面体间隙半径为r=0.414R解: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半径r=a/2-√2a/4=0.146a面心立方原子半径R=√2a/4,则a=4R/√2,代入上式有R=0.146X4R/√2=0.414R9.a)设有一刚球模型,球的直径不变,当由面心立方晶格转变为体心立方晶格时,试计算其体积膨胀。

b)经X射线测定,在912℃时γ-Fe的晶格常数为0.3633nm,α-Fe的晶格常数为0.2892nm,当由γ-Fe转化为α-Fe时,求其体积膨胀,并与a)比较,说明其差别的原因。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资料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复习资料

★课程考试大纲要求考试内容1)金属学理论a: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及晶体缺陷b:纯金属的结晶理论c:二元合金相图及二元合金的结晶d:铁碳合金及Fe-Fe 3C 相图e:三元合金相图f:金属的塑性变形理论及冷变形金属加热时的组织性能变化(前六章,去掉6.7节 超塑性)2)热处理原理及工艺a:钢的加热相变理论b:钢的冷却相变理论c:回火转变理论d:合金的时效及调幅分解e: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及钢的淬透性(后三章)题型结构a:基本知识与基本概念题 (约30分)b:理论分析论述题(约60分)c:实际应用题(约30分)d:计算与作图题(约30分)试题形式a:选择题b:判断题c:简答与计算d: 综合题等★样题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将其标号填入括号内。

正确的答案没有选全或选错的,该题无分。

)1. 与固溶体相比,金属化合物的性能特点是( )。

①熔点高、硬度低; ② 硬度高、塑性高;③ 熔点高、硬度高;④熔点高、塑性低; ⑤ 硬度低、塑性高2.若体心立方晶胞的晶格常数为a, 则其八面体间隙 ( )。

① 是不对称的; ② 是对称的; ③ 位于面心和棱边中点;④ 位于体心和棱边中点; ⑤ 半径为a 432- 3.奥氏体是( )。

① 碳在γ- Fe 中的间隙固溶体; ② 碳在α- Fe 中的间隙固溶体;③ 碳在α- Fe 中的有限固溶体; ④ 碳在γ- Fe 中的置换固溶体;⑤碳在α- Fe 中的有序固溶体4.渗碳体是一种 ( )。

① 间隙相;② 金属化合物; ③正常价化合物; ④电子化合物;⑤ 间隙化合物5.六方晶系的[100]晶向指数,若改用四坐标轴的密勒指数标定,可表示为 ( )。

① []0112;② []0211; ③ []0121;④ []1102;⑤ []01106.晶面(110)和(111)所在的晶带,其晶带轴的指数为( )。

① []101;② []011;③ []101;④ []110;⑤ []0117.在室温平衡状态下,碳钢的含碳量超过0.9%后,随着含碳量增加,其 ( )。

2012哈工大材料加工试题(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

2012哈工大材料加工试题(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

2012哈工大材料加工初试试题(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试题是我抄在准考证上带出来的,版权归哈工大所有。

强烈笔试那些拿这些资料卖钱的人!)一、选择题(4×10)1.影响金属结晶过冷度的因素(1)金属本性,金属不同,其过冷度不同。

(2)金属纯度,纯度越高,过冷度越大(3)冷却速度,速度越大,过冷度越大(4)铸造模具所用材料,金属模具大于砂模的过冷度2.图中斜线所示晶面的晶面指数(图不好画,答案选第4个)(1)(120)(2)(102)(3)(201)(4)(012)3.影响再结晶温度的因素与规律(1)纯度越高,再结晶温度越低(2)冷变形越大,再结晶温度越低(3)加热速度越大,再结晶温度越低(4)金属本性,熔点越低,再结晶温度越低4.塑性变形后的金属随加热问题上升,时间延长,可能发生的变化(1)显微组织依次发生回复、再结晶和晶粒长大(2)组织由缺陷较高的纤维组织向低缺陷的等轴晶转变(3)内应力松弛或消除,应力腐蚀倾向减小(4)强度、硬度下降,塑性、韧性上升5.影响置换固溶体溶解度的因素(1)尺寸差,原子尺寸差越小,溶解度越大(2)电负性差,电负性差越小,溶解度越大(3)电子浓度,电子浓度越小,溶解度越大(4)晶体结构,晶格类型相同溶解度越大6.六方晶系[010]晶向还用四坐标轴表示(1)[-1-120](2)[11-20](3)[-12-10](4)[-2110]7.晶面(011)和(111)所在晶带轴(1)[-110](2)[1-10](3)[01-1](4)[-101]8.调幅分解是固分解的一中特殊形式,其特征有(1)一种固溶体分解为成分不同而结构相同的两种固溶体(2)无形核、长大过程(3)保持共格关系的转变(4)一种同素异构转变9.具有粗糙晶面的固溶体合金在正的温度梯度下(1)以二维晶核方式长大(2)以螺型位错方式长大(3)以垂直方式长大(4)晶体形态可能呈树枝状10.若某金属元素其键能越高,则(1)熔点越高(2)强度、模量越大(3)其原子半径越小(4)其热膨胀系数越小二、判断题(5×4)1.钢经加热转变得到成分单一、均匀的γ,随后水冷或者油冷的热处理工艺成为淬火,而采用空冷的工艺成为正火。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工程硕士《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考题及答案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工程硕士《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考题及答案

