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设计指导意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总则
1.0.1 为适应天津市公路建设发展的需要,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使各级公路路面结构在设计年限内满足相应的承载能力和安全、耐久的要求,以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经济技术比较,保证路面的使用功能,特制定《天津市沥青路面典型结构设计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1.0.2 本“意见”适用于我市各级公路新建、改建及大、中修的路面结构设计。

1.0.3 沥青路面设计应结合我市条件,因地制宜,积极、慎重的推广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和新工艺,并认真修筑试验路段,总结经验,不断完善,逐步推广。

1.0.4 沥青路面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及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保护相关人员的安全和健康,重视材料的再生利用与废弃料的处理。

1.0.5 本“意见”中指标具有一定的使用前提和适用条件,具体设计应结合工程实际,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运用。

1.0.6 路面结构中,本“意见”未作说明者应按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2 术语、符号
2.1 术语
2.1.1间断级配密实型沥青混合料Gap and close graded asphalt mixtures 矿料级配组
成中缺少1 个或几个粒径档次(或用量很少)而形成的设计空隙率较小的密实式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2.1.2间断级配空隙型沥青混合料Gap and void graded asphalt mixtures 矿料级配组成中缺少1 个或几个粒径档次(或用量很少)而形成的设计空隙率较大的沥青混凝土混合料。

2.1.3乳化沥青冷再生Emulsion asphalt mixes for cold-recycling 利用专用的路面铣刨
设备对旧路沥青混凝土面层及部分基层材料进行铣刨粉碎后,在其中掺入一定比例的乳化沥青、水泥材料等,经加水拌合、碾压、养生后,形成的路面结构。

2.1.4泡沫沥青冷再生Foamed asphalt mixes for cold-recycling 利用专用的路面铣刨设备对旧路沥青混凝土面层及部分基层材料进行铣刨粉碎后,在其中掺入一定比例的泡沫沥青、水泥材料等,经加水拌合、碾压、养生后,形成的路面结构。

2.1.5水泥冷再生Cement mixtures for cold-recycling 利用专用的路面铣刨设备对旧路
沥青混凝土面层及部分基层材料进行铣刨粉碎后,在其中掺入一定比例的水泥,经加水拌合、碾压、养生后,形成的路面结构。

2.1.6石灰粉煤灰冷再生Lime-cinder mixes for cold-recycling 利用专用的路面铣刨设备对旧路沥青混凝土面层及部分基层材料进行铣刨粉碎后,在其中掺入一定比例的石灰、粉煤灰,经加水拌合、碾压、养生后,形成的路面结构。

2.1.7应力吸收层Stress-absorbed coat 为防止反射裂缝和加强层间结合而设在基层顶面,具有粘结力大、弹性恢复能力很强等特点的改性沥青砂粒式或细粒式沥青混凝土,是具有空隙率较小、密实不渗水、抗变形能力与抗疲劳能力很强的薄层结构。

2.1.8下封层Down seal coat
下封层是设在半刚性基层表面上,为保护基层不被施工车辆破坏,利于半刚
性材料养生,同时也为防止雨水下渗到基层以下结构层内,以及加强层间结合而设置的具有一定厚度的沥青混合料薄层。

2.2 符号
AC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Sup ---- S uperpave沥青混合料
ATB ――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
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
Superpave ---- 美国SHRP(Stratebic Highway Reseach Program沥青混合料配合
比设计体系的注册名称,Superior Performi ng Asphalt Paveme nts之略语S B S ―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tyrene-Butadiene-Styrene Block Copolymer 之略语。

TFOT ---- 沥青的薄膜加热试验Thin Film Ove n Test之略语
RTFOT ---- 沥青的旋转薄膜加热试验Rolli ng thin Film Ove n Test之略语
PG ----- 美国沥青路用性能分级规格,Performa nee Graded之略语
N e――设计年限内的累计交通量
3 一般规定
3.0.1路面设计应将各种车型的不同轴载换算成BZZ-100标准轴载的当量轴次。

