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移步换景 定点观察 寓情于景的作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移步换景定点观察寓情于景的作文
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
关于移步换景定点观察寓情于景的作文(1)
暑假的一天,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被人们称作“天下第
一奇山”的黄山旅游。

黄山有四绝“云海、温泉、奇松、怪石”,这
四绝闻名中外。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面积约平方公里,有山峰72座,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就说“仙女弹琴”吧,那美丽的仙女弹着琴,悠扬的琴声在山间久久回荡,好像在
让人们评赞她的琴声。

瞧,那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可爱的小狗,抬头
望着月亮,好像是要到月亮上看看呢,这就是有趣的“天狗望月”。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很多,像“狮子抢球”、“猴子观海”、“龟鱼
对望”等,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黄山最高峰是莲花峰。

海拔多米,那耸立天外的峰顶,云雾缭绕,神秘莫测,使人感到攀登它之难难于上青天。

我们继续往前走,百步
云梯映入了我们的眼帘,它就像从天上挂下来的梯子一样,令人生畏。

大家都奋力山上爬,由于路滑,都小心翼翼地,生怕一不小心就跌落
下去。

爬到一半,我回头一看,吓得我头昏目眩,手脚发软,我赶紧
转过身,抓紧栏杆。

经过努力终于到了山顶,放眼望去,真美啊!云
雾在脚下徘徊流动,我好似来到了“仙境”。

来到笔架峰,它的上面有块尖尖的石头,是三角形的,也就是笔尖,下面是一块长方形,就是拿笔的地方,笔尖上有一棵小小的松树,就是“笔架峰”。

黄山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美丽,真是移步换景,风光无限啊!今天我看到的黄山,确实是风景秀丽。

关于移步换景定点观察寓情于景的作文(2)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卞之琳
反复品读,觉得此诗充满了绘画美。

作者的观察角度在相互变幻着,似如赏景中的“移步换景”。

环绕的诗句简洁而满蕴人生的哲理,不逊于那些多姿多彩的长诗。

自然万物在影响着我们:草枯萎,会心凉;嫩草探头出地,会欣喜;乌云包天,雨如滂沱时会沉闷;云升雨停,重见阳光时,会豁然
开朗;田里的稻子残枝败粒时,会忧愁;秋风在挑逗金稻时,会感欢
喜雀跃……同时,我们也在影响着它们。

试想,生机勃勃的小草当遭到人类无情的践踏时,后果会如何?
人与人之间皆如自然万物与人。

世界之偌大,世人之偌多,亲人的别世固然使人悲痛,然而新一
代的出世却又使我们欣喜若狂。

今天你帮助了朋友,明日,你如有了
难处,朋友们会如离弦之箭赶来相助……人与人是互相依存的。

世间万物总在紧紧相连,没有一种物或人能独立一处“自生”,他们之间相
互影响、相互依靠和相互平衡,精悍的诗道出了如此深奥的到理。

全诗隐藏着人类独特的看待事物的思维,这是其他动植物都不及的,是我们的最大优势,是我们能被称为“万物之灵长”的原因。


使我们在看地球时,不觉得自己渺小。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世界。

周遭
的世界很多,需要探索。

如果我们停在自己的世界里,那么地球就变
大了。

正如你只看到了“风景”,而看你的人却看到了另一个世界。

关于移步换景定点观察寓情于景的作文(3)
秋风送爽,菊花飘香。

恰逢菊花展露芳华,装点自然的时节,一
年一度的富乐山菊展又开幕了。

今天来到富乐山,我一下子就融入了喜庆、热烈、菊艳、花香的
氛围中。

在菊展景区,那些奔前跑后的孩子,牵手相携的老人,步履
坚定的青年男女,无一不为这风姿绰约,盛况空前的菊展洋溢着笑容。

频频闪烁的闪光灯记下了美丽的永恒。

在“菊渊雅韵”景区,人们漫游在高雅的菊艺造景景点,吟颂李
白的“月下独酌”。

怀念诗仙李白,花丛中摆酒,举杯邀明月,相约
游仙境的情怀。

同时,怀念诗圣杜甫在少陵草堂疾笔奋书“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

“芙蓉古渡”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和梢公摆渡的造型,把人
们带回了当年乘渡木舟过溪看白鹭翩翩起舞的情景。

在“揽菊胜景”景区,人们陶醉在遍地黄金,花香四溢之中;穿
行在小桥上、流水旁。

那志趣幽雅的南国书屋,粗犷豪放的北国樵庄,沃野千里的川西农耕和独立寒秋的山村野钓,一下子把人们从繁华喧
嚣的都市反璞归真到了大自然。

“三国寻踪”和“精品荟萃”景区,掀起了富乐山赏菊的高潮。

与雄浑的建筑相呼应的汉朝大鼎,矗立在由不同颜色菊花拼成的
三国争霸的疆域上,穿梭其中的“木牛流马”使人联想起金戈铁马的
古战场;怀念着足智多谋的诸葛丞相。

伴随着悠扬的“洞经音乐”,在“精品荟萃”景区,人们饱览着
形态千变、色彩丰富,傲霜而令人倾慕的菊花的芳华。

在这多达二百
余个品种的精品荟萃里,无论是紫色的“精山花鸟”,黄色的“黄石公”,红色的“红衣金珠”;还是小巧玲珑的“国华周公”,朵大雪
白的“国华金剑云”。

无不色彩鲜艳丰富,气味芬芳、甜醇;形态千变,令人目不暇接。

这些千姿百态的菊花,有的花盛开而花蕊不露;有的呈飞舞状;
有的呈卷伞形;有的呈钩环形,还有的纤纤弱弱,像小家碧玉似的娇羞……它们或俯、或仰、似歌、似舞、似语、似笑……真是极尽妍态,
美不胜收。

