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幼儿园_小胖鸭子捉迷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艺术活动:小胖鸭子捉迷藏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较合拍的做鸭走游泳等动作。
2.尝试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小鸭子不同的躲藏动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小胖鸭子捉迷藏》音频。
2.《小胖鸭子捉迷藏》课件。
3.鸭宝宝头饰14个,鸭妈妈头饰1个。
经验准备:
1.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鸭子游水、走路等生活习性和特征。
2.幼儿有捉迷藏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感知音乐。
1.教师和幼儿随着歌曲《小胖鸭子捉迷藏》,模仿小鸭子走路进教室。
二、发声练习。
教师引导幼儿学小鸭子的声音“嘎嘎嘎嘎嘎”,进行发声练习。
三、学唱歌曲。
1.以看图讲述的形式,引导幼儿理解歌词,尝试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小鸭子不同的躲藏动作。
2.教师依次出示图谱,歌曲范唱,幼儿感受歌曲旋律。
3.幼儿边看图谱,边跟唱歌曲。
4.教师在音乐伴奏下引导幼儿边演唱歌曲,边做鸭走游泳等动作。
四、创编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尝试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小鸭子不同的躲藏动作。
五、情景游戏。
1.教师哼唱和幼儿一起游戏。
2.启发幼儿创编不同的躲藏动作随音乐进行情景游戏。
六、情感延伸。
学情分析:小班艺术活动《小胖鸭子捉迷藏》
1.幼儿年龄特点分析:幼儿进入小班下学期以后慢慢告别单一学唱,乐感、节奏感日渐娴熟,也有很强的律动表达欲望。
音乐游戏是幼儿愿意参与并尝试的一种音乐学习方式,活泼的乐风与幼儿乐于表达的风格接近,可以更为大胆的表达与创造。
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适宜性策略实施:情景性的语言代入更容易被小班幼儿所接受,在教唱过程中,情境性较强的语言、小胖鸭子、鸭妈妈的角色代入,循序渐进、有层次的对歌词进行剖析和解读,运用情景游戏让师幼很好的互动。
2.幼儿已有知识经验分析:本节教学活动,我在保持教学目标不变的情况下,依附于教材教案参考,进行了一节音乐学唱、动作创编
游戏课程。
有意思的歌曲剖析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愿意进入情景学唱、模仿与创编,我从故事情景剖析歌词——逐句欣赏与学习——完整欣赏与表达——情景游戏四个环节,层层递进的引导幼儿,由于幼儿的前期有了一定的捉迷藏经验,游戏常规良好,我更为侧重于幼儿对躲藏动作的创编与表现。
3.幼儿学习能力分析:幼儿能够跟随老师的引导,一步一步深入地了解歌曲和表达自己对歌曲的认知,更能够乐于进行游戏动作的创编,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4.幼儿学习风格分析:
师幼之间会有比较强的信任感。
对班级幼儿学习风格分析如下:(1)直观形象化的呈现:歌词情景图片的呈现、歌词图谱的呈现、,依次递进,歌曲完整的欣赏与图谱的呈现,幼儿观察理解,进入情景并大胆描述、表达自己的感受。
各抒己见的师幼互动中,幼儿充分了解歌曲的内容、游戏的规则,乐于投入其中并进行歌曲的学习、动作的模仿创编。
(2)幼儿情景体验式学习:体验是幼儿获取经验的有效方式,在师幼交流中、教师情景引领、歌曲游戏中,教师通过让幼儿切身表达
和体验的方式,让幼儿发现歌曲的趣味、游戏的畅快,从而获得成功感和快乐的体验、有趣的感受。
(3)教师语言激励与幼儿的创造性表现:情景性的歌曲学习、游戏,故事性的歌词让幼儿很快地进入情景,对幼儿来说充满了吸引力,通过思考、表达、了解了歌曲的内容、游戏的规则。
通过分享评价,幼儿更加体会到动作创编的乐趣和成功感。
音乐游戏是孩子们乐于尝试的。
这一过程孩子创造性地加入了自己对躲藏的想法,并能带有感情的、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教师的肯定性语言回应得到了幼儿的共情体会。
教材分析:小班艺术活动《小胖鸭子捉迷藏》
1.音乐是舞台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是指运用歌词、节奏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多元化的艺术语言,以表达作者美的感受的艺术形式。
2.音乐表达能力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种生存能力:音乐教育是人的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能够陶冶幼儿的情操,并能让幼儿根据情感色彩多元化的乐感,感受不一样的情感变化,从而能够表达自己内心对音乐作品的感受。
音乐表达与表现不仅能帮助幼儿初步掌握基本的乐感、节奏感、表现欲提升,培养美好的表现能力,还能发展幼儿对歌词理解、音乐感觉、情感体验等音乐表达的敏感性和创造力,
培养幼儿基本的审美能力、创造意识、创造能力、表达能力等。
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多感官活动,让头脑变得灵活。
3.有效整合学习内容:本次我选取的是省编教材小班下主题五《玩玩乐》中的一节活动,本节活动旨在让幼儿学唱、进行动作模仿与创编,感受音乐给人们带来的愉悦的感受,并且乐意表达自己对音乐内容的感受,并尝试自己创编躲藏动作。
有趣生动的歌曲学习,孩子们在故事情境中感受音乐的生动童趣。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并能通过自己的想象与积累去创编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动作。
从而借助游戏,表达自己对音乐、游戏的诠释。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乐于接受进入情景,渴望表达自己,不局促的去表现等等,并会衍生出比成人更为大胆的想法,虽然小班幼儿在完整语言表达上略有难度,但《指南》指出,“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丰富的物质环境,尊重幼儿自发的、有个性的艺术表现与创造。
”喜欢并参与活动,就是达到了艺术教育的目标。
幼儿可以大胆表达自己的不一样的想法,大胆的游戏、体会到快乐、有所感受、体验成功,此次音乐艺术活动就是有所收获有所得的!
