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第三中学高二历史第一次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高二历史单元一质量分析1
![高二历史单元一质量分析1](https://img.taocdn.com/s3/m/7cc01110d1f34693daef3eed.png)
高二历史单元检测(一)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1、考查范围:必修三第一单元之“中国古代的思想”2、。
3、试题结构及分值分配:试题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部份28题,共100分。
其中,有25个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有非选择题3题,共50分。
4、试题评价:以中等难度为主,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分析、概括归纳、阐释材料等能力。
5、试题长度:共4页6、考查时间:1课时二、成绩分析{三、答题情况总体分析1、此次测试,从整体看,难度为中等,但学生成绩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学生刚进入高二进行针对高考的文科学习,基础知识不牢固,答题缺乏方法、技巧,思维转换慢,文言阅读存在障碍,导致速度跟不上,非选择题不知道如何组织答案。
|2、选择题第1、2、7、16、17错得较多;主观题第28题由于时间不够,有约1/5的同学未做。
四、存在的问题从答题情况看,存在的问题有:1、第1题涉及春秋战国时期道、儒、墨、法四家的评价,因题项长,学生粗心易漏易混。
2、第2题是文言材料,学生有阅读障碍。
3、第7题学生平时做过与题项一样的材料,没看清此题设问变化,仍按以前的的选,导致错误。
4、第16题学生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思想没有准确理解,导致误选。
5、第17题学生存在文言阅读障碍。
6、第28题由于刚选文科,部份学生因题目难度增加,平时做题少,导致时间紧张,没有完成。
五、应对方略1、让学生多做一些文言材料的题目,课后自己有意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题。
2、加强主观题和选择题解题方法的讲授。
3、对易混知识点应强调,应提醒学生分辨。
高二历史月考质量分析
![高二历史月考质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39b007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cc.png)
高二历史月考质量分析简介本文对高二历史月考的质量进行分析,旨在评估学生在历史学科中的研究水平和考试表现。
数据分析根据本次高二历史月考的成绩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平均分:本次月考的平均分为X分。
2. 及格率:总体及格率为X%。
3. 分数分布:成绩主要集中在X分至X分之间,呈正态分布。
4. 高分集中:X%的学生取得了高于X分的成绩。
5. 低分分布:X%的学生取得了低于X分的成绩。
问题分析根据学生的考试结果和教学实际,可以发现以下问题:1. 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部分学生存在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问题,导致在考试中无法准确回答问题。
2. 理解能力欠缺:有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较为肤浅,对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没有深入了解。
3. 考试技巧不足:部分学生在解答题目时缺乏合理的结构和逻辑,没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改进措施为了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研究水平和考试表现,有以下建议:1. 提供更多研究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历史研究资源,如课外阅读资料、历史影视作品等,帮助学生拓宽知识面。
2. 强化知识讲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历史知识的深入讲解,确保学生对重要概念和事件有清晰的理解。
3. 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历史事件的思考和分析,引导他们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4. 训练考试技巧:教师可组织模拟考试和解析,帮助学生熟悉考试要求和技巧,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条理性。
总结通过对高二历史月考质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知识掌握、理解能力和考试技巧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研究水平和考试表现,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供研究资源,加强知识讲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训练考试技巧。
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历史学科的整体提高。
高二历史质量分析报告
![高二历史质量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ec326ad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6.png)
高二历史质量分析报告高二历史质量分析报告近年来,历史学科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学生知识储备、思辨能力、历史意识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历史学科的质量在高二层次上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以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效果。
首先,高二历史学科的质量问题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知识储备上。
许多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对于历史事件、人物的理解也较为肤浅。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不够,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创设多样化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
其次,高二历史学科的质量问题还表现在学生的思辨能力上。
许多学生缺乏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解读能力,对于历史问题的思考较为肤浅。
这是因为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缺乏实践和思辨的机会,只是进行纯粹的知识记忆。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此外,高二历史学科的质量问题还体现在学生的历史意识的培养上。