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工程硕士金属学及热处理考题及答案一、空间点阵与晶体结构有何关系?(15分)答: (1)晶体结构:晶体中原子(或离子、分子、原子集团)在三维空间中有规律的周期性的重复排列方式。

实际存在的晶体结构是无限的。

(2)空间点阵:将构成晶体的实际质点抽象为纯粹的几何阵点,这种阵点有规则地周期性重复排列所形成的空间几何图形即称为空间点阵。

空间点阵只有14种类型。

(3)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的区别:具有相同点阵但不同晶体结构,具有相同晶体结构但点阵不同。

二、已知纯铜滑移系的临界分切应力为1MPa,若使(111)晶面上的位错沿[101]方向滑移,需要在[001]方向上施加的最小应力是多少?(15分)答: 设需要在[001]方向上施加的最小应力为σ,σ在(111)晶面上的分切应力为τ,则有τ=σcosλcosφ已知纯铜滑移系的临界分切应力τk=1MPa,所以σ=τ /cosλcosφ=τk /cosλcosφ=3=1.732 MPa三、影响再结晶温度的因素有哪些?在生产中如何控制再晶晶粒的大小?(15分)答:影响再结晶温度的因素主要有:(1)变形程度:金属冷变形程度增大,储存能提高,再结晶驱动力增大,再结晶温度降低。

(2)金属纯度:金属中的杂质或合金元素能阻碍位错运动和晶界迁移,所以金属纯度越高,再结晶温度越低。

(3)原始晶粒尺寸:原始晶粒尺寸细小,变形抗力较大,冷变形后金属储存能较高,再结晶温度较低。

(4)加热时间和加热速度:加热时间增加,再结晶温度降低;加热速度提高,再结晶温度提高。

控制再晶晶粒的大小的方法(1)变形程度:变形量很小时,不发生再结晶。

变形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一般为2-10%),再结晶晶粒特别粗大。

这样的变形度称为临界变形度。

原因:变形量小,再结晶核心少,生长速度却很大。

大于临界变形度后,晶粒尺寸随变形量的增加而下降。

(2)原始晶粒尺寸:原始晶粒尺寸细小,再结晶形核位置增多,再结晶晶粒细小。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哈工大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原理试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哈工大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原理试题

2010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一选择题(一个或多个答案)1.决定金属材料性能的因素有()A晶体结构类型B晶体缺陷的种类与数量C组织状态D热加工工艺2.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别有()2页A良好的延展性B良好的导热性C正的电阻温度系数D负的电阻温度系数3.晶格常熟为a的奥氏体八面体间隙()11页A是不对称的B间隙半径为0.146a C六个原子围成D位于面心和棱边中点4.铁由体心立方晶格变成密排六方晶格,其体积()A将膨胀B将收缩C不发生变化D不确定39页5.在AC1到AC3温度区间加热时,奥氏体转变为铁素体的转变属于()A二次再结晶B重结晶C同素异构转变D多晶型转变107页6.钢中的铁素体为()A间隙相B间隙固溶体C间隙化合物D置换固溶体107页7.六方晶系[010]晶向指数,若改为四坐标轴的密勒指数标定,可表示为()15页A[2-1-10] B[11-20] C[-12-10] D[1-210]8.晶面(101)和(1-11)所在的晶带轴指数为()16页A[-110] B[0-11] C[10-1] D[1-10]9.大型铸件的细化可以采用()A减小过冷度B变质处理C降低冷却速度D固溶与失效10.位错环周围的位错线的特点是()31页A相同的位错类型B唯一的柏氏矢量C不同的位错类型D不同的柏氏矢量11.金属冷变形经过回复退火再结晶工艺之后的效果为()A保持了加工硬化状态B有效消除了第二类内应力C减轻了翘曲和变形D提高了塑性韧性和耐磨性12.含碳量在2.11%钢中渗碳体的类型为()120页A一次渗碳体B二次渗碳体C共晶渗碳体D共析渗碳体13.0.6%的铁碳合金平衡结晶到室温,则室温下该合金中()A相组成物为铁素体和渗碳体B组织组成物为铁素体和奥氏体C铁素体含量为…. D奥氏体含量为……14.固溶体在正温度梯度条件下结晶时()54页A垂直方式长大B螺型位错C二维晶核方式D可能呈平面状胞状树枝状15.碳溶于a-Fe中形成的过饱和间隙式固溶体称为()107页A铁素体B奥氏体C马氏体D贝氏体16.第一类回火脆性()219页A又称低温回火脆性B在几乎所有钢中可能出现C又称高温回火脆性D又称不可逆回火脆性17.过共析钢经过正火后()A调整硬度便于机械加工B细化晶粒消除内应力C消除魏氏组织和带状组织D消除网状碳化物18.三元合金变温截面图可以()A确定三元合金平衡相成分B定性分析三元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C应用杠杆定律和重心法则D确定平衡相的含量19铝锭300度进行塑性变形时,其组织性能变化()161页A逐渐形成纤维组织和形变织构B位错密度升高形成形变包C产生残余内应力和点阵畸变D气泡焊合缩松压实成分均匀化20单相铝合金提高强度和硬度的方法为()A固溶和时效B淬火和回火C冷变形和再结晶D退火和正火二判断题1.()冷变形态金属构件经再结晶退火工艺处理后,其晶粒外形与晶格类型均可能发生变化。

