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一轮复习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一、选择题
(2018·济宁一模)华北地区果农利用麦秸、玉米秆、杂草等物质,覆盖在果园里,覆盖厚度在15~20 cm。
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然后继续覆盖,但覆盖时一般避开2~3月份。
完成1~2题。
1.果农覆草避开2~3月主要是为了()
A.防止杂草生长B.促使雪水下渗
C.提高地表温度D.增大昼夜温差
2.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的有利影响是()
①增加地表植被②减少水分蒸发③提高土壤肥力
④调节土壤温度⑤防止果树烂根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①④⑤
解析:1.C 2.B第1题,2~3月正是冬末春初,气温还较低,地表覆草后会减弱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阻碍地温回升,故要避开此时间段覆草。
第2题,果园覆草不是土壤中长出的植被,则①错误;地面覆草可减少水分蒸发,而果树烂根的原因是土壤中水分多,则⑤错误。
故B正确。
(2018·河南百校联盟联考)吠亩法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农业耕作方法,由吠(沟)和亩(垄)两部分组成。
该方法对土地的利用有“上田弃亩,下田弃吠”两种方式。
如图示意我国某地区的两种吠亩法。
读图,完成3~5题。
3.图中甲吠亩法有利于()
A.抗风透光B.保温通风
C.抗旱保墒D.排水防涝
4.与图甲相比,乙吠亩法在农作物生长中的主要优势是()
A.土壤水分充足B.昼夜温差减小
C.风力侵蚀降低D.通风透光性好
5.影响该地区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光照
C.土壤D.水分
解析:3.C 4.D 5.D第3题,图中甲吠亩法的特点是:在地势高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沟里,而不是种在垄上,这种吠亩法是“上田弃亩”。
由于水往低处流,把农作物种在沟里,有利于抗旱保墒。
第4题,甲吠亩法是“上田弃亩”,主要是在地势较高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沟里,而不是种在垄上,即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乙吠亩法是“下田弃吠”,主要是在地势较低的田里,将农作物种在垄上,而不是种在沟内,即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通风透光。
第5题,甲吠亩法是高田种沟不种垄,有利于抗旱保墒;乙吠亩法是低田种垄不种沟,有利于排水防涝。
因此,水分是影响该地区发展这种农业耕作方法的主导因素。
玉米原产地在墨西哥,16世纪传入我国,玉米在我国的播种面积很大,分布也很广,读我国玉米分布图回答6~7题。
6.东北地区多春播玉米,华北地区多夏播玉米,造成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播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化B.市场需求
C.作物熟制D.水分差异
7.为了解决东北地区卖粮难的生产销售怪圈问题,应采取的合理对策是()
A.对农民增加粮食直补
B.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
C.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
D.提高机械化水平
解析:6.C7.B第6题,东北地区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玉米适宜在春季播种(春播玉米);华北地区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需要在6月上旬冬小麦收获之后进行播种(夏播玉米),造成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播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作物熟制。
第7题,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可以解决农产品生产销售怪圈问题;对农民增加粮食直补可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不能解决销售问题;东北地区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对我国粮食安全有不利影响;提高机械化水平只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解决粮食销售问题。
读我国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回答8~9题。
8.有关图中各优势区发展马铃薯种植的优势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华北优势区降水丰沛,市场广阔
B.东北优势区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C.西南优势区地势平坦、热量丰富,无霜期长
D.西北地区气候凉爽、日照充足、水源丰富
9.马铃薯种植优势区域的发展方向是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最终形成马铃薯产业集群。
马铃薯产业集群有利于()
A.减少区域的能源消耗和节约水资源
B.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C.扩大总体生产能力和提高竞争能力
D.减少市场交易费用
解析:8.B9.C第8题,东北优势区纬度高,气候凉爽,东北地区马铃薯一般在4月下旬到5月初时种植,此时该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华北地区(内蒙古)降水较少;西南优势区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量丰沛,但是地形崎岖;西北优势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
第9题,产业集群可以扩大区域总体生产能力和提高竞争能力。
我国某地理兴趣小组通过野外考察,绘制了某地区农业生产模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地最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B.东北平原
C.云贵高原D.青藏高原
11.该地区兴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反映了该地区()
A.降水不足B.地表水不足
C.地下水不足D.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解析:10.C11.B第10题,根据图中的水田、沼气池、海拔等信息可判断该地区气温较高,地势起伏较大,因此最可能位于云贵高原。
