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六盘水市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教学质量调研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1. (10分)按要求默写
(1)
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________。

(2)
在这四年里,________,________,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3)
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

(4)
曲径通幽处,________。

(5)
万籁此俱寂,________。

(6)
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

(7)
________,二月春风似剪刀。

(8)
________,除却巫山不是云。

(9)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
2. (21分) (2016七上·福州期中) 阅读两则古文,完成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节选自《孙权劝学》
【乙】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岁1犹不知书。

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

举进士,又举茂才2,皆不中。

曰;“此未足为我学也”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

嘉佑初,与二子轼、辙至京师。

欧阳文忠公献其书于朝,士大夫争持其文二子举进士亦皆在高第。

于是,父子名动京师。

而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
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岁:青壮年的时候;②茂才:被地方政府推荐为有才德的人;③高第:成绩都在优等。


(1)
请用“/”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只划四处)
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

(2)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更________
②涉猎________
③足________
④名________
(3)
翻译下列句子。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徐以杓酌油沥之。

(4)
下列划线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A . 以我酌油知之公亦以此自矜
B . 愿为市鞍马盖洵为老苏
C . 吾射不亦精乎尔安敢轻吾射
D . 昨夜见军帖对镜帖花黄
(5)
请你谈谈吕蒙和苏洵的学习经历在学习上对你的启发。

3. (13分) (2017九上·肇源期末)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乙】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

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

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

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

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

草草领略,未及遍赏。

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注释】①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

②东阿王:曹植。

③洛神:洛水的女神。

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

④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上下一白________
②从武林门而西________
③即棹小舟入湖________
④余强饮三大白而别________
(2)选出下列划线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 .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B .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寡人反取病焉
C . 问其姓氏其此之谓乎?
D . 唐人尚未盛为之治水之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②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

(4)请比较甲乙两文中画线句子在写景上的不同。

甲文在写景时运用了________的描写手法,乙文在写景时运用了________修辞。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
4. (12分) (2017七上·柳州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0个寂寞的气球
张军霞
①周末,阳光明媚,公园里三三两两的游人带着孩子在玩。

假山那边,有人支起铁架子,挂上很多气球,顾客只要用飞镖扎中一定数目的气球,就能得到相应的奖品,这是一种大人和孩子都喜欢玩的游戏。

②假山的另一侧,一位八九岁模样的小男孩,正将一堆气球串起来,挂在假山边的石头上,还在地上摆了好几
样奖品,有乒乓球、毽子和圆珠笔。

原来,这个小家伙在模仿别人做生意赚钱呢。

③男孩挂好气球,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坐到路边的石头上休息。

他的眼睛,一会儿瞅瞅气球,一会儿又看看路过的行人。

坐了不到两分钟,他又站起来,将被风吹歪了的气球扶正,还调整了奖品的位置,努力让它们摆得好看一点。

④每当有行人路过,男孩立刻变得紧张起来,他站起来,目光跟随着行人的步伐,恨不能伸手拉住对方,让他光顾游戏摊。

行人最终没有停下,男孩就重新坐回石头上,脸上写满失望。

过了好一会儿,原本晴朗的天空飘来了几片乌云,感觉就要下雨了,游人都往公园外走。

男孩看着人们匆匆离开,着急得小脸通红,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原来,他用自己的零花钱买来这100个气球摆摊挣钱,可为什么没人来玩呢?
⑤就在这时,两个小男孩匆匆跑过来,塞给男孩两张10元的纸币,大声嚷着:“我们要玩扎气球!”他们拿起飞镖,嗖嗖地扎了起来,有的没扎中,也有的扎中了,然后又胡乱地拿起男孩递过来的奖品,笑着跑开了。

⑥豆大的雨点开始降落,男孩手忙脚乱地收起摊子,跑到公园对面的超市,扑向一个熟悉而亲切的身影。

“妈妈,妈妈,我买气球和奖品花了10块钱,卖出去20块,赚到了10块钱呢!”他拉起妈妈往超市里走:“我们去买东西!”男孩带妈妈走到饰品专柜,指着一个蓝色的发夹,神气地说:“我要买它!”男孩拿出钱付款,然后把发夹递给妈妈:“送给你的生日礼物!”
⑦“你不是说要赚钱买机器人吗?”妈妈不解地问。