许多学生对历史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不够认识,对于历史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也缺乏深刻的认识。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只是把历史学科当作一门必修课程而已。
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实地考察和历史故事的讲解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对历史的积极思考,增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提高高二历史学科的质量。
首先,要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生动的案例分析和适当的历史故事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和热情。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讨论、辩论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创新意识。
最后,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fadd41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d2.png)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分析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的质量情况,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考,并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通过分析考试结果,可以发现学生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方法1. 数据收集:收集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的成绩数据。
2. 数据分析:通过分析成绩数据,统计学生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以及分数分布情况。
3. 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结果分析经过统计分析,以下是对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质量的分析结果:1. 平均分:学生的平均分为XX分,反映了整体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最高分:最高分为XX分,表明某些学生在该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3. 最低分:最低分为XX分,显示了一部分学生在历史知识掌握上存在较大的困难。
4. 分数分布:通过对分数分布的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各个分数段的人数占比情况,以及不同分数段的学生人数分布情况。
结论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学生整体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
2. 需要重点关注成绩较低的学生,采取针对性的辅导措施,帮助他们提高历史研究水平。
3. 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供更多有挑战性的历史研究内容,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4. 建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以激发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思维能力。
改进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设计针对性的辅导计划,帮助成绩较低的学生提高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制定挑战性的研究任务,以激发成绩较好的学生的研究兴趣和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研究小组活动,以促进彼此之间的研究交流和合作能力的提升。
4. 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提供更多互动性强、寓教于乐的研究资源。
结束语本报告通过对高中二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的质量分析,得出学生整体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待提高的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高二历史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高二历史考试质量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9e8cbaa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0.png)
高二历史考试质量分析报告高二历史考试质量分析报告一、考试目标与重点分析高二历史考试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解读能力进行考核,以评估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和学科素养。
考试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阶段性知识点掌握:考查学生对过去学习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概念等基础知识。
2. 历史事件解读与分析: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解读能力,包括事件背景、原因、影响等方面的分析。
3. 历史观点辨析:考查学生对历史观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包括不同历史学派的观点和解释、对历史事件的评价等。
二、试题设计与命题思路本次历史考试的试题设计考虑到了学科的整体性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力求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历史素养。
具体的命题思路如下:1. 知识点检测:设置了一部分基础知识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概念等的掌握情况。
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
2. 事件解读与分析:设置了一部分历史事件解读与分析题,要求学生结合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进行全面分析和解读。
题型包括解答题、论述题等。
3. 观点辨析与评价:设置了一部分观点辨析与评价题,要求学生辨析不同历史学派的观点和解释,对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和批判。
题型包括论述题、判断题等。
三、试题难度与质量分析本次历史考试的试题难度整体适中,考虑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思维发展,能够有效衡量学生的学科能力和水平。
1. 基础知识题:基础知识题的难度适中,覆盖了学科的各个知识点,能够考查学生的记忆和掌握情况。
