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同步高效分层练(含2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1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考点基础练
一、单选题
1.关于气温的概述错误的是()
A.气温是指大气的冷热程度,单位为摄氏度
B.观测气温的仪器主要有温度计,观测时直接放在地面即可
C.我国人工观测气温,在每天北京时间的8时、14时、20时和2时各进行一次
D.平均气温主要包括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2.黑龙江省某学校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同学们在田间享受着劳动的快乐。

农民老伯说:“现在可是天中最热的时候,同学们累了就休息一会儿。

”农民老伯说的“最热的时候”可能是()
A.8时左右B.1O时左右C.14时左右D.17时左右
读中国上海市某年6月1日天气预报图,完成下列小题。

3.上海市当日的天气状况是()
A.最高气温为22℃B.阴转多云
C.气温日较差为8℃D.空气湿度大
4.当日的30℃一般出现在()
A.正午12点B.下午两点左右
C.日出前后D.上午10点
5.有利于保持优质空气质量的做法是()
A.选择公共交通B.焚烧稻草秸秆
C.柴火烟熏猪肉D.燃放烟花爆竹
6.当日的风为()
A.西北风2级B.西北风4级
C.东南风2级D.东南风4级
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4次气温观测时间各不相同。

如图是某观站的观测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乙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个时间的观测结果()
A.2时B.8时C.14时D.20时
8.该日气温的日较差约为()
A.9℃B.19℃C.11℃D.39℃
9.下列仪器中,可以用来测量气温的是()
A.B.C.D.
下图是2020年12月22日福州天气预报截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25日(周五)白天的天气状况是()
A.晴B.多云C.多云转晴D.晴转多云
11.这几天里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
A.周三B.周四C.周五D.周六
二、解答题
12.以下是小萱在学习《多变的天气》时,收听天气预报所做的部分笔记,请结合某日我国东部地区天气预报图,完成下列问题。

摘抄:据北京气象局报告,未来几天将有一股冷空气从西北方向来袭,提醒广大市民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

(1)此日,北京的天气状况是,这种天气状况会(填“增大”或“减小”)空气质量指数,使当地的空气质量降低。

(2)此日,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

(3)此日,东海海域的风力为。

(4)摘抄中“未来几天将有一股冷空气从西北方向来袭,提醒广大市民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

这反映了天气与(填字母)关系密切。

A.生产建设B.日常生活C.风土人情D.农业生产
提升综合练
一、单选题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经典诗词是我们的文化基因,承载着很多地理事实,以下诗词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此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到最南端,气温较低
B.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夏至之后,黑夜逐渐变短
C.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这天天空中呈现半月
D.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天气渐暖,艾草主要用于降温
2.下列语句中反映气温日较差大的是()
A.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B.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3.北京市某日天气预报:晴,气温10℃-15℃,其中15℃大概出现在一天中的()
A.日出前后B.上午10时C.午后2时D.日落时分
“回南天”是一种天气现象,人们会感觉到空气特别潮湿。

读某城市“回南天”天气过程气温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4.能准确表示每次“回南天”形成前后气温变化过程的是()
℃持续几天气温较低℃气温大幅升高℃持续高温℃空气湿度加大℃狂风暴雨
A.℃、℃、℃B.℃、℃、℃C.℃、℃、℃D.℃、℃、℃
5.受“回南天”影响,当地网购量增加的商品最可能是()
℃干燥剂℃除湿机℃润唇膏℃电吹风
A.℃℃℃B.℃℃℃C.℃℃℃D.℃℃℃
下图是2023年2月24日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图。

读图并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山东、江苏、河北、北京出现雾霾天气B.受地势影响重庆的日平均气温低于拉萨
C.雾霾区盛行偏南风D.拉萨气温日较差为8℃
7.此时济南的天气状况是()
A.多云,4-12℃,有霜冻B.阴,4-12℃,有雾霾
C.多云,4-12℃,有雾霾D.阴,4-12℃,有霜冻
8.关于下面甲、乙两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气温日较差为5℃B.图乙表示北半球某地气温状况
C.图甲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左右D.图乙反映了热带某地气温变化情况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2024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气候行动最前线”,呼吁人类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某中学学生查阅了世界气象日前的天气状况,准备选择天气最好的一天去当地气象台参观学习。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5~12℃6~16℃7~20℃9~15℃
9.最适宜去参观气象台的日期是()
A.3月20日B.3月21日C.3月22日D.3月23日
10.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日期是()
A.3月20日B.3月21日C.3月22日D.3月23日
11.符合“气候行动最前线”理念的措施是()
A.焚烧稻草秸秆B.多用清洁能源C.减少城市绿化D.燃放烟花爆竹
二、解答题
12.读“某地区天气预报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D城的天气状况是,最高气温是℃,最低气温是℃,气温日较差是℃。

