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内容分析
《每逢佳节倍思亲》、《孙中山破陋习》;习作“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和一个综合练习八。
本单元课文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重点,要求学生旨在理解诗句意思,为习作写古诗的研究报告作准备。
两篇课文写的都是作者或文中的人物回忆年少时的事,《每逢佳节倍思亲》采用“文包诗”的形式,以《九月九日以山东兄弟》中的名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为题,使一股浓浓的亲情溢于纸面。
《孙中山》一文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孙中山姐姐缠足前的活泼能干,缠足时和缠足后肉体及心灵上的痛苦,强烈的控诉了辛亥革命前缠足陋习对中国妇女的残害。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学习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词义,能用有关的词语造句,能体会字里行间反映的人物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课文,有条理地讲述故事,能背诵诗句和成语。
4.拓展与课文、练习相关的内容,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通过收集、整理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故事,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5.掌握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有条理地叙述方法,并能够运用这种方法,把自己对诗句的研究写成一篇研究报告。
6. 掌握请假条的格式,会写请假条。
三、教学重难点:
1.借助课文内容,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身居外地在重阳节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学习默读课文,能有条理地讲述故事。
3.掌握请假条的格式,会写请假条。
4.初步懂得什么叫研究报告,如何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四、单元课时安排: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2课时;
24.《孙中山破陋习》 2课时;练习8 3课时;
习作8“关于古诗句的研究报告”2课时;
第8单元第1课时总第76课时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教学目标:
1、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诗人的思
乡之情
2、 2.联系课文,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
表达情意的作用;
3、 3.能用钢笔熟练地书写生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写字
姿势正确。
教学重难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体会诗人的思乡
之情
2.认真规范的练习写生字
教具学具准备:课前作业单课堂练习作业单彩色笔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感情调动,导入课题
1.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美好的传统节日,你们知道的有哪
些?
2.在过这些节日的时候,我就想起这样一句千古绝唱“每逢
佳节倍思亲”,这句话透露出浓浓的思乡之情,而今天我们
就要学习以这句诗为题的一篇文章,(板书《每逢佳节倍思
亲》
3.谁能来带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读一读课题(1到2个同
学)
4.思亲之情多强烈呀!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
二、以题引诗
1.这一句千古绝唱你们知道出自哪一首诗吗?(九月九日忆
山东兄弟)
2.诗人是谁?……(指名生答)。
3.你对他有哪些了解?(补充:王维是唐朝大诗人,家乡在
山西祁县,他的“山水田园”诗尤其出色。
九岁时开始写
作,被称为“神童”,15岁便离开家乡,离开亲人,到长安
求学。
)
4.他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诗,
那你知道农历的九月九日是什么节吗?(重阳节)
5.《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里的“山”指的是华山,“山
东”是华山东面的意思。
6.哪谁能来好好的读一读诗题。
(指名生读)
三、初读感知
1.孩子们,这首诗隐藏在课文里,你能找出来吗?读一读,
用彩色笔把这首诗圈出来。
2.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你找到的。
(指名1—2生读)
3.像这样的诗藏在课文里,这样的课文我们把它称为“文包
诗”。
4.诗是诗人心灵的独白,要明白诗人的内心,我们就得去了
解诗句背后的故事,让我们走进关于这诗的文章,好好地读
读。
四、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明确要求
1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第23课,根据我的要求进行朗
读。
2.看我有一些什么要求呢?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
(1)、默读课文,在这篇课文中藏着一些生字,再读的时
候注意要把字音读准;
(2)、把句子读通顺;
(3)对于难读的句子多度两遍。
五、生字词的学习
1.自学生字。
2.记忆字形。
3.教师示范写。
4.学生描红。
六、作业
抄写生字词
第8单元第2课时总第77课时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文对照,读中解疑。
(一)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问题:为什么王维思念起自己的亲人?
