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各学科发展趋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商管理各学科发展趋势
一、工商管理学科分类
美国商学院联盟(AACSB将商学院划分为13个学科,它们是:会计
( Accounting )、战略( Corporate Strategy/Business Policy/Business and
Society )、经济学(Economics)、财务(Finance )、人力资源管理(HumariResource Man agemen)、保险(In sura nee )、国际工商管理(Intern ati onal Busin ess )、组织行为( Management/Organizational Behavior )、营销 ( Marketing )、信息管理(MIS/CIS)、运作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Production )、运筹学
(Operations Research/Management Science/Decision Scienee)、房地产管理
( Real Estate )及其它学科或综合性学科 ( Others/Miscellaneous )。

这个分类,除了运筹学以外,将其经济学的范围明确到管理经济学,那么大体上就是我们所说的工商管理学科。

在一个对商学院绩效进行的全面研究中,有研究人员将这些学科归为8 个学科群: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管理科学、营销、生产/运作管理以及保险、国际商务和房地产管理的综合。

结合国内外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综合考虑国际上的一般发展规律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我们将工商管理学科体系分成四个类别的多个子学科:第一,职能管理领域(学科) 。

包括:市场营销;会计;财务管理;运作管理;技术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

这一领域是在工商管理中研究进行得相对比较成熟,并且企业都设有相关的职能部门负责这方面的工作。

比如,在1955 年以前,会计学长期停滞在借贷的平衡及会计准则的运用,而财务金融学停留在银行手续的传授。

1955 年,Menon H - Miller和Franco Modigliani共同发表了MM S论,“革命性地改变了公司理财的理论及实践,将公司理财从一个松散的工作程序及规则,改变为股东寻求最大股本价值的精细巧妙的法则。

”这些领域都可直接应用到实践中去,是各院校进行MBA及在职培训的必备课程,也是企业必然要设立专门部门来执行的职能。

同时,这些领域都有其自身的假定,有比较成熟的理论,研究也在一个比较确定的框架下进行。

运作管理( Operation Managemen)t 的发展到现在也是相对比较成熟的,其前身为生产与运作管理( Operation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 ),后来由于服务业的发展,企业运作的问题已经很大的超过了生产的范围,于是这一学科也发生了变化。

企业现在一般都没有这样的部门。

相比之下,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不够成熟,理论上更多地依赖其他学科的知识成果,而尚未能完整地建立自己的理论。

在新经济的背景下,它已经被提高到与企业前途息息相关的重要程度,在企业中成为重要的部门。

但是,人力资源管理是面向实践的学科,其理论基础较很弱,这部分知识一方面来自于实践的总结,一万面来自于人-机工程学(工作分析) 、组织行为(最主要的)、经济学与金融财务(薪酬)等学科。

因此,在培养博士上,较少有顶尖的商学院培养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的博士。

第二,基础性的领域 (学科)。

包括:组织行为学;管理经济学。

组织行为学发端于心理学,具备自己的独特方法与思维习惯;管理经济学是微观经济学在企业中的应用,其核心内容仍为经济学范畴,但因其与企业紧密相
关,故仍列在此。

虽然组织行为学的成熟程度稍逊于管理经济学,然而这两个学科依然是基本被承认的“科学”。

但是,企业中却没有这样的部门来负责,因为它们都是基础性的工作,每一个管理人员甚至具体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都要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

第三,综合性的领域(学科),即战略。

库恩在1962年发表其“范式”学说后的热烈讨论,催生了战略作为一个新学科的出现,学者们开始第一次定义了关于战略研究独特的范式。

尽管实证方法的有效性受到越来越多的怀疑,但是关于这个领域的研究方法却依然没有一致意见。

争论的焦点,是战略研究的根本基础到底在于长期的计划、内部竞争优势、还是环境分析?运用这样方法上的和理论上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博士培养项目
开始用非实证的、非线性的、而是主观性的范式。

战略无比重要,但是企业却一般没有这样的部门,而一般是由最高管理者直接进行管理的。

哈佛商学院的战略方向博士培养,不是以哲学博士(Ph.D.)的名义,而是以工商管理博士(DBA 的名义进行的。

第四,应用领域,包括项目管理、房地产管理、电子商务、医疗管理等。

实际上,上面所列举的三个领域的各学科同时都是一个应用领域。

单独再列
出一个应用领域,指的是这些领域严格地讲不能成为学科,因为它们所应用的知识内容来自于基础学科、职能学科和综合学科,将这些领域中的知识具体应用到某一特定的领域中。

