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草原》必会教学设计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考试《草原》必会教学设计题(含答案)
《草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如果让你来执教这篇课文(一课时),请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

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

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

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

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

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

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

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

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

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

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

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

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

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1)请对这篇课文作简要说明。

(2)请为本课的教学设计一则富有情趣的导入。

(3)设计一个有助于学生品味语言、理解课文的朗读活动。

(4)请为本课设计完整的板书。

参考答案
(1)【参考答案】《草原》是现代诗人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

课文主要讲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蒙汉联欢图。

作者在最后引用了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该篇文章对草原的描写十分精彩,并抒发了作者对于各民族同胞相亲相爱的欢喜之情。

(2)【参考答案】由南北朝民歌《敕勒川》引入课文。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同学们,你们知道诗歌中描写的是什么景色吗?对,就是大草原上的景色。

你们见过草原吗?在几十年前,老舍曾经带领文艺界的人士访问过蒙古,还把所见所闻写下一本文集。

今天,我们就有幸来学习其中的一篇——《草原》,和老舍先生一起来领略大草原的风光,感受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3)【参考答案】(一)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两方面的事情?
明确:风光美、人情美。

(二)朗读品析,感受草原风光美
1.简介作者:作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美妙风光展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一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

2.教师有感情地范读。

3.学生自由练读。

4.这段文字非常优美,读着读着,让人仿佛置身于辽阔的大草原之中。

说说你觉得哪些语句写得美?(重点指导)
明确:“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词语比较:“空气是那么(清鲜、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晴朗)。


①图片展示,形象感受草原的蓝天碧野,体会“清鲜”“明朗”的用法。

②齐声朗读,读出“清鲜”“明朗”的草原的高远辽阔的意境。

(2)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会怎么做?
明确:面对着一望无际、宽阔的草原,我会想着放声高歌一曲。

想象:作者会高歌一曲什么。

(3)“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①出示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②你能否说一些四个字的表示“绿”的词语来?
明确: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借机理解“翠色欲流”的意思。

(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①演示“绿色渲染”“墨线勾勒”。

②图片展示,感情朗读,体会“柔美”的感觉。

(5)“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请你学着这样的说法,用上“既……又……既……又”说一句话。

(6)“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①句子比较: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7)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5.有感情朗读:从天到地,从小丘到羊群,到骏马、大牛,草原的无限乐趣令人愉快,令人惊叹,令人回味无穷。

让我们一起仔细品味、用心赏读吧。

6.熟读成诵:多么优美的景色,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把这一切永远印记在脑海之中吧,请同学们练习背诵第一段。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
1.自由读课文2~5自然段,思考:如果要用一个词概括草原人民的特点,你想用什么?
明确:热情好客。

2.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明确:迎接、相见、款待、联欢、话别。

3.咱们试试看,在它们前面加上一些词,是不是会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草原人民那滚烫的心呢?
(1)课件出示词语:激情、盛情、尽情、深情、热情。

(2)自由朗读课文,并与小组的同学合作讨论,把这些词语加在哪个词的前面最合适。

4.交流小结: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

(1)热情迎接
①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这份热情?
②出示课件(理解“襟飘带舞”——师讲述:看,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方的客人,那五彩缤纷的蒙古族服装随风飘动,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③草原人民扑面而来的热情令人感动,你能否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④指名读——齐读。

(2)激情相见
①你能否想象当时的相见是怎样的情形——学生即兴表演。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3)盛情款待
①主人们拿出些什么款待远方的来客?
②除了吃的、喝的,还不忘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

③有感情地朗读。

(4)尽情联欢
①出示课件:联欢的项目有些什么呢?
②说明: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项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

(5)深情话别
出示课件:背景为夕阳西下的草原,难舍难分的离别音乐(蒙语演唱的《蒙古人》)响起。

(四)小结全文
“热情迎接、激情相见、盛情款待、尽情联欢、深情话别”,这一切是那样美好,是那样和谐,人们总希望美好的瞬间能永远定格,永久珍藏。

假如你是一名随行的记者,你最想拍下哪一个精彩的瞬间?
(4)【参考答案】草原
风光美
美激情相见
盛情款待
尽情联欢
深情话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