读后讨论。
2.出示:独在异乡为异客,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
思。
3.指导感情朗读第一段。
你觉得离开家乡两年的王维心
情怎样?你离开过你的爸爸妈妈一段时间吗?你的心情如何
呢?你能把王维此时的心情读出来吗?(“不知不觉已经两
年了”读得稍缓,带些伤感。
)齐读。
(二)、细读第二自然段(10分)
1.师引读:这时,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
重
阳节是个怎样的景象呢:默读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重阳节
景象的句子。
指名读。
边出示句子。
2.大家知道重阳节是怎么样一个节日吗?生说(师适当
补充:人们会登高、赏菊、吃重阳糕、吃团圆饭、插茱萸
等)课件演示。
其间配上欢快热烈的中国民族音乐。
3.师:我们可以感觉到重阳节是一个欢乐、美好、团圆
的节日,难怪大家要称重阳节这样的节日为“佳节”了。
4.你能读出这种热闹的情景吗?出示句子,指名读。
齐
读。
通过你们的朗读,让大家都仿佛沉浸在这热闹的“佳
节”气氛中了。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
5.是啊!到了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都兴高采烈的,非常高
兴。
出示“兴高采烈”
(1)指名解释“兴高采烈”的意思。
读文中例句
(2)出示例句:重阳节到了,小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划
船(做游戏)。
(3)根据提示造句:
(谁)兴高采烈地(做什么)。
(谁)玩(什么)玩得兴高采烈。
(4)指名造句。
6.但就在大家在大街感受热闹的节日气氛的同时,一位
少年,孤独一个人,站在这热闹的街市中,他便是15岁就离
开家乡和父母的王维。
(1)课件出示“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
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自由读,体会王维此刻的心情
(2)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进行说话
(3)出示:在热闹非凡的长安街上,王维却孤身一人,
所以他——
在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王维却孤立街头,所以他—
—在家家户户合家团聚之时,王维却形单影只,所以
他——
这正是,师引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8.出示:每逢佳节倍思亲诗文对照,说说诗句的意
思。
9.出示卡片:(一年一度、扶老携幼、兴高采烈、登高
游玩、家家户户、欢度节日)
10.用上这些词说说诗人为什么“倍思亲”,比一比谁
用的好词多。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
11.指导感情朗读。
齐读段二(一、二、三句读出人们欢度佳节的热闹、愉快气氛;第四句声音放低,速度放缓,读出王维的孤独与寂寞,深深的思念之情。
)
过渡:人们欢度佳节,多么热闹、多么高兴,可是王维此时却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了?他会想起谁?想起哪些事呢?
(三)、细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出示。
2.自由读,同桌讨论问题:王维想起了哪些人?哪些事?指名说。
教师讲述(出示)茱萸:一种有浓烈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登高时,将茱萸插在头上,据说可以消灾避邪。
假如此时你就是王维的兄弟,想对远方求学的王维说什么呢?
3.师:其实王维还想了很多很多,但书上没有全部写出来,而是用了一个标点符号——省略号来表示的。
王维还会想些什么?指名说说看。
师扮演王维引导学生说:
我不由得想起了每逢重阳节——母亲要给我们做香甜可口的桂花糕
每逢重阳节——兄弟们要给爷爷奶奶送寿桃
每逢重阳节——小伙伴们要结伴出去赏菊、游玩
王维还想到,师引读:此时此刻,兄弟们一定也在登高聚会,西望长安,思念着我呢!这就是:师引读出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齐读第三段
(四)、细读第四自然段
1.此时王维想起了很多人、很多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可用书上的哪个词表达?(板书:思绪万千)他
提起笔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
2.文诗对照,引导后或小组讨论后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3.出示古诗,配上乐曲,让学生扮演诗人诵读古诗。
师小结:以后,人们离开家乡,漂流在外地,每逢节日总会特别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时,便会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这首诗成为了千古绝唱,而这句话便成为万千游子口中的千古绝句。
4.其实,据老师所知,有很多同学的亲人都不在自己身边,你想他们吗?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以课前采访的三(2)班王政莛、常文星小朋友为例(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拿出带来的远方亲人照片练习说话。
指名说。
5.你们愿意把这首诗送给远方的亲人,古筝音乐起,课件出示古诗,全班齐读。
四、拓展诗句,感情升华。
每逢佳节倍思亲,有这样感叹的又何止王维一人啊!
1.课件出示:
看,思念,在李白笔下,就是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思念,在张籍的眼中,又是那: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思念,在王安石的笔下,又是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思念,在苏轼的笔下,又是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生齐读诗句。
思念,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感情,那么,它在我们同学的眼中又是什么呢?好好酝酿酝酿,给你最想念的亲人写下你最想说的话吧!