整个富乐山,无论是道旁、厅堂、无一不有菊花点缀,处处陈列
着五彩斑澜的盆菊。

曲折的走廊里,一步一景错错落落地摆放着大小
不一的陶盆,各类名种的菊花,琳琅满目,如盛装迎宾。

各景区,用各种菊花和山石、书画布置各异的艺术展,如同一件
件艺术精品,令人叹为观止。

富乐山菊展,真棒!
关于移步换景定点观察寓情于景的作文(4)
门是一道风景,珠帘垂挂的门让人联想到闺房主人的美丽;园林
里造型别致的门移步换景,赏心悦目;紫禁城门上九九八十一钉显示
着傲慢的皇家气派;大观园中竹帘轻掩之门又蕴涵了几多柔情与韵致。

最喜那一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扇久叩不开的门,也许只是简陋的柴扉,却通往着百花争妍的另一洞天。

或许,那
门内的春色并不怎么特别,门外的春景也并不逊色,然而伫立于那儿
的一扇门,此刻不动声色地将世界一分为二,任你去想像门那头世界
的斑斓。

门,之所以成为一道风景,其奥妙不只在其本身给人的直观
感受,更在于它带给人一片无限遐想的天地。

门是一道屏障。

关上房门,心情是放松的,做自己想做的事,生
活得悠然自得,多好!门挡住了一切外来的喧嚣,让门内的人感到安
全惬意。

除了房门,每个人都有一扇透明度不同的心门。

与房门不同
的是,心门的“阻挡”是有选择性的:一个真挚恳切的声音往往可以
轻而易举地叩开人的心门;相反,四处屡吃闭门羹的人,则要反思一
下自己待人的诚意了。

心门是必要的,但若仅仅关注自己的完整,忽
略了门外世界的精彩,则只会在孤独寂寞中渐渐丧失生命的光彩。


是一个屏障,但引导人们从叩门的迟疑到推门而入的惊喜,才是它存
在的更为重要的意义。

门是一道槛。

众多莘莘学子眺望着复旦之门,那是一道令人望而
生畏却又难以割舍的充满诱惑的槛。

这道槛是高尚追求的指向标,是
催人奋进的原动力。

科学史上,有多少代人为了叩开真理的大门而呕
心沥血艰难前行。

这门到底有几重?没有谁知道。

然而只要有这样一
道槛,人类就会一如既往地前进着。

曾经有许多人成功地越过了生死
之门,经受住了金钱、权力与良知、责任的考验;可也有人只因一步
之差而再无法返回真善美的世界。

门里门外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当你努力跨越了这一道槛后,你才会笑着抹去额头的汗水,回眸已落
在你身后的'它。

懂得欣赏门之景的人胸中有丘壑、是富有艺术情趣的;善于把握自己心灵之门又能叩开他人心门的人是睿智的,其生命是丰
富多姿的;而一生始终为自己寻找一道道门,努力越过一道道槛的人,是真正热爱生活、生活得充实、辉煌的人。

关于移步换景定点观察寓情于景的作文(5)
心中有美,一步一景;心中无美,十步亦枉然。

心中有美,路途中的汗水使眼前的美弥足珍贵;心中无美,艰辛
越多“代价”越大,抱怨愈多,惊世之美也将终究沦落于“就那回事儿”。

心中有美,方寸之间,可见天地一俯一仰,忘怀春秋。

心中无美,纵处于绝尘之境,亦难得有发现美的慧眼。

佛家有云:“佛在心中”。

我亦想说“美在心中”。

心中美的多少,决定了我们在探寻美的路途上行走的远近,决定了付出与收获间
的比例系数的正负大小,决定了我们对美的洞察力的领悟,并进而可
以决定人生的美丽与丑陋、杰出和平凡。

王临川说:“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
之所罕至焉。

”在追寻美的路途上,走得愈远愈久,看到的世界便愈
开阔愈深沉。

孔夫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其中的乐趣与美丽,自非只愿
在山腰歇憩的俗人可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多少探险者
向未知、向绝顶进军,其目的不在于炫耀自己的本领,而在于那不倦
寻觅自然之美的心能得以满足。

处于美的所在,为何有人感慨:“不畏浮云遮望眼”,有人却抱
怨“不见长安见‘尘雾’”?因为追寻美的心境不同,看见事物的角
度自会不同。

唯有美的心境才能渲染出那隐藏的美。

如今有许多游客
欣然而往,怅然而归,甚至大呼上当,为什么?并非景点之美有所减损,只缘抱着一颗寻求视觉刺激之心的人,不能从青山绿水、断壁颓
垣中搜索出真正的美。

反之,怀着美的心,艰辛自不太苦,发现美的能力也会大幅提升。

不仅如此,向往美的心灵,也能提高我们的人生境界,为我们的生命增色。

魏晋时代政治黑暗,文人或随波逐流,或追求玄虚,唯陶渊明能够“心远地自偏”,在田园饮酒中得到真乐,在乱世构筑心中的桃源。

沈从文在“五七干校”“流放”期间,与友人的书信中只字不言生活的艰难、内心的苦闷,只讲那些万顷荷花,凭记忆写出学术著作。

他们在人生境界上更进了一步,于是在险恶之境中也能“步步生莲”,像在翰海的王洛宾那般,找到心中的爱,得到爱的人生。

“不到黄河心不死”,只因为我向往那天上来的奔流,只因我欣赏那九曲连环之美。

我愿在纷杂碌碌的人群中独辟蹊径,一步步登上那有无限风光的险峰,让心中的美得以绽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