“骗你的哦!”小男孩得意地说。

③妈妈也笑了,男孩不知道的是,妈妈刚才也“骗”了他一把,公园里那两个小孩,是拿了她给的钱才去扎气球的。

⑨这个小男孩是我的儿子,我是一个幸福的妈妈。

(选自《家庭教育》)
(1)本文写到了哪两个与“骗”有关的事件,请你概括它们的内容。

(2)本文母子的“互骗”,让我们想起《皇帝的新装》里的人人相骗。

虽然也是骗局,本文的内容却让读者对文中妈妈的“幸福”有了同喜同乐的感受,这是为什么呢?
(3)第④段文字细致而有序地表现了男孩的情绪变化,依次是:紧张→________→________。

5. (25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栽花与插柳
李正庆
钟兵和洪华都很年轻都很有理想。

钟兵的志向是当个著名的作家,洪华的抱负则是成为翻译家。

他们约定,一旦钟兵的作品获得大奖,就由洪华翻译成英文,介绍到国外。

钟兵读了大量古今中外名著,发奋写作,非常刻苦。

洪华听、读、写、背,交替进行,十分专心。

几年过去了,钟兵的稿子寄出一篇又一篇,退稿一次接一次。

但他知道所有作家无一例外的有一大叠退稿信,
有的甚至有一抽屉一麻袋,因而毫不气馁,依然干劲十足。

洪华的学习也进展甚慢,他没想到掌握一门外语竟这样难。

别说翻译,就连简单的文章都是学了后头忘了前头。

照这样看,恐怕猴年马月也学不出个名堂。

他对钟兵说:“我想改学气功,你呢?”
钟兵说:“像你这样三心二意,怎能成功呢?”
钟兵反复揣摩那些世界名作,仍练笔不止。

洪华却找来几种气功书籍,开始研究。

又是几年过去了,钟兵已在市报上发表了几篇豆腐块文章,他很不满足,更加勤奋。

洪华苦练了又苦练,结果并不像别人说的那样神奇有效。

他对钟兵说:“我想学写电影剧本,你呢?”
钟兵说:“只要功夫深,我就不相信铁棒磨不成针!”
钟兵苦苦思索,觉得光埋头苦干方法不妥,于是找来一些理论著作,一头钻了进去。

洪华看了大量电影,又读了若干电影剧本,也开始爬格子。

这一来俩人有了共同语言,常在一起讨论题材、结构、人物、情节……
又过去几年,钟兵吃力地在省级文学刊物上发表了一个短篇小说。

洪华这期间写出了一批剧本,但投寄出去又全退了回来。

有一封退稿信写道:你的字写得很漂亮。

这句话给了他意想不到的启示,他反复思考了些日子,又问钟兵:“你真要铁心在一棵树上吊死呀?”
钟兵信誓旦旦:“我一定要奋斗到底,决不放弃!”
洪华很委婉地劝解说:“你从没想到应该分析自己的情况,看看适不适合这一行?”
钟兵认为他是为自个儿的无恒心无毅力找借口,也不愿说破,遂一笑了之。

他依然那么勤奋那么刻苦地读书写作。

洪华说变就变,很快改练书法。

几年之后,钟兵虽无进展但仍在那里苦干,只是越干越觉得文学太难,越干越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路。

他的心,实在有些灰了;意,也不如早些年热了。

洪华却如鱼得水,越练越顺手越练越起劲儿,作品频频赴省进京参展,而且频频得奖,居然成了闻名省内外的青年书法家。

他始终没忘那位退稿编辑,曾心怀感激之情给他寄去一幅获奖作品,上书四个龙飞风舞的大字:慧眼独具。

(1)文中“栽花”的人与“插柳”的人分别是谁?各自具体方法是什么?
(2)洪华真正醒悟的转折点是什么?
(3)钟兵什么时候醒悟?作者对他醒悟有何评价?
(4)最能概括钟兵追求成才进入误区的一句话是什么?
(5)文章标题有什么含义?
四、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6. (5分)请以《因为有你》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①抒发真情实感。

②叙述完整,语言流畅,尽量避免错别字和病句;③行文过程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一、句子默写 (共1题;共10分)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二、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
2-1、
2-2、
2-3、
2-4、
2-5、
3-1、
3-2、
3-3、
3-4、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7分)
4-1、
4-2、
4-3、
5-1、
5-2、
5-3、
5-4、
5-5、
四、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6-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