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言之美》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涵
“无言之美” 指的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
言”中包含着无限深远的情绪意旨;“无言”是一种含
蓄艺术,简单的表述常常比冗长的演绎更值得玩味;
“无言”留下广阔的艺术空间,让欣赏者获得美的体验。
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 越大越深越真切。
学以 致用
阅读3—6段的内容,分析“言”和“意”之间的关系。
意蕴之美 言不尽意,也不必尽意
举例论证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
音乐
无声之美
举例论证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笆行》
雕塑
含蓄不露之美
举例论证
《拉奥孔》
菩萨低眉、金刚怒目之美
核心概念
无言之美
绘画
绘画的选择之美
照 片
对比 论证
图画
作者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一是哪一个更“和自然逼真”,二是哪一个引 起的美感更浓厚。通过对比,说明尽管相片能更逼真、完整地反映实物,而 图画只是选择性的、理想化的表现,但图画比相片所引起的美感更浓厚,这 就通过类比,说明了“言不必尽意”所带来的“无言之美”。
文学
《二泉映月》仿佛是一首长诗,月是诗中的主角,皎洁晶莹,却又散发着寒光;月是美丽的, 却又让人凄楚,那是一种寒冷凄婉的 美,像秋风扫落叶:像雪花打在水面上,水面上出现 层层涟漪。
雕刻
《思想者》静坐着,他的神情和姿势似乎即将行动,雕塑语言来体现人类面对苦难、死 亡时内心沉重痛苦的思索;将身躯、肢体折叠收缩起来的坐姿,更有重量感、体积感, 沉稳厚重的无言之美。
本思维导图。
逻辑顺序
相片和图 画的区别
从情感或情 绪中表现
启示:⑥
欣赏艺术作 品时,不仅
借孔子的 话引出 “无言”
①以言达意
,而意不 完全达之 以言
话题的导 入
提出问题
文学:言 不必尽意
音乐:无声 胜有声
④雕刻:含
蓄不露
分析问题
通过写景来 表现
要注意有形 有象的部分, 还要关注其 中的“空 白”,懂得 感受作品的 “无言之 美”。
拓展 延伸
你还能说出其他艺术表现的“无言之美”例子吗?
类型
无言之美
图画
水墨画讲究写意、讲究留白,留给欣赏者想象的空间,体会无尽的美感。
文学 音乐
李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将人物引入画面。“无言”二字活 画出词人的愁苦神态,“独上”二字勾勒出作者孤身登楼的身影,孤独的词人默默无语, 独自登上西楼。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 凄婉。
悉:都;称:相当。
闲情逸致: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逸,安闲;致,情趣。 心旷神怡: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 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栩栩,
活泼生动的样子。
初步 感知
任务一:
作者是怎样论述“无言之美”的?梳理课文脉络,完成作业
作业本第4题
[示例一]诗句: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赏析:这两句词表现的是恋人之间依依惜别、难舍难分的情景。这两句词 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一对情人,紧紧握 着手,泪眼相对,分明有许多话要说,此时却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恋人 心里想说什么,一片空白,给了读者无限的遐想,这对读者而言正是一种 “无言之美”。
言
手段
意
固定的, 有迹象的, 散碎的, 有限的; 清晰
关系
“言”不可能 完全“达意”, 只能述其大概。
目的
瞬息万变, 缥缈无踪, 混整的, 无限的; 模糊
学以 致用
请从下面体现“无言之美”的诗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
(1)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2)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李白《怨情》 (5)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缥缈 (piāo miǎo) 铢两悉称(zhū)(chèn) 心旷神怡 ( yí ) 栩栩如生 ( xǔ ) 意蕴 (yùn) 谚语 (yàn)
渊穆: 极其美好。 信手拈来:信手:随手;拈:用手指捏取东西。随手拿来。多指写
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铢两悉称:一丝一毫都相吻合。铢两:比喻任务三
得出结论
精细 研读
思考:文章引述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引入“无言”这一话题, 有什么作用?
首先,引入“无言”这一话题,从而展开了对“无言之美 ”的论述; 其次,以这一事例为引入,故事性强,易于理解,也起到 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
精细 研读
任务二:文章从哪些方面来论证“无言之美”的?主要运用了
哪种论证方法?
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 美学史》等。
背景 链接
本文选自《朱光潜美学文集》,有删改。本文是 朱光潜先生在1924年用白话文发表的第一篇关于美学 的文章,是朱光潜研究美学的开端。
在这篇文章中,朱光潜先生首次提出了“无言之 美”这一美学命题。
字词 积累
瞬息万变 (shùn) 信手拈来 (niān ) 闲情逸致 ( yì ) 惟妙惟肖 (xiào ) 渊穆 (mù) 寂寥 ( liáo )
无 言 之 美朱
光 潜
学习 目标
1.阅读文章,感知文意,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2.学习本文举例论证方法,分析作者所举的事例,体会实例与 作者观点的联系。 3.学会赏析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鉴赏文学作品和艺术 作品的审美素养。
作者 介绍
朱光潜(1897—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 桐城县人,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 教育家、翻译家。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 基者之一,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广泛介绍西方美 学的人,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 中外的“桥梁”的美学大师。
[示例二]诗句: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 日夜记梦》 赏析:本词朴实无华、近似白话,写实情真,记梦意深;虚实相间,轻重 结合,全无雕琢痕迹,却意义深远。这两句与起句“十年生死 两茫茫”相映照,虽口中无言,心中却回想翩翩,巧妙地表现 了词人的情思萦绕,怅惘空虚,纵使相逢,也苦不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