(2)若要去A城购货,有必要带雨具吗? ,请说明理由:。

(3)某校明天要举行运动会,该校最有可能在城。

(4)在卫星云图上,B城上空可能是色。

4.2.1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考点基础练
一、单选题
1.关于气温的概述错误的是()
A.气温是指大气的冷热程度,单位为摄氏度
B.观测气温的仪器主要有温度计,观测时直接放在地面即可
C.我国人工观测气温,在每天北京时间的8时、14时、20时和2时各进行一次
D.平均气温主要包括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
【答案】1.B
【详解】气温是指大气的冷热程度,单位为摄氏度,符号为℃,A正确;观测气温的仪器主要有温度计,观测时放在离地1.5米左右的百叶箱当中,B错误;我国人工观测气温,在每天北京时间的8时、14时、20时和2时各进行一次,C正确;平均气温主要包括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D正确。

本题选择B。

2.黑龙江省某学校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同学们在田间享受着劳动的快乐。

农民老伯说:“现在可是天中最热的时候,同学们累了就休息一会儿。

”农民老伯说的“最热的时候”可能是()
A.8时左右B.1O时左右C.14时左右D.17时左右
【答案】2.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天中气温最高知出现在14时左右,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C正确,故选
C。

读中国上海市某年6月1日天气预报图,完成下列小题。

3.上海市当日的天气状况是()
A.最高气温为22℃B.阴转多云
C.气温日较差为8℃D.空气湿度大
4.当日的30℃一般出现在()
A.正午12点B.下午两点左右
C.日出前后D.上午10点
5.有利于保持优质空气质量的做法是()
A.选择公共交通B.焚烧稻草秸秆
C.柴火烟熏猪肉D.燃放烟花爆竹
6.当日的风为()
A.西北风2级B.西北风4级
C.东南风2级D.东南风4级
【答案】3.C 4.B 5.A 6.D
【解析】3.看图可知,最高气温是30℃,最低温是22℃。

A错误;天气是从多云转阴,B错误;日较差是30-22=8℃,C正确;多云转阴,空气湿度不大,D错误。

故选C。

4.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一天中的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日出之后气温升高,到午后两点达到最高,之后气温下降。

所以最高温30℃一般出现在下午两点左右,B正确,排除ACD,故选B。

5.利于优质空气质量保持的做法是使用公共交通。

而焚烧稻草秸秆、柴火烟熏猪肉、燃放烟花爆竹都会加重空气污染。

A正确,排除BCD;故选A。

6.风向标的箭头应该指示风吹来的方向,风向标的箭头指向什么方向,就吹什么风,看图可知,箭头指向东南方,所以吹的是东南风,AB错误;F只有“半〞个横时是1级;一个横是2级;一个半横是3级;两个横4级,看图可知,该风向标是两横,,所以是四级,排除C,D正确。

故选D。

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4次气温观测时间各不相同。

如图是某观站的观测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乙最有可能是下列哪个时间的观测结果()
A.2时B.8时C.14时D.20时
8.该日气温的日较差约为()
A.9℃B.19℃C.11℃D.39℃
【答案】7.C 8.C
【解析】7.据图可知乙气温最高,结合所学知识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气温日较差等于一天中的最高温减去最低温,读气温计可知,该日最高温为15℃,最低温为4℃,因此该日气温日较差为15-4=11℃,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下列仪器中,可以用来测量气温的是()
A.B.C.D.
【答案】9.B
【详解】A是用来测量风速和风向的风速风向仪,A错误;B是用来测量气温的百叶箱,B正确;C是用来测量降水量的雨量器,C错误;D是用来观测星空的天文望远镜,D错误。

故选B。

下图是2020年12月22日福州天气预报截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25日(周五)白天的天气状况是()
A.晴B.多云C.多云转晴D.晴转多云
11.这几天里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
A.周三B.周四C.周五D.周六
【答案】10.A 11.B
【解析】10.读图可知,图中25日(周五)白天的天气状况是晴天,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1.据所学知识可知,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图中可知,周四是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有10℃,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二、解答题
12.以下是小萱在学习《多变的天气》时,收听天气预报所做的部分笔记,请结合某日我国东部地区天气预报图,完成下列问题。