同时,这些领域也是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到实践影响的领域。

我们将这些学科的关系用图1来表示。

市会信管
场计息理
营管经
销理济

—丿V
职能管理领域基础领域综合领域应用领域:
国际工商管理、保险、房地产管理、旅游管理、医疗管理、项目管理、电子商务、创业管理、赛事及休闲管理等等。

图1工商管理学科的体系
我们这样的划分,与AACSB勺13个学科相比较:由于我们将运筹学归入了管理科学与工程,所以我们这里没运筹学;但是我们的职能领域中增加了技术管理,主要是考虑两个方面:第一,技术管理是工商管理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国际上一些一流大学的学科建设中也正在加强这一方面;第二,我国有传统的技
术经济及管理二级学科,而且是我国发展较早、相对比较成熟的学科。

这样看来, 我们与AACSB勺学科划分基本上是一致的。

组织行为学
1. 发展趋势
任问一问学科的发展部有其自身的规律,像其它学科一样,组织行为学也会朝深度和广度两个方向发展。

第一,“组织行为学”中“组织”的含义将不断扩大。

组织行为学一般包括个体、群体和组织三个层面的内容,研究个体的行为、群体的行为和组织的行为,一般来说,组织的行为这一层面包括有:组织结构与行为、组织中的利益团体、权力系统和政治行为、组织文化、组织发展和变革管理等,这几年来,组织层面研究的对象有向更广的范围发展的趋势,如组织与环境之间的行为和相互关系。

这里的"环境"是广义的,包括企业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的竞争对手、供应商、客户、所在社区、政府机构等)。

西方学者提出的组织生态学(organizational ecology )和商业生态系统理论(business ecosystem theory )则是把组织放在一个生态系统内来研究整个系统内各组织之间的行为和相互关系,从而不仅可以预测某个组织的绩效和命运,还可以预测整个生态系统的绩效和命运。

总之,“组织行为学” 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即包括“个人的行为”、“群体的行为”、“组织的行为”、以及“由不同组织组成的更大系统的行为” 。

第二,“组织行为学”中“行为”的含义也在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面临环境的快速变化,组织必须建立新的行为,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

近年来,西方学者提出的“组织学习” 、“组织创新”和“知识管理”就是组织中新的行为的例子。

第三,对组织行为学中有关概念的研究将会更加深入和细化。

譬如,以前组织行为学中在研究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时,提出了“个性”、“能力”、“价值观”、“态度”等概念,这些概念有时反映的是对一个人笼统的、综合的评价,而不够具体和有针对性。

后来,人们提出了“胜任力” (competency)的概念,它是指人们与其任务情景相联系的综合才能。

管理胜任力是管理者诸项要素有机结合所形成的能力,它表现为管理者凭借自己的道德品格素质、个性心理素质、身体与年龄素质,把知识和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具体运用于工作与经营管理过程的能力,它随着管理或工作环境的发展而变化,具有动态性。

人们开始研究有效的管理者的管理胜任力的结构和组成,以及不同情景下所需要不同类型的胜任力。

关于个性,我们常说某个人“自信” ,现在人们则提出“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它是指某人在某种环境下对完成某种具体任务的信心程度。

关于“态度”的概念,人们也将其更具体化了,提出了对个人工作和工作所在组织的态度,即“工作承诺” 和“组织承诺”等概念。

第四,组织行为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将会进一步加强。

以前,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一直得到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理论支持。

可以预见,今后组织行为学与这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将会不断加强。

另外,组织行为学与复杂性科学之间的交叉融合将会成为未来一个新的热点。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以及自然和社会现象变得日益复杂,人类不断进行探索,大量新的发现不断地冲击着经典科学的传统观念。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主要研究非平衡相变与自组织)、突变论(主要研究连续过程引起的不连续结果)、协同论(主要研究系统的演化与自组织)、混沌论(主要研究确定性系统的内在随机性)、超循环论(主要研究在生命系统演化行为基础上的自组织理论)等新科学理论不断诞生。

复杂性科学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包涵了上述各种理论,其研究对象是各种复杂大系统。