2. 事件解读与分析题:事件解读与分析题的难度较高,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和分析能力进行全面的解读和分析。
能够考察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思维能力。
3. 观点辨析与评价题:观点辨析与评价题的难度适中,要求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辨析和评价,能够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素养。
四、试卷评价与建议综合考虑试题的设计和质量,本次历史考试试卷整体成绩较好,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科需求。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6d18ee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d.png)
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一、历史试题的主要特点考试内容:选修三全一册.第Ⅰ卷历史选择题有25小题,共50分;第Ⅱ卷历史非选择题有3题,共50分。
题目设计以材料型为主,材料的呈现方式有文字资料、数据统计图表、图片等,注重创设新情景,具有很好的导向性.二、试卷的主要特点1、考点覆盖面比较广,重视创设问题情景,以理解、运用方式考查课本内容。
选择题部分知识点的覆盖面比较广,侧重考查历史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型选择题占多数,符合高考命题的改革趋势.试题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了现行历史教材,但又不囿于历史教材,尤其是不囿于教材的具体知识和具体表述.注意移情设景,整合课程资源。
2、重视对获取有效信息能力的考查.为了适应高考的趋势,材料解释题比重加大。
不但非选择题采用材料型,选择题也较多地采用材料型,把教材现有的知识点置于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中来考查,显得新颖、活泼。
同时也设置与教材基本没关联的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教材上学到的思维方法作答,体现学生的能力与素养。
重视学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描述阐释事物和论证探究问题的能力考查,试题体现了近年来高考历史考查回归课本以及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命题趋势,对下一阶段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导向性。
三、学生答题存在问题1、课本知识不够扎实,尤其是一些史实不能准确有效掌握,基本史实掌握不牢。
31题主要考察梭伦改革,问题设计紧扣材料,新颖灵活。
从学生答卷情况来看,大多数学生回答层次逻辑性强,阐述观点表达准确,充分体现“三化”,基本史实识记到位,得分集中于10分左右。
但有一部分学生历史基本功欠佳。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审题出现偏差,如问题1,理解不到位,以至于弄不清要回答什么?②基本历史史实掌握储备难以达到考试要求,以至于回答问题张冠李戴,回答非所问。
③不能紧扣材料作答,提取信息能力有待于加强。
不少学生回答离题万里,不知所云.④综合概括能力不强,特别是对教材的知识综合归纳不够准确、到位,教师应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对这方面的要求。
高二文科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历史)
![高二文科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历史)](https://img.taocdn.com/s3/m/dab366c150e2524de5187ecc.png)
2017年11月7--9日,学校组织了本学期期中考试,作为高三文科班继月考之后的第一次大型考试,学校要求以交叉命题的方式,确保试题质量。
本次高三文科班的历史试卷由杨军老师命题。
从试卷的难度、覆盖面来看,虽然试卷牵涉到一部分一轮复习还未涉及的知识点,但总体上本次考试基本达到了测试的目的,也是高三学生半期学习情况的一次检查,可信度、效度较高。
现就这次高三文科历史其中考试成绩详细分析如下:本次考试严格按照学校要求,试题交叉命题,以突出基础知识为主,完全接近高考的难度。
从试题来分析,难易度适中,试题灵活新颖,基本与高考难易度衔接。
从学生试卷情况来看,基本上测试出了学生的学习基本情况。
参加本次考试的学生共23人。
试卷满分100分,平均分38.5分,最高分为56分,最低分为18分;60分以上的0人,30分以下的5人,分别是包成24分,胡博园23分,王家梁22分,关维昌21分,朱彰涛18分。
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来看,本次考试后成绩真实有效,基本反映了学生半学期来的学习情况。
本次考试成绩满分100分,其中选择题(客观性试题)60分,非选择题(主观性试题)40分。
从选择题成绩来看,学生本次考试和上次月考考试比较,由于题目难度有所上升,所以学生的得分率不高,虽然平时反复要求学生掌握技巧、认真审题,从本次考试来看,试题的训练量应该进一步加大。
另外在课堂上应该加大学生试题的审题分析能力的培养。
1、基础知识差,知识点回生快。
虽然有些知识点一轮复习时反复提醒,也进行过相关训练,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例如选择题6、某学者文采飞扬,他把科举制的发展演变历程喻为航船,“这艘自汉代开始建造的航船,从###起锚扬帆后,经过500余年平衡航行之后,整艘船的复杂精细的结构和部件已经变得老化失灵,行驶至清末,船破恰遇顶头风,在强劲的欧风美雨和坚船利炮的冲击之下,已是摇摇欲坠。
”句中“###”指代A.魏晋南北朝 B.隋代C.唐代D.宋代这个题目还有11人选错。
高二历史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高二历史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d2922ee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bc.png)
高二历史月考期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质量分析一、试卷分析试卷共两大题,第一大题是选择题,共计30小题共60分,第二大题是材料分析题,共计3小题40分。
1.试题紧扣课标要求,立足于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和运用,又有所创新,内容比较丰富,不超纲。
2.选择题量适中,体现新理念,难度比较小,侧重知识迁移和能力考查。
3.材料题要求学生能读懂材料,理解材料,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做出准确回答,侧重知识迁移和能力考查。
二、成绩分析1、因试题较简单,所以这次考试成绩还算理想,年级平均分62.66,普通班极差2.97分,差距较小,属于正常差距范围。
2、学生的材料题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逐渐加强。
但对于中等难度的材料分析能力还是有所欠缺。
3、学生对于问题的回答角度把握不好,容易漏点。
三、存在问题1、概念混乱,学科知识记忆不准确,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
2、语言不规范,概括归纳能力较差。
3、理解掌握知识缺乏系统性、完整性、综合性,缺乏历史知识相互联系的基础和能力。
4、不善于读文言文等信息,不能提取有效信息,不能掌握设问的要求,知识迁移能力差等。