摘抄:据北京气象局报告,未来几天将有一股冷空气从西北方向来袭,提醒广大市民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

(1)此日,北京的天气状况是,这种天气状况会(填“增大”或“减小”)空气质量指数,使当地的空气质量降低。

(2)此日,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城市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

(3)此日,东海海域的风力为。

(4)摘抄中“未来几天将有一股冷空气从西北方向来袭,提醒广大市民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

这反映了天气与(填字母)关系密切。

A.生产建设B.日常生活C.风土人情D.农业生产
【答案】12.(1) 沙尘暴增大
(2)武汉
(3)6级
(4)B
【分析】本大题以我国天气预报图为材料,共设置4道小题,涉及天气符号、风力风向的识别,气温日较差的计算、天气对生活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读图可知,北京的天气为沙尘暴,这种灾害性天气会增大空气质量指数,使当地的空气质量级别降低。

外出要注意做好防护。

(2)气温的日较差=一天的最高气温减去一天的最低气温。

读图可知,图中四个城市中,气温日较差:哈尔滨是7−5=2℃,北京12−10=2℃,武汉是20−10=10℃,广州25−18=7℃,日较差最大的是武汉。

(3)风向是风的来向,有“东、南、西、北”四个基本方向。

风力是风强弱的级别,级数越大,风力越强。

读图,东海的风向是东北风,风力是6级。

(4)由题干可知,“未来几天将有一股冷空气从西北方向来袭,提醒广大市民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这反映了天气与日常生活的关系,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提升综合练
一、单选题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经典诗词是我们的文化基因,承载着很多地理事实,以下诗词中的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此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到最南端,气温较低
B.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夏至之后,黑夜逐渐变短
C.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这天天空中呈现半月
D.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天气渐暖,艾草主要用于降温
2.下列语句中反映气温日较差大的是()
A.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B.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D.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答案】1.A 2.B
【解析】1.“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描述的是冬至日,是太阳直射点移动到最南的一天,北半球的气温
较低,A正确;夏至过后,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时间开始缩短,黑夜时间逐渐变长,B
错误;在农历的每月十五日(有时为十六日或十七日),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完全朝向地球,我们能看到满月,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艾草在端午节中的主要用途并非降温,而是与辟邪、驱蚊、驱病等传统习俗有关,D错误。

故选A。

2.“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反映的是我国南北方地区的气温差异,A错误;“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诗句中服饰在一天的变化很大,说明早晚温差大,体现了气温的日较差大,B正确;“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反映的是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C错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反映了地形对气候的影响,D错误。

综上所述,ACD错误,故选B。

3.北京市某日天气预报:晴,气温10℃-15℃,其中15℃大概出现在一天中的()
A.日出前后B.上午10时C.午后2时D.日落时分
【答案】3.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一般情况下,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15°C为该日气温最高值,因此,大概出现在午后2时;故排除ABD选项,故选C。

“回南天”是一种天气现象,人们会感觉到空气特别潮湿。

读某城市“回南天”天气过程气温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4.能准确表示每次“回南天”形成前后气温变化过程的是()
℃持续几天气温较低℃气温大幅升高℃持续高温℃空气湿度加大℃狂风暴雨
A.℃、℃、℃B.℃、℃、℃C.℃、℃、℃D.℃、℃、℃
5.受“回南天”影响,当地网购量增加的商品最可能是()
℃干燥剂℃除湿机℃润唇膏℃电吹风
A.℃℃℃B.℃℃℃C.℃℃℃D.℃℃℃
【答案】4.B 5.B
【解析】4.回南天是天气返潮现象,一般出现在春季的二三月份,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容易产生水珠。

故选B。

5."回南天”出现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墙壁甚至地面都会“冒水”,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空气似乎都能拧出水来。

