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品中常用灭活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制品中常用灭活剂
灭活是指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生物制品中的病原微生物,使病原微生物丧失感染能力,保留免疫原性,使用后可产生免疫保护作用。

物理灭活方法主要包括热灭活、紫外线灭活和γ射线灭活等;化学灭活方法主要是采用灭活剂进行灭活,为目前生物制品生产工艺中主要灭活方法。

疫苗常用灭活剂主要包括甲醛、β-丙内酯等。

甲醛是使用最早、最广泛的灭活剂。

甲醛是一种有强烈刺激性的致癌物质,室温下为无色气体,水溶液被称为福尔马林,浓度为36%~40%。

甲醛的灭活作用主要体现为其具有强烈的还原作用,可使病毒的核酸和壳蛋白均变性失活,导致病毒失去致病能力。

使用甲醛作为灭活剂,工艺成熟,价格低廉,但该方法可破坏病毒的抗原特性,且灭活时间较长,一般需要在37~39℃处理24h以上或更长时间,使用浓度一般为0.1%。

若甲醛去除不彻底,注射疫苗后,游离的甲醛会使机体产生刺激性反应。

β-丙内酯作为疫苗灭活剂,对病毒具有较强的灭活作用,比甲醛作用强25倍。

其灭活机制是通过与嘌呤碱基(主要是鸟嘌呤)反应改变病毒核酸结构,从而达到灭活病毒的目的,而不破坏病毒的蛋白质,可保留病毒的免疫原性。

另外,β-丙内酯易水解,在37℃水浴2h后即可完全水解为β-羟基丙酸,该产物是人体脂肪代谢物,无毒害作用,因此无需考虑其在疫苗中的残留。

用β-丙内酯作为灭活剂具有以下突出优点:灭活时间短,缩短了疫苗的生产周期;可直接作用于病毒核酸,不破坏蛋白结构,灭活效果理想;易水解、无残留,且水解产品无害。

在国外β-丙内酯已广泛用于生产各种疫苗。

与甲醛相比,β-丙内酯很昂贵,但其具有较多甲醛无法比拟的优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