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我国高考改革及走向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 钫
( 集美大学招生办 ,福 建 厦 门 3 12 ) 6 0 1
[ 要]现行 高考模式 在选拔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 用 ,但也存在一考定终生 、评价标 准单 一、忽 摘 视 了高等教育多样性 的需求 和隐含区域性的不公平等 四大弊端 。要 抓住 现行高 考模式 的积极作 用 ,正视 存 在 的弊端 , 从制度与人才成长 问的矛盾关系入手 ,积极探索高考 的改革及 走 向。 [ 关键 词 ]高考 ; 改革 ; 向 走 [ 中图分类号]G 0 02・ [ 4—5 4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 6 1 69 (060 07 0 17 — 43 20 )3— 09— 4
高考为高等学校选拔了数以千万计 的优秀新生 ,为
强势存在 ;另一方面 ,与高考制度并行的其他高等 教育制度的改革如缴费上学 、 自 主择业等已成 主流 并获得广泛认 同。历史 地看 ,3 O年 间中国高考 制 度生存的社会条件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尤其以
经济制度为主要特征的重大改革 ,也要求中国多年
一
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经济建设及社会文明进 步立 下 了汗 马功 劳…。在 中国这样 一个 讲 人 情、
重关系 、看面子的国家 ,普通百姓最为追求的就是 公平 ,他们把希望都寄托在 “ 成绩面前人人平等”
贯的高考制度不 断增强其适应生存环境 的能力 ,
高考制度的改革符合高等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 规律。诚然 ,在有着深厚科举传统文化的中国 ,高 考制度其主流特别是 制度思想 与价值 意义不 可否
自 17 年我 国恢复实行 高考制度 以来 ,高考 97
试 ,它连接着中等与高等教育两个 阶段的教育 。对
以统一标准、确保公平选 拔人才 为主要功 能与特 征, 发展 至今快 3 O个年头 了。当前参加高考人数
规模的快速增扩 ,社会的每个成员对高考制度现实
于中国这样有着深厚科举传统文化 、人 口众多而且
( 一)一考定终生 ,学生为考而学
一
年一度的高考成为考生竞争获取高等教育的
“ 数以千万计的专 门人才” ,在 “ 造就数以亿计 的 高素质劳动者 ”方面也要承担一部分任务 。因此 ,
维护社会的稳定 团结方面功不可灭 。正如 19 97年 在纪念恢复 高考 2 周 年征文的综述 中所说 , “ 0 恢 复高考 ,挽救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 。 _ 由此 可见 , ”2
其优势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 ,围绕着制度 管人、 制度服务于人 、制度更加符合人才成才规律 ,进行
必要的制度创新是一种可取 的改革价值取向。本文
高等教育 尚不发 达 的国家来说 ,以国家利益 为主 导 ,通过组织统一的高考选拔人才接受高等教育 的
的状态 ,都愈加关注。一方 面;仍
制度 ,符合我国的特有国情。 回顾恢复实行高考制度以来的几十个年头 ,多 数人对统一高考 的巨大功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认为
将 以高考制度 的积极作用为前提,从分析当前模式 存在的弊端人手 ,抓住高考制度与人才成长间的矛
盾关系 ,来思考高考 的改革与创新 ,展望其走 向。
现行高考模式仍起着积极的主体作用 ,在今后相当
高考制度的积极作用
中国高考作为 当前世界 上最 为典型 的国家考
长 的一段 时 间 内是不 能被取 代 的 。
维普资讯
第7 卷 第3 期 20 0 6年 9月
集 美 大 学 学 报
Ju n l fJme ie s y o ra i iUnv ri o t
V0 . No 3 17 . ap 20 e .0 6
试 析 我 国高 考 改 革 及 走 向
集 美大学学报
第7 卷
“ 高分低能” 的说法 ,道理就在于此。如果说统一
二
现行高考模式 的主要弊端