为幼儿创造更多能够亲身感受、体验与探索的机会,紧紧围绕快乐这一主线,让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快乐一下!就好!就值得!
课后反思:小班艺术活动《小胖鸭子捉迷藏》【课后反思】
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锻炼孩子的感受、欣赏、表达、创造能力。
我想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呆板单纯学习歌曲的教学方法,而应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
此次音乐活动,我觉得歌曲的学习和动作的模仿是重点,动作创编是难点,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区域表演活动中,已经累积了很多的表演经验,表演游戏常规幼儿也相对熟悉并乐于遵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后,我有如下教学反思:
1.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表达是整个活动的开展的难点,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达上会喜欢自言自语,尽情的释放与表达,让幼儿的学习环境尽可能的放松,是我在活动设计初期所侧重的,也是我在活动中间所尽力创设的,如果幼儿在前期会给与他们更多的对鸭妈妈带小鸭直接的生活经验,从而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学习欲望,活动中幼儿会表达出更多的对于歌曲内容的感受与表达。
2.情境性学习:小班幼儿思维具体形象,也很容易进入情景,根据歌词创设情境,幼儿乐于学习积极投入,在音乐游戏、动作创编中也鼓励其个性化的作品表达!他们会在模仿的基础上自己创编,自动调节行为从而更好地建构自己的思维体系!
3.幼儿游戏过程中的说很重要:游戏是一个孩子童年幸福的基调,音乐活动中的说,对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的乐感、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达、表现能力,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在给予幼儿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让幼儿进行自由的表达与想象!对各种奇怪的想法、个性化的动作给予肯定、鼓励和赞赏,让孩子感觉这样的异想天开是对的,习惯于发散性思维。
在第歌词逐步的呈现中,孩子乐于表达、表现,充分歌唱!游戏环节中幼儿大胆想象、动
作表现个性化、多样化!希望我的孩子们喜欢表达、乐于表现!在表达中体会快乐美好!
4.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不决定性的回答、提问幼儿问题,尽可能多的给幼儿回答的空间与可能性,促使他们有兴趣去探究,极大地调动他们投入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小胖鸭子会做什么?幼儿的想法都是一种表达,都值得被肯定。
5.认真欣赏孩子的每以此表现,并恰当的加以评价:音乐并不是教幼儿什么惊人技巧,而是使他们能够发现自己的潜力,建立大胆表现的信心,养成多元化思维,为将来无限的发展创造可能,在活动的最后呈现中,我选择了在几个幼儿的躲藏动作进行点评、模仿,再回看自己的视频的过程中发现有小男孩一直很想被点名评价,她在我视线的旁边,活动中我没有及时发现这一情况,感觉视频中的他有一些些小失望,在课后的交谈中,我及时的点名去对她的动作进行了坑定,他终于露出了满足的微笑,我也很开心。
我们的一句肯定也许会成就孩子的灿烂!回应语言需再斟酌简练和对症!
6.适当的动作示范:小班孩子对事物的美感、形象思维还处在启蒙阶段,缺乏相应的表现能力,如果任凭孩子自由发挥,而没有正确的示范、模仿对象,那么就会出现空有过程而没有结果的局面,从而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其音乐表现里的发展,在游戏过程中我结合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用情景性的语言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表现歌曲、进行游戏,游戏的过程有很流畅的呈现,在后面幼儿游戏过程的呈现上来讲,孩子的游泳、鸭走等动作相对流畅、躲藏的动作也极具个性化。
总之,本节教育活动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能够有层次的教学,幼儿表现与表达欲望强,在活动中幼儿体会到了音乐游戏的愉悦感,丰富了音乐表现能力,并且大胆的表达了自己不一样的想法。
在
教学相长愉快的氛围中,这是一次我很是喜欢的教学活动,乐在,成长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