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凉州词三首(其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籍《凉州词三首(其一)》
篇一:怎样解答虚实相生的诗歌鉴赏题
怎样解答虚实相生的诗
歌鉴赏题
首先,要弄清楚诗歌中哪
些内容是虚写,哪些是实
写,然后分析二者的关系,进而感悟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对虚实结合的诗词,答
题时的一般步骤是:
1、阐述哪是实写,写的
是什么;2、哪是虚写,
写的是什么;
3、分析虚实相生的艺术
效果。
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归
纳:
作为一种表达技巧,虚实
相生的艺术效果主要体现
在它与诗歌形象、意境、
主旨的关系上。
具体来说,有以下作用。
1.使作品中的形象更丰
满。
例题: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
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
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去年今日”是虚景,
“今年今日”是实景。
虚
景“人面桃花相映红”,
塑造了一位艳若桃花、光
彩照人的少女形象。
实景
“桃花依旧笑春风”则空
余美景,人已沓然。
以虚
衬实,更加突出了那段美
好的回忆,那位明媚的少
女形象,使人顿生怅惘之情。
2.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
例题:常建《三日寻李九庄》“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日荡轻舟。
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
”
诗的题材很平常,内
容也极单纯:三月三日这一天,乘船去寻访一位家住溪边的朋友李九。
前两句叙述,雨歇之后舟行溪
中,后两句写朋友居处的环境。
从题目中“寻”可见,后两句所写景物并非即目所见,而是途中对目的地的遥想,是根据故人对他的居住处所的诗意介绍而生出的想象。
这番遐想,使得这首本来比较平直的诗增添了曲折的情致和隽永的情味,从而丰富了诗歌内容,扩大了诗歌意境。
篇二:古诗词鉴赏
(一)山水田园诗测试卷
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孟”为代表。
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些诗的内容多为描绘美丽清新的自然田园景色,诗人常常借些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寄情山水,表达归隐之志;或以山水之秀美,反衬官场之污浊;或赋山水之景,抒离别之情;或面对大好河川,感时伤怀。
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终南山
王维
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1.王维,字_______,官至尚书右丞,故称_______。
与孟浩然
同为盛唐派_______代表。
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等,苏轼赞为“______________。
”
2.下面对诗句中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乙近天都”中的“太乙”是终南山的主峰,也是终南山的别称。
B.“连山到海隅”中的“连山”是山山相连的意思。
C.“青霭入看无”中的“青霭”是青色的帐篷的意思。
D. “欲投人处宿”中的“人处”是人家、村子的意思。
3.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是远观,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终南山的高峻、广大。
B.颔联的“回望”是“回头看”,形象地描述出诗人置身于终南山茫茫云海中的奇妙境界。
本联两句可作互文理解。
C.颈联写诗人立足终南山下,极写终南山的无比辽阔。
D. “阴晴众壑殊”是以阳光的或淡或浓、或有或无来表明终南山千岩万壑的千形万态。
4.对于尾联两句,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写得好,如王夫之;有人认为与“通体不配”,说写得不好。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陶渊明自号为_______。
他的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_______诗三大类。
2.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
A.前四句表现一种避世的态度,也是对权位、名利的否定,说自己的住所虽然建造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
B.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虚写,实质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C.“此中有真意”是说此情此境中让人体会到生活的真谛,而这种“真意”只能用心灵去感受,因而只好“忘言”了。
D.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特点是情、境、理三者的浑然融合,在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构成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
3.把“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改为“望”或“看”等字,效果上有何不同?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3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释] ①将:岂。
②纪:经营。
1.我们在高中课本里曾经学过陶渊明的《_______》一文。
2.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 “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诗句。
C. “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 “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3.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咱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3题。
南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1.本诗与《_______》一文中“僮仆欢迎,稚子候门”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