的高考制度的实质是 “ 见分不见人” ,在某种程度 上是成立的,而这种 “ 见分 不见人 ”的缺陷,从 根本上说 ,它不符合人才成长规律 ,它与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高等教育人数 规模与录取进人高校接受教育人数规模 的相应扩
定 ,国内外不少的研究 已表明了这一点 ,而在继承
的高考制度上 ,普通百姓希望通过统一的、公平的 考试 和竞争为子女获得进入高等院校学 习的机会 ,
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获得文凭从而走 出大山、出人头
地 ,获得社会身份的升迁 。因此 ,长期以来 ,统一 高考制度作 为一 种崇高 的、具 有可信性 的正义 程 序 ,使人人享有平等参与高等教育竞争的机会 ,得 到了社会百姓的推崇和拥戴 ,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 事业 的健康发展 ,保证普通百姓 接受教育 的权力 ,
然而,我们 同样也看到了现行高考模式存在着
某些弊端 ,与时俱进 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 收稿 日 ]20 一 1 2 期 06 O — 0 [ 作者简介 ]罗钫 (98 ,男 ,江苏吴县人 ,集美大学招生办助理研 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教改革 理论 。 16 一)
维普资讯
( 三)强调统一性 ,忽略 了高等教育 的多样性 需求 高等教育大众化最 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多样 性 ,如人学标准多样性 、人才培养模式多样性、毕 业生就业多样性、社会需求多样性等。大众化高等 教育既要培养 “ 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 ,也要培养
时代的到来 ,呼唤关注与关切。而现行的高考模式 在新形势下 已表现出了弊端种种 :
大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逐步由精英式教育 向大众化 教育转变,国家利益主导与个人利益得到相应尊重
的矛盾也 因此相应地放大了。在这个矛盾关 系中, 个人主体利益 的次要 矛盾地 位也 随 “ 以人 为本 ”
是对立有余而促 进不足,限制 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把人才培养等同于追求高考中的高分。
( 集美大学招生办 ,福 建 厦 门 3 12 ) 6 0 1
[ 要]现行 高考模式 在选拔人才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 的作 用 ,但也存在一考定终生 、评价标 准单 一、忽 摘 视 了高等教育多样性 的需求 和隐含区域性的不公平等 四大弊端 。要 抓住 现行高 考模式 的积极作 用 ,正视 存 在 的弊端 , 从制度与人才成长 问的矛盾关系入手 ,积极探索高考 的改革及 走 向。 [ 关键 词 ]高考 ; 改革 ; 向 走 [ 中图分类号]G 0 02・ [ 4—5 4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 6 1 69 (060 07 0 17 — 43 20 )3— 09— 4
高考为高等学校选拔了数以千万计 的优秀新生 ,为
强势存在 ;另一方面 ,与高考制度并行的其他高等 教育制度的改革如缴费上学 、 自 主择业等已成 主流 并获得广泛认 同。历史 地看 ,3 O年 间中国高考 制 度生存的社会条件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 尤其以
经济制度为主要特征的重大改革 ,也要求中国多年
一
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经济建设及社会文明进 步立 下 了汗 马功 劳…。在 中国这样 一个 讲 人 情、
重关系 、看面子的国家 ,普通百姓最为追求的就是 公平 ,他们把希望都寄托在 “ 成绩面前人人平等”
贯的高考制度不 断增强其适应生存环境 的能力 ,
高考制度的改革符合高等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 规律。诚然 ,在有着深厚科举传统文化的中国 ,高 考制度其主流特别是 制度思想 与价值 意义不 可否
自 17 年我 国恢复实行 高考制度 以来 ,高考 97
试 ,它连接着中等与高等教育两个 阶段的教育 。对
以统一标准、确保公平选 拔人才 为主要功 能与特 征, 发展 至今快 3 O个年头 了。当前参加高考人数