需要利用℃干燥剂,℃除湿机,℃电吹风来防止潮湿,空气湿度大不需要润唇膏,℃排除。

故选B。

下图是2023年2月24日中央气象台发布的天气预报图。

读图并完成下面小题。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山东、江苏、河北、北京出现雾霾天气B.受地势影响重庆的日平均气温低于拉萨
C.雾霾区盛行偏南风D.拉萨气温日较差为8℃
7.此时济南的天气状况是()
A.多云,4-12℃,有霜冻B.阴,4-12℃,有雾霾
C.多云,4-12℃,有雾霾D.阴,4-12℃,有霜冻
【答案】6.A 7.C
【解析】6.读图结合所学,山东、江苏、河北、北京出现雾霾天气,A符合题意;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所以受地势影响拉萨的气温明显低于重庆,B不符合题意;2月为我国的冬季,雾霾区盛行西北风或东北风,C不符合题意;拉萨气温日较差为12−(−4)=16℃,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结合图示得知:济南的天气状况为多云,4℃-12℃,有雾霾,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关于下面甲、乙两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气温日较差为5℃B.图乙表示北半球某地气温状况
C.图甲最高气温出现在12时左右D.图乙反映了热带某地气温变化情况
【答案】8.B
【详解】读图可知,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图甲气温日较差大于5℃,A错误。

图乙反映某地的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说明某地位于北半球,B正确。

图甲反映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左右,C错误。

图乙反映了某地的月平均气温最低在0℃以下,说明图乙反映的是温带某地气温变化情况,D错误。

综上,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2024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气候行动最前线”,呼吁人类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某中学学生查阅了世界气象日前的天气状况,准备选择天气最好的一天去当地气象台参观学习。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5~12℃6~16℃7~20℃9~15℃
9.最适宜去参观气象台的日期是()
A.3月20日B.3月21日C.3月22日D.3月23日
10.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日期是()
A.3月20日B.3月21日C.3月22日D.3月23日
11.符合“气候行动最前线”理念的措施是()
A.焚烧稻草秸秆B.多用清洁能源C.减少城市绿化D.燃放烟花爆竹
【答案】9.C 10.D 11.B
【解析】9.由图可知,3月20日的天气情况为小雨,3月21日的天气情况为大雨,3月22日的天气情况
为晴,3月23日的天气情况为雷雨,因此最适宜去参观气象台的日期是3月22日。

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由图可知,3月20日的气温日较差为7℃,3月21日的气温日较差为10℃,3月22日的气温日较差为13℃,3月23日的气温日较差为6℃,因此气温日较差最小的日期是3月23日。

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由题可知,2024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气候行动最前线”,呼吁人类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符合“气候行动最前线”理念的措施是多用清洁能源,B正确;焚烧稻草秸秆、减少城市绿化、燃放烟花爆竹会加剧空气污染,ACD错误。

故选B。

二、解答题
12.读“某地区天气预报图”(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D城的天气状况是,最高气温是℃,最低气温是℃,气温日较差是℃。

(2)若要去A城购货,有必要带雨具吗? ,请说明理由:。

(3)某校明天要举行运动会,该校最有可能在城。

(4)在卫星云图上,B城上空可能是色。

【答案】12.(1) 小雨9 2 7
(2) 有必要因为A城的天气是中雨转大雨
(3)F
(4)白
【详解】(1)读图可得,D城市的天气状况是小雨,最高气温是9℃,最低气温是2℃,气温日较差是7℃。

(2)若要去A城购货,需要带雨具,因为A城的天气状况是中雨转大雨。

(3)读图可得,图中城市只有F城的天气是晴天,其他城市有雨或雪,所以某校明天要举行运动会,该校最有可能在F城。

(4)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区越厚说明是阴雨区。

因此在卫星云图上,B城上空可能是白色。

4.2.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考点基础练
一、单选题
1.《黄帝内经》中提到:天寒地冻的“冬三月”,人们需要“避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位于年平均气温在10℃﹣22℃的范围之内,如图为“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分布图”甲地避寒区面积大,却不是国际著名避寒胜地,原因是()
A.海拔高,空气稀薄
B.地处热带雨林区,气候过于湿热
C.地处热带沙漠区,气候过于干旱
D.地处高纬度,气候寒冷
2.读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图中P、N纬度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点的气温可能为18℃B.M点气温高于N点气温
C.N点的纬度可能是42°N D.此时可能是7月
3.读北半球1月气温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北半球1月的气温分布规律是()
A.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B.从高纬度向低纬度递减
C.从东向西递减D.从西向东递减
4.下列对年世界平均气温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大致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B.北半球同纬度大陆和海洋气温相同
C.南半球自南向北海洋气温没有变化
D.山地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升高
读某地月平均气温数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5.上面是某地区一年的气温变化资料,四位同学根据表中数据分别绘制了该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其中正确的是()
A.B.
C.D.
6.该地所在地区可能为()
A.北半球陆地上B.南半球陆地上C.北半球海洋上D.南半球海洋上
7.下列关于世界气候分布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逐渐升高B.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C.山地背风坡降水多D.温带地区沿海比内陆降水少
下图是世界某区域1月平均气温分布略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关于甲、乙两地气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气温>20℃
B.甲地气温<10℃
C.乙地气温比甲地高
D.图示区域为冬季气温
9.造成乙、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D.人类活动
10.读图,下面三条线为等温线,数值关系为a>b>c,且℃为陆地、℃为海洋,则图示为()
A.北半球7月B.北半球1月C.南半球7月D.南半球1月11.读图,关于北半球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能够总结出的规律是()
A.从高海拔向低海拔递减B.从北向南递减
C.从内陆向沿海递减D.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12.通常一年之中,南半球海洋上的气温()月最低
A.7B.8C.1D.2
二、解答题
13.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问题。