对于运输建筑材料等大型载重车为主的公路,应根据实际情况,经论证后单独选用轴载计算参数。

3.0.2交通量宜根据表3.0.2的规定划分为四个等级。

设计时可根据累计当量轴次
Ne(万次/车道)或每车道、每日平均大型客车及中型以上的各种货车交通量[辆/(d车道)],选择一个较高的交通等级作为设计交通等级。

表3.0.2交通等级
3.0.3沥青路面结构设计中,道路石油沥青采用70号或90号,改性沥青采用橡
胶粉改性沥青或SBS改性沥青。

SBS改性沥青的质量要求应不低于《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中的SBS (I-C)标准,详见附录E。

橡胶粉改性沥青的质量应符合《天津市废轮胎胶粉改性沥青路面技术规程》(J10732- 2006)的要求。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宜采用马歇尔试验方法或Superpave设计方法。

沥青性能等级分级及检验标准应符合附录D
3.0.4对大修、改建工程设计方案应充分考虑原路面沥青混合料、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再生利用,并结合已有成果和经验,积极慎重地推广再生技术。

4结构层与组合设计
4.0.1对于特重、重交通公路,本意见提出新建、改建及大修的典型路面结构如下,设计者应根据工程实际,经分析论证后采用。

4.0.1.1特重、重交通改建及大修典型路面结构
图4.0.1-1
1抗滑面层采用间断级配密实型或间断级配空隙型改性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宜优先采用橡胶粉改性沥青,也可采用SBS改性沥青,特重交通所用改性沥青
应掺入纤维稳定剂,重交通及中等、轻交通所用改性沥青可不掺入纤维稳定剂;抗滑面层石料宜采用玄武岩。

相关材料的推荐级配范围与技术要求详见附录B。

2中面层采用Sup-20改性沥青混合料或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改性沥青采用橡胶粉改性沥青或SBS改性沥青。

相关材料的级配范围与技术要求详见附录F。

3下面层采用密级配沥青碎石(ATB-25或ATB-30),沥青采用70号或90 号。

4水泥冷再生及石灰粉煤灰冷再生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天津市公路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J10477- 2004)的规定。

4.0.1.2特重、重交通新建典型路面结构
图4.0.1-2
1抗滑面层采用间断级配密实型或间断级配空隙型改性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宜优先采
用废胶粉改性沥青,也可采用SBS改性沥青,特重交通所用改性沥青
应掺入纤维稳定剂,重交通及中等、轻交通所用改性沥青可不掺入纤维稳定剂;抗滑面层石料宜采用玄武岩。

2中面层采用Sup-20改性沥青混合料或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改性沥青采用橡胶粉改性沥青或SBS改性沥青。

3下面层采用密级配沥青碎石(ATB-25或ATB-30),沥青采用70号或90 号。

4路基处理宜采用冲击压实及石灰或工业废渣改良土质等方法。

4.0.2对于中等、轻交通公路,本意见提出新建、改建及大修的典型路面结构如下,设计者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经分析论证后采用。

4.021改建及大修对于不同旧路处理方式分为两种典型路面结构。

1中等、轻交通改建及大修典型路面结构一
路面结构设计中,面层也可视交通量及旧路情况采用单层(即只采用4cm改
性沥青混凝土抗滑面层)。

此种结构可视旧路的路况及乳化沥青冷再生及泡沫沥青冷再生层
的强度用于特重、重交通改建及大修典型路面结构。

2中等、轻交通改建及大修典型路面结构二
3路面结构设计中,若旧路处理采用冷再生方法其结构强度不能满足承载能力要求时,可在下封层(应力吸收层)下加铺半刚性材料。

4抗滑面层采用间断级配密实型或间断级配空隙型改性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宜优先采用橡胶粉改性沥青,也可采用SBS改性沥青;抗滑面层石料宜采用玄
武岩,若条件缺乏时也可采用石灰岩。

5中面层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20,沥青采用70号或90号。

6应力吸收层可根据施工条件选择洒布式或摊铺式,材料的技术指标及施工方法可参照附录H。

7水泥冷再生及石灰粉煤灰冷再生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天津市公路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J10477—2004)的要求。

4.022中等、轻交通新建典型路面结构
图4.0.2-3
1抗滑面层采用间断级配密实型或间断级配空隙型改性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宜优先采用橡胶粉改性沥青,也可采用SBS改性沥青;抗滑面层石料宜采用玄武岩,若条件缺乏时也可采用石灰岩。