第11题,云贵高原多喀斯特地貌,径流易下渗,导致地表水不足,因此需要修建众多水利工程来满足农业用水的需要。
二、非选择题
12.(2018·山东重点中学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玫瑰精油是制造高级香水的主要原料,大约4 000 kg玫瑰花出1 kg玫瑰精油,玫瑰精油素有“液体黄金”之称。
全球品质最好的玫瑰花来自保加利亚的“玫瑰谷”。
玫瑰谷是一东西长130 km、南北宽15 km、海拔约350 m的狭长地带。
玫瑰谷北边是高出谷地1 600 m的巴尔干山脉,西南边山地有很多缺口。
在我国有两个玫瑰谷:一是北京门头沟玫瑰谷,二是海南三亚玫瑰谷。
材料二玫瑰喜冷怕热、爱阳又忌阳、开花期忌阳,喜水足肥丰、排水性能较好的土壤,玫瑰生长期和开花期均需足够的水。
每年2月正当玫瑰发芽时,玫瑰谷里气候温和;5~6月正值玫瑰开花时,雨水充足,多云天气较多,几无烈日,空气湿度较大,常有露水,这种天气既延长了开花期,又抑制了花中油质和易挥发成分的散失,这对于提高玫瑰精油的产量和质量非常关键。
(1)分析黑海保加利亚沿岸海区冬季波涛汹涌的原因。
(2)试分析保加利亚玫瑰谷盛产优质玫瑰的有利条件。
(3)三亚玫瑰精油的品质明显不及保加利亚,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4)北京玫瑰精油的消费量很大,有人建议在北京门头沟扩大玫瑰花的种植规模,你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合理?请阐明理由。
解析:第(1)题,黑海西北部是辽阔的欧洲大陆,冬季形成高气压,东南部是干旱炎热的阿拉伯沙漠地区,冬季形成相对的低气压,河谷地形的狭管效应加剧了偏北风的风势。
第(2)题,有利条件应主要从玫瑰的生长习性入手,结合气候、地形、光照、土壤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3)题,应主要从玫瑰的生长习性、三亚与保加利亚主要自然环境的差异方面分析。
第(4)题,本问为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若认为合理,应主要围绕经济效益去思
考;若认为不合理,应围绕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去思考。
答案:(1)黑海西北部是辽阔的欧洲大陆,冬季温度低,形成高气压,而黑海是一个辽阔的内陆海,其东南部是干旱炎热的阿拉伯沙漠地区,冬季温度相对较高,形成低气压,两地气压差异大,形成强烈的偏北风,黑海西北侧山脉之间发育有几条大河,河谷地形的狭管效应加剧了偏北风的风势,造成黑海保加利亚沿岸海区冬季波涛汹涌。
(2)玫瑰谷地处中纬度,北部的巴尔干山脉阻挡了冬季南下的寒风,山谷地带气候温和;巴尔干山脉南坡光照强;河谷地带土壤肥沃,排水条件好;玫瑰发芽时,地中海的暖湿气流顺着南部山地缺口进入山谷;玫瑰开花时,雨水充足,谷地内多云天气较多,几无烈日,光照弱,空气湿度较大,晚上气温降低,常有露水,花期长。
(3)纬度低,气温高;热量充足,有机质分解快;降水季节变化大。
(4)合理。
理由:接近市场,可降低运费;促进经济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增加经济收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或不合理。
理由:种植玫瑰需占用大量耕地,大城市周围耕地面积狭小;种植玫瑰需水量较大,扩大种植规模可能会与城市争水。
)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超级稻第三期亩产900 kg攻关验收组于2011年9月19日宣布,位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羊古坳乡雷峰村百亩试验田的超级稻加权平均亩产达到926.6 kg。
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说,这标志着我国杂交稻技术在世界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材料二如图为我国水稻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
材料三下表示意20世纪70~90年代东北平原水稻优势区与长江流域水稻优势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
粮食生
产指标粮食产区
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
/%
人均粮食占有量/kg
70年代80年代9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
东北平原优势区11.5 19.7 31.9 366.5 495.2 569.5 长江流域优势区29.7 24.3 11.3 352.6 396.3 379.9
(1)我国水稻优势区共同的区位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杂交稻技术在世界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的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
(2)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谈谈东北平原水稻优势区与长江流域水稻优势区水稻生长条件的差异。
(3)根据表中数据,说明20世纪70~90年代长江流域优势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的变化特点和东北平原优势区人均粮食占有量的变化特点。
(4)请分析长江流域水稻优势区在对全国粮食增产贡献率和人均粮食占有量上存在变化的原因。
解析:第(1)题,我国水稻优势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区位优势表现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雨热同期等方面,我国杂交稻技术领先地位的保持主要得益于科技进步。
第(2)题,东北平原优势区土壤肥沃,但纬度高,热量不足;长江流域纬度低、水热资源丰富,但水旱灾害频发。
第(3)题,读表可知,长江流域优势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在逐年下降,东北平原优势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在逐年增大。
第(4)题,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非农业用地的增加,使耕地面积减小。
答案:(1)雨热同期、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科技
(2)东北平原水稻优势区优势:土壤肥沃,地广人稀。
不足:纬度高,热量不足。
长江流域水稻优势区优势:水热资源丰富。
不足:水旱灾害频发。
(3)逐年降低;逐年增大。
(4)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建设等非农业用地的增加,使长江流域优势区的水稻种植面积减小,水稻的产量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