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涂装常见弊病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具涂装常见弊病解析
家具涂装常见弊病分析
一、施工前的弊病表现、缘故及排除方法
1、分层;
2、结皮;
3、结块;
4、固化;
5、流淌性差;
6、变稠;
7、沉淀;
8、变黄;
9、多泡;
10、混浊;
分层
〔一〕现象
油漆分成明显的上下两层,上层为清液,下层为粉状物,用器具搅动底层无结块现象,此现象多显现在亚光漆系列。

〔二〕缘故分析
1、亚光漆显现此现象多为亚粉及相关粉料比重偏大,而防沉剂的量有些不够;
2、防沉剂搭配不合理;
3、生产过程中防沉剂没有分散好,防沉剂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4、溶剂的溶解力不够;
5、亮光清漆显现分层是由于树脂体系不相溶。

〔三〕解决方法
1、亚光漆使用前要充分搅拌平均;
2、改善防沉体系,增加防沉剂的用量;
3、加入防沉剂后要高速分散;
4、增加溶剂或稀释剂的溶解力;
5、亮光清漆显现这种清况,先不要使用,搅拌平均后,按正常配比配好漆。

假设无专门,可小面积喷涂试验,假设正常,那么可使用;假设显现专门情形,比如产生混浊、呈豆腐脑状或喷涂后起桔皮、失光、起泡等,请赶忙停止施工。

结皮
〔一〕现象
油漆表面显现一层胶状漆膜,用手摸不粘手,此层漆皮厚度能够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

〔二〕缘故分析
1、桶盖密封不严,空气进入后对其表面进行氧化形成结皮;
2、包装时油漆温度过高,盖上桶盖后,里面的热空气冷后形成水珠浮在油漆表面与油漆反应而结皮;
3、油漆粘度过高,颜填料含量较多,催干剂过多而结皮,且放置时刻越长皮膜越厚;
4、油漆中混合了气干型树脂,比如说PU漆中混入了PE漆,通过存放后会形成专门硬的结块。

〔三〕解决方法
1、漆桶应盖严,油漆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幸免暴晒;
2、油漆包装时温度不宜过高,应操纵在60℃以下;
3、粘度和含粉量高的产品应尽量先用,贮存时刻不要太长;在生产过程中增加分散剂的用量;
4、严禁PU与PE系列混用;
5、使用时去掉皮块,然后在漆面上倒一层同类型稀料,盖紧桶盖。

结块
〔一〕现象
油漆中显现不平均的或大或小的块状物,有的如棉絮状。

〔二〕缘故分析
1、分散过程中没有分散平均;
2、包装过滤时过滤袋破裂;
3、包装时将缸底和缸沿的沉积油漆铲入了包装桶内;
4、油漆中混入了硝化棉之类的东西,由于溶解力不够而形成结块。

〔三〕解决方法
1、分散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分散平均,严格按工艺操作,必要时补加分散剂;
2、包装时注意过滤袋是否破裂;
3、缸底和缸沿的沉积油漆不能直截了当铲入包装桶内,要过滤后包装或铲进分散缸中等下次生产时加入;
4、生产时不要混入加硝化棉之类的产品;
5、假设显现结块情形,能够先搅匀,然后配漆,用120-200目过滤布过滤后进行喷涂。

固化
〔一〕现象
多指固化剂,其在桶内已成固态,完全不能使用。

〔二〕缘故分析
1、桶子密封不行,空气进入使其固化;
2、桶内有水、油之类,与固化剂反应而固化;
3、溶剂的溶解力不够;
4、固含太低;
5、固化剂中混入了含羟基的物质,与其发生反应;
6、固化剂包装太少,放置时刻长,与桶内空气反应固化。

〔三〕解决方法
1、桶子要密封好,存放在阴凉干燥的地点,幸免暴晒和受潮;
2、包装前检查桶内是否洁净;
3、增加强溶剂的用量;
4、不要使用固含低的固化剂;
5、使用的所有材料中不能有含羟基的物质;
6、包装时不要包得太少。