四、应对措施针对以上存在的情况,有必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狠抓基础知识的过关,注重能力培养从试卷中就突出反映出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史实混淆。
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必须以基础知识学习为主,重在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狠抓基础,要注重抓好主干知识。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无论命题如何改革,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却是高考永恒的主题。
常变的是命题形式,不变的是学科知识,这一点绝不可动摇。
2、加强答题策略与方法的指导阅卷中发现,许多学生不能比较规范地使用历史术语答题,条理混乱,字迹潦草,无法辨认,很有必要加强学法指导,否则高考失分较多。
要注意加强答题策略方法的指导。
注重语言规范,加大对主观题的训练和指导,培养对知识的迁移、归纳能力。
电脑阅卷形势下对我们学生的答题格式要求很严格,还是要提早训练以便规范学生。
高二历史试卷分析
![高二历史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fec123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e1fe071.png)
高二历史试卷分析在高中阶段,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社会变迁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为了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教师通常会定期组织历史考试。
本文将对高二历史试卷进行分析,以了解试卷的难度、内容和评估方式。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试卷的难度。
一份好的历史试卷应该有适当的难度,既能够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又能够鼓励学生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
通过分析高二历史试卷,我们可以看到试卷中的题目种类多样,包括选择题、解答题和论述题。
这种题目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各种学生的需求,从而更好地评估他们对历史的理解和能力。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试卷的内容。
历史是一门涉及广泛的学科,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高二历史试卷应该全面涵盖这些内容,以便全面评估学生的历史知识。
通过分析试卷,我们可以看到试题涉及了中国古代历史、近代历史和现代历史的各个方面。
这种内容的设置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发展和变迁,培养他们对历史的综合理解能力。
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试卷的评估方式。
历史试卷的评估方式应该能够准确地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
通过分析高二历史试卷,我们可以看到试卷中的选择题是以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的方式出现的。
这种选择题的设置可以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别是对于一些基础知识的掌握。
另外,试卷中的解答题和论述题则能够更好地评估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这类题目要求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评估他们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理解。
最后,我们需要提出一些建议,以提高高二历史试卷的质量。
首先,试卷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不仅仅是对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这可以通过增加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实现,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历史研究和思考。
其次,试卷可以增加一些与时事相关的题目,以便让学生对当今社会和国家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最后,在评分过程中,可以采用较为客观的评分标准,避免过分主观的评分。
历史组考试质量分析报告
![历史组考试质量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edc956c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8.png)
历史组考试质量分析报告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传承以及学术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本次考试采用了类型多样、难度适中的题目,并进行了分析评价。
下面是对历史组考试质量的分析报告。
一、试题分析本次考试共分为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三个部分,涵盖了历史的各个方面。
选择题采用了多项选择题和单项选择题,并结合了历史事件、人物、地理位置等知识点,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答题。
判断题部分涉及历史事件的真假判断,考察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简答题则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考察学生的叙述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二、试题难度评价本次考试试题的难度适中,能够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选择题部分的选项设计合理,能够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和思考。
判断题涉及的历史事件较为简单,多数学生可以准确判断。
简答题的提问方式多样,既有对具体事件的描述,也有对历史现象的解释,能够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整体上说,本次考试试题的难度与历史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符合。
三、试卷总体评价本次考试的试卷质量较高。
试题设计合理,涵盖了历史学科的重要知识点,能够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试题的难度适中,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同时,试题形式多样,既有选择题考察对历史知识点的准确理解,也有判断题考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还有简答题考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整体上说,本次考试试卷的设计合理,能够全面考察学生的历史学科水平。
四、教学建议为了进一步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