复杂性科学是当前世界科学发展的热点和前沿,其研究与应用正在向各个学科(包括管理学科)渗透,正在成为受到众多学科领域人员关注的交叉科学研究领域。

近年来,我国也开始了复杂性科学方面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资助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和社会宣传活动。

应该说,复杂性科学与管理的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证在成为一个新的学科交叉研究领域。

第五,今后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将要着力解决组织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譬如,美
国在结束“脑的10 年”(1990-2000)之际,又将2000-2010 定为“行为的10年”(Decadeof Behavior , DoB。

“行为的10年”计划有3个重要目标,(1)健康的国家:重点研究行为和健康之间的关系,如何对疾病进行终生预防,搞清药物成瘾、慢性疾病的形成原因;(2)安全的国家:提高各阶层公民的安全保障水平,包括家庭、社区、工作场所和交通等方面的安全。

(3)教育良好的国家:研究儿童如何思考、高技术人才再培训的最佳途径、以及对阅读和书写技能困难的成人进行干预的方法。

这些问题在我国同样是重要的。

除此之外,反毒品、反艾滋病等问题;经济活动中的消费行为、企业形象、广告与购买行为的关系、城市布点与行为的关系等;司法和公安有关的行为问题,如犯罪行为分析、犯罪行为的行为改造、吸毒问题的行为改造等;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工作与行为科学的结合应如何进行。

所有这些,都是组织行为学在国家和社会的层面上面临的重要问题和挑战,值得研究。

在组织层面上,环境的巨变对组织行为学也提出了大量新的研究课题。

譬如,信息网络技术环境下人的角色、行为、素质和伦理问题,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伦理道德和消费行为,知识经济环境下群体的创造力、知识管理和激励机制,新经济环境下领导的角色,动态复杂情况下领导的决策行为,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和网络化给组织内外部行为带来的变化,全球化经营带来的组织文化之间的碰撞、冲突和整合,管理方法和经验的跨文化移植问题,经济转型期的组织变革问题,变化环境下的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 )、组织创新和知识管理问题……这些都将是组织行为学今后研究解决的问题,会对
整个学科理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 优先和重点发展的领域和项目人的决策行为缺陷与决策效能研究复杂问题的决策理论
与方法研究大学习过程中的心智模式研究网络经济和技术环境下人的行为方式
变化及对人的要求研究经济转型期激励机制研究中国团队工作的理论和方法体
系研究中国企业家的领导方式和领导风格研究组织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及实施
这些变革申的组织行为问题研究组织学习和学习型组织的研究知识管理及知识
化员工管理研究经济转型期的组织变革问题研究
企业文化整合研究跨文化管理问题研究企业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运作模式变革
中的组织行为问题研究
3. 研究方法
组织行为学采用了丰富的研究方法,这些研究方法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根据研究的性质,可以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分为以下几种:
理论研究:是指为了发展和完善该学科的知识体系而进行的研究,侧重于从理论的角度对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进行探索,并不关注研究成果是否能够应用于实践和怎么应用于实践的间趣,例如,对人性的探究等。

应用研究:是指为了解决组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着眼于研究结果的潜在应用价值而进行的研究。

这类研究侧重于对观察结果的证明,以及如何将新的研究结果应用于现实的管理工作中,因此是对实践工作较有价值的研究,例如,工作再设计、组织发展等。

行动研究:是指针对某种特定的情况而进行的调查性研究,通过调查分析,
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一定的方法减少和消除发生在组织结构、人员、技术或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变革措施。

这类研究强调理论与应用的密切结合。

根据研究的探度,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研究方法,描述性研究:即说明客观事物的状况、特点和出现频率等,一般只反映组织行为的现实,只回答“是什么”,
不涉及事物之间的联系,不回答“为什么”,也不考虑具体的干预措施。

组织中经常采用的描述性研究方法是各种形式的员工态度调查等。

预测性研究:是指根据过去和现在的表现中所反映出来的客观规律,对今后所要发生的现象进行预测,例如对员工今后表现的预测、对组织目标完成情况的预测等。

预测性研究对有效控制人的行为和绩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因果性研究:是指分析各个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方法,通过这种研究方法得到几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例如,发现一个人所受到的激励与他的工作绩效之间的因果关系。

根据变量的可控程度,可以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划分为:
文献研究:这是一种间接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查阅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