流淌性差
〔一〕现象
油漆差不多不流淌,表面又未结皮,搅拌后复原正常,但停止搅拌一段时刻后又复原原样。

〔二〕缘故分析
1、油漆含粉料量太高,树脂含量少,不易流淌;
2、触变剂加量较大,油漆触变性大,正因为触变性大,才起到了专门好的防沉和防流挂成效;
3、油漆中溶剂溶解力不够;
4、气温太低。

〔三〕解决方法
1、使用含粉量少的产品,或在生产中加入分散剂以降低粘度来提高流淌性;
2、使用时多搅拌一下即可正常使用;
3、增加油漆中强溶剂的含量;
4、提高施工环境的温度。

变稠
〔一〕现象
油漆在贮存过程中显现稠度明显增加的现象,严峻时会显现固化或胶化状态,此现象要紧显现在固化剂、PE漆和PE稀释剂。

〔二〕缘故分析
1、包装桶密封不严,有空气进入;
2、包装桶内含有水油之类物质或配料所用的溶剂含水量太高;
3、放置时刻太长,超过了保质期;
4、贮存过程中温度太高,油漆产生自聚而增稠。

〔三〕解决方法
1、检查包装桶的密封性能;
2、操纵配料所用溶剂的含水量,检查包装桶内是否有水、油之类物质;
3、产品到货后不要放置太长时刻,尽早用掉,不要超过保质期;
4、不要将油漆贮存在高温环境中,尽量贮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室内;
5、假设显现油漆增稠情形,请赶忙停止使用该产品,并通知本公司技术部进行调查处理。

沉淀
〔一〕现象
油漆开桶后外观状态差不多正常,但用器具搅动时能够感受到底层有结块现象,或是底层含粉量明显比上层多,严峻时结块部分无法搅动。

此现象多显现在亚光面漆和底漆方面,也有部分色漆会显现这种情形。

〔二〕缘故分析
1、亚光漆和底漆显现这种情形要紧是油漆含粉量高,粉的比重偏大而沉淀;
2、防沉剂加量太少;
3、防沉体系搭配不合理;
4、防沉剂和粉料没有分散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5、油漆中溶剂的溶解力不够,不能使基料完全的溶解而形成稳固平均的状态;
6、油漆存放时刻太长,超过保质期,防沉体系失去成效。

〔三〕解决方法
1、尽量选用防沉性好的粉料;
2、加大防沉剂的用量;
3、重新选择防沉体系;
4、注意分散过程,严格按生产工艺操作,必要时加大分散剂的用量;
5、合理选择溶剂,加强溶剂溶解力;
6、透亮色漆中尽量选择用色精调色;
7、油漆存放时刻不要超过保质期;
8、使用前请充分搅拌平均,假设显现沉淀无法搅动,请停止使用该产品,并赶忙与本公司技术部联系。

变黄
〔一〕现象
油漆外观呈明显的黄色,严峻时会变成黑色,这种情形要紧显现在硝基漆、腻子和含硝化棉的油漆中。

〔二〕缘故分析
1、硝化棉质量太差,易黄变;
2、包装罐密封不行,遇空气氧化而黄变;
3、所用溶剂含水量太高、造成变质;
4、油漆中混入了酸性物质,与硝化棉反应而黄变;
5、氨类催干剂加得太多;
6、包装罐生锈,导致油漆变黄;
7、存放时刻太长,超过了保质期。

〔三〕解决方法
1、选用好的硝化棉,生产过程中补加抗氧剂;
2、检查包装罐的密封情形;
3、操纵溶剂的含水量;
4、生产或贮存过程中应幸免混入其它杂质;
5、硝化棉体系中尽量不要使用氨类催干剂;
6、生锈的包装罐不得用来装成品;
7、油漆要尽快用完,不要超过保质期,油漆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地点;
8、显现黄变情形,假设较轻微,请依照您的要求选择是否连续使用;假设颜色较深,请赶忙停止使用该产品。