历史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以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地理位置等基础知识点的准确理解和记忆。
2.注重历史事件的分析与解释。
高二历史试卷分析(精选5篇)
![高二历史试卷分析(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5802749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f.png)
高二历史试卷分析(精选5篇)第一篇:高二历史试卷分析高二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一、成绩分析本次历史试题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占试卷总分的50%;第二部分为材料题,由三道大题组成,总分为50分,占整个试卷分数的50%。
试题从总体上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注重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突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运用。
1601班参加考试人数为18人,平均分为77分,及格人数15人,及格率83%,比期中考试有所提高。
二、存在问题高二历史教学,说到底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只有在高二掌握了历史学习的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为后来高三的专题复习和综合复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从分析试卷的结果看,我们发现了以下问题:1.平时对学生要求不够严格,知识点落实不能真正的到位,史实混淆。
学生的课堂效率也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高。
比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分别在哪一次会议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学生记得不准确,就搞混了。
上课讲过多次的知识点,提问之后,学生都说会了、记住了,但是一做题就有一部分人不会。
这还是与学生沟通少,对学困生的关注不够,对学情把握不到位。
2.拘泥于课本,训练题做得较少,不规范,导致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概括能力比较差。
比如最后一道材料题问对喜歌剧诞生和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的核心及影响,实际就是在考查启蒙运动的核心和影响,换成材料题学生就不会答。
3.上课老师讲的过多,学生学习时间少,节奏比较慢,以至于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期末复习,基本上是上完新课就只有一周复习时间(五节课)。
三、改进措施俗话说“未雨绸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所以,对于教学本人下学期计划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改进:1、认真落实教学进度,把握好上课的教学进度和节奏。
2.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课堂纪律,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要多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学习动态。
课堂上把“教授过程”变为“学习过程,实施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讲解要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做到教学问题化,知识系统化。
高二历史月考(一)质量分析
![高二历史月考(一)质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8e8bb5a6c30c2258019e42.png)
1、题型:第一部分选择题50分,共25小题,每小题分值为2分,共计50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0分。
共四个大题,26题13分,27题12分,28题10分,29题15分。
2、难度:试题难度适应高三历史考试的要求,难易适度,在照顾大多数学生的基础上,适当选取了往年高考真题。
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3、无优良成绩,及格人数少。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1、基础知识掌握薄弱。
由于学生没能自觉及时做好复习工作,没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做好适当的识记,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造成知识不熟或理解不透甚至混乱。
今后在课堂上应加对基础知识的强督促检查力度,反复练习,进一步夯实基础。
2、历史学科能力亟待提高。
主观题部分学生语言表述不规范,要点不突出,逻辑性不强;阅读不认真,有效信息获取不足,概括归纳信息的能力欠缺。
今后将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概括、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法欠佳。
继续加强学法指导:如圈点批划的方法,指导学生做好课堂学习笔记,同时也要加强学生答题方法的指导。
4、个别题得分扣得太紧。
进一步加强组风建设,严格要求,客观公正的评分。
5、高分少,及格率低。
今后加强培优促差工作,树立一批学习历史学科的尖子,在班内起到带头作用。
同时多关注那些厌学的学生,多做思想工作,转变其态度,发掘其学习历史的潜力。
6.本人就本次卷子一点感受,考卷形式模拟新课标高考形式出的,文科大部分学生解题答案都不尽人意,主要是答题和答案的思维形式发生了很多方面的转变,更多的根据考题形式是让学生依据材料,分析问题,阅读材料,分析材料,解决问题,准确作答。
我们文科学生这方面很差,差的原因是思维方式没有转换,所以在转换学生答题和解题思维方式上应该花大力气转变,切实能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适应新课改新形势的高考需要。
高二历史考试分析
![高二历史考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257e35e009581b6ad9eb44.png)
高二历史考试分析
高二历史考试分析
高二历史考试分析
一、命题思路
本次高二历史期中考试考查形式为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题分值为100分。
试题题型为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部分。
选
择题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非选择题分值为52分,整套试卷难度适中。
二、命题立意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3)基础知识不扎实。
有的选择题和书本上一样的语句表述,可
学生仍然做错,可见基础知识非常不扎实。
(4)答题不规范,没有格式。
历史答案一般是应分点分段回答,
列出序号,条理化,让人一目了然,可有的考生从头到尾没有序号,语言表述不规范,语言表达口语化严重;书写潦草;逻辑思想混乱。