现场研究:是指在现实的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

现场研究会使被试的反应更加自然,但由于缺乏对环境的控制,大量的偶然事件和额外变量会出现在研究中,使得所要研究的变量之间关系变得错综复杂。

实验室研究:指的是按照精密的实验设计,在实验室中进行的研究。

实验室能有效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增强实验结果的可靠性,但是,实验室研究可能会有失真性。

在组织行为学中,搜集数据资料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观察者通过感官直接观察他人的行为,并将观察结果进行系统记录的方法。

在观察的同时,常常辅之以各种视听手段,例如录音、录像设备等。

谈话法:指的是研究者通过口头信息沟通的方式直接了解他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方法。

根据谈话的组织情况,可以分成无结构和有结构的谈话。

问卷法:通过书面的问卷了解被调查者的心理与行为,常用的问卷量表有是非法、选择法和等级排列法等等。

问卷法可以保证在短时间内收集到大量的信息,并且结果容易量化。

实验法:是指研究者有目的的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中设定一定的环境条件从而引发被研究者产生某种行为特征。

测验法:是指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量表或精密的测量仪器测量被研究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的方法。

个案法:是指对某-- 个体、群体或组织进行较长时间内连续的调查研究,了解其行为发展全过程的方法。

在进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时,由于研究对象是人,因此需要注意研究中的道德问题。

美国心理学会在1973 年就制定了“使用参与人进行研究的伦理原则” ,主要内容包括:在研究中,不能影响被研究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不应给予任何恐慌、担心以及情绪冲击等不良刺激,并且应避免产生不愉快、疲劳感等研究程序。

如果在实验中采取隐瞒研究真实目的和意图的做法,应该在实验后将研究的真实意图告诉被试者,以便使被试者理解这样做的理由。

研究人员必须对研究过程中获得的被试者个人信息进行保密,
保障个人隐私不被泄漏。

研究中的角色扮演,要得到当事人的理解、认同,要保护人的权利、利益,尊重其人格尊严[6] 。

4. 学术组织和学术刊物 (1)国外学术组织与学术刊物
学术组织:国际行为科学联合会美国管理学会(Academy o Management: AoM,其中包括组织行为学分会
美国心理学会(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APA ),第14 分会为工
业与组织心理学分会( Society for Industri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 人力资源管理学会( Society for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 国际人事管理学会 ( International Personnel Management Association ) 国际应用心理学会 (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Applied Psychology ) 商业教育学会( Academy of Business Education ) 人力资源发展学会( Academy of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 美国中国管理教育学会( American
Chinese Management Educator Association )
学术期刊:
Employee Benefit Plan Review
Employee Benefits Journal
Employee Counseling Today
Employee Relations
Employee Relations Law Journal
Employment Bulletin & Industrial Relations Digest
Employment News
Employment Relations Today, formerly EEO Today
Employment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Employment Organization
Employment Studies of Management & Organization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formerly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ommunications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anagement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Management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
Leadership Quarterly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Journal
Organization Science
Organization Studies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People Management, formerly Personnel Management Personnel
Psychology Personnel Review
Psychology & Marketing
Public Performance & Management Review
Public Personnel Management
Public Relations Journal
Public Relations Quarterly
Public Relations Review
Review of Public Personnel Administration
Training
Training & Development
Training & Management Development Methods
Training Tomorrow
Zeitschrift Fuehrung & Organization 2)国内学术组织与学术期刊:学术组织:
中国行为科学学会及其下属各省市分会中国管理学会
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工业与管理心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心理学会
社会心理专业委员会
学术刊物:
《中国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学报》
《管理工程学报》
《心理学报》
《应用心理学》
《行为科学》《南开管理评论》
《中外企业文化》
《中外管理》
《中外管理导报》
不足之处是:目前国内根本没有以组织行为学命名的专业学术刊物,研究人员的文章只能往综合性的几个管理刊物如《中国管理科学》、《管理科学学报》、《管理工程学报》、《南开管理评论》以及心理学方面的刊物如《心理学报》、《应用心理学》等上投。

学术刊物数量的不足,严重影响了这方面研究的开展和传播。

三、会计学
1. 发展趋势
会计学是经济学或管理学家族中最古老的学科。

现代会计学研究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会计信息系统,在技术层面上是关于会计信息的生产、传递、利用和签证等的概念、理论和万法的总称;在社会层面上有时关于会计信息的生产(或提供)者和会计信息的使用(接受)者之间关系的学说。