2014年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考研试题

2014年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考研试题

2014年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
(抄准考证带出来的,很简单的没细抄,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选择题(4*10 不定项选择)
第一二小题是关于晶面和晶向指数的,较简单
3题是关于调幅分解的题
4纯金属在正温度梯度条件下结晶时晶体生长形态可能为()
A胞状B蜂窝状C平面状D树枝状
5影响晶体表面能的因素为()
6铜棒只有通过先冷塑变形再加热到一相对较低温度保温才能细化晶粒,而铁棒只需加热到较高温保温即可细化晶粒,原因()
A铁是体心立方,而铜是面心立方B铜和铁再结晶温度不同
C铜有加工硬化而铁没有D铁能重结晶,而铜没有多晶型
7淬透性A选项是说淬透性是钢的固有属性
8金属键
9与晶体的定义有关(考的较细)
10淬火态钢硬度主要取决于()
A马氏体的硬度B马氏体的正方度C马氏体的含量D残余奥氏体的含量
二、判断题(5*4)
1体心立方和面心立方的间隙方面的题(题目较长)
2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固溶体的电阻率升高,电阻温度系数下降()
3间隙相
4缺陷显著影响金属材料的性能,其缺陷密度越高强度越高()
三、简答题(6*10)
1三元共晶相图(和书上的类似)
2金属结晶为什么过冷,推导ΔGv与ΔT的关系
3 P、S对钢性能的影响
4魏氏组织定义,形成条件,组织形态,对性能的影响与消除方法
5 共析钢淬火后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三种回火组织与性能
6含铜0.45%的Al-Cu合金,说明脱溶过程,影响脱溶动力学因素及性能的溶化规律。

四、1 热处理的题(15分)
2 细晶强化概念,机理规律,工艺方法,实际应用实例(15分)。

金属学与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_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_附总复习提纲加习题

金属学与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_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_附总复习提纲加习题

第六章1.试用多晶体的塑性变形过程说明金属晶粒越细强度越高、塑性越好的原因是什么?2.答:由Hall-Petch 公式可知,屈服强度σs 与晶粒直径平方根的倒数 d v2呈线性关系。

在多晶体中,滑移能否从先塑性变形的晶粒转移到相邻晶粒主要取决于在已滑移晶粒晶界附近的位错塞积群所产生的应力集中能否激发相邻晶粒滑移系中的位错源,使其开动起来,从而进行协调性的多滑移。

由τ=nτ0知,塞积位错数目n越大,应力集中τ越大。

位错数目n与引起塞积的晶界到位错源的距离成正比。

晶粒越大,应力集中越大,晶粒小,应力集中小,在同样外加应力下,小晶粒需要在较大的外加应力下才能使相邻晶粒发生塑性变形。

在同样变形量下,晶粒细小,变形能分散在更多晶粒内进行,晶粒内部和晶界附近应变度相差较小,引起的应力集中减小,材料在断裂前能承受较大变形量,故具有较大的延伸率和断面收缩率。

另外,晶粒细小,晶界就曲折,不利于裂纹传播,在断裂过程中可吸收更多能量,表现出较高的韧性。

2.金属材料经塑性变形后为什么会保留残留内应力?研究这部分残留内应力有什么实际意义?金属材料经塑性变形后为什么会保留残留内应力?研究这部分残留内应力有什么实际意义?答:残余内应力存在的原因1)塑性变形使金属工件或材料各部分的变形不均匀,导致宏观变形不均匀;2)塑性变形使晶粒或亚晶粒变形不均匀,导致微观内应力;3)塑性变形使金属内部产生大量的位错或空位,使点阵中的一部分原子偏离其平衡位置,导致点阵畸变内应力。

实际意义:可以控制材料或工件的变形、开裂、应力腐蚀;可以利用残留应力提高工件的使用寿命。

3.何谓脆性断裂和塑性断裂,若在材料中存在裂纹时,试述裂纹对脆性材料和塑性材料断裂过程中的影响。

答:塑性断裂又称为延性断裂,断裂前发生大量的宏观塑性变形,断裂时承受的工程应力大于材料的屈服强度。

在塑性和韧性好的金属中,通常以穿晶方式发生塑性断裂,在断口附近会观察到大龄的塑性变形痕迹,如缩颈。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考研初试真题及复习大纲

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考研初试真题及复习大纲

199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学与热处理学科入学考试题1:在立方晶系中,画出通过(0,0,0),(0,1,0),(1/2,1,1)三点的[120]晶向。

(15分)2:试阐述纯金属和固溶体合金结晶条件及长大方式的异同点。

(15分)3:根据Fe-Fe3C相图,指出铁碳合金中的渗碳体由哪五种?说明它们的形成条件(成分,温度)与形态特点,并计算它们在铁碳合金中的最大含量(%)(20分)4:根据组元间互不溶解的三元共晶相图的投影图,说明O成分的合金平衡结晶过程,并计算出室温下该合金的相组织组成物的相对含量。