四、学生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五、应对措施
(1)加强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平时应注重与学生们的沟通,了解
他们的想法及学习动态,以更好地促进教学双方的交流学习。
(2)提供学习与考试的方法,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平时在课
堂教学中渗透相关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思路。
增强知识的趣味性,
以提高学生对学习历史的兴趣。
(3)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注重练习的有效性。
单元检测试题应精选,覆盖面尽量宽广,让学生在一次检测后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并形成迁移能力,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以顺利通过高中学业考试。
高二历史月考质量分析
![高二历史月考质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2248719ba1aa8114531d902.png)
高二历史月考质量分析2016、4、13 高二历史组高二开学后的第一次月考结束了,通过对试卷的讲评及发现的问题,现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试卷分析。
本试卷有选择题和材料问答题两种题型构成。
共有30个选择题和3个材料问答题。
试题覆盖必修一、二、三和选修一四本书,与高考范围一致。
试题难度为适中,普通班平均分为60.8,特长生班为47.7.二、答卷情况分析:学生单科分数不均衡,最高分86分,最低分29分。
选择题正答率最好的是3、13、19题,超过90%, 5、6、7、8、15、30题正答率超过80%,正答率最差的是10题,只有18%,只有20人答对,说明学生审题不准及历史阶段特征把握不准。
20、24、28 、29四道题正答率在30%左右,相对也较低。
材料解析题最高分36分,最低分9分。
三、从答卷中反映出来的问题:1、审题方面,不会审题,关于题目类型、问题中的限定条件(时间、空间、人物、角度等)、求答内容(原因、影响、异同、特点、性质、结局、意义等)、能力要求(概括、分析、比较、说明、评析、列举等)不明确,不能根据题目分值确定答题多少,导致分至少多答,分值大少答现象存在。
例如:10题,题干中求答要求是找出“协定关税”和“在华设厂”的共同点,但大部分学生都选了A或B,12题中题干强调的是推翻君主专制,应该选民权主义B,可是一部分同学选了民族主义A,混淆了民族主义与民权主义两个概念。
16题许多学生错在马虎大意上,审题不细,没有注意到题干中“西洋人”这个限定条件,许多同学在老师讲评时,还没等老师讲就已经知道错在哪了。
2、答题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思路不清,缺乏逻辑性,不善于归纳。
如32题,关于战国到西汉时期思想发展趋势,答得乱七八糟,文不对题。
(2)口语化严重,不能用学科语言回答问题。
(3)摘抄材料原文,不会自己组织语言,概括材料。
如,31题第1问要求概括丝绸之路开通的条件,一部分同学直接把材料的原文“汉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了极大发展”抄录下来,而没有将其转化为“汉代经济的发展”。
甘肃省武威市第学2022-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题(含解析)
![甘肃省武威市第学2022-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学段考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fe9e2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63.png)
点睛:材料“自由并非放任自流、我行我素”“自由既是人的一种权利,同时也是一种责任”是解题的关键。
8.有学者发现:历代制作指南车的仅有20人,秦青铜宝剑的防金属腐蚀技术在后世失传,王祯《农书》记载的早期蒸汽机原理断裂,明朝热兵器技术的大量推广在清代终止。依据材料推断,传统手工业技术没有实现近代化转型的重要原因最有可能是
3.“学者须先识仁。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智、信皆仁也。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也。”这一主张的思想家是
A.程颢B.孔子C.董仲舒D.王阳明
【答案】A
【解析】
材料认为,天地万物皆有性,皆有生命,因而人应视天地万物为一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程颢的思想,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
4.有学者指出,在李贽眼里,无论是君主还是圣人,“既不能高飞远举”,也常怀“势利之心”,甚至有时一般“夫妇所不能者,则虽圣人亦必不能”,因此他告诫人们“勿高视一切圣人也”。这表明李贽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柏拉图的思想
6.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提出:“确立某种秩序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一个君主制的政府;因为在那些人民已经彻底堕落、法律毫无约束力的地方,必须确立某种至高无上的权力。通过这种权力,以一双高贵的手,以充分的专断的力量,才有可能控制那些权势之人过分的野心和腐败。”这种思想主张
A.否定“君权神授”
B.反对君主专制
C.主张人民主权
D.重视个性价值
【答案】D
【解析】
【详解】李贽视君主、圣人与一般人无异,这体现出其对个性价值的重视,故选D;材料没有反映李贽否定“君权神授”,也不涉及君主专制和人民主权的论述,排除ABC。
高二第一次历史考试分析
![高二第一次历史考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14d3f20242a8956bece440.png)
高二历史第一次月考一卷分析:本次考试的选择题共50个选择题,题干都属于新情景材料,需要学生进行思考才能得出结论,所以选择题的分不高。
二卷分析学生不会审题,依据材料来概括,都把所背课本的历史基础知识回答出来。
51、第一问基本没问题,只要写出君权神授或大一统就给2分,一般都能写君权神授;第二问主张不得分的较多,都在答理是世界的本源,只要答出三纲五常就给2分,目的只要答出维护统治都给2分,本题大多数的8分,较少四分(3)时代背景分析不分条,胡答一通;分条了但表述不正确,如经济上,小农经济。
一般2分,得4分的极少,全年级不超过5人(4)没有根据材料得出结论,而是在强调儒学吸收新思想,死记硬背,总体大部分能得2分,批的较松。
只要有时代,统治者需要等等,就给2分52(1)没有根据材料概括,而是背课本中人文主义思想主张,得分较低,一般1分2分居多(2)宣传了自由、平等、博爱的人文主义;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这两点基本都能回答出来,但第三点解放了思想(或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很少有学生回答出来。
(3)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倡白话文。
很少有回答出来。
(2分)陈独秀的主张: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4分);基本都能回答出来。
通俗性、平民化。
只要有一点都给分了(4)传播新思想,唤起民众,成为思想运动的先导;基本都能回答出来。
利于文化的传播、普及。
这一点很少有学生回答出来。
53(1):回答问题不全面,只答内容的改变,没看到目的(3):不能正确的理解材料,没能和课本知识联系(4):概括材料不全面(5):读不懂材料而导致的回答错误。
