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特征的法医临床学鉴定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特征的法医临床学鉴定分析
发布时间:2022-05-26T05:50:23.377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6期作者:李军
[导读] 通过法医学临床学鉴定研究道路交通事故中颌面部损伤患者的损伤特征。
李军
河南颐和司法鉴定中心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通过法医学临床学鉴定研究道路交通事故中颌面部损伤患者的损伤特征。
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6月的350例存在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患者,对所有患者患者基本资料信息及检查情况等进行系统分析,并根据患者损伤程度逐一评定伤残等级,进而总结法医学临床鉴定损伤特征。
结果在本次随机选择的350例患者中,150例的患者经评定后发现未构成伤残;200例的患者经评定后发现构成伤残,其中,44例患者属于10级伤残程度,59例患者属于9级伤残程度,26例患者属于5级伤残程度。
结论根据道路交通事故中颌面部损伤患者的基本资料信息及检查情况来看,大部分患者出现伤残情况,在出现伤残情况的患者,以低伤残度患者居多,损伤特征主要是轻度伤残。
【关键词】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损伤特征;法医临床学鉴定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交通工具的保有量迅速增加,家庭中小汽车的保有量也在逐渐增加。
因此,现代社会中,交通压力直线增加,而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与交通工具的增加同频[1]。
而道路交通事故一旦发生,将对人的生理与心理都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且影响较广,因此有必要做好道路交通事故的预防工作,减轻道路交通压力,从而降低因道路交通事故导致的人体损伤率及死亡率,尽可能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与财产安全[2-3]。
而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主要受到冲击和伤害的是人,其中颌面部损伤是主要受伤部位,因此做好道路交通事故的相关预防工作极为重要,并在预防为主的基础上,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减少损伤的发生,降低损伤程度[4]。
本文将就随机收集到的350例颌面部损伤患者进行基本资料信息与检查情况进行系统分析,以期从法医临床学鉴定出发,了解道路交通事故中颌面部损伤患者的损伤特征。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5月-2021年6月的350例存在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与女性人数分布为170人与180人,男性患者最大年龄为56岁,最小年龄为13岁,平均年龄为(43.57±1.14)岁;女性患者最大年龄为55岁,最小年龄为15岁,平均年龄为(41.36±2.21)岁。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及家属均了解本次研究均表示同意;(2)所有患者颌面部损伤均是道路交通事故导致;(3)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颌面部损伤;(4)所有患者均意识清醒,无神经性疾病;(5)所有患者均不存在先天性面瘫等疾病。
排除标准:(1)存在语言、沟通、听力障碍的患者;(2)家属或患者不认可或不同意本次研究的患者;(3)患者及家属依从性较低患者;(4)家族内或患者存在精神病史的患者;(5)存在因先天原因导致的肢体残疾的患者。
2.方法
法医对本次选取的所有患者均进行伤残程度鉴定,并对完成伤残程度鉴定的患者逐一进行基本资料信息登记(包括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除以上基本资料信息外,根据损伤不同程度的标准进行伤残程度评定。
具体包括:面部张口度、颌面部损伤、软组织损伤、颌面部损伤位置分布等;对颌面骨进行评定时,对患者断落的牙齿数进行详细记录,作为评定标准之一。
根据上述评定,分析患者的颌面部损伤特征,包括张口度、有无面瘫情况、有无面部畸形等面容损毁、是否存在颌面骨损伤情况及其损伤程度。
除此之外,需结合患者的损伤特征及伤残程度分析患者后期治疗相关的内容,包括具体项目、治疗费用等。
3.观察指标
结合患者的基本资料信息及伤残评定结果,具体分析患者颌面部损伤特征。
按照《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5]确定伤残等级。
具体评定内容包括:根据软组织损伤遗留面部疤痕评定伤残等级、根据颌面骨骨折是否畸形影响面容评定伤残等级、根据张口度是否受限评定伤残等级。