(10分)[由于自己不会画图,所以没有图提供给大家]5:试阐述强化金属的各种基本方法及机制。

(15分)6:试述共析钢淬火后在回火过程中的组织转变过程,写出三种典型的回火组织。

(15分)7:含碳量为1.2%的碳钢其原始组织为片状珠光体加网状渗碳体,为了获得回火马氏体加粒状渗碳体组织,应采用哪些热处理工艺?写出工艺名称和工艺参数(加热问题,冷却方式)。

注:该合金的Ac1=730℃,Accm=820℃。

2000年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学与热处理学科入学考试题1:已经纯钢的[110](111)滑移系的临界分切应力ζc为1MPa,回答下列问题:①要是(111)面上的错位沿[101]方向发生滑移,至少需要在[001]方向上施加多大的应力?②说明此时(111)面上的位错能否沿[110]方向滑移。

(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什么是伪共晶,离异共晶?说明它们的形成条件,组织形态以及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4:图2试为组元在固态下完全不溶的三元共晶合金相图的投影图,作Ab的变温截面图,并分析O点成分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写出室温下的组织。

5:试阐述晶粒度对钢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用位错观点解释晶粒度对屈服强度的影响规律,简述所学过的细化晶粒的工艺方法。

6:什么是魏氏组织?简述魏氏组织的形成条件,对钢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及其消除方法。

7:用T10A(含碳量1.0%,Ac1=730℃, Accm=800℃)钢制造冷冲头模的冲头,试制订最终热处理工艺(包括名称和具体参数),并说明热处理各阶段获得何种组织以及热处理后的工件的力学性能特点。

金属学与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_第二版)课后习题问题详解

金属学与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_第二版)课后习题问题详解

第一章1.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2 1 1]、[3 4 6] 等晶向3.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其晶格常数a=b≠c,c=2/3a。

今有一晶面在X、Y、Z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是5个原子间距,2个原子间距和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参数。

解:设X方向的截距为5a,Y方向的截距为2a,则Z方向截距为3c=3X2a/3=2a,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1/5a,1/2a,1/2a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2,5,5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 5 5)4.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1 0 0)、(1 1 0)、(1 1 1)晶面的晶面间距,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解:(1 0 0)面间距为a/2,(1 1 0)面间距为√2a/2,(1 1 1)面间距为√3a/3三个晶面晶面中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0)7.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胞中的轴比c/a=1.633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格配位数为12,即晶胞上底面中心原子与其下面的3个位于晶胞内的原子相切,成正四面体,如图所示则OD=c/2,AB=BC=CA=CD=a因△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有OC=2/3CE由于(BC)2=(CE)2+(BE)2则有(CD)2=(OC)2+(1/2c)2,即因此c/a=√8/3=1.6338.试证明面心立方晶格的八面体间隙半径为r=0.414R解: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半径r=a/2-√2a/4=0.146a面心立方原子半径R=√2a/4,则a=4R/√2,代入上式有R=0.146X4R/√2=0.414R9.a)设有一刚球模型,球的直径不变,当由面心立方晶格转变为体心立方晶格时,试计算其体积膨胀。

b)经X射线测定,在912℃时γ-Fe的晶格常数为0.3633nm,α-Fe的晶格常数为0.2892nm,当由γ-Fe转化为α-Fe时,求其体积膨胀,并与a)比较,说明其差别的原因。

《金属学及热处理》复习习题及答案.

《金属学及热处理》复习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金属及合金的晶体结构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晶体: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

2.非晶体:指原子呈不规则排列的固态物质。

3.空间点阵:描述晶体中原子(离子、分子或原子集团)规律排列的空间格架称为空间点阵。

4.晶格:一个能反映原子排列规律的空间格架。

5.晶胞:构成晶格的最基本单元。

6.晶界:晶粒和晶粒之间的界面。

7.单晶体:只有一个晶粒组成的晶体。

8.多晶体:由许多取向不同,形状和大小甚至成分不同的单晶体(晶粒)通过晶界结合在一起的聚合体。

9.晶粒:组成多晶体的各个小单晶体的外形一般为不规则的颗粒状,故通常称之为晶粒。

10.合金:是以一种金属为基础,加入其他金属或非金属,经过熔合而获得的具有金属特性的材料。

11.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称为组元。

12.相:金属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同一晶格形式并以界面分开的各个均匀组成部分称为相。

13.组织:用肉眼观察到或借助于放大镜、显微镜观察到的相的形态及分布的图象统称为组织。

14.固熔体:合金组元通过溶解形成成分和性能均匀的、结构上与组元之一相同的固相。

二、填空题1.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在于原子的排列是否规则。

2.常见金属的晶体结构有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三种。

3.实际金属的晶体缺陷有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体缺陷。

4.根据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占据的位置不同,固溶体可分为置换固溶体和间隙固溶体两种。

5.置换固溶体按照溶解度不同,又分为无限固溶体和有限固溶体。

6.合金相的种类繁多,根据相的晶体结构特点可将其分为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两种。

7.同非金属相比,金属的主要特征是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良好的塑性,不透明,有光泽,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8.晶体与非晶体最根本的区别是原子(分子、离子或原子集团)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而非晶体则不是。