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考试题试卷分析
![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考试题试卷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b403ef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ad.png)
高二第一次月考历史考试题试卷分析高二年级文科历史第一次月考和评卷工作已经结束,为了了解近一段以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搞好下一个阶段的历史教学,特地进行本次试卷分析。
一、试题概况:本次历史考试题题量适中,对所学知识考得比较细,题型和卷面设计都比较灵活,整个试题体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察。
基础知识、主干知识与答题能力要求相结合,充分体现文科特点。
要求学生要有较深的文学基础,能读懂材料并善于分析材料,本次考试试题就以内容主要考古代中国的文化,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和记忆各家文化特点和内涵。
试卷选择题难度偏大,材料题较容易回答。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本次考试,8班平均分数73分,9班平均分66分,10班平均60分,11班平均55分。
各班学生基础差别较大,成绩差距也较大。
最高分95分,90分以上人数较少。
火箭班学生成绩集中在70—85分之间,重点班学生60—70分的较多,两个普通班成绩高分段人数较少,大多数在50—70分之间,也有少部分学生在50分以下的。
学生选择题成绩较低,材料题得分率高。
(一)客观题分析1、由卷面来看,其中5、10、13、16题错误率较高,因为这些题重点考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主要问题是学生阅读材料不够认真或是不能准确有效的提取信息导致题目做错。
2、错得最多的是19、23、24题,65%,因为学生缺乏对变式题的分析和答题技巧,与平时所学内容有所改变就不能准确分析所给答案。
3、同时第22和26题错得也多,22题是材料中给出答案了,由“舟师”两字可以知道是航海方面的,但学生不够仔细,没有从简单的材料中得出信息,把简单的内容复杂化。
26题主要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
(二)主观题存在的问题1、第31题:(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个别学生无从下手或东拉西扯。
(2)应变能力差,练习册中我们也做了一道相同的题目,只是样子变了,问法不同,同样的内容就有些同学反应不过来。
2、第32题:(1)阅读能力差,对所给图表材料读不懂。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甘肃省武威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甘肃省武威市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718b039ba1aa8114531d906.png)
武威三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创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思想体系。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克己复礼B.宽刑薄赋C.仁D.民贵君轻2.下列对孔子“仁”的学说理解正确的是()①主张强调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的性质③主张以德治民④反对任何社会变革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③④3、有一家父母得知其小孩在外偷了东西,如果他们相信荀子的理论,可能对小孩采取的态度是()A、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但只要好好教育,孩子会改正错误B、认为孩子的本性是善的,他犯错误是一时糊涂C、认为孩子的本性是恶的,必须严厉地惩罚他,使他害怕,以防再犯D、认为孩子犯错本性造成,而是环境不好,应择善而居4、下列哪一事件为“百家争鸣”局面结束的标志()A.秦统一六国B.焚书坑儒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佛教传入5、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奠定基础的是()A.孔子创立儒学B.“百家争鸣”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理学的出现6、在战国时期显赫一时的法家后来衰败下去,主要是因为法家的理论()A.不利于确立中央集权制度B.不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没有反映地主阶段的利益D.不借鉴古代统治方式7、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A.“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B.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8、秦始皇“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文化,钳制了思想。
他的这一作为主要是针对()A.儒学的独尊地位B.主张分封的思想C.妄议朝政的儒生D.企图判乱的六国旧贵族9、儒家学说到汉代被注入新的血液,是指()A.提出了“人定胜天”观点 B.取得了独尊地位C.提出了“大一统”主张 D.吸收了道教思想10、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是因为()①儒家理论有助于维护政治统一②儒家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③儒家理论使皇权得以神化A.①② B.②③ C.① D.①②③11、从“焚书坑儒”到“独尊儒术”的变化,反映了秦汉时期:()A 封建制度建立并日趋完善B 儒法两派之争已有分晓C “仁政”最终取代“法治”D 封建统治思想日趋成熟12、被董仲舒发挥了的儒学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A.孔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墨子的思想13、理学对儒学的发展表现在()A.重视个人的道德素养 B.探讨宇宙自然的规律C.认识道德价值的内涵 D.研究儒家学说的经典14、无论“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其本质都是()A.为加强中央集权制造舆论B.剔除不适应当时社会需要的思想C.为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提供理论依据D.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15、智者学派是公元前5世纪出现在希腊的一个新的思想流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其代表人物泰勒斯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B.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决定作用C.主张知识即美德D.创立了逻辑学16、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即美德”,其含义是()A.强调知识的作用B.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追求认识人这一命题C.表明他认为真理高于一切D.表明他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17、“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威第三中学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武威三中赵秀红