多泡
〔一〕现象
油漆开盖后表面有气泡,少那么几个,多那么厚厚的一层,直截了当阻碍油漆的外观。

〔二〕缘故分析
1、消泡体系搭配不行;
2、消泡剂加量不够;
3、油漆粘度太高;
4、分散时刻太长。

〔三〕解决方法
1、调整消泡体系;
2、增加消泡剂的用量;
3、降低油漆的粘度;
4、注意分散工艺,分散后期采纳低速分散;
5、在包装过程中采纳过滤包装,然后在表面洒上溶剂以助消泡;
6、假如表面气泡太多,能够将上层刮掉,调漆后过滤喷涂。

混浊
〔一〕现象
多显现在亮光清面漆中,油漆呈不透亮状或半透亮状,也有的亚光清面漆呈乳白状。

〔二〕缘故分析
1、油漆中的树脂与树脂之间相溶性差,比如说醇酸树脂中混入了丙烯酸树脂,就会形成混浊情形;
2、油漆中的助剂搭配不合理,助剂与树脂的相溶性不行;
3、油漆中混入了水分导致混浊或是温度太低,部分助剂和树脂析出;
4、油漆中混入了含粉料的物质;
5、溶剂体系搭配不行,溶解力太差。

〔三〕解决方法
1、树脂在使用前先要试验其相溶性;
2、选用相溶性好的助剂;
3、生产中操纵溶剂的含水量,包装中检查包装是否进水,运输与贮存过程中幸免进水,油漆应存放在不低于5℃之通风干燥的地点;
4、生产与包装中要严格按工艺操作;
5、选择溶解力好的溶剂;
6、显现此类情形,请赶忙停止使用该产品,与本公司技术部联系,确认处理措施。

二、施工中的弊病表现、缘故及排除方法
1、走油〔缩孔〕;11、发花和浮色、渗色;
2、起泡;12、印痕;
3、针孔;13、相溶性差;
4、桔皮;14、可使用时刻短;
5、起皱;15、出枪不爽;
6、流挂;16、配好油后分层;
7、咬底;17、露底、
8、回粘;18、颜色不一样;
9、起粒;
10、发白;
走油〔缩孔〕
〔一〕现象
1、涂料施工后,漆膜在流平过程中显现回缩,成小圆形地裸露出底材或底层;
2、涂料施工后表面形成凹坑状如火山口,能明显看到在凹穴的中央有异物粒子存在,象鱼眼,一样不显露到底材;
3、涂料施工后,漆膜回缩,使较大面积的底材裸露出来,亦称为¡抽缩¡;
4、施涂后的涂膜,边角处专门厚,涂成样板看上去犹如镜框;
5、涂料施工后,在底材的边角处涂膜回缩,导致该处涂膜较薄,甚至露底;
6、同一种油漆修色,用另一种油漆湿碰湿罩面,显现油窝。

〔二〕缘故分析
1、湿膜上下部分表面张力不同,在成膜过程中,当上层湿膜的表面张力低于下层湿膜的表面张力时就会发生缩孔;
2、底材没有处理好,底漆没有打磨或打磨得太光滑;
3、底材被油污、蜡、皂类、酸、碱之类污染,涂膜对底材润湿不良;
4、湿膜中沾附了异物粒子,把四周的涂料排斥开而形成凹坑;
5、油水分离器中水分太多;
6、施工环境被污染,或周围有重大污染源,如加油站、废弃物焚烧点或其它类型化工厂等;
7、油漆本身有问题,如溶剂搭配不当,硅油类助剂加量大等;
8、稀释剂使用不当,由于边角上的湿膜溶剂挥发得比别处快,使该处成膜物的浓度高于别处,温度也低于别处,形成高表面张力区,迫使邻近的涂料流向边角,加厚了该处涂膜,形成镜框成效;
9、喷房或晾干房中风速太大,湿膜被风带动形成走油;
10、油漆相溶性不行,两种油漆之间存在相排斥成份;
11、涂料的粘度过高或过低;
12、空气压力太大,喷枪与工件距离太近;
13、施工时温度太低。