9.金属晶体中最主要的面缺陷是晶界和亚晶界。

崔忠圻《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崔忠圻《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第3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崔忠圻《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第3版)复习笔记第1章金属与合金的晶体结构1.1 复习笔记一、金属原子间的结合1.金属原子的结构特点(1)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的电子数很少,一般为一两个,不超过3个。

①正电性元素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很容易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变成自由电子,此时的原子变为正离子,故金属元素又称正电性元素。

②负电性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外层电子数较多,易于获得电子变为负离子,故非金属元素又称负电性元素。

(2)元素的化学特性决定于最外层的电子(价电子)数,而与内壳层的结构无关。

(3)过渡族金属的特性①过渡族金属化合价可变;②过渡族金属的原子彼此相互结合时,最外层电子和次外层电子均参与结合;③过渡族金属的原子间结合力特别强,熔点高、强度高;④价电子决定其主要性能。

2.金属键(1)电子云(电子气)处于聚集状态的金属原子,全部或大部分将它们的价电子贡献出来为整个原子集体所共有,称为电子云或电子气。

(2)金属键贡献出价电子的金属原子变成正离子沉浸在电子云中,它们依靠运动于其间的公有化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称为金属键。

它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3)金属键模型金属键模型如图1-1-1所示。

在固态金属中,绝大部分原子处于正离子状态,少数原子处于中性原子状态。

图1-1-1 金属键模型3.结合力与结合能(资料来源https:///BoVJDuXm)(1)结合力的特性如图1-1-2(a)所示,则:①两原子的结合力为吸引力和排斥力的代数和;②吸引力为长程力,排斥力是短程力;③当两原子间距较大时,吸引力大于排斥力,两原子自动靠近。

在两原子靠近过程中,排斥力急剧增长;④两原子距离为d0时,吸引力与排斥力相等,原子间结合力为零,d0即相当于原子的平衡位置;⑤任何对平衡位置的偏离,都将会受到一个力的作用,促使其回到平衡位置;⑥原子间的最大结合力出现在d c位置处;⑦在点d0附近,结合力与距离的关系接近直线关系。

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金属学与热处理》试题.

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研究生入学考试《金属学与热处理》试题.

08年哈工大研究生入学考试金属学与热处理真题选择题(不定项选择1:晶格常数为a的体心立方晶核,其八面体间隙(①是不对称的;②间隙半径≈0.067a;③晶胞的面心和棱边中点;④由6个原子所围成2:钴冷却到1120℃时由面心立方晶格(fcc转变成理想的密排六方晶格(hcp,则单位质量的钴发生上述转变时其体积(①将膨胀;②将收缩;③不发生变化;④不能确定3:在A C1到A C3温度区间加热时,低碳钢中的铁素体将逐渐转变为奥氏体,这种转变可称为(①二次再结晶;②重结晶;③同素异构转变;④多晶型转变4:碳钢中的奥氏体相属于(①间隙相;②间隙固溶体;③间隙化合物;④置换固溶体5:六方晶系的[010]晶向指数,若改用四坐位标轴的密勒指数标定,可表示为(①[2110] ;②[1120];③[1210];④[1210]6:晶面(101和(111所在的晶带轴的指数为(①[110] ;②[011];③[101];④[110]7:随着含碳量的增加,铁碳合金室温下的平衡组织变化顺序为(①珠光体→铁素体→莱氏体;②铁素体→珠光体→莱氏体;②莱氏体→珠光体→铁素体;④铁素体→莱氏体→珠光体8:渗碳体是钢中常见的金属化合物,在含碳量为0.45%的优质钢中平衡组织中,渗碳体可能的存在形式有(①一次渗碳体;②二次渗碳体;③三次渗碳体;④共析渗碳体9:含碳量2.11%铁碳合金平衡结晶到室温,则室温下的合金中(①相组成物为铁素体和渗碳体;②组织组成物为珠光体和二次渗碳体;③二次渗碳体含量约为29.3%;④珠光体总含量为68.7%10:根据结晶时形核和长大规律,为了细化铸锭中或焊缝区的晶粒,可采用如下方法:(①提高过冷度,以提高形核率和长大速率的比值;②变质处理;③调质处理;④对即将凝固的金属进行搅拌和振动11:对于平衡分配系数k0<1的固溶体合金而言,有利于出现成分过冷的因素有(①液相中的温度梯度C1越小;②结晶速度R越大;③溶质浓度C0越大;④液相线的斜率m越小12:在较高温度回火加热保温时,析出弥散特殊碳化物,同时残留奥氏体发生部分分解,而在随后的回火冷却时转变为马氏体,导致钢的硬度升高,这种现象称为(①二次硬化;②二次淬火;③回火稳定性;④回火脆性13:溶质固溶度随温度降低而显著减少的合金,经固溶处理后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其力学性能将发生的变化是(①强度和硬度显著下降,塑性提高;②硬度和强度明显提高,但塑性下降;③强度,硬度和塑性都明显提高;④强度,硬度和塑性都明显下降14:有利于钢中形成魏氏组织的条件是(①含碳量小于0.6%的亚共析钢;②奥氏体晶粒粗大;③钢由高温以较快速度冷却;④含碳量大于1.2%的过共析钢15:碳溶入α-Fe中形成的过饱和间隙固溶体称为(①铁素体;②奥氏体;③马氏体;④贝氏体16:第一类回火脆性(①又称为低温回火脆性;②在几乎所有的钢中都会出现这类脆性;③也称为高温回火脆性;④又称为不可逆回火脆性17:淬火钢进行回火的目的是(①稳定组织;②减少或消除淬火应力;③提高钢的塑性和韧性;④获得温度和塑性,韧性的适当配合18:具有粗糙界面的合金在正温度梯度条件下结晶时(①以二维晶核方式长大;②以螺型位错方式长大;②以垂直方式长大;④可能呈现平面状或树枝状多种晶体形态19:利用三元相图的等温截面图,可以(①固定三元合金平衡相的成分;②定性分析三元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②利用杠杆定律和重心法则;④确定平衡相得含量20:纯铝在室温下进行塑性变形时,其组织和性能的变化有(①逐渐形成纤维组织和形变织构;②位错密度升高形成形变胞;③减少残余内应力和点阵畸变;④呈现形变强化和各向异性判断题1.钢经加热转变得到成分单一,均匀的奥氏体组织,随后采用水冷或油冷的处理工艺称为淬火,而采用空气中冷却的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金属学与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_第二版)课后习题问题详解