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x±s)表示,以t检验;计量资料以n(%)表示,以X2检验。
P<0.05意味着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本次随机选取的350例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的患者中,共150例患者未构成伤残,200例患者存在伤残问题。
具体评残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350例患者的伤残评定情况(n,%)
三、讨论
在我国的道路交通事故中,人体极易受到冲击损伤,在人体受到的所有损伤中,颌面部损伤为主要损伤类型。
在法医学常见的损伤鉴定中,包括颌面部损伤中的颌面部、颌面骨、口腔及面部等[6]。
由于面部处于暴露的部位,较易受到外力作用造成面部损伤,而面部损伤,哪怕是极其轻微的程度,都会对身体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其中包括皮肤瘢痕收缩影响人体的正常进食功能、语言沟通能力等,除此之外,还会对患者的外在形体造成变形的不良影响,如导致眼睑变形、面部皮肤凹陷或缺失等,极大程度影响患者的容貌[7]。
在道路
交通事故中造成的颌面部损伤,很多时候颌面部的损伤并未引起患者及家属的高度重视,从而导致颌面部损伤程度加重,导致患者出现长期性或永久性颌面部畸形。
长期如此,面对面部畸形、外在因素等影响,将极大程度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而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事故本身也会对患者心理造成损伤,有的表现较为轻微,有的相较严重,而因机体损伤带来的心理压力属于道路交通事故隐性的心理损伤,通常具有隐匿性,一定程度具有可控性[8],但因其隐匿性,也易在诊疗后期表现为不良心理反应,包括拒看镜子,拒视他人,拒与他人交往等。
即通过对患者的颌面部损伤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确定损伤程度,并针对性建议患者采取相关具有针对性的治疗项目,最大程度上提高治愈率,降低面部畸形的发生率,从而从源头上避免因机体损伤导致的患者心理问题。
根据当前的《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标准》,具体分为面部软组织损伤,眼部损伤,颌面骨损伤、张口度及牙齿缺失或者折断等。
通过对患者面部软组织的缺损程度、损伤情况等进行评估,确定患者的伤残等级[9]。
值得注意的是在面部损伤的鉴定中,瘢痕与色素沉着都是较为明显的特征,在进行程度鉴定时,需对存在瘢痕与色素沉着部位进行具体长度与宽度的测量,以期更好确定患者的伤残程度,并对后续的检查与治疗提供相关专业提议。
从本文研究来看,在随机选取的350例患者中,未构成伤残的患者有150例,构成伤残的患者为200例,44例患者属于10级伤残程度,59例患者属于9级伤残程度,26例患者属于5级伤残程度。
通过对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信息与颌面部的损伤情况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发现,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颌面部损伤发生率较高,虽具有较高的伤残率,但伤残程度较低。
究其原因,在道路交通事故中,人体面部暴露程度较高,极易受到外力冲击,而面部骨损伤是在颌面部损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损伤类型,其中牙齿损伤、下颌骨与上颌骨骨折是常见面部骨损伤类型,在本次的研究中,也有78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齿损伤,其中有52例患者出现了牙齿折断的情况,剩余的2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牙齿松动情况。
在当前的医疗中,牙齿相关的治疗费用相对较高,因此本次研究在进行伤残程度评估与分析时,对于牙齿损伤及其后期治疗相关的内容也进行了充分系统的分析。
损伤后期的医疗项目与相关费用评估主要是通过对患者伤残程度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后,确定损伤部位及其严重程度,从而确定后续需进行诊疗的项目及诊疗所需费用等。
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具有时效性,为了避免因过长时间的事故处理,影响正常的道路通行,需要通过专业、及时有效的方法对患者损伤进行合理、专业的评估,并评估后期诊疗项目与相关费用,以此促成事故双方尽快达成一致,避免事件处理时间过长,影响道路通行,或造成事故双方对后续诊疗的分歧,产生更为严重的冲突等[10]。
通过对本次350例研究对象的颌面部损伤及伤残评定发现,共350例患者,其中278例患者后期主要需要治疗瘢痕,但费用基本都控制在三千八百元以下,此部分患者大多属于轻伤范畴。
63例患者存在面瘫、牙齿折断等情况,综合治疗费用在两千五百元至九千三百元范围。