一、本次质量检测成绩统计(分学科统计)
1、年级成绩统计表(保留一位小数)
2、年级分数段统计表(单位:人)
3、年级各班汇总
二、试卷整体分析
1、突出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
命题没有出现偏题、怪题,试卷中涉及到的一系列知识点,都植根于教材之中,考查的内容立足于教材,有的甚至是教材中的原句。
这一特点启示我们要立足教材,狠抓学科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梳理,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理解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
2、题量适中,试卷长度得到很好的控制。
表现在材料题的简约化,每道材料题只提供二至三段材料,从材料设问,既考察学生阅读,理解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又回归课本,考察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能力。
3、整套试卷总体难度值不高,只有极少数难题,中档题和容易题占了多数。
试卷还加强了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再认和再现的能力和解题能力的培养。
总的来说,试卷具有较好的信度,能比较准确地测试出历史学科平时教学的状况。
三、考点内容、分值分布
试卷满分100分,选择题60分,非选择题40分,难度适中。
本试卷覆盖了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基本知识。
既考查了基础知识,也突出考查了考生的思维、综合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科内的综合,但以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主。
该套试题不论选择题(60分),还是材料解析题(40分)所依托的知识,都是课本中的重点知识,设问和指向都非常明确。
试题既遵循教学大纲,但又不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率,突
出了重点,是一套科学的适合高二学生的试题。
四、试题具体分析
1、注重对学生材料分析运用的考察。
例如选择题第8,14题,材料题第31题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能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前提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学生这方面的能力有待培养。
2、注重加大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
整套试题尽可能的设置新情景,增加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课外史料,要求学生对教材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历史事件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并运用已有的历史知识和历史分析方法,从历史的角度来理解和解释来自于课本外的“题在书外,理在书内”的新情景试题。
五、对本次质量检测成绩的分析说明(分班级、对比年级学科、平均分、及格率、优良率、班级学科排名纵横分析)
本次高二历史考试成绩,其中高二(6)班69.5分,高二(7)班60.1分,高二(8)班54.9分,年级最高分是重点班高二(6)班87分。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重点班(6)班,优秀率较其他班级最高,理科普通班高二(1)、(2)、(3)班及格率、平均分和优秀率相差不大,高二(8)班术课班平均分、及格率和优秀率明显低于其它文科班。
但是各个班级进步发展空间很大,需师生共同努力,迎接更高的成绩!
六、在本次质量检测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说明及改进办法
1、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不牢固,需夯实。
试卷基本涵盖了本册课本第一至第二单元主要的知识点,但学生对基础性的东西掌握得不够清楚,所以普遍失分比较严重,可见学生日常识记做得不扎实。
2、理解、分析能力普遍较差,书写和表达能力亦有待于提高。
3、对阶段性课程知识的认知、归纳与整合不足,对教材内容理解不
深入,易忘、易漏现象普遍存在。
七、教师在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说明及改进办法
1、对学生的督促检查不到位。
2、对知识的巩固巩固工作未做好。
3、在学法、解题的方法、技能、技巧上缺乏科学的指导,导致学生失分较多。
八、今后对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策略、改进办法、意见和建议
1、加强高二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
新课程比较注重知识的运用和发展,但前提是要有知识,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加以利用和发展。
2、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巩固工作。
这次考试发现很多课堂上强调过的知识以及讲过的题目还是有很多同学出错,因此在今后一定要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对比较难记忆的知识,要寻找比较有效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记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课堂上多从学生的水平和能力出发,设置问题,分层教学,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动起来,同时要注意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强调学生做好笔记。
课后结合学生的实际对学生加强辅导,并督促他们及时做好复习工作。
4、加强答题指导和规范训练
在教学中应该加强相应的指导,如要保持卷面整洁、分层次归类、分清知识点的轻重缓急等。
当然,还必须加强规范训练,把学生的答题行为纳入规范轨道,使他们在答题时自觉地养成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
5、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同时还要把夯实历史基础知识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
6、加强审题意识和答题的规范指导。
课堂上和训练讲评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审题训练,先要求把题目读懂,涉及的历史考点是什么,要回答哪些知识要点,分几步来回答,回答的历史规范语言应该怎样表达。
要利用答卷上的失误失分,让学生清楚知道问题的严重性,要利用讲评和训练来纠正种种不规范的历史专业表达,一定要让学生研究分析牢记标准答案的规范表达。
7、切实提高训练和讲评的质量。
考试是练兵,是为了查缺不漏,以迎接高考。
复习课既要完成任务,更要讲求质量,但愿质量分析能为今后的复习指明方向,争取在下次的历史考试中取得比较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