〔三〕解决方法
1、配方设计时尽量选用表面张力接近的树脂与溶剂搭配;
2、底材要处理好,层与层之间一定要打磨,但不能打磨得太光滑;
3、假如底材被油污和蜡之类污染,要完全用水磨,必要时用稀释剂擦洗洁净;
4、喷涂前放掉油水分离器中的水分;
5、油漆配好后用200目左右的滤布过滤喷涂;
6、检查是否有污染源,清理施工环境,喷涂前可洒部分水于地面和墙面必要时要远离污染源;
7、配方设计时合理使用溶剂和助剂,可加大润湿剂的用量,以降低涂膜的表面张力;
8、使用配套稀释剂;
9、油漆施工后,不要放于空气流通太快的地点;
10、假设用一种油漆修色,采纳湿碰湿工艺,最好用同系列油漆罩面;假如采纳不同的两种油漆,最好等到色漆完全干透后再打磨罩面漆;
11、调配好涂料的粘度;
12、调整空气压力,以及喷枪与工件之间的距离〔喷涂距离一样为15cm-30cm〕;
13、温度过低时停止施工。

起泡
〔一〕现象
1、油漆在刷涂时所产生的气泡,在漆膜干后也无法排除,打磨后再喷漆会形成一个个的凹坑;
2、油漆在表干过程中产生的气泡,此现象相关于刷涂时产生的气泡要小,干后成痱子状态;
3、油漆喷好后,在使用的过程中,漆膜与底层脱离,形成气泡。

〔二〕缘故分析
1、油漆本身消泡性太差;
2、底材木眼太深,气泡专门难逸出;
3、底材含水量太高,不经干燥处理就施工;
4、油漆施工粘度太高,气泡无法逸出;
5、贴皮或贴纸用的胶水太差,与油漆反应生成气泡;
6、稀释剂选用不合理,挥发太快;
7、被涂物表面有油污、水分;
8、涂层过厚,溶剂挥发困难;
9、固化剂加量太大;
10、稀释剂加量太少,施工粘度高,反应生成的气泡难挥发出;
11、调漆时搅拌时刻太长。

12、稀释剂挥发速度太快;
13、油漆喷涂时,每遍之间的间隔时刻不合理;
14、施工工具含有水油之类物质;
15、被涂物表面温度太高;
16、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施工;
17、调好油后静止时刻不够就施工;
18、干燥后放在高温、高湿中太久;
〔三〕觖决方法
1、增加消泡剂,以提高油漆本身的消泡性能;
2、对底材进行打磨处理,然后刷涂一遍封闭底,让其渗透到木眼中;
3、操纵木材的含水率,要求木材含水率与当地平稳含水率相当;
4、适当的增加稀释剂的用量;
5、选用质量好一点的胶水和木皮;
6、调整稀释剂的干速,能够适当添加慢干水;
7、使被涂物表面保持干爽洁净;
8、不要一次性喷涂太厚,一次涂层不超过30um;
9、按正常配比添加固化剂;
10、适当的增加稀释剂的用量;
11、调漆时搅拌时刻不要太长;
12、在稀释剂中补加慢干水,一样加量为稀料的3%¡ 15%;
13、油漆每半个¡十¡字之间的间隔时刻应操纵在10分钟以内,或者等底层完全干透后再喷上面一层;
14、检查施工设备是否含有水油之类物质,并完全清洗;
15、被涂物喷涂前不要放在太阳底下或高温的地点,待其表面温度降下来以后再施工;
16、高温高湿的情形下能够补加慢干水,假设情形严峻,请停止施工;
17、油漆调好后静止5-10分钟左右再施工;
18、幸免干燥的涂层放在高温,高湿的位置;
针孔
〔一〕现象
涂膜干燥后,在涂膜表面形成针状小孔,严峻时针孔大小似皮革的毛孔状表面,还有一种现象是打磨后显现白色的小点,喷完面漆后形成针孔。