会计学可以分成基本学科和新兴学科。

前者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和税务会计,后者包括行为会计、社会会计、环境会计、司法(Forensic )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等。

基础学科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知识体系,也积累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对于会计实务和会计教育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新兴学科尚未完全成熟,但是会计学对环境变化所做出的必要的反映,代表着会计学发展的前沿。

会计学发展的主要动因来自会计赖以运行的环境。

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和集团化,证券市场发展,信息、通讯和制造技术进步,企业的规模增大和组织结构复杂化,经济权利在少数公司的集中等,在会计学的未来发展中将起着决定性作用。

我们认为,在会计学发展中,下列几种趋势(或方向)特别值得注意:
第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会计学进一步综合和贯通。

这主要是因为会计学科是应用学科,现实中的会计问题往往是多维度、多层面的。

会计研究中定量万法广泛采用和行为会计兴起为这种趋势提供了佐证。

第二,定量与定性并重、实证与规范并重。

这主要是因为会计现象具有质和量双重
性,而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本来又是相互补充的。

例如,对实证性研究结果的解释以及对规范研究结论的证实、管理会计中以代理人理论为基础的激励制度研究等,反映了这一趋势。

第三,泛会计化(向其他学科领域渗透)和非会计化的倾向将日益显著。

这主要是信息技术在会计实务应用的结果。

它一方面便会计信息生产和使用简化和普及,那些未曾学过会计、从事似乎与会计无关的工作的人员,也在从事传统上必须由会计人员完成的工作,会计工作越来越像“傻瓜相机” ;另一方面又便会计人员从琐碎的日常事务中摆脱出来,致力于会计信息的"深加工" ,从而涉及到本来不属于会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不属于会计学科所包括的内容。

正所谓" 会计信息越来越重要,但会计人员却越来越少" 。

第四,会计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基础多样化。

这主要是由于研究对象、研究对象的层面以及研究目的的多样化所决定的。

目前可以罗列的方法包括分析性的(Analytic )、问卷调查(Survey )、以历史数据为基础(Archival )、实验室试验、文献考证、案例/ 现场研究、行为模拟、综合性研究方法等,可以罗列的理论基础包括经济学、组织行为、心理学、生产与运作管理、战略管理、历史学、社会学、数学、数理统计等。

在战略上,我国会计研究,要为会计实务和会计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方法或者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要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举前提下,突出应用研究;对于国外会计学的跟踪与引进研究要与基于我国国情或制度背景;要使会计学科与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管理咨询等学科有机协调起来;会计学科既要适应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技术等环境,也对环境的重塑发挥能动作用;同时,会计学科要从操作型彻底转变为分析型,从以编辑数据为导向转变为以应用数据导向。

2. 优先和重点发展的领域和项目现代会计方法论研究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控制系统税计征
中国际转移价格确定方法的研究公司盈余管理研究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财务
会计信息披露与鉴证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研究我国会计职业化教育研究我国
会计本科教材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我国博士研究生课程
体系设计会计信息、会计计量、会计政策选择与证券市场的关系研究会计政治
化埋论研究以财务信息为基础的报酬与激励制度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成本管
理体系的创新研究会计职业道德研究智能系统、神经网络、互联网、电子商务
与会计会计的机构性或制度性 (Institutional )研究战略性管理会计研究质量成
本的理论与操作程序研究
3. 研究方法
从国外情况看,1960和1970 年代是会计研究方法的转折点。

其标志一是1968 年鲍尔(Ray Ball )和布朗(Philip Brow)发表《会计收益数据的经验性评价》与1978年瓦茨(Ross L.Watts )和奇默尔曼(Jerold L.Zimmema"发表《论会计准则决定中的实证埋论》。

前者开会计经验 (Empirical )研究的先河,后者第一次树起会计实证 (Positive )研究的旗帜。

两者之间尽管在最初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但从纯粹方法论角度一般都认为后者应该包括前者,统称为实证研究,目前实证研究的势头似乎有所减缓但仍然是会计学术研究的主流。

同期,还有行为
( Behavioral )研究、实地( Field )研究和分析( Analytical )研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

国外新的研究方法的采用带来现代会计研究的繁荣,促成庞杂的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的形成,也丰富了现代会计知识的内容。

在我国,国外已有的研究方法都已引入,但我国会计研究在总体上仍沿袭传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