规模的快速增扩 ,社会的每个成员对高考制度现实
于中国这样有着深厚科举传统文化 、人 口众多而且
( 一)一考定终生 ,学生为考而学
一
年一度的高考成为考生竞争获取高等教育的
“ 数以千万计的专 门人才” ,在 “ 造就数以亿计 的 高素质劳动者 ”方面也要承担一部分任务 。因此 ,
维护社会的稳定 团结方面功不可灭 。正如 19 97年 在纪念恢复 高考 2 周 年征文的综述 中所说 , “ 0 恢 复高考 ,挽救了我们的民族和国家 。 _ 由此 可见 , ”2
其优势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 ,围绕着制度 管人、 制度服务于人 、制度更加符合人才成才规律 ,进行
必要的制度创新是一种可取 的改革价值取向。本文
高等教育 尚不发 达 的国家来说 ,以国家利益 为主 导 ,通过组织统一的高考选拔人才接受高等教育 的
的状态 ,都愈加关注。一方 面;仍
制度 ,符合我国的特有国情。 回顾恢复实行高考制度以来的几十个年头 ,多 数人对统一高考 的巨大功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认为
将 以高考制度 的积极作用为前提,从分析当前模式 存在的弊端人手 ,抓住高考制度与人才成长间的矛
盾关系 ,来思考高考 的改革与创新 ,展望其走 向。
现行高考模式仍起着积极的主体作用 ,在今后相当
高考制度的积极作用
中国高考作为 当前世界 上最 为典型 的国家考
长 的一段 时 间 内是不 能被取 代 的 。
维普资讯
第7 卷 第3 期 20 0 6年 9月
集 美 大 学 学 报
Ju n l fJme ie s y o ra i iUnv ri o t
V0 . No 3 17 . ap 20 e .0 6
试 析 我 国高 考 改 革 及 走 向
集 美大学学报
第7 卷
“ 高分低能” 的说法 ,道理就在于此。如果说统一
二
现行高考模式 的主要弊端
的高考制度的实质是 “ 见分不见人” ,在某种程度 上是成立的,而这种 “ 见分 不见人 ”的缺陷,从 根本上说 ,它不符合人才成长规律 ,它与素质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高等教育人数 规模与录取进人高校接受教育人数规模 的相应扩
定 ,国内外不少的研究 已表明了这一点 ,而在继承
的高考制度上 ,普通百姓希望通过统一的、公平的 考试 和竞争为子女获得进入高等院校学 习的机会 ,
通过接受高等教育获得文凭从而走 出大山、出人头
地 ,获得社会身份的升迁 。因此 ,长期以来 ,统一 高考制度作 为一 种崇高 的、具 有可信性 的正义 程 序 ,使人人享有平等参与高等教育竞争的机会 ,得 到了社会百姓的推崇和拥戴 ,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 事业 的健康发展 ,保证普通百姓 接受教育 的权力 ,
然而,我们 同样也看到了现行高考模式存在着
某些弊端 ,与时俱进 的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 收稿 日 ]20 一 1 2 期 06 O — 0 [ 作者简介 ]罗钫 (98 ,男 ,江苏吴县人 ,集美大学招生办助理研 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教改革 理论 。 16 一)
维普资讯
( 三)强调统一性 ,忽略 了高等教育 的多样性 需求 高等教育大众化最 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多样 性 ,如人学标准多样性 、人才培养模式多样性、毕 业生就业多样性、社会需求多样性等。大众化高等 教育既要培养 “ 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 ,也要培养
时代的到来 ,呼唤关注与关切。而现行的高考模式 在新形势下 已表现出了弊端种种 :
大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逐步由精英式教育 向大众化 教育转变,国家利益主导与个人利益得到相应尊重
的矛盾也 因此相应地放大了。在这个矛盾关 系中, 个人主体利益 的次要 矛盾地 位也 随 “ 以人 为本 ”
是对立有余而促 进不足,限制 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把人才培养等同于追求高考中的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