〔二〕缘故分析
1、涂料粘度过高,搅拌时刻过长,空气进入涂料中开释不出来;
2、被涂工件表面有油污、水分;
3、喷枪压力大、口径小、喷涂距离太远;
4、涂层太厚,溶剂挥发困难;
5、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施工;
6、固化剂加量太大;
7、稀释剂挥发速度太快,涂膜中有气泡逸出;
8、底层产动气泡后,经打磨形成针孔,再喷面漆时面漆往下渗,而针孔中的空气要往外逸,形成针孔;
9、PE漆的兰、白水加量太大;
10、油漆配好后放置时刻太长,已产生絮凝状,喷涂后极易产生针孔;
11、涂料或稀释剂中含水量过高。

〔三〕解决方法
1、涂料粘度调配适当,调好油后静止5-10分钟左右再使用;
2、将工件表面处理洁净后再施工,必要时用稀释剂清洗一遍;
3、调整空气压力,把握好喷涂的距离,一样距离被涂物件表面15-30cm左右;
4、不要一次性喷涂太厚,一次涂层不超过30um;
5、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施工时,应补加慢干水,慢干水的加量为稀料的3%-15%之间,假设情形严峻,请停止施工;
6、按正常配比添加固化剂;
7、假设底层打磨时显现白点状,那么将其表面清理洁净,然后用腻子或水灰刮涂一遍,打磨后再喷底漆,或者是清理洁净后用含粉量多一点的底漆喷涂一遍,干后轻磨,再喷面漆;
8、PE漆依照施工配比表添加兰白水,假设冬天显现慢干时,可适当加大兰、白水的用量,但最多不能超过正常配比的1.5倍;
9、一次不要配太多的油漆,配好的油漆尽快用完,底漆一样在2小时左右,面漆在3小时左右用完〔不包括PE底,PE底配好后在20分钟内就要用完〕;
10、选用配套稀释剂,生产过程中严格操纵溶剂的含水量。

桔皮
〔一〕现象
1、漆膜未能充分流淌形成的似桔皮状的痕迹;
2、漆膜流平性不行,干后形成似桔皮状的痕迹,此现象在亮光漆中专门明显。

〔二〕缘故分析
1、溶剂挥发太快,涂料流平不行;
2、涂料自身流平差;
3、喷枪嘴口径太大或太小;
4、喷涂距离不当,空气压力不足,涂料雾化不行;
5、被涂物件的温度过高;
6、施工场所风速过快,将湿膜吹动形成桔皮,如湿膜放在排风扇下吹干等;
7、油漆配好后放置时刻太长,已接近絮凝状;
8、油漆施工粘度太高;
9、被涂物件表面处理不平坦,阻碍涂料的流平性;
10、油漆本身的流平助剂加量太大,阻碍最终流平;
11、底漆的硬度不够,干后有点塌陷。

〔三〕解决方法
1、合理选用稀释剂,必要时补加适量慢干水,慢干水的加量一样为稀释剂的3%-15%;
2、改进涂料本身的流平性,可增加流平剂等;
3、选择合适口径的喷枪;
4、调整喷枪的空气压力和雾化成效,调整好喷涂距离,一样距被涂物表面的距离为
15-30cm;
5、降低被涂物表面的温度;
6、施工场所操纵通风,以不阻碍漆膜的流平为宜;
7、配好的油漆要及时用完,底漆一样在2小时以内,面漆在3小时以内用完;
8、适当调低涂料的施工粘度。

起皱
〔一〕现象
施涂于底层上的涂膜,在干燥过程中会形成局部或全部的皱纹状涂膜,此病态称之为起皱,也有的会显现如砂纸状表面,此现象多显现在亚光漆系列。

〔二〕缘故分析
1、底面干速不一致,面干底不干,即易起皱;
2、涂料粘度过大,涂层过厚;
3、涂料配方有问题,所选用的亚粉为表面通过蜡处理的亚粉,与树脂相溶性不行;
4、采取不易挥发性稀料,残留溶剂太多,或者是稀释剂搭配不当,挥发速度没有调整好,前期挥发的是强溶解力溶剂,后期为弱溶剂,造成后时期树脂析出;
5、漆膜干燥时刻不够,突然高温加速干燥所致;
6、催干剂加量太大。