金属学与热处理(哈尔滨工业大学_第二版)课后习题问题详解

第一章1.作图表示出立方晶系(1 2 3)、(0 -1 -2)、(4 2 1)等晶面和[-1 0 2]、[-2 1 1]、[3 4 6] 等晶向3.某晶体的原子位于正方晶格的节点上,其晶格常数a=b≠c,c=2/3a。

今有一晶面在X、Y、Z坐标轴上的截距分别是5个原子间距,2个原子间距和3个原子间距,求该晶面的晶面参数。

解:设X方向的截距为5a,Y方向的截距为2a,则Z方向截距为3c=3X2a/3=2a,取截距的倒数,分别为1/5a,1/2a,1/2a化为最小简单整数分别为2,5,5故该晶面的晶面指数为(2 5 5)4.体心立方晶格的晶格常数为a,试求出(1 0 0)、(1 1 0)、(1 1 1)晶面的晶面间距,并指出面间距最大的晶面解:(1 0 0)面间距为a/2,(1 1 0)面间距为√2a/2,(1 1 1)面间距为√3a/3三个晶面晶面中面间距最大的晶面为(1 1 0)7.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胞中的轴比c/a=1.633证明:理想密排六方晶格配位数为12,即晶胞上底面中心原子与其下面的3个位于晶胞内的原子相切,成正四面体,如图所示则OD=c/2,AB=BC=CA=CD=a因△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有OC=2/3CE由于(BC)2=(CE)2+(BE)2则有(CD)2=(OC)2+(1/2c)2,即因此c/a=√8/3=1.6338.试证明面心立方晶格的八面体间隙半径为r=0.414R解:面心立方八面体间隙半径r=a/2-√2a/4=0.146a面心立方原子半径R=√2a/4,则a=4R/√2,代入上式有R=0.146X4R/√2=0.414R9.a)设有一刚球模型,球的直径不变,当由面心立方晶格转变为体心立方晶格时,试计算其体积膨胀。

b)经X射线测定,在912℃时γ-Fe的晶格常数为0.3633nm,α-Fe的晶格常数为0.2892nm,当由γ-Fe转化为α-Fe时,求其体积膨胀,并与a)比较,说明其差别的原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哈工大考研初试经典题目呕心沥血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哈工大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初试经典试题呕心沥血总结题记:权威的答案是考研专业课成功的保证!!!希望这份资料,能够照亮每一个苦苦求学的孩子通往哈工大的漫漫征程。

分享人:刚爷闯天下第三章什么是成分过冷画图说明成分过冷是如何形成的(以固相中无扩散,液相中只有扩散而无对流搅拌的情况为例说明)并说明成分过冷对晶体长大方式及铸锭组织的影响。

成分过冷:实质是液相成分变化引起过冷状况发生变化。

异分结晶必然导致溶质在液、固相中的浓度变化,而固溶体的平衡结晶温度则随合金成分的不同而变化,进而引起过冷状况变化。

自己把图画上(共五个)假设液态金属中仅扩散,即扩散不能充分进行。

,故将溶质排到界面前由图(a)结晶的固相成分总是低于平衡成分Co沿,由于不能充分扩散,便在界面处产生溶质浓度梯度薄层。

结合图(c)(d),固溶体平衡结晶温度随溶质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将实际温度分布(b)与平衡结晶温度分布(e)叠加,便在固液界面前一定范围的液相中出现了过冷区域。

平衡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为过冷度,这个过冷度是由于液相中成分变化引起的,故称为成分过冷。

成分过冷对晶体长大方式的影响:随着成分过冷的增大,固溶体晶体由平面状向胞状、树枝状的形态发展成分过冷对铸锭组织的影响:固溶体合金的铸锭组织也是由表层细晶区、柱状晶区、中心等轴晶区组成。

当溶质含量固定时,随着G/√R的增加成分过冷区下降,铸锭组织由等轴晶向柱状晶发展;当G/√R固定时,随着浓度的增加,成分过冷区增大,铸锭组织由柱状晶向等轴晶过度,有利于等轴晶形成。