其中在治疗过程中因面部损伤面暴露面积过大或暴露时间过长导致,存在的面部创伤感染等情况产生的费用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患者进行法医临床学损伤特征的分析,结果显示350例颌面部损伤患者中,伤残患者以软组织损伤居多,未伤残患者以颌面骨损伤居多。
在进行患者伤残评定时,软组织损伤患者获评伤残的比例更大,而在实际事故中,颌面骨的损伤发生率与软组织损伤相比相对较低,因此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伤残率相对高于颌面骨损伤患者。
上文提到有78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牙齿损伤,牙齿损伤属于颌面部骨损伤。
其中常见的是牙齿断落、松动等。
在鉴定颌面骨损伤时,患者牙齿断落数量是评残依据之一,但通常不会涉及高级别的伤残评定。
牙齿作为口腔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具有一定的稳固性与坚硬度,在受到外力冲击时,极易发生断裂、松动等情况。
因此牙齿断落数量被纳入伤残评定依据。
除牙齿外,颌面骨损伤还包括颌骨颧骨损伤,严重者将影响和患者面部器官功能正常运行。
通过对所有患者进行颌面部损伤特征,以及分析后期诊疗项目及费用,本次研究中的绝大多数患者均能获得及时有效的诊疗,并获得较好的康复,从而减轻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创伤。
在本次研究在进行伤残鉴定及后期诊疗相关内容分析时,均在第一时间告知患者及家属,对于需立即诊疗的患者均采取相关措施帮助患者接受治疗,避免错过最佳诊疗时间。
故本次研究的350例患者中,312例患者需进行后期诊疗,其中302例患者均进行了第一时间的诊疗,提高了诊疗率,有效降低了创伤感染的发生率。
另10例患者因伤势较轻,可再进行相关处理后,自行前往医疗机构进行后期诊疗。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合计350例道路交通事故所致的颌面部损伤患者进行颌面部损伤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颌面部损伤导致的伤残率较高,但整体伤残程度偏低,重度伤残患者较少,以轻度损伤为主。
通过对颌面部损伤特征及后期诊疗项目与费用等的综合专业分析,能有效在第一时间帮助患者了解损伤情况,了解后续治疗相关事项。
对提高患者后期诊疗率与恢复度有显著帮助。
对患者后期恢复的生理及心理等的负面影响较小。
但也需注意,随着显著交通压力的增大,道路交通事故频发,导致的颌面部损伤患者数量也在增加,因此通过仍需通过相关合理有效的方式预防、减少事故的发生,从源头避免颌面部损伤。
参考文献:
[1]羊鸿钧.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特征的法医临床学分析[J].法制博览,2020(10):144-145.
[2]陈书平.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的法医鉴定分析[J].法制博览,2019(03):159.
[3]李琴,陈艾伦.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的法医临床学应用的相关问题研究[J].法制博览,2018(36):149.
[4]李家明.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的法医临床学损伤特征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8):97-98.
[5]薛宁,乔波.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的法医临床学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66):215+228.
[6]于天资,郝建忠,唐琳琳,李哲,陈剑飞.口腔颌面部损伤的临床治疗疗效初步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17):35+39.
[7]王志明,刘国昌.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的法医临床学损伤特征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0):1429-1430.
[8]万少华.研究和分析针对不同类型的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进行相应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3):61.
[9]陆杰东.道路交通事故所致颌面部损伤的流行病学特征[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16):118-119.
[10]彭艳霞,刘为青,熊豫麟,杨军.道路交通事故颌面部损伤特征的法医临床学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2):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