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创业成功的励志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创业成功的励志故事
随着社会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不确定性展现在社会发展中。

一个国家的竞争力更多的展现在创新和创业发展的基础上。

在这个创业社会里,很多人创业成功的故事在激励着我们前行。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创业成功的励志故事全部内容了,希望大家会喜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分享给您的小伙伴们吧!欢迎持续关注我们的后续更新。

创业成功的励志故事(一)
他刚上初中的时候,父亲因劳累过度不幸染上肺病,他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拼命温习功课,然而父亲还是没能熬过去。

作为长子,他不得不无奈地结束学业,挑起赡养母亲、抚育弟妹的重担。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舅舅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学徒。

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达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公司。

他坚信,建立更好的自己,才能建立更好的未来。

后来,他的名字被世人熟知,他是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

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很长一段时间家里一天只能吃两顿,即使是两顿,还都是汤汤水水,根本填不饱肚子。

他九岁才上学,念到十四岁,因为家境实在太艰难,不得不辍学。

母亲向生产队申请领养了一头牛,于是他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当放牛娃,他一天能挣两个工分。

他知道唯有知识能改变命运,于是他一边放牛,一边如饥似渴地读他能借到的所有的书。

后来,他创办了福耀玻璃集团,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制造商,他叫曹德旺。

他初中毕业以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在舟山马目农场当起了挖盐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海滩上挖盐、晒盐、挑盐。

单调的生活让他很失落,他总想着要出人头地,可是现实却给了他狠狠一击,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他就四处找些书来看,希望能从书里找到出路。

一起挖盐的工友瞧不起他,工作累得要死,还装什么清高看书。

工友的挖苦激起了他对成功的强烈渴望。

后来,他成了娃哈哈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他叫宗庆后。

1993年的盛夏,他提前修完学分,成为当年复旦大学18名提前毕业的学生之一。

然而,满怀抱负的他却被分配到陆家嘴集团公司做幻灯放映员,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在一间小房子里放映有关集团情况介绍的录像片。

这么简单的工作,只要不是傻子都能胜任,他的才智和抱负无法施展,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让他在心里憋足了劲,发誓一定要改变现状。

后来,他成为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奠基人和领军人物,缔造了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神话,他就是陈天桥。

他在浙江台州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长大,19岁高中毕业后,父亲给了他120块钱让他自谋生路,他就买了一台照相机,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满大街地问别人需不需要照相。

开始的时候,大家都用奇怪的眼神看他,要照相不会去照相馆哪,而且这小伙子这么年轻,技术到底牢不牢靠哇?但他敢闯敢拼,又豁得出去,不惜赔上胶卷让别人免费试拍,半年后就赚够了正式开照相馆的钱。

他就是现任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从小到大,他的功课都不是特别好,小学和中学上的都是三四流的学校,初中考高中的时候考了两次才考上,第一次参加高考,数学才考了1分。

高考失利后,瘦弱的他做起踩三轮车的工作。

这份工作既辛苦又赚不到钱,可是他还是很满足,认为能养活自己就已经很好了。

直到有一天,他拉着客人到金华火车站,无意间捡到了一本书,是路遥的《人生》,拉客的间隙他看完了这本书,认为自己的人生不应该这样度过,于是他费尽千辛万苦考入了杭州师范学院。

后来,他先后创办了阿里巴巴、淘宝网,他叫马云。

这些成功人物,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有些还不如我们,但最终我们却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在人生的道路上,起点固然重要,但比起点更重要的,是梦想,以及为梦想付出的努力。

创业成功的励志故事(二)
李经纬是一个三流酒厂的厂长。

听到一个消息:奥运会需要一种运动饮料。

他认为这是一个发大财的好机会。

他找到了广东体育科研所的欧阳孝。

搞个合作,你研究这个饮料的配方,我组织生产、负责营销,利润咱们分成。

有一天,他听到一个消息:亚足联将在广州白
天鹅宾馆开会,亚足联的主席将出席这个大会。

他跑到深圳百事可乐厂,借了一些空罐子,然后,灌上配好的健力宝,再贴上标签,通过关系就摆上了“亚足联”的会议桌上。

请了一个摄影记者帮忙,当亚足联主席一拿起易拉罐想喝的时候,记者“啪啪啪……”来了个连续拍摄,他拿着这些照片大肆宣传,很多经销商都愿意跟他合作,签下了大量的订单。

生产健力宝他选中一个饮料厂去加工。

创业成功的励志故事(三)
冯志久原是一名流浪汉,到处漂泊,虽历尽艰辛,却穷得叮当响。

1990年,他跟随数百万淘金者涌到珠江三角洲,却发现这里早已人满为患,他想到工厂打工,但因年龄大,无技术,工厂不收他。

冯志久百无聊赖,便在各工厂区转悠,看到工人们下班后都端着饭盒往街上的小店里跑,他脑子一转,怎么不开一个供打工者吃饭的小店呢。

于是,他心一横,租了一间民房作厨房,每天中午和晚上担起两桶饭菜,往这些人群中去推销,一天下来能挣30元,很快他凑足了35000元资金,在广州黄埔大道边租了一间5平方的店铺,办了执照,把鞭炮一放,快餐店开张了。

冯志久的小饭店一开张,就像鲜花引碟似得引来好多顾客,他经营的绝招就是收费低。

那时广州的饭店快餐时价最低是2元,而他却一律1元。

辛辛苦苦忙了一个月,除了开支,竟赚了2000元。

后来他又增添了桌凳餐具,雇了临时工,扩大门面,每天早餐卖粉,中晚餐卖饭,还是一律一元一份。

草根真实创业故事多例白手起家的励志故事
这样,每天的顾客少鱼也有500多人,最多达到1000人。

他挣钱的奥秘在于薄利多销。

每份1元的饭菜其实是没有挣头的,但打算的好,也可以赚几角钱,如果每天能卖1000份,就可挣300元,一个月就是9000元,几年下来,冯志久已是上百万元,直到现在他的快餐仍是1元价。

人称他“1元钱大亨”。

创业成功的励志故事(四)
在深圳,出现了全国第一家扫地公司—日新清洁服务公司。

没有本钱的创业,这个被人不屑一顾的公司,1984年起家时,只有两辆平板三轮车,而到了1991年,他们用笤帚疙瘩“扫”出了150万元的
固定资产和每年40万元的利润。

一些酒楼、宾馆、机关、工厂越来越欢迎这个扫地公司,他们认为自己雇清洁工,不光给他个人发工资,还要管住房、医疗、退休等许多问题。

还要花钱购买吸尘器之类的扫除专用工具。

所以,计算起来还是把卫生包给清洁公司合算。

随着深坝建设事业的发展,扫地公司还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