(注:液相中的温度梯度G越小,成长速度R和溶质的浓度C o越大,则有利于形成成分过冷。

)第四章试述铁碳合金平衡组织中铁素体和渗碳体的形态、特征和数量对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从奥氏体中析出的铁素体一般呈块状,而经共析反应生成的珠光体中的铁素体,由于同渗碳体要相互制约,呈交替层片状。

而渗碳体由于生成的条件不同,使其形态变得十分复杂。

当w(C)=%时,三次渗碳体从铁素体中析出,沿晶界呈小片状分布。

共析渗碳体是经共析反应生成的,与铁素体呈交替层片状,而从奥氏体中析出的二次渗碳体,则以网络状分布于奥氏体的晶界。

共晶渗碳体是与奥氏体相关形成的,在莱氏体中为连续的基体,比较粗大,有时呈鱼骨状。

一次渗碳体是从液相中直接形成的,呈规则的长条状。

随含碳量的增加,铁碳合金的组织变化顺序为铁素体是软韧相,渗碳体是强硬相。

随含碳量增加,渗碳体逐渐增多,铁素体逐渐减少,合金硬度升高,塑性、韧性下降;强度先上升,当w(C)=1%时强度达到最大值,之后随含碳量增加,强度逐渐减小,这是因为w(C)>1%时,脆性的二次渗碳体于晶界形成连续的网络,使钢的脆性大大增加。

进行拉伸试验时容易沿二次渗碳体处产生早期裂纹并发展至断裂,使强度下降。

因此,为了保证工业上使用的铁碳合金具有适当的塑性和韧性,合金中渗碳体相的数量不应过多。

第六章多晶体塑性变形特点1、不同时性:只有处在有利位向(取向因子最大)的晶粒的滑移系才能首先开动2、不均匀性:每个晶粒的变形量各不相同,而且由于晶界的强度高于晶内,使得每一个晶粒内部的变形也是不均匀的。

3、协调性:多晶体的塑性变形是通过各晶粒的多系滑移来保证相互协调性。

根据理论推算,每个晶粒至少需要有五个独立滑移系。

注:由协调性可知,滑移系较多的体心、面心立方通过多滑移表现出良好的塑性,而密排六方金属滑移系少,晶粒间协调性差,故塑性变形能力低。

试用多晶体塑性变形过程说明纯金属晶粒越细、强度越高、塑性越好的原因1993、1997室温变形时,由于晶界强度高于晶内,所以晶粒越细,单位体积内所含晶界越多,强化效果越好。

由Hall-Petch公式,σs =σ+ Kd(-1/2),晶粒直径d越小,σs就越高,这就是细晶强化。

多晶体的每个晶粒都处在其他晶粒的包围之中,变形不是孤立的,要求临近的晶粒相互配合,协调已经发生塑性变形的晶粒的形状的改变。

塑变一开始就必须是多系滑移。

晶粒越细小,变形协调性越好,塑性也就越好。

此外,晶粒越细小,位错塞积引起的应力集中越不严重,可以减缓裂纹的萌生,曲折的晶界不利于裂纹的扩展,有利于强度和塑性的提高。

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影响1996、2006组织结构:1.形成纤维组织2.形成变形织构3.亚结构的细化:随着变形量的增加,位错交织缠结,在晶粒内形成胞状亚结构,叫形变胞4.点阵畸变严重:金属在塑性变形中产生大量点阵缺陷(空位、间隙原子、位错等),使点阵中的一部分原子偏离其平衡位置,而造成的晶格畸变。

性能:1、各向异性:形成了显微组织和变形织构。

2、形变强化:变形过程中位错密度升高,导致形变胞的不断形成和细化,对位错的滑移产生巨大的阻碍作用,使金属的变形抗力显着升高。

3、使金属耐腐蚀性下降。

塑性变形后的金属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可能会发生组织性能变化规律(说明冷变形金属在加热过程中各阶段组织与性能的变化。

)回复:①性能变化不大:强度下降较少,塑性、韧性有所提高;②组织无明显变化,晶粒仍保持纤维状或扁平状。

再结晶:①性能变化:性能恢复到冷变形前状态;②组织变化:碎化的、拉长的或压扁的晶粒变成均匀细小的等轴晶粒③结构变化:晶格扭曲畸变消失,内应力消失。

晶粒长大:发生二次再结晶:①晶粒变得特别粗大②性能恶化。

再结晶温度:经过大量变形(>70%)的金属在约1h的时间保温时间内,能够完成再结晶(再结晶体积分数>95%)的最低加热温度。

再结晶的温度及影响因素(1)金属冷变形量越大,再结晶温度越低;(2)金属纯度越高再结晶温度越低(3)金属的原始晶粒尺寸越细,再结晶温度越低(4)加热时间和加热速度:延长退火加热保温时间,可降低再结晶温度;提高加热速度,会使再结晶温度升高。