(1)世界上最热的大洲是洲。

(2)亚洲中部的青藏高原地区,年均气温比同纬度其它地区低,主要原因是。

(3)南极洲附近等温线非常密集,说明气温变化(大或小)。

(4)总结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由低纬度向两极,气温。

℃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海洋和陆地相比,1月份陆地气温(高或低)于海洋。

℃同纬度的陆地,海拔高处气温较四周递减(或逐渐降低)。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提升综合练
一、单选题
读欧洲1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1月的气温是()
A.-9°C℃-4°C B.-4°C℃0°C
C.0°C℃4°C D.4°C℃9°C
2.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与当地发达的畜牧业关系密切,以下因果关系排序正确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广布,多雨多雾、日照少
℃多汁牧草生长旺盛、草场广
℃畜牧业发达
℃地处中纬度大陆西部
A.℃℃℃℃B.℃℃℃℃
C.℃℃℃℃D.℃℃℃℃
3.如果朋友冬季到欧洲西部的英国去旅游,你会告诉他英国()(提示:巴音郭楞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比巴音郭楞干燥℃冬季比巴音郭楞温暖
℃冬季比巴音郭楞湿润℃冬季比巴音郭楞寒冷
A.℃℃B.℃℃C.℃℃D.℃℃
人们常用“嘘寒问暖”表示关心,“寒”和“暖”都是日常对气温的描述,全球气温的分布很有规律,读图1和图2,回答下列小题。

4.读图1“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是()
A.同纬度陆地和海洋,夏季海洋气温高
B.年平均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
C.同纬度地区,海洋气温高于陆地气温
D.在陆地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5.读图2,在世界广阔区域的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中,虚线为陆地和海洋的分界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区域为北半球冬季B.此区域为南半球夏季
C.甲处为北半球的海洋D.乙处为南半球陆地
下图为大西洋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密度三种性质随纬度的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6.盐度曲线的变化规律是()
A.从赤道向南北两侧升高
B.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
C.从副热带海域向南北两侧降低
D.从副热带海域向南北两侧升高
7.影响℃呈现图示规律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B.洋流性质C.海陆位置D.蒸发量与降水量地理图表的阅读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

下左图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如4月气温为15℃,降水量为60毫米),右图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单位:℃)。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从上图中可以推断出该地位于()
A.右图M地B.北半球C.南半球D.右图N地
9.右图中P、N纬度相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当地可能为冬季B.M点气温高于N点气温
C.N点的纬度可能是42°N D.N点的气温可能为18℃
朝鲜半岛与中国陆地相连。

读朝鲜半岛“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读图中可知,朝鲜半岛1月平均气温()
A.甲地为6℃B.大部分地区在0℃以下
C.由南向北逐渐升高D.西南部气温差异大
11.关于图示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势西高东低B.丙地地处盆地
C.乙地附近河流流速快D.大部分河流无结冰期
二、解答题
12.读“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回答问题。

(1)读图可知,按南北方向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向递减;南半球等温线数值递减方向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据此归纳,全球气温大致从纬向纬递减。

(2)北美大陆中部地区与太平洋中部海区相比,前者气温差异相对较(“大”或“小”),判断依据是。

(3)南北半球比较,等温线比较平直的是半球,原因是。

4.2.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考点基础练
一、单选题
1.《黄帝内经》中提到:天寒地冻的“冬三月”,人们需要“避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位于年平均气温在10℃﹣22℃的范围之内,如图为“世界1月适宜避寒区分布图”甲地避寒区面积大,却不是国际著名避寒胜地,原因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