〔三〕解决方法
1、注意使用底层快干、面层干速稍慢的涂料;
2、施工涂料粘度要适中,且操纵好涂层厚度,一次性不要喷涂太厚;
3、选用合适的涂料,喷涂时可采纳间隔法,假设显现起皱现象,可先喷涂一遍,待其差不多表干时再喷一枪,以此方法层层施工,既能达到想要的涂膜厚度又可不能显现起皱;
4、选用配套稀料,防止树脂析出;
5、选用少量高沸点溶剂,并让湿膜在常温下风干时刻稍长些,防止湿膜温度过高而引起涂膜起皱;
6、合理选用催干剂,且加量不能超过千分之五。

流挂
〔一〕现象
油漆涂饰垂直物体表面,在涂膜形成过程中,湿膜受到重力的阻碍朝下流淌,形成不均匀的涂膜,称为流挂。

〔二〕缘故
1、涂料粘度低,涂层过厚;
2、喷枪口径太大,出油量调得太大;
3、喷涂空气压力不均;
4、涂料中含有密度大的颜料搅拌不均;
5、被涂物表面过于光滑;
6、油漆干速太慢;
7、稀料选用不合理,比如冬季施工时用夏用稀释剂;
8、空气温度太低也会造成流挂。

〔三〕解决方法
1、调配好涂料施工粘度,涂层厚度一次不能超过30 um;
2、调整喷涂距离,喷涂距离为15-30cm,并操纵好适当的喷枪移动速度;
3、依照实际情形选用适当口径的喷枪,一样喷底漆的口径为1.5-2mm、喷面漆的口径为1.2-1.5㎜,且调剂好喷枪的出油量;
4、施工中保持稳固的空气压力;
5、施工过程中涂料要多次充分搅拌平均;
6、应保证被涂物表面适当的粗糙度,各层之间应认真打磨;
7、调整油漆的干速,可增加一些防流挂的触变助剂;
8、选用配套稀释剂;
9、提高施工场所温度。

咬底
〔一〕现象
当涂装施工第一道面漆于底漆表面时,会发觉底层涂膜过分变软以至起皱,此种现象俗称咬底。

〔二〕缘故分析
1、底层与面层不配套,如硝基底漆上涂聚酯面漆;
2、底层未干就涂面层涂料;
3、油漆涂得太厚,面干底不干;
4、腻子涂得太厚,面层溶剂太强将腻子溶解;
5、固化剂配比不够,漆膜交联反应不完全;
6、油漆配好后放置时刻太长,有时甚至增稠后再往里面加稀料,然后再喷;
7、所用稀释剂不配套,含有大量的醇类溶剂,而醇与固化剂反应的速度专门快,会消耗部分固化剂,造成固化剂量不够,形成慢干而导致咬底;
8、有些咬底现象显现在边角和沟槽的边沿上,以及上面的部分地点,这种现象要紧缘故是底材没有处理好,底漆漆膜太薄,当贴纸后有些地点由于凹陷,纸张无法贴实;当喷完底漆后,没有贴牢的纸张部分往外鼓,然后打磨极易打穿或只剩下极薄的漆膜,当再喷面漆时,溶剂将纸张咬起,形成咬底现象,专门是边角与沟槽边线易打穿而咬底,因此打磨时应专门注意;
9、冬天施工由于气温低,干速慢,易显现咬底现象;而在每年的3、4、5月份,由于北
方已到换季时节,已停止供暖,而配套固化剂也由快干固化剂改为一般固化剂,专门多家具厂还按往常的施工方法和间隔时刻去做,因此这一段时刻极易显现咬底现象;
〔三〕解决方法
1、底层与面层涂料注意配套使用;
2、同一类型的涂料,底层实干后再涂面层涂料;
3、涂膜不宜太厚,一次涂层不超过30um;
4、假设底层为腻子,请不要刮涂太厚,以填平木眼为宜,且将木材表面腻子打磨洁净后再喷底漆;
5、按正常配比添加固化剂,不要担忧因起泡而少加固化剂;
6、油漆配好后请尽快用完,底漆一样2小时内用完,面漆3小时以内用完;
7、选用配套稀释剂;
8、贴纸前最好对底材进行封闭处理,能够刮灰、刮腻子或喷底漆等,将底材填平后再打磨贴纸,在极易显现咬底的边角与沟槽线上,尽量多喷些油漆,打磨时注意不要打得太透;
9、冬季施工时可适当提高室内温度,改用快干固化剂,而在换季过程中,请最好预备
快干固化剂和一般固化剂两种,以适应天气变化,且适当的延长施工时刻。