影响再结晶晶粒大小的因素1、变形程度2、原始晶粒尺寸3、杂质与合金元素4、变形温度5、再结晶退火温度临界变形度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意义(临界变形度对金属再结晶后组织和性能的影响)①当变形量很小时,由于储存能很小,不足以引起再结晶,故晶粒度不改变②当变形量达到某一数值(2%—10%)时,再结晶的晶粒特别粗大,这样的变形度称为临界变形度③随变形量增加,储存能增大,导致再结晶形核率和长大速度都增加,但形核率增加得更快,使再结晶后晶粒变细④当变形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再结晶晶粒大小基本保持不变⑤当变形量大于70% 以后,金属内部产生织构,再结晶晶粒容易长大。

故生产中应避免在临界变形度范围内进行加工,以免再结晶晶粒粗大。

热加工(在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与性能的影响1994、2004、20051.改善铸锭和钢坯的组织通过热加工可以使钢的组织缺陷得到明显改善,使材料性能明显提高。

a.焊合气孔和疏松,增加致密度;b.打碎粗大晶粒及粗大夹杂物,使之均匀分布;c.消除部分偏析,使化学成分较均匀。

2.形成纤维组织:在热加工过程中铸态金属的偏析、夹杂物、第二相、晶界等逐渐沿变形方向延展,在宏观工件上勾画出一个个线条,这种组织也称为纤维组织。

金属中纤维组织的形成使其机械性能呈现出各向异性,沿着流线方向比垂直于流线方向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

在制定热加工工艺时,必须合理控制流线方向的分布情况,尽量使流线方向与应力方向一致。

3.形成带状组织:复相合金中的各个相,在热加工时沿着变形方向交替地呈带状分布,这种组织称为带状组织。

带状组织使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产生方向性,特别是横向的塑性韧性明显降低,使材料的切削性能恶化。

4.晶粒大小:正常的热加工可以使晶粒细化、均匀,以提高材料的性能。

但晶粒能否细化取决于变形量、热加工温度、尤其是终锻(轧)温度及锻(轧)后冷却等因素。

增大变形量,有利于获得细晶粒,但要避免在临界变形度范围内加工;变形量不要过大(>90%),变形温度不要太高,否则引起二次再结晶,造成晶粒异常粗大;合理控制终锻(轧)温度。

优质冷拔钢丝1100°C断裂的原因冷拔钢丝由于有加工硬化,故其强度较高,承载能力较强,当其被红热的鄂板加热的时候,当温度上升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会发生再结晶,使得强度下降,不能承受鄂板重量,故会发生断裂。

区分以下几个概念:结晶:金属从液相转变为晶体的过程(有相变)重结晶:从奥氏体转变为珠光体的过程(有相变)再结晶:当冷变形金属的加热温度高于回复温度时,在变形组织的基体上产生无畸变的晶核,并迅速长大成等轴晶粒,逐渐取代全部变形组织的过程。

(不是相变过程,因为没有新的组织结构产生,在相变重结晶温度以下)二次再结晶:晶粒长大时,加热超过一定温度或保温时间过长,少数晶粒吞并周围其它小晶粒急剧长大,它的尺寸很大,而其他晶粒仍细小,最后小晶粒被大晶粒吞并,整个金属的晶粒都变得十分粗大,超过原始晶粒尺寸的上千倍,这种晶粒长大称为异常晶粒长大或二次再结晶。

铝的再结晶温度为150°C滑移:晶体的塑性变形是晶体的一部分相对于另一部分沿着某些晶面和晶向发生相对滑动的结果,这种变形方式称为滑移。

滑移面:原子排列最紧密的晶面;滑移方向:原子排列最密的晶向。

滑移系 = 一个滑移面 + 此面上的一个滑移方向其他条件相同时,面心立方结构滑移系数目最多,滑移面上原子密排程度最大,变形协调性最好,故塑性最好,密排六方结构滑移系数目太少,变形协调性最差,故塑性最差。

第七章常温下晶粒度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晶粒越细,金属强度硬度越高,塑性韧性越好。

试总结细化晶粒的工艺方法有哪些1.铸造工艺方法:①增加过冷度(仅适用于小型铸件);②变质处理:促进大量非均匀形核;③震动搅拌:外界输入能量,提供形核功;打碎枝晶,增加形核数目。

2.变形方法:塑性变形可通过再结晶细化晶粒3.热处理方法:如果有相变,可采用热处理细化晶粒。

主要是控制奥氏体化过程,对奥氏体晶粒度的控制:①控制加热温度、加热速度和保温时间(采用快速加热,短时保温的方法)②控制含碳量,并且加入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的合金元素。

4.如果含较多合金元素,可通过第二相弥散分布细化晶粒。

5.包晶转变可以细化晶粒:包晶转变前形成大量细小化合物,起非均匀形核作用,具有良好的细化晶粒效果。

试述马氏体相变的主要特征以及钢中马氏体具有高强度、高硬度的原因固溶强化:过饱和的间隙原子C在α相晶格中造成正方畸变,形成强烈的应力场,与位错交互作用,阻碍位错运动,从而提高马氏体的硬度和强度。

相变强化:马氏体转变时造成晶格缺陷密度很高的亚结构,这些缺陷都将阻碍位错运动,使马氏体强化。

时效强化:C原子和合金元素原子向位错及其他晶体缺陷处扩散偏聚,或者以碳化物的形式弥散析出,钉轧位错,阻碍位错运动,从而造成时效强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