五、解疑质疑。
本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师擦去黑板上问号。
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下节课我们共同探讨。
六、布置作业。
1.用“兴高采烈”书面造句,写到本子上。
2.结合课文说说“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
板书设计:
23.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重阳节
思念亲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异乡异客思绪万千
教学反思
第8单元第3课时总第78课时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
24.孙中山破陋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有生字组成的新词。
2.学习默读课文,讲述故事。
3.理解掌握课文的内容,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
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孙中山对缠足这一封建陋习的憎恨和他敢于同封建
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孙中山先生吗?他是我国伟大的革命
先行者,他从小就反对封建习惯势力,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一篇课文就是讲他这方面事迹的。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24 孙中山破陋习
2.解释题意
(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像
(2)简单介绍孙中山
(3)孙中山破陋习中的破是破除,废除的意思,陋习是指
不好的,不文明的,不合理的习俗。
连起来说,就是孙中山
废除不好的习俗。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
三、初读课文
1.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上小节号。
(2)画出不理解的生字。
(3)查字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空闲废除缠足痛苦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孙中山挑柴罪缠足空闲
(2)指名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3)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缠足废除
刺痛
3.各自自由读课文
4.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
四、写字指导
1.自由记。
2.交流记忆方法,表扬好的记忆方法。
3.教师示范书写。
1.抄写词语
2.练习读熟课文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这
件事?
五、总结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
第8单元第4课时总第79课时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读生字卡片
二、学习课文
(一)默读课文,课文按照事前,事情经过,事后顺序写
的。
(二)分段讲读课文
1.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小结:讲了孙中山小时候有一个能干、活泼的姐姐。
齐读
2.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
比较:
妈妈正在用意根布条给姐姐缠足。
妈妈正在用一根长长的布条,一道又一道地给姐姐缠足。
(2)出示投影,指导看图。
*画上有哪两个人?屋子里坐
着的是谁?她正在干什么?屋子外站着的是什么人?他神
情、态度怎么样,为什么会这样?*小结图意。
(3)孙中山看到姐姐缠足痛苦流泪,感到怎样?他向妈妈
提出什么意见?妈妈是怎么说的?齐读3.4两节。
孙中山反
对给姐姐缠足的理由是什么?妈妈为什么叹气?可是妈妈又
不能不这样做,为什么呢?
(4)孙中山听了妈妈的话,又是怎样和妈妈争辩的呢?他
争辩有用吗?自由读读第5.6.7节。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
比较:
妈妈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妈妈含着眼泪把孙中山推出了房门
哪一句好?好在哪里?
(5)指名读第7节,
思考:孙中山同妈妈的争辩没有用,那结果怎样呢?这件事
使孙中山感到怎样?
比较:
这件事刺痛了他的心。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
哪句好?为什么?
(6)小结
(7)齐读第二部分
三、作业:读课文,练习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24.孙中山破陋习
喜欢姐姐
姐姐缠足——痛苦、流泪废除陋习
生气心疼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
教学反思
第8单元第5课时总第80课时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习作8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研究报告
2.动手查资料后完成一份研究报告
教学重难点:完成古诗研究报告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
中的瑰宝,有一个小朋友叫屈美生,他写了一篇关于“欲穷
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研究报告,你们想看看吗?
二、读懂例文
1.请小朋友们认真读读这份研究报告,边读边想想,从
这份研究报告中,你有多学到了哪些知识?
(交流)
2.看了刚刚的研究报告,你觉得对于诗歌的研究报告可
以写些什么?
3.(讨论)你觉得哪些内容是这份研究报告中没有写
到,而你觉得应该在研究报告里写一写的?
4.读了这份研究报告,你认为在写研究报告前应该做哪
些事,可以帮助自己把研究报告写得更好?
三、了解写法
1.一起来看看这些诗句,轻声的多读几遍。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
2.这五句诗你熟悉吗?谁知道这五句诗的一些知识。
3.哪些诗句你最不明白呢?你想不想对它研究研究?现在啊,
老师给同学们这个
机会,在我们的这个课件中的诗词意境部分老师已经准备了很多材料,请同学们可以去查找,选取。
把你感受最深的关于这个诗句的内容用文字写下来,好吗?