2中面层采用密级配沥青混合料AC-20,沥青采用70号或90号。

3路基处理宜采用冲击压实及石灰或工业废渣改良土质等方法。

4应力吸收层可根据施工条件选择洒布式或摊铺式,材料的技术指标及施工
方法可参照附录H 4.0.3对于中修,本意见提出典型路面结构如下,设计者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 经分析论证后采用。

4.0.3.1中修根据旧路基层的不同分为两种典型路面结构。

1半刚性基层典型路面结构
图4.031
2柔性基层典型路面结构
3路面结构设计中,也可视旧路破损情况采用单层罩面(即只采用4cm改性沥青混凝土抗滑面层)。

4抗滑面层采用间断级配密实型或间断级配空隙型改性沥青混合料;改性沥
青宜优先采用废胶粉改性沥青,也可采用SBS改性沥青,抗滑面层石料宜采用玄
武岩,若条件缺乏时也可采用石灰岩。

5中面层采用Sup-20改性沥青混合料或密级配改性沥青混合料AC-20,改性沥青采用废胶粉改性沥青或SBS改性沥青。

6应力吸收层可根据施工条件选择洒布式或摊铺式,材料的技术指标及施工方法可参照附录H。

4.0.4特重、重交通公路采用沥青碎石柔性基层时,其沥青层的总厚度范围应在
20〜30cm之间。

4.0.5设计时应采取技术措施,加强路面结构各层之间的紧密结合、提高路面结构整体性,避免产生层间滑移。

改建公路下面层与经过处理的旧路结构层之间应设置0.5〜1cm的下圭寸层;新建公路的下面层与基层之间应设置1〜2.5cm的应力吸
收层(采用洒布方式施工的为1~1.5c m;采用热拌摊铺方式施工的为2~2.5cm), 且其技术指标应符合附录J的要求;沥青层之间应喷洒粘层沥青。

5沥青面层
5.0.1各沥青层的厚度应与混合料的公称最大粒径相匹配,沥青混合料的一层压实最小厚度不宜小于混合料公称最大粒径的 2.5〜3倍,以利于辗压密实,提高其
耐久性、水稳性。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最小厚度和适宜厚度宜符合表 5.0.1的要求。

各类沥青混合料的工程目标配合比可根据附录A的级配范围和实践经验确定。

6 基层、底基层
6.0.1 基层采用的乳化沥青冷再生、泡沫沥青冷再生等材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附
录G的要求。

乳化沥青、泡沫沥青的基质沥青采用70号或90号。

水泥冷再生及石灰粉煤灰冷再生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天津市公路沥青路面基层冷再生设计与施工技术规程》(J10477—2004)的要求。

6.0.2柔性基层宜采用密级配沥青稳定碎石(ATB)混合料,其集料级配可参照附
录A 的要求,根据试验和使用经验确定。

沥青采用70号或90号。

6.0.3 半刚性基层宜采用骨架密实型结构。

6.0.4 底基层宜采用无机结合料加固土。

6.0.5 水泥稳定类材料的混合料试件成型宜采用振动成型方法。

7 路基处理
7.0.1 新建公路路基及旧路改建拓宽部分路基应采用冲击压实及改良土质等方法进行处理,使其强度和稳定性满足要求后才能在其上铺筑路面结构。

7.0.2 必须采取防止地面水和地下水浸入路面、路基的措施,以保证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

路基所处的干湿状态应综合考虑后选择。

土基回弹模量值应大于30Mpa,特重、重交通公路土基回弹模量值应大于40Mpa。

潮湿、过湿状态的路基及软土路基,应采取换填砂、砂砾、碎石等渗水性材料进行处理,或采用掺入消石灰,固化材料处理,设置土工合成材料,加强路基排水,进行综合处治,保证土基的强度。

7.0.3 特殊路基设计应考虑地质和环境等因素对路基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的发展变化规律,路基病害整治应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力求根治的原则,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因地制宜,采取合理的整治方案和有效的工程措施。

8路面结构厚度
8.0.1路面结构厚度设计时,设计弯沉值计算公式中路面结构类型系数应根据基层的类型进行选取,对半刚性基层九=1.0;柔性基层A b =1.6;对于组合式基层采用线性内插确定路面结构类型系数:
A b(H F 2)/20
式中:H F――为半刚性基层或底基层上柔性结构层总厚度(cm)。

8.0.2对于路面各结构层材料的设计参数,应注意积累实测资料,以便于设计与施工切合实际,若无实测数据可参照附录C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