回粘
〔一〕现象
涂料施工后,在干燥成膜的短时刻内又会显现漆膜手感不爽、指触有发粘现象。

〔二〕缘故分析
1、涂层未干就重叠或包装;
2、固化剂加量不够或没加固化剂,导致反应不完全或完全不反应;
3、慢干溶剂太多,溶剂挥发不完全;
4、被涂物表面被油污和蜡之类污染,没有进行有效处理;
5、底漆未干透就喷面漆,造成面干底不干,里面溶剂无法挥发而使漆膜发软;
6、施工场所通风不行,空气中溶剂浓度太高,漆膜中的溶剂无法挥发出来;
7、施工场所湿度过高;
8、气温太低,一般固化剂和催干剂起不了作用;
9、涂料品质不行,如NC漆中硝化棉加量太少;
10、油漆或板材存放在低温下,调油施工后因温度低而不能正常反应。

〔三〕解决方法
1、待漆膜完全干透后方可重叠或包装出货;
2、按正常配比施工;
3、选用合适的稀料,慢干溶剂不要添加过量;
4、清理被涂物表面,必要时用稀释剂擦洗一遍;
5、等底漆干透以后再喷面漆;
6、改善喷房和晾板房中的通风设施,定期对密封好的晾板房进行抽风;
7、延长干燥时刻或适当加温;
8、气温太低时选用快干固化剂或提高室内温度;
9、使用优质涂料;
10、油漆应存放在10-30℃之通风干燥处,板材也尽量放在温度高点的地点。

起粒
〔一〕现象
漆膜表面显现不规那么粒状物的总称。

〔二〕缘故分析
1、施工环境太差,粉尘太多,如打磨间与喷房没有分离等;
2、固化剂加量太多或搅拌不平均;
3、底漆打磨后表面粉尘没有处理洁净,或者油漆施工粘度低,喷涂太薄,盖不住底下的粉尘;
4、涂料夹杂着颗粒状的物质,未通过滤即使用;
5、超出涂料有效使用期限,或涂料分散不平均,粉料沉底结块;
6、涂装不规范,所使用喷枪口径小,出油量小,气压大,喷涂距离远,漆雾在到达被涂物表面就差不多形成了小颗粒;
7、排尘系统不行,漆雾不能及时排出,掉在已喷好的漆膜上,形成雾化;
8、稀料使用不配套,干速太快,油漆在喷的过程中就已干燥,不能形成平均的漆膜;
〔三〕解决方法
1、改善环境,躲开污染源;
2、按要求配比,充分搅拌平均后施工;
3、底漆打磨好后将表面粉尘清理洁净,调漆时施工粘度不要太低,一样在13-16秒之间,喷涂厚度最少在一个半¡十¡字以上;
4、有关容器须清洗好,使用前要选用合适的滤网过滤,一样底漆用80-120目滤网,面漆用200目左右滤网过滤,要求高时可用300目滤网过滤;
5、使用前先检查涂料是否超过保质期,使用前充分搅拌平均,假设显现底下结块的情形,请及时咨询本公司研发中心;
6、选用口径合理的喷枪,喷枪口径一样1.2mm-2.0mm之间,调整好出油量和气压,喷枪与被涂物件之间的距离一样为15cm-30cm之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