4.记住老师的话:先选择不明白的诗句,再去老师准备的材料中查找自己需要的,最后把关于这句诗句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
四、欣赏成果。
各个同学的研究成果。
相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对这个古诗句有了新的感受,也增长了不少知识。
拓展:
五、小结
老师啊在课外拓展部分还有很多的诗词供同学们去研究。
当然,我们更希望同学们能以其他的方式来研究古诗,比如自己上网查找,到图书馆翻阅资料等。
让我们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途径来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第8单元第6课时总第81课时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什么是研究报告?研究报告应怎样写?
二、学生继续修改作文,教师巡视指导。
(在巡视过程中,
选出需要点评的作文草稿)
三、评点学生习作,提示要点。
1.实物投影出示时婷同学的作文草稿进行评点。
(1)自由读这篇作文,小组讨论:这篇作文哪些地方写
得好,值得我们学习;哪些地方写得不好,还需要改进?
(2)交流。
师小结:时婷这篇文章能安一定的顺序写,
只是似乎内容少了
(3)针对以上不足之处,集体修改这篇作文。
(4)齐读修改好的文章。
2.根据学生作文草稿的情况,提出以下修改要求:
(1)与文章内容无关的应略去。
(2)把研究报告写具体。
四、学生根据以上修改要求进行修改,教师辅导。
1.学生自己修改。
2.小组互相修改。
3.读一读修改好的文章。
五、学生誊写作文,教师巡视。
板书设计:
习作8
语句写通顺,意思说明白。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
教学反思
第8单元第7课时总第82课时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
练习8
教学目标:
1.读对联,了解有关岳飞的历史资料。
2.积累词汇与古诗。
教学重难点:积累词汇与古诗。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用词用句
1.指名读题,弄清题目的要求。
2.让学生查字典,查出“辜”、“铸”、“佞”的意思。
3.查查资料,了解岳飞的有关历史资料。
4.再读读这副对联,看看学生们是否弄懂对联的含义。
(辜:罪过铸:铸造佞:指奸诈谄媚的小人。
)
二、读读背背
1.教学第一部分
(1)让学生读读这些词语,读准字音。
(2)让学生对这些词语提出不懂的地方。
(3)老师简单讲解。
[学海无涯:学习像是在海上航行,没有边际,要学的知
识无穷无尽。
书山有路:读书就像是登山,有路可走的,路径是什
么?就是勤奋。
九牛一毛:像是九头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的数量
中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微不足道的数量。
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比喻极大的数量中微不
足道的数量。
孜孜以求:不断追求,不知劳累。
全力以赴:付出所有的精力去做成一件事情。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在学问、技术等方面达到了
很高的程度后,再继续努力,向前发展。
(4)比一比,看谁记得快,看谁记得准。
2.教学第二部分
(1)先让学生试着读读这首诗。
(2)简要讲讲这首诗的含义。
(3)领着学生反复吟诵,体会梅花的坚强品质。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
第8单元第8课时总第83课时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写好钢笔字
1.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a说说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b出示:困、周、间,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这三个字是
什么结构,有什么发现?(三个字是包围或半包围结构。
)
c在写的时候,包围的外框不要写得太满,里面部分不
要写得太大或太小。
d出示“困”,指导书写,学生书空。
e教师范写,注意里面的木的最后一笔要写成点。
f学生练习在田字格里描红“困”,并临写。
g按以上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周、间”两个
字。
(教师巡视指导)
二、学写毛笔字
1.指导学生观察“水”中的竖钩。
在竖中线居高起笔,下行
至“钩”处微向左下挫笔,再提锋向上缩笔,然后快速向左
上钩出。
2.教师执毛笔范写竖钩。
3.学生临帖描红(提示正确的执笔姿势)。
4指导观察“家”中的钩——横钩。
5.学生临贴描红。
6.学生自由练习写两种钩,互相交流书写心得,教师巡视指
导。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
第8单元第9课时总第84课时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请假条
1.讲解请假条的格式。
2.让学生读读前两个自然段,说说谢哲平是在什么情况下写
了请假条。
3.让学生自学请假条,归纳出请假条的格式,并且说一说,
怎样写。
如开头,结尾。
4.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请假条。
5.创设情境,让学生写请假条。
6.写完后修改、评议。
二、小结。
第3单元第10课时总第33课时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
第3单元第11课时总第34课时
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个性化设计。